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台湾剧 俗女养成记2闽南语版

    俗女养成记2闽南语版

    评分:
    0.0很差

    分类:台湾剧台湾2021

    主演:谢盈萱,吴以涵,天心,夏靖庭,杨丽音,陈竹昇,于子育,蓝苇华,陈家逵,杨铭威,宋伟恩,李国毅,朱宥丞,阙铭佑,温升豪,朱芷莹,施名帅,金美满,林芷薰,赵自强,杨宸宥,王宥谦 

    导演:陈长纶,严艺文 

    猜你喜欢

    • 第16集

      完全省钱恋爱手册

    • 已完结

      终极一班3

    • 全24集

      因为你如此耀眼

    • 更新至第10集

      我的婆婆怎么那么可爱2

    • 已完结

      热情仲夏

    • 明若晓溪

    • 完结

      天师钟馗

    • 30集全

      终极一班2

     剧照

    俗女养成记2闽南语版 剧照 NO.1俗女养成记2闽南语版 剧照 NO.2俗女养成记2闽南语版 剧照 NO.3俗女养成记2闽南语版 剧照 NO.4俗女养成记2闽南语版 剧照 NO.5俗女养成记2闽南语版 剧照 NO.6俗女养成记2闽南语版 剧照 NO.16俗女养成记2闽南语版 剧照 NO.17俗女养成记2闽南语版 剧照 NO.18俗女养成记2闽南语版 剧照 NO.19俗女养成记2闽南语版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谢盈萱等原班人马回归出演,天心加盟饰演新角色。40岁的陈嘉玲从天龙国回到故乡台南,展开人生下半场。第一件要努力的事就是靠自己的双手,把买下的鬼屋变成家。但一开始就发生一连串意外,摔伤、被蜜蜂叮,还坐轮椅进了医院……新的一季看陈嘉玲如何用尽全力,开始书写另一段人生篇章。

     长篇影评

     1 ) 俗女养成记,再见了

    终于还是看了《俗女2》最后一集,大概是从小养成的坏习惯,舍不得告别,好像不去告别,就不会结束一样。

    我非常喜欢《俗女2》,相比《俗女1》的自然而然,《俗女2》是精心打磨过的,就像全体创作人员卯着劲儿一样,做出了一个非常棒的东西,就绝对不要狗尾续貂,要足够精彩,也足够真诚,《俗女2》是带着思考拍的,这个词有点俗,但确实如此,《俗女2》是升华了的。

    看《俗女1》时,我很羡慕陈嘉玲,我觉得爱是一切的答案,爱让她无惧,爱也让她自由,《俗女2》则摊开了很多东西,阿公,阿嬷,爸爸,妈妈,女儿,儿子,表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圆满和不如意,难题从而不会结束,你不知道它会在什么时候,在哪里等你。

    《俗女2》我个人尤其喜欢爸爸、妈妈和表姐。

    爸爸我写过,我喜欢他的烂好人,一个一辈子很弱没什么成就的人,然而他确确实实是一个好人,比一般人老实,甚至有点窝囊,但也一般人善良,心软,他是一个对其他人的苦难不会视若无睹的人,因为不忍,我想妈妈爱他也有这个原因吧,一个好人,其实也容易被爱上和心疼的,被另一个好人。

    妈妈,或者还要加上阿嬷,这家里其实算主心骨的两个女人,在家庭里搓磨了一生,却很少做自己,阿嬷一个人跑出去住过,一个人坐在门口吃蛋糕,听风铃在响;妈妈离家出走过,光脚踩在草地上,坐着秋千,荡了很久,私底下的妈妈,还会英语,开车,跳舞,她们其实都是很强很强的女人啊,没有我们的肆意,隐忍而伟大,我对这种藏拙其实是有敬意在的,我不认为那只是囿于时代的被动,我觉得里面有爱在,爱和尊重。

    我很喜欢表姐,特别是大结局,天心那一段哭喊太好了,一个自动活成金丝雀的女人,40多岁重新出发的冲动后,又藏着多少恐惧?眼看着同盟两人回到正规,她也想回去,回到那个破碎但她熟悉相对不害怕的轨道,哪怕危机四伏,还好有陈嘉玲,还好有那个大喊“洪育萱你给我下来”的人,这也是我非常喜欢《俗女2》的地方,女性之间,或者没这么狭隘,所有人之间,是有种互助在,守望相助,就是如此,一种特别好的关系。

     2 ) 今年只等这一部台剧,果然值得

    作者: pASslosS

    在近几年制作精良的高分台剧中,有那么响当当的几部,比如《我们与恶的距离》《想见你》,当然,还有《俗女养成记》。

    近日《俗女养成记2》的回归可算作真正的大事件,首集播出后豆瓣开分9.6,足可见两年之间,观众对这部台剧相思成疾。说到底,大家无非是想看泼辣疯魔的「俗女」陈嘉玲,以及让人又哭又笑的台南往事。这一家人给观众带来了生活的充实感,因为无论我们生活在世界的哪个角落,都有着类似的情感经历。

    《俗女养成记》首先是一部关于女性年龄焦虑的影片,在第一季,陈嘉玲的故事从焦灼而缺乏重心的生活开始。

    她有工作,但工作无法给予她价值感;她在台北有住处,却是租来的;她衣着光鲜,可一出场就为了找避孕棒而狂翻垃圾桶。

    那时临近40岁的陈嘉玲和男友关系稳定,结婚事宜更是被提上日程,最终却因为对未来生活的失控预感而选择临阵脱逃,「幸福转折」突变为一场莫大的中年危机。

    失业、失恋、前男友迅速再婚……在这一季,前男友甚至有了孩子。而陈嘉玲从台北回到台南,开始了松弛且「堕落」的生活,对于未来,她不再有强目的性的规划。

    事实上,此类题材在各种影视剧中并不新鲜,多是借着累积的挫败感催生一次治愈之旅。日剧《凪的新生活》就是这么做的。通过环境的转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发生微妙变化,并由此打造一块滋养身心的自留地。

    相较之下,《俗女养成记》的地基要更加夯实一些,因为除了「失败」,它还有关于家庭的回忆。

    你可以说这部剧是对女性四十岁人生节点许多重大问题的复盘,也可以说它为推翻某些人生伪命题提供了空间,但或许,《俗女养成记》并不是陈嘉玲一个人的故事。

    此外,决定此剧厚度和深度的关键一处,必定是两条时间线的穿插。一个是现在进行时的陈嘉玲,她仍然是在泥坑中找鞋的人;另一个是在台南成长起来的陈嘉玲,她一路闯关打怪兽,逐渐变成得分不高也不低的「不死选手」。当然,不同时期的陈嘉玲被不同的人环绕,也书写着不同的故事。

    当你拿这部台剧和内地某些同样着重于女性年龄焦虑题材的烂剧相比,能看到两个显著的区别。

    首先,《俗女养成记》不会那么刻意地贩卖焦虑。陈嘉玲也伤感也落寞,但这种情绪是成年人的基本特征,它没有那么强烈的标签性。

    再者是陈嘉玲这个角色的核心矛盾,她不会被「嫁不出去,找不到男人」这些结果影响关键决定,也不受情绪驱使。这个人物所面临的真正困境是无法在诸多选择中找到立足点,终究要回扣到对自我的探索。

    很多剧集更倾向于剖析人物多重身份之间的割裂,但《俗女养成记》却抓住了陈嘉玲两个身份之间的联系:

    台北还是台南? 辞职还是继续忍耐? 结婚还是单身?

    这里没有二选一的正确答案,因为她永远不安于当下的选择。

    事实上,个体人生的任何经历都在相互影响,没有哪一部分能谋杀或腐蚀另一部分。而一个人能够长久处于泥泞之中,恰恰说明她更有「不甘心」的能力,且不会以某种特定的方式委屈自己。

    在第一季的台南往事中,观众曾无数次在小小陈嘉玲身上看到了「反乖乖女」的特质,这种性格源于虽不完美却有爱的成长环境,也让发生在陈嘉玲身上的许多事得到了合理解释。

    类似故事如若放在现实生活,人们会对已做出的选择进行渲染,以求得自我鼓励,但陈嘉玲的人物魅力在于诚实,她不会伪装,甚至会戏剧化地反抗,反抗也没有迎来转折,于是这么一环接着一环,陈嘉玲和自己扭打,又把自己扶了起来。

    在第一季,当陈嘉玲过着台北生活时,台南就已经出现了,她的童年被多次安插在日常生活间隙,甚至是老板训话时的一次出神,就像是她的一部分「本真」溢出来,让糟乱的氛围瞬间新鲜。

    目前第二季已经更新了第一集,这一集更多是关于陈嘉玲和她的母亲,以及中年人不得不面对的父母老去这一现实。虽然几十年过去了,母女俩还是没能成熟相对,但我们知道,这样的剧情味道才对。

    故事衔接陈嘉玲回到台南,爱情虽无大进展,好在安了新家。她买下鬼屋,装修得热火朝天,同时因为再次曝光在父母视野之内,生出许多摩擦。

    陈妈妈一如既往地想参与进女儿的新生活,但陈嘉玲非要用装修房子这件事保持自己身上的「台北属性」,也就是这些年她所积累的自主权。

    与此同时,这条时间线对接了陈嘉玲的国中故事。

    国中的特殊性在于,这是一个告别童年的阶段,因为孩子们到了要严肃投入各种竞争的时候。

    此时陈妈妈开始以「国中」为理由全面修整女儿的生活。妈妈其实是想让女儿慢慢独立,有能力自己解决问题。但这些要求意味着陈嘉玲要更努力地学习,要一个人坐公车。

    她突然觉得妈妈不再爱她,不再顾虑她的感受。

    但是随着陈嘉玲的成长,陈妈妈这双手从未真的放下,且还在以自己的标准为女儿打点一切,继续陷入互不理解的小竞争中……

    不过就像当年跟在女儿身后却不现身的陈妈妈,在母亲眼里,陈嘉玲还是那个没长大的孩子,陈妈妈也还是那个注定要操心一辈子的母亲。

    陈妈妈是典型的东方母亲形象,一个被各种家庭身份禁锢的女性,但她的确教会了女儿如何独立。

    而我尤其喜欢的一点是,在这部剧中,永远没有真正离开的人。

    比如陈嘉玲的爷爷奶奶去世之后,还会出现在另一条时间线的闪回之中,就像我们平时回忆过去般随意。

    《俗女养成记》运用时间线的方式消解了「生活因果论」带给观众的紧张和恐吓,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将喜和悲以成熟的面貌释放出来。

    成熟是温和的引领手势,它从不以攻击观众为目的,大悲大喜的剧情一旦被镀上了这层温和,便不油也不生硬了。

    在这一季,陈嘉玲的弟弟陈嘉明也面临着一个类似于「台北/台南」的选择。

    离开还是留下?如果弟弟随男友去了英国,那么余生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大约只剩下「352天」。

    这种计数方式令陈嘉玲感到吃惊,比弟弟大出十岁的她或许从不觉得与父母相处的时间是有限的,而她比弟弟多出的十年似乎也因为在台北打拼而浪费掉了。于是她在台北的失败也有了另一层暗示,比如把宝贵的时间投掷于自我满足的空虚。

    不过这些过去的故事出现在剧本里,不是为了安抚陈嘉玲在40岁人生节点所遭遇的悲催闹剧,而是从全新的角度呈现已经被「熬过来」的时光,幸福的可能性藏在每一个平平无奇的角落之中,再日常的东西也会因为接连不断的失去而珍贵起来。

    无论你之前是否观看过这部剧,都可以从头看起。在《俗女养成记》里,聆听故事就像是拆盲盒,有时我们悲伤地哭出来,有时又会流下幸福的泪水。

    也正是依靠着这些碎片,观众可以专注于细节,并以此为参照,慢慢看着陈嘉玲的人生有所改变,当然,也可以选择不为此去做到什么。但至少在陈嘉玲的「俗女世界」里,我们看到了一些光亮,那是对「爱」的价值的彻底肯定。

     3 ) 影视的力量

    看完第二季第三集

    看到蔡永森绑着胳膊炒饭

    跟出差的对象发了个消息

    想吃他做的饭菜了

    看到陈妈妈给小蔡永森和外国人张罗饭菜

    我也想和家里人一起吃妈妈做的闽南家常菜

    看到小蔡永森吃饭咽口水忍住眼泪

    看到他坐在院子里一眨一眨长长的睫毛

    我小时候也有长长的睫毛和大大的眼睛

    我小时候也有一个人坐在水泥院子里发呆

    我小时候也有不开心

    但周围都是家人 亲人 和温暖

    我是海边小村落出来的

    人不能忘本

    我家那边也有蚝仔面线

    台湾有蚵仔面线

    两岸一家亲

     4 ) “这是我的人生,关你屁事啊!”

    最近,《俗女养成记》第二季回归了。

    该剧第一季于2019年播出,获得了当年金钟奖“最佳迷你剧集奖”“最佳迷你剧集女配角奖”与“戏剧类节目剪辑奖”三项大奖,豆瓣评分9.1。第二季目前播出4集,保持了前作的高水准。

    《俗女养成记》讲的是39岁,在台北打拼但一事无成的台南女儿陈嘉玲的成长故事。

    没车没房没孩子没老公,即将进入人生下半场的她,要怎么规整自己的生活?

    导演严艺文在接受采访时说:“我绝对不要做什么励志的、追梦的故事,也没有嫁给总裁、或是开文青咖啡厅、回家乡发扬文化什么的……

    我希望这部剧能够尽量贴近真实。即使到最后,其实你还是为这个女生感到担心,因为她的前途未卜。

    但至少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她现在活得很开心,我觉得这样就够了。在过了40岁的关卡之后,她可以不用违背自己的心意,不用再勉强自己而活,我觉得这就已经很难了!

    《俗女养成记》受欢迎的原因之一,或许就在于它真实但不残酷。

    它不仅精准刻画了生活的困境,还提供了一种可行且积极的解法和态度:在和不成材的自己握手言和之后,我们仍有可能创造一种新的生活。

    1. 只要表面上和大家一样,我们就会感到安心

    其实在故事开始的时候,陈嘉玲并不算“一事无成”。

    尽管没车没房没结婚没小孩,但她有一个交往四年的男友,两人感情稳定;“董事长特助”的工作,她也做得游刃有余。

    生活当然有很多不如意,比如和男友的关系越来越像室友,比如“特助”表面光鲜,实际要帮老板和老板娘处理各种各样的私事,得不到尊重,但是,只要顺着这样的方向再努力一下,说不定就能发展成,乡下女孩扎根大城市的励志故事。

    陈嘉玲的确也是这样做的。第一季第一集,她去参加前男友的婚礼。大学同学们聚在一起,不少人的孩子已经上了小学,有人劝她早点结婚:

    “女生没有工作,起码要有家庭”
    “嘉玲有工作啊”
    “当秘书是能够升官喔?是还能够做几年呀?”

    “起码要有家庭”,就算现在的人生“动弹不得”,只要结婚了,就不是一无所有,大概是抱着这样的念头,她在回家后,借着酒劲跟男朋友求婚了。

    后来,她顺理成章地戴上了婚戒,试起了婚纱。站在男友妈妈为他们买的婚房里,她雀跃地喊:“你知道我多想在台北有一个家!”

    她就快要拥有,在别人看来“及格”甚至是“良好”的人生了。只要多忍受一下男友妈妈的控制欲,对激情少一些期待,咬牙把工作做下去就好,就像许多人都在做的那样。

    人生是需要妥协的,这是我们常用来宽慰自己的话。

    大到工作和结婚对象,小到婚纱的款式、晚餐吃什么,每件事都可能不会如愿,在面对选择时,我们也习惯于选择更安全,而不是更想要的那一个。

    张爱玲有句话常被引用,“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虱子。”

    好生活似乎是明确且有标准的,我们都知道虱子的存在,可是,为了实现这样模板式的生活,又不得不忍受它。

    《被讨厌的勇气》中写过,按照别人的期待生活,会比较轻松,因为那是把自己的人生托付给了别人。尽管也会有各种不满,但只要还在轨道里走着就不会迷路。

    然而,如果要自己决定自己的道路,那未来就难以预测,说不定会面临更严重的生存难题。

    所以,只要表面上和大家一样,我们就会感到安心,就算一地鸡毛,也能闭着眼睛、随波逐流地走下去。

    就像黄丽群在小说《猫病》里描述的,不少人是“早就向命运递上降表的”,“连一点冒犯的动念都没有了,只希望对方不要主动来践踏。”

    对未知的恐惧盖过了心底的渴望,于是我们只好一边委身于并不自在的生活,一边麻痹自己说,现实就是这样。

    因此,即便没有相似的遭遇,我们也能对陈嘉玲正经历着的挫败和压力感同身受,还会在她准备结婚的时候暗暗松一口气,祝贺她终于不用继续“一事无成”。

    2.认清一种生活的弊端是容易的,困难的是如何过接下来的生活

    然而,《俗女养成记》的故事之所以动人,是因为在最后关头,陈嘉玲主动选择了“失败”。

    当她越来越发觉自己并不想要过这样的生活,结婚也并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她跟男友提了分手,也辞去了工作。

    就算已经39岁,在前途未卜和继续勉强自己之中,她还是选择了许多人想选又不敢选的那一个。

    这样的选择并非没有代价。

    在最初的释放和兴奋过去之后,失业又失恋的她真正迎来了人生的低谷:找工作处处碰壁,没有勇气出去约会,窝在家里过着日夜颠倒的生活。

    在回台南老家过年的车上,她忍不住跟弟弟大哭:

    “我已经40岁了,没有公司会栽培我,我也没有办法转行了,我年纪大了,没有力气谈恋爱了,要花多长的时间去遇到一个人,然后进入一段关系。”

    陈嘉玲不想再勉强自己过结婚生子,努力工作的模版式生活,却发现,新生活在哪里,她并不知道,而这,也同样是困惑我们的问题。

    《俗女养成记》的原作、编剧、导演、主演,按照台湾的说法,都是六年级生,也就是70至79年间出生的人。这个故事,充满了六年级女生的生命经验。

    那是台湾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用原书作者江鹅的话说,她们这一代的女孩,是“和台湾经济一起从尘里土里乒乒乓乓长出来的”。

    随经济一起发展变化的,还有生活方式和理念。六年级女生所要面对的,和母亲、祖母那一代人都不相同,现有的生活对于她们而言,是充满了问题、无法再去模仿的。在新旧交替之间,她们只能彷徨不定地向前走。

    和陈嘉玲一样,我们也身处在社会的飞速变化中,同样无法逃避这种割裂感带来的迷茫。

    播客“随机波动”的一期节目《人的疆域,略大于刘小样的平原》中做过这样的讨论:

    我们不知道该出走到哪里去,才能有一种新生活的可能。没有一种替代性的生活,告诉你说,如果你不想过今天的生活,还可以选择这个。

    没有现成的答案,我们要去创造一个新的答案,这个答案不是简单的,赚钱就可以了、不生孩子就可以了、专心搞事业就可以了,而是一个我们还不知道它是什么的答案。”

    认清一种生活的弊端,甚至抵抗它,都是容易的,困难的是如何过接下来的生活。因此,我们常常会陷入“看似有的选,其实没的选”的无力感中。

    3.“就算被当作是失败者,那又怎样,关你屁事啊!这是我的人生”

    关于如何创造一种新的生活,《俗女养成记》给出了它的答案:在接受“做不到”的自己之后,始终尊重自己的内心选择。

    成年人的生活里没有什么是容易的,结婚、升职、买房、生子,这些看似寻常的所谓“生命里程碑”,每一件都要付出许多努力和忍耐,还要加上幸运,才能完成。而且,这样的完成也并不承诺任何幸福。

    深陷泥沼的陈嘉玲曾抱怨过,“我做错了什么……我一辈子认真地念书,努力地工作,我人超好的好不好……为什么这个世界对我这么不公平。”

    太多的事情不能靠一己之力改变,但明知不容易,很多时候,我们还是无法面对“做不到”的自己。

    就像江鹅在原著中写的,女孩们在种种期待中长大,“最终都长成不够圆满的女人,经常觉得自己作为女人,总有哪里不够成材,对父母,对家庭,对子宫卵巢,对自己,人前或人后,自愿或受迫,总有我们抱歉的对象。

    我们常常搞不清楚人生的主次,忘记了相比起成为令人羡慕的别人,对得起自己才更重要。“倘若自己都不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还会有谁会为自己而活呢?”

    下定决心回台南老家生活的陈嘉玲和妈妈有过这样的对话:

    陈嘉玲曾用《侏罗纪公园》里的一句台词宽慰替她担心的妈妈,“生命会找到自己的出路。”

    回到家乡的她看似狼狈,却以退为进地,为自己之前“动弹不得”的生活腾挪出了空间。未知同样意味着希望,在糟透了的人生谷底里,一切似乎重新流动了起来。

    尽管两辈人之间仍然有许多摩擦,但家人们接受了她退婚和回台南的选择;

    爱情好像也到来了,虽然对方只是普通的离异中年男人,两人刚开始在一起时,他尚处在失业之中,后来才找到学校棒球队教练的工作;

    她也找到了人生下半场的新起点,成为一名英文导游,即使和同事们比起来她已经不再年轻,开始的工作尝试也并不顺利。

    陈嘉玲的新生活绝称不上是逆袭,她依然是那个被生活反复蹂躏的小可怜,但不同的是,现在她所做的一切,都遵从了自己的心意。

    第二季第一集里,她误会男友将要求婚,紧张地拉着弟弟讨论,最后得出了结论,“只要有一丝一毫的犹豫、怀疑,都不要答应,决不妥协。”

    相较于和外部的对抗,很多时候,创造一种新生活,更像是自我搏斗。

    我们总是觉得自己没有选择,除了存在无力改变的结构性问题之外,也因为我们不愿意正视自己。

    在前进不了的时候依然不愿看向别的方向;就算勉强自己,也要挤进某种标准的“生活坐标”;比起让自己失望,更不想让别人失望。

    因为不愿意做出取舍,我们主动设下一道道障碍,阻止自己过想要的生活。

    导演严艺文曾说过:“通过这部戏,我希望当每个人四十岁的时候,可以把那些肩负在身上的东西放下来,就算被人家当作是失败者,那又怎样,关你屁事啊!这是我的人生。即使别人不喜欢你,辜负别人期望,又怎样,能否先让自己开心就好。

    人生不会因为一个选择就一帆风顺,生活也不总是美好,我们能做的,只有诚实地接受“做不到”的自己,理直气壮地享受失败,然后不妥协地好好生活下去。

    (撰文:Purple,来源:“看理想”公众号,未经授权请勿擅自转载。)


    《俗女养成记》同名原著,已由“理想国”同步出版,敬请期待!

    参考资料

    1.《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岸见一郎古贺史健康 2. 爆笑喜剧《俗女养成记》:“能够活得不违背自己的心意,不勉强自己,就已经很棒了”|ELLE 3.【随机波动050】人的疆域,略大于刘小样的平原|播客“随机波动”

     5 ) 女性独立可能看起来没那么酷

    这部剧主题是讲女性的独立抗争,看似都是些生活的琐事,但是无论是阿嫲,陈妈妈还是女主,还有洪育萱,每个时代,每个身份的女性都在承受着男性没有的社会、家庭压力,她们都在尝试如何回应与消解这些矛盾。看似无关的时间线片段,其实都在呼应这个主题。

    做家庭主妇,是阿嫲和陈妈妈那个年代无法改变的选择,没有读书,全部人生都与家庭、老公和子女捆绑在一起,想过不同的人生,却挣脱不开。

    所以阿嫲才会突然想搬出去一个人住,想吃奶油蛋糕和干干的番茄炒蛋就吃,不用再顾及他人的意见,但她最后还是跟阿公回了家,因为她说:结婚之后,我还有第二个家吗?

    陈妈妈在看见老公“外遇”之后手足无措,老公一直是爱她的,这时她感觉一辈子的信念都要坍塌了,自己省吃俭用省下来的三十万,要立即、马上,报复性地全部花光,上演离家出走戏码,却分分钟要发推特等老公回赞,在陈嘉玲的帮助下,她才慢慢找回女性的自尊心,就算回家了也绝不耳根子软让三分。

    这些都是年长一辈的女性用自己的方式,在他们那个年代做出的最大抗争,即使是不完全抗争,但也尽了最大努力。

    洪育萱虽然是陈嘉玲的同龄人,但在家庭教育的错误引导下,即使有学识和见识,却早早嫁人,从未接触过社会,现在即使遭受到家暴,但由于无法适应社会,做不到经济独立,很难走出婚姻的阴影。

    反观陈嘉玲,她在40岁之前一直都在身体力行地贯彻女独主义:单身,女白领,一个人在台北打工,掰掉快结婚但自己觉得不合适的多金妈宝男友,回到自己家乡,买屋改造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做事情自己任性决定,从来不跟另一半商量,被男友凶也要不输气势地吼回去……

    很酷,对不对?大多数爽剧的女主角都可以演成这样,甚至更狗血,更戳中女独主义者的G点,但是这部剧NB之处就是我偏不这样编,陈嘉玲的思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生转变的呢,她自己可能不知道,但是作为看了阿嫲、陈妈妈及陈嘉玲小时候那么多家庭生活片段的观众来说,这些转变其实都是迟早的事,因为亲情和爱情其实都长在了她的骨子里,只是暂时还没意识到,她开始反省自己的任性,开始正式自己的内心,兜兜转转,原来困住阿嫲和陈妈妈一辈子的才是她最在意的事情:那就是家人和爱人。

    你看,女性独立从来不是不婚主义,不是工作狂,不是傲娇到容不下任何男性的顶撞,而是经济独立,认清自己要的是什么后,有能力与行动力去追求它,即使它看起来并不是那么酷,那么先锋,那么独立特行。

     6 ) 陈嘉明为自己挺身而出

    第十贴:闪闪发亮的大人

    最后一集,真的被陈嘉明这段剖白感动到。

    从第一季看到现在,嘉明终于勇敢地表达了自己,走

    出了自己的舒适圈,不再是那个"活到三十岁却仍然

    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陈嘉明。

    "高中的时候啊,我认识了一个大哥哥,他很照顾

    然。"

    我,然后.…...以我们就在一起了,很.…..顺其自

    "对啊,后来那个大哥哥也很顺其自然地跟你求婚

    啦。"

    "可是我没有答应啊,我没有说我愿意这三个字,但

    大家都以为我说了,很奇怪吧..

    后来我认识了一个男生,他很烦,他很讨厌,他很

    吵,他吃东西很大声,讲话也很大声,又常常莫名其

    妙出现在我面前,但我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他很好

    笑。但我有刻意要跟他保持距离了,可是我...我不

    知道为什么,每次只要他出现在我面前,我的脑袋就

    会打结,我身体就会不受控制,我不知道为什么就好

    像有一个东西一直把我往前推,一直要我改变。但

    这是我这辈子第一次,有一个这么想要的东西 但是我不可以要

     7 ) 矛盾却又合理

    前言:

    我翻了好多好多剧评

    为什么剧评都要配那么多的图片

    严重剧透

    真的,剧评能写写自己的评价吗?搞得像图文解说一样

    正文:

    如果大家从第一季跟过来,会从熟悉,到不解,再到惊吓

    啊?导演是不是想烂尾了,拍这些还是”俗女“吗?嘉玲不是独行独断吗?怎么会开始妥协了

    陈家一家不是很和谐吗?怎么闹了个不愉快,甚至敏感题材都出来了

    如果这剧是流水剧,大家就可以恭维一下,坐下吃席了,吃完拍拍屁股回家吐槽一下今天的鱼蒸得不咋的,最大不了的,坐孩子那桌呗。

    可这剧它不是,这剧绝对比大多数生活剧都要真实,真TMD真实(语气需要,不加点英文不够突出)

    明明嘉玲是个事业女,却忍受不了上司,忍受不了婆婆的包揽一切。这像不像你的日子

    明明嘉玲是掌中明珠,但好像第一次回家的时候像做错事的孩子一样,气都不敢喘。像不像你年龄够了被逼婚

    明明嘉玲是个独行独断的女性,但是越看越妥协,像不像你低头和亲戚交代工作的样子

    明明蔡永森真的很爱嘉玲,但是总感觉他们俩九唔搭八(不像一对),像不像你现在的爱情那样,啥都可以凑合却又啥都不对。

    明明陈家一家人,啥都不缺了,却过得没什么盼头,女孩40不结婚,男孩活成了别人家的女孩。想想是不是和你的生活一样,安稳的工作,稳定的收入,可爱的孩子,但是老公时不时给你来点绿,老婆买包包鞋子不看价格

    嘉玲是个事业女,但是想想,回到家乡,买个房子,把生活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这不够”事业“吗?那还是鬼屋哦。

    永森是很爱嘉玲,但是永森给不了女人安全感,女人要的是---你的世界只有我。而男人要的---我的世界有你就好。

    看似陈家很和谐,但是他们都没有为自己活过,陈爸一辈子都在家里,甚至连最爱的吉他都丢下了。陈妈和大多数的妈妈一样,没有自己的生活,只有家庭

    这些东西矛盾吗?矛盾

    如果陈嘉玲当初早早结婚,她是不是第二个”陈妈“?

    如果蔡永森没离婚,他是不是第二个”陈爸“?

    之所以这剧好看,就好看在它的”矛盾却合理“。

    所有的所有,都来自于”不甘心“。

    嘉玲是如此,永森也是,陈爸陈妈也是,甚至,嘉玲弟弟也是

    拍出了我们很想做,却一辈子也不能做,也不敢做的事。

    最后,大家新年快乐!

     8 ) 《俗女养成记2》让哪些人不爽了?

    虽然《俗女养成记2》在豆瓣用9.3分的成绩收官,但我们也能听到许多人对尾声的不满,似乎陈嘉玲也走上了庸俗道路,没有坚持走在自己开辟出的小径上。

    来自豆瓣网友短评

    没错,网友们本就对陈嘉玲回到台南的碎片生活捏一把汗,似乎害怕她彻底被俗世的鸡毛蒜皮所淹没。谁曾想,编剧干脆让她朝着结婚生子的道路狂奔。她可是陈嘉玲哎,39岁敢辞掉多年的工作,敢和有能力买房的男友分手,敢从台北回到台南,结果现在竟然不能免俗,跑去结婚生孩子了?!

    不满背后,隐藏着两种情绪:

    1、独立女性的自我意识怎么这么不堪一击

    2、自己那些寄托在陈嘉玲身上的自由羽翼怎么就灰飞烟灭

    这种质问,可以理解。

    毕竟,我们许多人都囿于东亚社会长期积累下来的较为单一的社会评价体系里,什么时候升学,什么时候就业,什么时候婚育,都有一个对应的坐标。一旦坐标有所出入,就会引起争议和焦虑。

    这时候,陈嘉玲的横空出世和她的所作所为像是一个反骨标签。可以说她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们的焦虑,因为她释放出了一个信号,让人觉得原来40岁也是可以推倒重来的,可以不用按部就班的生活呀。

    照这样发展下去,她若是推翻了一切世俗的期待,回到台南,一心搞好导游事业,然后开公司、办民宿,职场遇事不慌、情场进阶满分,社交场惊艳出击,潇潇洒洒过自己的人生,坚决不和蔡永森有下一代,活成中年女子爽剧,这样就会让更多人满意了吧?

    不仅不会,反而成了我们讨厌的另一种悬浮。

    或许我们能带着较为宽容的心情,把爽剧《艾米丽在巴黎》当成一种消遣,毕竟20出头的年纪,走近繁华都市,我们要看热闹和绚丽,相信多巴胺和脐下三寸的欲望。但是没人喜欢看一成不变,如果到了40岁,还是只一味追求爽,那漫长岁月里催人成长的部分如何觅得,复杂生活里的矛盾冲突全都被狗吃了?

    而这正是《俗女养成记2》的可贵之处,从台北搬回台南老家,不代表事事圆满,真实的生活还要想办法去过。所以你看,各种鸡飞狗跳的事情一样都不少。

    因为和父母家隔得太近,嘉玲装修、买沙发都和妈妈的意见相左,两人时常争吵;和年轻的女孩通宵时,嘉玲也会感受到岁月的威力,偷偷去打玻尿酸,结果没恢复好,脸肿到自己爆哭;和男友蔡永森因为孩子的事情闹分手,又因为家事导致工作状态受影响被旅行社劝退……这样细碎的日常恰好才是生活的真相,哪怕40岁对自己仍然有困惑,也能在经历中,去看清自己的本心,然后尝试给出答案。

    而我们所推崇的女性自我意识其实也是在生活的磨砺里逐渐显露的。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自从嫁给嘉玲的阿公后,阿嬷做了60多年的陈李月英。但是在让嘉玲教自己写字时,她写回的是本名李月英,并交代死后骨灰要撒向大海,要做回自由的自己。

    还有嘉玲的母亲,秀琴。在得知自己怀了第三胎后,面对丈夫和婆婆的殷切希望,还是决定了自己的身体自己做主。后来为了不在时代中落伍,又自学了游泳和英语,虽然为了照顾丈夫的面子而没有轻易表现,爱得隐忍又自强。

    或许阿嬷和母亲因为彼时时代的限制,让女性的自我意识觉醒来得晚了一些,但是她们自己探索出来并去践行自我意志仍然是难得的。

    到了陈嘉玲这里,她从离职分手回老家,到怀孕决定不要小孩,再到生下小孩想要结婚,都是在跌跌撞撞中找到自己。

    从来没有标准的人生剧本,还是那句话“这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庆幸的是,陈嘉玲作出的决定都是在摸爬滚打后自己心甘情愿做出的,而不是生活替她决定。不需要身不由己,这何尝不是一种珍贵的自由呢。

    而我们作为看客,也作为女性发现自己进程中的参与者,也忍不住要说陈嘉玲还是陈嘉玲,陈嘉玲不愧是陈嘉玲。

     短评

    一边笑一边哭,越长大越懂,越长大越俗。

    7分钟前
    • kakakarl
    • 推荐

    育萱不想剧终,育萱不舍得剧终。

    11分钟前
    • Hugsy
    • 力荐

    当你可以在一部华语剧看到妈妈和女儿斗法,是那么熟悉;但是看到男男在父母面前深情表白,这太陌生了。原本以为第二季就这样的时候,到了第六集又不行了,女人这一生的悲剧故事啊,不用控诉的你就懂的,我妈妈也是这样度过这一生的吧。

    16分钟前
    • 李米
    • 推荐

    3.5;无论是主题呈现还是过去/现在的对接,都较第一季肉眼可见的逊色,剧本的刻意与匠气很明显,一方面可能是现代戏的增多难免落入俗套,另一方面则是非常明显迎合完满结局的倾向;这一季最感人的竟然是洪育萱,终于敢于从作茧自缚中走出来,并大声质问“说好的三个人重新开始呢”——问得好,前面如此辛苦地铺设“俗女”成长经历,为何最终仍要回归传统价值观,各男性形象一一幻灭倒也在情理/意料之中。不过,还是很羡慕在电视剧中能大大方方演绎同性之爱……

    17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以前看家庭剧,憧憬的都是日剧、美剧里的家庭,看华语家庭故事,总觉得那些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多亏有俗女,现在终于有一个可以向往的中华家庭了。

    18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当女人真的没一样是好的吗?”“没有”

    23分钟前
    • 剑龙在草地散步
    • 力荐

    陈嘉玲的魅力就是开播24小时豆瓣评分9.3,保持至今,😂

    24分钟前
    • 直布罗陀的🐱
    • 力荐

    其实越来越1988的走向 为华语这样的剧集骄傲 Netflix可以买下来给全球播一下吗

    29分钟前
    • ZANE
    • 力荐

    警察小姐给育萱的拥抱是第七集最令人动容的画面

    30分钟前
    • 鹅耳枥
    • 力荐

    旺福本尊出马,质量依旧顶级。儒家文化和同性关系同处在一炉中锤炼,温情之余料,搞不好能炼出下一个早期李安。

    35分钟前
    • 独孤行二
    • 力荐

    5 毫不犹豫的五星,还是熟悉的味道,一个在东亚语境下的非典型女性形象在经历人生起落之后再次出发的故事,两条线虽然是童年和成人,但还是围绕着“她”的成长,作为女儿、姐姐、伴侣,更重要的是,一个独立人格的她。

    38分钟前
    • lepenn
    • 力荐

    真好啊,陈嘉玲!因为45集是过度集,让人总有一种不够有戏剧冲突的感觉,但这一切都是为了在第5集爆发。关于女性在不同年龄阶段面临的困境,最后是靠母女之间相互救赎来完成。最稳固的关系就是外婆,妈妈和女儿,我能理解了。我为什么又在哭!被爱包围着长大的陈嘉玲是真正的千金大小姐。小蔡永森太让人心疼了啦!第一集我就稀里哗啦哭了!妈妈嘴上让陈嘉玲独立,自己坐公交车,实际上骑着摩托车跟着一路,最后实在忍不住,上来就是一顿教训,也太真实了!妈妈虽然会因为很多事情,疯狂骂你,但是妈妈永远是最爱你的妈妈!妈妈大骂,陈嘉玲,你不知道路是要嘴里问出来的吗?我想,这不就是我妈小时候骂我不敢问路吗?陈嘉玲,你要好好长大哦。爸爸妈妈,虽然我时不时跟你们闹别扭,但是我也永远爱你们,你们要健健康康!好想飞奔回家亲妈妈一口!

    39分钟前
    • 徐贤
    • 力荐

    是谁因为前五集哭得断气,又因为后五集气得诈尸,家庭剧要是不会编了建议腰斩,能不能不要用出轨复合生小孩大团圆的戏码来凑数,我看40岁女性主角的电视剧只是为了来看这个的吗?既然还是要结婚生小孩为什么不直接第一季跟江显荣生大结局,而是选择跟换工作也不告诉伴侣、独自生闷气然后跟孕妇发火、在台风暴雨天停电时乱发脾气摔杯子砸碎玻璃门也不收拾就跑了的蔡永森(生怕他下一秒就要家暴)继续结婚,这就是40岁最好的抉择吗,我不觉得,最最好笑的是生小孩之前大喊不打无痛我的小孩我做主,“俗”字的落脚点原来在这里,怪讽刺的。

    43分钟前
    • momo
    • 还行

    选择为人母、不打无痛分娩、进入婚姻、直面配偶出轨等等磨难,均是女性人生中的关键节点,但剧中都作傻白甜处理,这才是对女性观众最大的不尊重。第六集后烂得透顶,剧组自满得惊人。三星只给剧中每个闪闪发亮的女性角色。

    48分钟前
    • 张R
    • 还行

    笑中带泪 这就是俗女吧

    51分钟前
    • 🎞️
    • 力荐

    三十岁的陈嘉明说我不想要跟你结婚,四十岁的陈嘉玲说我不想要卖掉我们的房子,儿孙满堂的阿嫲对着生日蜡烛许愿说我想要搬出去一个人住,如果真的可以越活越勇敢,那我开始有点期待人生的下半场。

    54分钟前
    • 杀手欧阳短手
    • 力荐

    那些讽刺ww不爱国的,其实从心里也一直也没有把ww当成自己人不是吗。为什么老强调台剧港剧,不都是中国剧吗,说什么台剧虚高,下次说台湾省剧虚高,上海市,北京市,湖南省……剧虚低比较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好剧

    59分钟前
    • 已 注销
    • 力荐

    “你是十二月九号下午两点五十八分生的,我为什么记得这么清楚,因为我生你生了快两天......上国中很了不起,因为你妈妈只有国小毕业....”第一集太好哭了呜呜呜😭

    1小时前
    • 白日梦想家
    • 力荐

    转场太棒了第一集:下车 喊声 校服 烟花《爱你一兆年》第二集:妈~ 镜子 《蚵仔面线》第三集:砖头 柱子 药材 背影 栏杆 帮忙 侧影 食物《青梅竹马》第四集:房间 影碟 跳舞 三人 凳子 乌龟 《萨呦娜拉》第五集:咀嚼 走动 观望 传递 坐着《一人一半》

    1小时前
    • Meg
    • 力荐

    陈嘉玲的新家简直是我梦想的小屋

    1小时前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