• 当前位置:首页 喜剧片 声梦奇遇

    声梦奇遇

    评分:
    0.0很差

    分类:喜剧片法国2013

    主演:纪尧姆·谷伊,安娜·勒尼,贝纳德特·拉封,海伦·文森特,路易斯·雷戈,芬妮·朵郎,基亚·该映,让-克洛德·德雷菲斯,Vincent Deniard,西瑞尔·库顿,菲利普·索丹,Guilhem Pellegrin,让-保罗·索拉尔,让-波尔·布里萨尔,Elsa Davoine 

    导演:希尔万·肖默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

      疯岳撬佳人

    • HD

      暴走财神2

    • HD

      暴走财神

    • HD中字

      我的叔叔

    • HD

      乘风破浪

    • HD中字

      夏洛特烦恼

    • 正片

      脱单舞会

    • 更新HD

      重塑人生

     剧照

    声梦奇遇 剧照 NO.1声梦奇遇 剧照 NO.2声梦奇遇 剧照 NO.3声梦奇遇 剧照 NO.4声梦奇遇 剧照 NO.5声梦奇遇 剧照 NO.6声梦奇遇 剧照 NO.16声梦奇遇 剧照 NO.17声梦奇遇 剧照 NO.18声梦奇遇 剧照 NO.19声梦奇遇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影片讲述了主人公保罗因为自幼目睹父母去世而失去记忆并不能讲话,被两个姑母收养之后展开一段音乐之旅,即便他成年后已经三十多岁了,他还是不说话,直到一次偶然的机缘,他从童年回忆中解锁并激活了自己的幻想世界。

     长篇影评

     1 ) 一点点爱,足矣

    《声梦奇遇》男一号只有一句台词的电影
        这部电影写男主角保罗的幼年梦境,三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为线索,道出人生教育成长历程的三种不同价值观。一种以钢琴做代表,精英教育,模式化的教育,与之对应的是模式化的上流生活;一种以“青蛙乐队”的通俗音乐做代表,与之对应的是物欲满足,市井庸俗的生活;一种以弦乐做代表,与之对应的是自然和谐,回归自性的生活。其中弦乐又分两种,西方的小吉他和东方的二胡。
        影片开始有一段字幕 “我们在回忆中可以找到一切,它是化学实验室里的一方药剂,在那儿我们时而会碰触到镇静剂,时而会碰触到危险的毒药。”看完整个影片,我觉得镇静剂是钢琴所代表的价值观,毒药则是青蛙乐队所代表的价值观。
        
         伴随父亲的的恐吓表情与婴儿保罗的哭声,成年保罗从梦中惊醒,这个噩梦,象征着保罗童年家庭的不和谐。
    两个姨妈一大早掀开钢琴盖,把窗外的阳光一下子挡住,屋子里一下子让人感到窒息。

        生活中的保罗是个哑巴,一个羞涩的大男孩。不会说话是因为2岁时父母去世,之后就不会说话了。父母的死亡代表幼儿时期家庭教育的失败。爱吃蛋糕,是不成熟的表现,只满足生活中的小成就感。保罗在生活中是两个老年姨妈舞蹈课上的钢琴伴奏。

       生日礼物,都是与钢琴有关,因为大家都期望保罗在几天后的钢琴比赛上能有好成绩,显然保罗对这些礼物不太感冒。弹钢琴并没有给保罗带来太多成就感,倒不如泡芙的口感。那几样礼物,特别是哪个把手指套在铁圈里的奇怪机器,太让我觉得像是学校应试教育的调调。

        电梯坏了,而女邻居就住在电梯口的小房间。电梯象征乏味循环的日常生活,电梯坏了,人们才发现女邻居,象征着摆脱生活琐碎,才能进入潜意识反思。
       偶入楼下女邻居的家,简陋的门,一进门一条黑狗,壁纸有些恐怖,再向里面走,一道道阳光、植物和泥土象征着自然和谐之美,桃花源记的调调。小吉他在佛像之上,女邻居说,弹吉他是让自己开心。如同一次进入潜意识的心理治疗,保罗要找出父母的死因。

       舞蹈课窗外的乞丐,象征现实生活的破败,姨妈要给保罗营造一个古典的环境,所以赶快把乞丐打发了。看到影片后面发现乞丐是爸爸的死党,也是装修工人,父母的死与他有一定责任。

       女邻居偷偷来到楼上,发现保罗的照片上没有爸爸,爸爸是个有暴力倾向的人。

       床头的耶稣不见了,变成了小熊。治疗师知道了,保罗童年有不好的经历。保罗再次喝下迷魂汤,这次他看到幼儿时家人对他未来的期望,姨妈让他成为钢琴精英,爸爸让他成为手风琴手,妈妈说让孩子自己决定“只要想画就给他画笔”。

       医生想成为标本师,胖女人想跳迪斯科,女邻居能够在梦中满足他们的愿望。“你的命运就是成为钢琴师吗?”第二个梦,妈妈和魅力男人的暧昧让爸爸很生气。
        保罗与中国女孩的钢琴二胡合奏很好听,象征男女恋爱,东西方文明的交融。
        钢琴评委,一个胖家伙,手指又短又肥,完全不像和钢琴沾边的人,外行指导内行,爱吃,说出的话都是在忽悠。如同现在的应试教育,大家不觉得他多有水平,只是人家是评委,考试成败人家说了算,而且还喜欢现金,这就是体制教育的形象。
        女邻居与医生的见面,原来她得了癌症,要放弃治疗,但她非常乐观,面对死亡没有畏惧,反倒在临走时提醒医生不要嚼口香糖了,显示出一种人格的力量。
        
        女邻居捍卫大树,象征捍卫自然的人生观。两个姨妈让医生查一查吃蔬菜对人体是否有害,很讽刺,就像现在的很多中国家长一样,觉得让孩子保持天性,天天游戏运动,他们觉得这样不正常,对孩子有害,只有报个培训班心里才踏实,觉得这样这样也是对孩子有益。大树被截成几段,小吉他被弄坏,象征主流社会不认同自然发展的人生观。
        干牛粪上长的蘑菇,再原生态不过了。
        女邻居说自己中了大奖,总是和有缺陷的人打交道,盲人调音师,聋狗,哑巴保罗。可见女邻居是心理咨询师。
        这一场梦,是父母打斗,开始以为很残忍搏杀,后来发现父母只是逢场做戏,他们关系还是很好的。保罗醒来后,感觉如释重负,脸上流露出大病初愈后的喜悦,他亲吻拥抱贝多芬,似乎空虚的生命又重新变得有意义。正如影片说的“不好的回忆,会在喜悦的溪流里被稀释。”
        父亲的海报和照片被保罗恢复,表明幼年的家庭创伤基本愈合。
        钢琴比赛现场,有牙齿上带着矫正器的年轻亚洲女孩精彩弹奏做铺垫,保罗会比她更出色吗?
        保罗到哪里都要用手绢擦一下,这个细节,代表完美主义,要把事情做到最好。比赛中青蛙乐队出来了,保罗开始讨厌他们,有些乱阵脚,但后来逐渐适应,并且很享受。这象征高雅和通俗在保罗心中已经不再是不可调和的矛盾而是相得益彰。一阵无声,评委和所有观众的内心都被保罗的琴声打动,相反两个姨妈却还在忐忑中,显然,她们的成功标准是被人肯定,活在别人的标准中。
        又一段梦,保罗发现,父母是被楼上的钢琴砸死的。这象征本应该美好的家庭成长,被标准化的体制教育无情的终止了。夭折的天使,就是夭折的家庭教育,看着让人想掉泪。
        钢琴盖子突然合上夹手,算是自废武功。保罗憎恨这杀死父母的凶手钢琴,但钢琴在现实中又给了它成功,心理矛盾,他满心愤怒,却没有充分的理由和勇气把钢琴破坏掉,相反把愤怒转向自己,夹自己手,也是对姨妈的报复。后面在钢琴上种花也是一种被动攻击式的报复行为。
        

         女邻居葬在大树下,很多人怀念她。保罗转身要走,突然发现,雨点与小吉他弹出声音,他决心要用琴声传播女邻居的自然精神,为自己弹奏,不在别人的标准里活着。
        回到山崖上,保罗对女儿说了唯一一句台词:“爸爸”。这也是紧扣影片的主题:孩子不用很复杂的教育,简单一点爱,足矣。
        
        我个人感觉电影就是在说家庭教育,和我们正在实践的在家上学异曲同工,法国人弹小吉他,我们拉二胡。
        
         2014.06.28


        

     2 ) 记忆永远不会欺骗自己

    由西维亚·乔迈执导,纪尧姆·谷伊,安乐妮,伯纳蒂特·拉方特,海伦·文森特等联袂主演的一部法国喜剧影片。主要讲述了年幼时丧失亲生父母的保罗,语言与记忆双重丧失,后来偶然通过一品神奇的香茗而重新开启童年回忆的故事。

    美好的时光会将记忆带到深处躲藏起来的。

    像一部动画片的电影,记忆的断档,偏执的twins姑母,偶遇像巫婆一样的自然界的保护者,她给他草药药剂,带他到梦境中找寻幼时支离破碎的片段。

    看网上的评论,说这是一部可以净化心灵的电影,这点我倒是没看出来,但唯一的体会就是观感方式清新,法国小众电影总是透着一点非主流的抽离感,说白了就是科幻的感觉,不管是主角的思维方式,还是场景跳跃。每次进入梦境的歌舞表演,总是让我脱线,在想幸好这不是一宝莱坞电影……

    如果有人给你一副药剂,可以找寻你心底埋藏最深的记忆,你是喝还是不喝?

    我觉得自己好拧巴,每次都给自己挖个坑,然后想半天,如果……我觉得我记忆里美好的东西都已经定格在那了,但不经常回忆,真的就跟埃及的金字塔一样,慢慢被时间风化掉了。所以我还是会想起,那些美好的年少时光,那些可以让我感受温暖的片段。如果有这么一副药剂,我想还是会喝的,因为我总觉得很遗憾的一点是,不管自己怎么努力保持一颗单纯喜感欣欣向荣的心,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阅历的增加,自己总会产生抑郁与孤僻的负能量,所以如果有东西可以找寻到我记忆深处那些丢了、找不回的美丽快乐,我是一定会把握机会的。

    所以我喜欢片子里巫婆,她就是这样心中永远有无数美丽片段,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帮助那些在生活中不得意,想找回生活中遗失的,记忆中珍贵的片段的人。而像那对twins姑母一样心底有秘密的人,是会永远生活在患得患失中,是会永远战战兢兢,除了打开心底的结,解决掉心底的秘密,没有别的方法可以解脱。

    总有人说鸡汤,我要做一个热爱生活,心灵美好的人。看完这个片子,我在想,记忆是最不会欺骗自己背叛自己的,一个麻木的人,他的心里是没有多少欢乐的片段的,当你能在心底放下很多记忆,很多美好快乐的记忆,那你就会是一个热爱生活,快乐的人,而最终你会成为一个感恩的人,学会快乐并不难,学会感恩才是掌握生活之美最后一把钥匙。

     3 ) 一部治愈系童话绘本

    法国导演西维亚·乔迈是当代影坛的“造梦师”,他的导演作品均有着十分强烈的个人风格。其之前的两部名作《疯狂约会美丽都》、《魔术师》都曾入围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提名,虽然因为不属于好莱坞体系而没能最终获奖,但并不妨碍它们成为影迷心中的顶级动画经典。新片《声梦奇遇》不再是动画长片,而是乔迈执导的首部真人电影,但整体风格与内在元素依然是从动画延续下来的:亲情主题,童话氛围,复古情结,默片般的风格,超现实情节,以及对人物造型、器具功用、音乐与色彩的偏执展现。

    乔迈是学漫画出身的,毕业后进入一家动画广告公司工作,大部分时间都在不停地画画。出于对夸张形态的追求,他的电影中的人物都有着奇异的外形、诡谲的举止,比如《疯狂约会美丽都》里肉感十足、走路一瘸一拐的奶奶,拿手榴弹炸青蛙的三个疯癫老太,背驼得比脑袋还高、像一张会走路的扑克牌一样的连体黑手党;《魔术师》里高大笨拙、沉默寡言却心地善良的魔术师,都给人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

    《声梦奇遇》里的人物设计同样有着浓浓的讽刺漫画感:呆若木鸡的哑巴男主角、拿根拐杖听音高的瞎子老头、两个永远穿同样衣服的姑母、擅长种植和催眠的神秘邻居……有着雅克·塔蒂和巴斯特·基顿式的肢体幽默。再比如道具和布景,男主角收到的生日礼物全部与钢琴有关,连泡芙塔都堆成了钢琴形;房间是五颜六色的复古装修风格,催眠师的家里更是从天棚到地板都种满了郁郁葱葱的绿植,给人翻阅一本童话绘本般的视觉触动。

    说到钢琴,这部电影跟音乐有着紧密的联系,男主角及其周围人几乎都生活在阳春白雪的古典世界里,衣食住行都谈论着跟音乐有关的事情。乔迈对音乐的喜好也是由来已久,《疯狂约会美丽都》里三个疯癫老太用废品即兴表演的一段打击乐为人称道,几乎是现实版的stomp乐队。

    《声梦奇遇》与《疯狂约会美丽都》都用到色彩明度的变化来提示环境、烘托心情。《声梦奇遇》的男主角每次进入梦境状态时,画面色彩都变得空前浓艳温暖,再加上一点虚化柔光,使人如坠梦中。记忆画面里全部是婴儿的主观镜头,尤其是开场持续数分钟的长镜头,很有意思。

    在《疯狂约会美丽都》片尾,乔迈深情地打上了“献给我的父母”字样,导演在他的每一部作品里都寄托了对无私亲情的讴歌。《疯狂约会美丽都》讲的是祖孙情,《魔术师》可以理解为父女情,《声梦奇遇》讲的是对已故双亲的思念之情,尽管男主角的父母只能出现在被他遗忘的梦境里。

     4 ) 乔迈的真人童话

     “我们在回忆中可以找到一切,它是化学实验室里的一方药剂,在那儿我们时而会碰触到镇静剂,时而会碰触到危险的毒药。”——Marcel Proust
      
      电影开头的这段话出自于法国著名作家Marcel Proust,也就是长篇巨作《追忆似水年华》的作者,“回忆”在Proust的小说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分量,同时这也是电影《声梦奇遇》想要表达的主题。有意思的是片中男主角Paul的父亲姓Marcel,而隔壁邻居太太姓Proust,无疑这个姓氏上的小巧合是导演乔迈对Marcel Proust的又一次致敬。
      
      片中关于回忆的部分都采用了婴儿的主观视角,在增添童趣之余又能让观众产生代入感,可谓一举两得。如果算上开头的梦境,影片共有六段回忆的场景,这其中的情感是层层推进的。从刚出生时集宠爱于一身的幸福到父母关系的摇摇欲坠,Paul心理上的落差造成了其现实生活中的失语,而打破这个局面的唯一途径就是走出回忆的死循环。
      
      这里编剧设计了一个带有童话色彩的方式帮助Paul走出困境,神秘女邻居的一方汤剂加上原味玛德琳蛋糕做钩,和回忆有关的音乐做饵,剩下的就是等待回忆之鱼被钓出水面的那一刻。这种催眠的小桥段在伍迪•艾伦的电影中经常会看到,像是《爱丽丝》中被催眠的米娅•法罗,当然伍迪的目的是为了制造戏剧效果,而本片则是以治愈为主。
      
      任何一段记忆都是有选择性的,在Paul的记忆中母亲温柔似水父亲爆烈如火,对父亲误解的加深体现在Paul撕掉了合照中父亲的那部分。可当回忆的全貌逐渐展示在Paul面前时,他发现了父母之间的水火不容实际上是一种另类的爱情表达,就像是回忆中的那场擂台战,父亲先是用暴力取得优势,接着母亲用舞蹈反败为胜,两个人又回到了如胶似漆的状态。Paul开始理解父母这种床头打架床尾和的行为是基于爱情,同时也放下了对父亲的成见,那些粘合好的照片预示着父子关系的修复。
      
      如果说父母早逝是造成Paul忧郁的直接原因的话,那么成长过程中选择权的被动则加深了他的病症。从出生起,Paul就肩负着母亲家族势要培养出一个演奏家的重任,尤其是在被两个姨妈收养后,钢琴家就成了Paul不得不为之奋斗的事业,年逾三十还在参加青年钢琴比赛听上去就充满了无奈,这种压迫更是从Paul生日会上无不与钢琴有关的元素就可见一斑。片中和Paul对应的活在长辈希冀中的还有医生这个角色,和动物们相处的梦想如今只能通过制作标本来实现不可谓是一种悲哀。好在Paul最后做出了自己的选择,那巨大的钢琴笼罩在脸上的阴霾也已消失不见,而医生的妥协则可以看做是Paul的另一种结局。
      
      除了精彩的回忆段落,乔迈的想象力还体现在一些超现实的场景。像是Paul第一次喝过芦笋汤剂后产生的幻觉,以及参加比赛时突然出现的青蛙乐队,而表现两个姨妈与邻居太太的撕扯过程则明显是动画手法,这些充满梦幻色彩的元素都体现了乔迈的童心。其实无论是沉默的男主角,还是两个夸张的姨妈,在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能看到乔迈过去作品的影子。Paul有着《美丽都》里自行车手的孱弱以及《魔术师》里的孤独,他的忧郁让人想起了巴斯特•基顿,当然角色的成功还要归功于演员纪尧姆•谷伊的表演,他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和神态展现了Paul的内心世界,他也凭借此片获得了第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影帝殊荣。而片中两个穿着一致的姨妈则融合了《美丽都》中奶奶的护犊情深以及三姐妹的夸张怪诞,聚餐一场戏吐槽中国人多势众相当具有黑色幽默,结尾两人在沙滩上的彩弹也充满乐趣。
      
      值得一提的还有影片的配乐部分,钢琴的演奏自不必说,其中一段与二胡的配合堪称中西合璧的典范,同时也酝酿了Paul与中国女孩的爱情。邻居太太时而弹奏一段尤克里里则更像是对心情的调节,夏威夷的轻松与惬意顺着旋律蔓延开来,而乐器本身给人的感觉正如同角色一样充满了对自由的向往,这一点能从邻居太太的生活方式以及她讲述的印度之旅中感受出来。在邻居太太这个角色身上导演投射了很多东西,包括对佛教的理解等等,最令人动容的一场戏莫过于她对一棵即将被砍伐的大树的守护,除了自我情感的代入,还有一种对生命的崇敬。而影片结尾与开头的呼应更是体现了佛教中轮回的思想,一代又一代对生命的传承是这世上亘古不变的法则,同样不变的还有父母对孩子的爱,Paul对着女儿的那个微笑证明了一切。

     5 ) 温暖之下,暗黑无边

    法国电影《声梦奇遇》,我是将其作为一部温暖的家庭片来看的,准备看导演如何讲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体会一点人间至醇的亲情,就如看一部同类题材的澳大利亚电影《艾美的世界》一样。都是目睹家庭的变故而不再开口说话,都是以音乐作为自己与外界交流的方式。《艾美的世界》描绘着世界的美好,也叙述着亲情友情的珍贵,让人感动不已。原以为《声梦奇遇》也是类似调调的影片,确实也需要用这样的影片来时时抚慰我们的心灵。看着看着,就有一种熟悉的感觉,看到最后,需要也有很多的感动,不过更多地是感觉一种无边的暗黑扑面而来,感觉更多的,却是人生的艰辛与不易。这部影片,是将一个惨剧包裹在了一个温暖的故事里。

    看完影片,查了下导演,我的猜测果然没错。导演是西维亚·乔迈,这是他的第一部故事长片,此前他还拍过两部动画片,都是好评如潮,我也都看过。一部是《魔术师》,一部是《疯狂约会美丽都》,风格都很相近,充满了奇幻的色彩,似真似幻,看似温暖,实则辛酸,一如他的这部影片一样。看来导演对于世界的看法就是如此,快乐中总是带着浓重的忧伤,冷酷的现实总是在温暖中不期而至。不要试图去探寻真相,血淋淋的真相让人难以接受,反倒是沉浸于温情之中可让这个世界看到起来更美好。

    三十多岁的保罗跟着两个独身的姑母生活,他的姑母办了舞蹈班教人跳舞,而保罗就弹钢琴伴奏。他无法说出话来,早在他呀呀学语阶段,父母在他面前的意外死亡,从此中断了他说话的经历。保罗生活虽然平庸还算过得去,亦如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的生活一样,谁不平庸呢?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生活,本不是普通人所能过的,且这样的生活如何能持久?偶尔的机遇,让保罗开始了对于自己身世的求索。这种求索的本身,一般来说也没有什么好结果。被精心遮掩的真相,绝非温情脉脉,一定会让你震惊不己。

    整个故事就在一种奇幻情境中展开,让你无法分清眼前所见的是梦境还是真实。女巫般的普鲁斯特太太,通过迷幻药般的汤剂,引导着保罗向着自己的记忆深处追溯。那种记忆来自于他的婴儿时期,并重构了保罗的人格与生活。凭着婴幼儿时期残存的记忆,保罗爱着自己的母亲,并仇视着自己的父亲,虽然父母双亡,他应该是把母亲死去的原因归咎于他父亲。这是他的心结,也是他一生不再说话的原因。但他又不敢肯定,父母的死因折磨着他,让他竭力想回到自己原初的记忆,翻看那些被潜意识遮蔽掉的记忆,那里,有着事情的真相。

    所谓被遗忘的真相,其实就是自己不愿接受的事实。他父母关系的片断,就埋藏于他的记忆里。这些片断让他纠结,也让他痛苦,每一次回到儿时的回忆,他在其中既感觉到亲情的温暖,更有着沉痛与忧心。生活并非简单的玫瑰色,还有很多让人难以回首之处。记忆的最深处,其实是暗黑无边的。真相简单而又残酷,保罗明白了真相,也就终止了自己既往的生活。

    在乔迈的另外两部动画电影中,这种暗黑无边的真相,总是伴随着温暖的回忆而生。在《魔术师》中,过气的魔术师和一个孤女,在爱丁堡萍水相逢,演绎着一段温暖的父女情谊。孤女在父爱的温暖下长大,也从魔术师的魔术里感知着世界,只有当她真正接触生活时,才明白生活并非如魔术,而是充满艰辛,人生更是满满的悲凉与辛酸。《疯狂约会美丽都》更是让人见识着人生的荒谬、冷酷与无趣。让你在热泪盈眶之时怵然重新思考生活的真谛。

    人生真的就如乔迈电影里那般景象吗?确实如此,它就是更真实的人生。有着温情,有着爱,更多的则是冷漠与无趣,是温暖之下的无尽悲凉。无论如何,我们都得接受它。享受着人生的温暖,也得经历着人生的暗黑无边。

     6 ) 乔迈,你究竟有几个好姑姑?

    关于花茶和小蛋糕,我想问问大家,你们就没点心里障碍吗?哈哈,光从打开记忆之门这把钥匙的玄乎程度足见导演是做动画出身的了,花草茶和小蛋糕混搭一口,保罗马上就能开始零障碍追忆往昔身为Baby的时代了。近几年带点魔幻元素的电影编剧越来越过分了,美国队长拿他的盾打地洞的时候,我就崩溃了,现代的编剧们,真是赤裸裸地拿自己在写封神榜啊!!当然回到本片,考虑到普鲁斯特太太的人物设定本来就有点佛教根源,又有医生做参谋长,观众大概也不会在这点上太较真了。

    西维亚•乔迈的作品之前只看过疯狂约会美丽都,听说声梦奇遇是他执导的第一步真人电影,冲着这个去的,先来谈谈惊喜处:

    1. 别以为Baby什么都不懂,Baby的记忆也可以黑死老爹

    目测是因为姑姑对保罗父母的离世只字不提,他才试图在喝药后回忆起童年时父母的关系,并找出他们离世的原因。分三阶段,保罗每一次都在拨开记忆的迷雾,逐步接近父母关系是好是坏的真相,这一过程,也展体现了西维亚•乔迈是如何看待记忆的自我篡改这一特质的。
    第一次, 保罗记得是父亲对母子二人拍摄广告的事很不爽,这只能算是生活中的一个片段,并没有导致什么,但保罗的潜意识却像一个狡猾的剪辑师,有意将这一幕放大,并直接安插在父亲家暴母亲那一幕前,然后保罗情绪一个激动,干脆不用回忆了,一定是父亲太糟糕了,母亲受不了了,才酿成了悲剧。
    第二次, 保罗又隐约记起有一个亦真亦假的拳击台,父母气势汹汹地在相互搏斗,然而为什么母亲却穿着舞衣?为什么期间会有亲吻和恩爱的情感流露?哈哈,这种搏斗和探戈结合的虚实相生的做法,电影里并不少见,吴彦祖在《如梦》里和袁泉也有一段,但是这部片子妙就妙在它不是没有来由的,它象征了一个孩子对成人举动的困惑,在笃定了父母不合并为之惊恐的孩子眼中,爸爸妈妈这是在一起跳一段激情四溢的热辣舞蹈吗?不可能,他们一定是在打架!!!!对比一下,这种手法的运用比《如梦》要高明点,《如梦》里安排这一段的由头是女主是个精神分裂,所以她能天马行空地把自己对男主的纠结心境与推来扯去的舞蹈相融合。
    第三次, 这一次场景是四楼的新家里,保罗终于记起来了,父母是纯粹的在开心的跳舞,他终于抛开了因自己对父亲的恐惧和排斥而强加在父母感情关系的偏见了!!但是既然是真相就要全盘接纳,那就是被钢琴砸死的事实随之而来。

    2. 乔迈,你究竟有几个好姑姑?

    这部影片的两代人之间的人物关系设定与疯狂美丽都非常相似——都是坚强、热爱生活到带点偏执的上年纪的女性,对一个因父母缺席而自闭的孩子的支持和保护。这些孩子往往身体孱弱,但通过姑姑或者奶奶的鼓励和栽培克服缺陷有一技之长,比如美丽都里瘦弱的孙子后来去环法骑车,本片中指头天生短小的保罗也弹得一手不差的琴。
    到底是什么促成了导演惯用这种代际间的关系?而更有价值的问题是种模式到底还能在不同主题的表达上走多远?上一次是骑车,这一次是弹琴;上一次是奶奶从邪恶势力手里解救孙子,这一次是侄子从姑姑的隐瞒中找到真相,自我解救。不论如何,这种模式是深深打上了导演鲜明的记号了的,但回归电影本身,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这种人物设定模式到底能为电影在主题探讨上带来什么?

    3. 这部影片的细节铺垫和前后照应之多,某种程度让我们看见导演对影片自身严谨完满的追求,吐槽来说,大部分细节看着与主题揭示并非必然相关,总觉得做的稍显一板一眼,缺少四两拨千斤的力道,比如医生和普鲁斯特太太之间来来回回提到的狗的标本,最起码前后搞了5个回合,像保罗手受伤以后看医生,医生说我的狗不见了,然后再普鲁斯特的墓地上的陪葬品里,发现了那只出镜率相当高的狗。但总觉得不是故事本身带出来的细节,而是硬添上去的。看完这部影片后不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电影里究竟什么样的细节铺垫和前后呼应是好的?是必然需要的?什么样的处理方式可以避免坠余感,沦为煽情做的套路?

     7 ) 《声梦奇遇》:追忆似水年华

    “我们在回忆中可以找到一切,它是化学实验室里的一方药剂,在那儿我们时而会碰触到镇静剂,时而会碰触到危险的毒药”,电影开头的这段话出自于法国著名作家Marcel Proust,也就是长篇巨作《追忆似水年华》的作者。听说部电影的导演Sylvain Chomet是当代影坛的“造梦师”,但我觉得他其实和作家Marcel Proust的风格是很相通的,都带着意识流的意味,甚至我觉得他应该是Marcel Proust的信徒。
    本部电影《声梦奇遇 Attila Marcel》讲述了主人公保罗因为自幼目睹父母去世而失去记忆并不能讲话,被两个姑母收养之后展开一段音乐之旅,即便他成年后已经三十多岁了,他还是不说话,直到一次偶然的机缘,他从童年回忆中解锁并激活了自己的幻想世界。整部电影犹如一部哑剧,用画面自言自语,故事如幻似真,看似温暖,实则辛酸。
    影片的转折点是在主人公保罗遇到楼下住的阿姨,不过我觉得她有点像美丽的女巫,随即保罗迎来了一场又一场音乐追忆似水年华。回忆的展现的角度是婴儿时期的保罗,让我们更有代入感,让我们跟着他感受从刚出生时集宠爱于一身的幸福到后来父母关系的摇摇欲坠,从而让我们感同身受保罗内心的忧郁。以及为什么他会选择不说话,甚至逃避自己的人生。
    影片回忆部分中的很多表演都是像百老汇音乐剧般地呈现,甚具童话色彩,与影片想表达的无奈何压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特别是回忆中的那场擂台战,很奇妙,此处我引用一位观众对这片段的描述,我认为很恰当:“编导居然想出这样一种方式,来表达保罗父母之间那种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的爱情有多么奇妙,也不仅仅因为这段情节充分地表现了母亲的以柔克钢让她显得更加智慧美丽,更因为比赛结束后父母靠着栏杆看着保罗的笑脸,一下子就把电影从悲剧的气氛转向喜剧,保罗的情感承受着由悲到喜的巨大变化,生命由此而变得亮丽。”
    这连串的回忆,特别是保罗父母的爱情,我觉得是在向《追忆似水年华》致敬,此处引用《追忆似水年华》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同思考:
    “然而,在爱情方面,使人往往无法看出突变原因的秘密,也常常掩盖某些圆满结局的突然性(如吉尔贝特的书信所带来的结局)。圆满的结局,或至少看似圆满的结局,因为在此类感情方面,得到任何满足,一般只意味着痛苦的移位,因此不存在真正圆满的结局。但有时也会有片刻的停息,使人在一段时间里产生痊愈的幻觉。”
    影片最后,保罗娶妻生子,和片头相呼应,咿呀学语的小宝贝叫出爸爸。让我想起毛姆曾在小说里说过的一段话,也刚好可以带出影片的一点意思:“爱情曾经在这儿逗留过片刻,就像一只候鸟在海洋中途偶然看到一艘船,就暂且收起它那疲乏的翅膀那样,一种美好的激情的芳馨在这儿上空萦绕不散,那香味如同我家乡牧场上的五月山楂。我觉得这个人们爱过或者受过苦的地方,还总是保存着一种至今尚未完全消逝的淡香,仿佛他们获得了一种含有精神意义的东西,这些东西如今还神秘地影响到路过的人。”
        因为这部电影我相信并不是拍给所有人看的,它是很独特又意识流的,所以我这篇影评也如此。

     8 ) 声梦奇遇

    音乐在影片中,是一个通道,通向另外一个世界,有光的世界。
    如片中说言,这
    ”光,氤氲的光线,让一切变得朦胧,一切被这光吞噬,消融,
    音乐不是靠听的,它会穿透眼睛,燃烧我们的视网膜,
    一个钢琴家实际上也是一个灵魂的纵火者,是一个罪犯。”

    音乐是一个诱饵,
    在又黑又平的水面上摇晃它,
    水底浮动的一丝一缕记忆,自会浮出水面。

    让我的身体来告诉你,一切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事物。
    让你的音乐来告诉我,一切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事物。

    音乐之外,片中温暖的色彩,奇幻的记忆,良善的人,治愈了一双忧伤的眼睛。

     短评

    太太太太太失望了。

    8分钟前
    • 何倩彤
    • 还行

    也想有童年记忆TAT

    10分钟前
    • 推荐

    (中国人?)没错,保罗和那些中国人竞争15年了,(不过他们真的非常有天赋,)他们只是人多,人多才是他们的优势,就是,就像我们住的那区,我们住在同一区,那里和其他地方一样到处都是中国人,(但…这不代表他们没天赋啊!)他们肯定会赢,这是数学问题,人多到让人窒息…竟然吐槽中国人多,哈哈~~

    14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故事的层次感颇有轮回的味道,就像一段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思念,保罗一点点的召回童年的记忆,然后开始新的人生旅程。在风格上依旧是一个充满童话色彩的世界,看着超现实的桥段上演总会让人不觉得的脑补成西维亚·乔迈以往的动画风格,加上“美丽都”和“魔术师”可以算三部曲了。★★★★

    15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单纯、梦幻,轻松明媚。好想在这样的电影里一直睡去,然后醒来电影还在继续,然后再睡去,再醒来,永不结束……

    20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即便是真人电影,仍然秉持动画的想象力以及人物的天真,包括装置的布景。西维亚·乔迈的作品好像做喜欢讲两代人的感情。婆婆与孙子,父亲与女儿,以及本片男主对父母的回忆。

    22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和其他荞麦大叔电影,音乐很赞,对白不多,有着浓厚的默片质感,同时可以看到雅克塔蒂对他的影响,荞麦大叔真是一个有怀旧情怀的导演,影后主创交流没见到荞麦太遗憾了!【百老汇电影中心】

    25分钟前
    • 尾生
    • 推荐

    这不是拍给所有人看的

    26分钟前
    • bird
    • 力荐

    不知是否前作先入为主,总觉得人物和布景的卡通色彩很浓,特别是催眠师Proust的小花园和保罗的俩姑妈。音乐很棒,男主父母的格斗式探戈惊艳。主题照例无关善恶,更多地关注小人物的互动和成长,男主的眼睛太适合演哭戏了~ @MOMA百老汇 with invisible friend. Guillaume Gouix出现在放映会真是惊喜。

    27分钟前
    • 半个桃李林檎
    • 推荐

    个人不爱这种真人童话风格的电影,亦如韦斯安德森。如果不是情节有突出的勾人之处,看着就很腻,哎,我完全没有童心。音乐挺棒的,是我老了吗,突然对古典音乐有种莫民的亲近,倒是几段现代音乐没有太大共鸣。

    28分钟前
    • 画瞳
    • 还行

    超级sweet的电影,首部处女真人电影拍成这样已经很合格率,小巧腾挪做的很好,有些地方推得太狠有点生硬,但还是很可爱。映后见面会制片人来了,超美!

    31分钟前
    • T3的小喇叭
    • 推荐

    乌克丽丽带感~

    35分钟前
    • 璃人泪@2011
    • 还行

    法国版的eva补完么。。。

    40分钟前
    • 马自制力差
    • 力荐

    分明致敬塔蒂和豆子先生…完全乔迈风:执着呆萌男主、心机但善良老女人及各种怪咖,纷繁复杂的色彩,迷幻交错的城市,能把真人片拍得如此卡通质感。音乐辅助剧情进展,男主遇到嬉皮阿姨音乐是钢琴和尤克里里合奏,中国妹出现在公园背景音乐成了钢琴和二胡。节奏明快,台词搞笑,大树和扫墓段落感动哭了

    42分钟前
    • U 兔
    • 力荐

    7.6

    46分钟前
    • 子夜奔腾
    • 推荐

    还是继续拍动画片吧...

    50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动画片的即视感,还是挺可爱的

    52分钟前
    • Henrique Asano
    • 推荐

    三星半。典型的法国电影,典型的法国幽默。看完影片看字幕才知道,父子是同一个人演的。

    56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温暖有爱的故事。第68人看过。

    60分钟前
    • royalwyx
    • 推荐

    极少极少的电影可以唤回普鲁斯特式的感伤,《Attila Marcel》是其中的一部,那两处海滩外景,活生生就是巴尔贝克。

    1小时前
    • 把噗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