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综艺 奇葩说 第二季

    奇葩说 第二季

    评分:
    0.0很差

    分类:综艺2015

    主演:内详 

    导演:内详 

    猜你喜欢

     剧照

    奇葩说 第二季 剧照 NO.1奇葩说 第二季 剧照 NO.2奇葩说 第二季 剧照 NO.3奇葩说 第二季 剧照 NO.4奇葩说 第二季 剧照 NO.5奇葩说 第二季 剧照 NO.6奇葩说 第二季 剧照 NO.16奇葩说 第二季 剧照 NO.17奇葩说 第二季 剧照 NO.18奇葩说 第二季 剧照 NO.19奇葩说 第二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奇葩说第二季》于2015年6月26日开播,每周五、周六晚在爱奇艺独家播出,由马东主持,金星和蔡康永担任常驻导师,大S、高晓松等将担任嘉宾“女神”。

     长篇影评

     1 ) 那一刻,你根本连鼓励的话也说不出口

    继蔡康永那次谈出柜之后,这次聊亲人得绝症我又没有哭。

    我也是有亲身经历的人。
    让有亲身经历的人告诉你:那一刻,别说不讲鼓励的话你心里过不去,其实,鼓励的话,你也根本说不出口。
    高晓松队队员那些在我看来都只是安慰的话,而已。
    在那些时候,你最多能说出口的不过就是些微风拂面的安慰。而所谓“加油!”“挺下去!”“你可以的!”……这些话如鲠在喉,你一句都说不出口。

    爸爸患癌前后有十四年时间。这十四年漫长又短暂,他和家人的情绪都随着他的病情起起伏伏,像坐过山车,又像是奔跑在一条不知何时就面临悬崖的崎岖山路上。
    前面七年是查出直肠癌晚期,手术,休养。后面七年是发现转移至肺癌,无法手术,只能不停化疗,四处寻医问药。后来妈妈有次说:“我这双手也是罪孽深重,为了你爸的病也不知道杀了多少生。”只要别人说那东西吃了对癌症有好处,是个偏方……蟾蜍、壁虎、蜈蚣……
    但爸爸的身体还是一日比一日坏下去,折磨,痛苦,无力挽回。

    他们说的那些,我都经历过。
    石泰铭说他爸爸生病前和他关系很差。我和我爸爸也是,我们曾同在一个屋子里却半天没有说一句话,因为完全不知道该和对方说什么。
    高中时,有段时间我总感冒,我承认我也是病娇,生病时大人总会对自己格外好一些。我就想贪恋那点好。结果他对我妈说:“他怎么回事?怎么总是生病?病有什么好生的!”一脸的不耐烦,完全也不避我。
    患癌后他变得特别的柔软。温和得叫我不知所措,会给我发长长的短信,也没什么大事,然后最末写:“儿子,你是爸爸的骄傲。”
    我吓得立刻删掉,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回。
    每次回家他都一定要开车到车站接送我。他去医院做化疗都是自己开车去,开车回。其实后来他根本都已经疼得晚上不能入睡,只能靠着被子撑到天亮。最后一次去车站接我,他其实已经疼得走不动路。但妈妈说,他坚持要去。

    我陪他去医院做过化疗。
    欧阳超说,你没有得过绝症,怎么可以去鼓励得绝症的人呢?
    确实。我唯一看到的鼓励,是发生在我爸爸和他的病友之间的。
    因为爸爸的坚强,医生就让那些患癌的病人来找他谈心,爸爸就用自己的事迹鼓励他们。虽然这鼓励其实特别惨烈,就是:连我这么惨的人都还在坚持着,你当然更要坚持下去。

    陈铭说,他去医院问过医生,最终所有绝症病人想要放弃,都是因为受不了疼。
    这到底是有多疼?我想,我们这些没有患上绝症的人永远也不能感同身受。
    爸爸到了最后,只能卧床,连动一下都疼痛难忍。连用吸管喝水,咽一下,都疼。
    那时的他,一个肺已经消失,另一个肺也已经只剩残余,臀部溃烂,然后从溃烂处不停大出血。
    最后住院那几天,只要一次大出血就是一次折磨。用纱布堵,然后输血,再等待输入的血大出血……那一刻你甚至会恍惚躺着的不应该是一个人,而是一根管子,或者其他什么东西,血从一头注入,又再从另一头流出。

    其中一次大出血,我用力拿纱布堵着。跪在病床上,僵硬地维持着同一个姿势。
    那一刻,我是说不出任何鼓励的话的。那一刻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我只是沉默的,机械维持着那个姿势。
    你问我心里想的是什么?
    很乱。可能唯一的想法——
    就是希望这一切快一点结束。
    爸爸不要再受这一份痛苦,妈妈也不要再受这份罪,仅此而已。
    到那时候,你已经不可能还指望他能痊愈了。
    都是这样的。最开始,你希望他可以痊愈;后来,你希望他至少可以维持;再后来,你希望他能少一点疼痛就好;再再后来,你只希望他不要再这样痛苦了……

    我承认,就如同李林说的,就算外婆老年痴呆,他想到她离开,还是会觉得天塌下来。
    我想说我特别懂这种感觉。
    爸爸患病十多年,我当然会慢慢在心中很多事情不再依赖于他。知道他是一个病人,不会再把他当成家里的顶梁柱。
    可是,当医生最后告诉我爸爸不能动手术,一点办法都没有的时候。我还是觉得头顶的天空暗了一大片。
    就算他生病这么多年,那也是一把破破补补的坏油纸伞,我还是可以躲在下面躲风躲雨,而他有一天真的离去,那我连这一把破油纸伞也没有了。

    可是风大雨大,我们到底还是无力回天。

    我想,如果在爸爸患病的这十几年里,我有为他做过什么,那就是努力过好我自己的生活。
    努力满足他的心愿,比如他就想要拥有一辆车,就想要用上iPad、iPhone、就想要看《非诚勿扰》的现场录制……
    但我也并没有因此就满足他的心愿找个女人结婚。
    作为亲人,总有所能,有所不能。

    高晓松说,我们都是站在这边的人,我们不能和死神站在一边去。可是别忘了,站在这边的不仅有我,还有我妈,还有其他的亲人。
    他们才是更需要我们鼓励的人。

    但,还是感谢这期《奇葩说》。感谢它,让我写出了上面的话。

     2 ) 我就是要吐着槽马不停蹄的追你要怎样

    已经追完三季四期的人,在这个失眠的晚上终于还是忍不住爬上来看了一下剧评,8.4这个分数是让我纠结而尴尬的,一方面觉得第三季比起第一季确实是相差甚远,在我的观念里面,豆瓣能上8分的剧那都是值得认真看看的啊朋友们。但是另一方面又觉得,单就节目本身的话也还是能在这个综艺节目层出不穷的今天有那么一个两个亮点的,最起码我相信还是有一大堆朋友跟我一样一边磕着瓜子骂一边打开爱奇艺继续追。。。那就姑且三星吧,平衡一下。

    从三季海选开始就一大堆褒贬不一的声音,从这些选人标准以及看了四期比赛的感受,大抵是想把节目更加娱乐化来吸引观众,反而丢掉了很多看重比赛内质的老粉。坦白说,你现在随意打开一个视频app,那首页推荐的综艺节目要想多娱乐就有多娱乐,且人家明星可大牌多了,从长得好的到有文化的,从超模到小鲜肉,保管有一款你喜欢,然而奇葩说的娱乐化,进一些三线网红,过气歌手(只是说他们不适合辩论,并没有攻击人本身的意思),满场说着自己都不知道在说什么的话,我真的看着都尴尬。

    当然有人就说了,要看辩论你去看正规比赛啊,看什么奇葩说,我们就喜欢这种娱乐化的辩论节目。朋友们,你的落点也是辩论好伐?我们当然可以看带有娱乐性质的辩论,像第一季甚至相比弱一点的第二季都没有问题,可是我们要看的不是打着辩论幌子实则三流娱乐的节目啊兄弟。前两季团长中场就负责插科打诨冒点金句,最后总结发言升华主题,选手们自带笑点跟弹幕,观众看的畅快又好玩,第三季选手发完言甚至经常需要团长来帮忙提炼论点,每次听马东和康永强行哈哈哈我也是一个大写的呵呵,听着超模在那里感人肺腑的论述时,我内心的表情就跟赵薇的脸一样,“妈的都特么说的啥,老娘居然还要撑一期?”当然,康永哥说的对,虽然不知道她说的啥,可是我就觉得好感人,漂亮的感人,好吧你好看你有理。

    今天看第四期,勉强感觉要好一些了,可见辩题选择的重要性。不过内心感觉小鲜肉可以走了,是上场前十分钟就开始写演讲稿了吗,拜托你是在辩论啊,别跟我说什么你行你上,老娘花一个小时认真看节目就是为了该夸夸该吐槽吐槽的好伐,这叫爱之深责之切好伐?苏紫紫也是一个感觉从好声音片场走过来的,真的不用一遍遍讲你的家庭有多悲惨也不用讲你的故事有多励志,辩论是用简洁的事例来佐证你的观点,而不是讲一大段故事来一句总结发言啊,我觉得那可能叫评书。看着后排薇薇姐的表情,有一种“完了,老娘再强大的内核也带不动你们这群瞎完了的显示器”的感觉。。。不过该表扬的还是表扬,咏开和思达用强有力的表现证明了老奇葩确实还是要有经验些,与年龄和性取向无关。

    史航真是一个有情怀的人,从一代宗师的梗到第四期的辩论,真的,生活的经历和经验才是你之所以为你,我之所以为我的地方。他说话一直都是不激动不高调的,即使讲很好笑的段子也能云淡风轻得让你有种翻开一本古书的感觉,真棒。关于第四期门当户对的理解,我认为既不是罗淼(好像是这个名字,抱歉第三季真的好多人连名字都没记住。。。)和李林肤浅意义上的农民和皇室之后,有钱和没钱;不是高晓松所指的兴趣爱好上的相投,什么高山流水是因为都爱音乐,黑人嫌弃白人不会hip-hop,谁的朋友不是因为有一两个共同爱好而走到一起的啊是吧;也不是康永和咏开所说的我们应该跟各类不同的人交往来实现自己,如果仅仅因为不同就被称为不门当户对的话,世上哪里又找得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呢。其实该是马东说的阶级上的不同,这才是这个辩题值得深刻讨论的地方,在现如今这个社会谈阶级似乎会让人想嘲讽一笑,现在不都提倡自由平等了吗,可是你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上就是有着大大小小的圈子,各种各样的三流九等,它们存在在各个旮旯角落,存在在你我之间,甚至影响了我们交朋友的选择标准。思达举的例子其实已经有点接近这个点了,马东说的太好,正方重点在于目的,主守,反方重点在动机,主攻。当然,四期这场他们已经表现的很不错了,辩得很精彩,你看赵薇起码从没表情到感叹了一句收获到了很多讯息了不是。

    前段时间看海选的时候,跟朋友讨论过奇葩说的阴谋论。马东现在独立出去创办米未,其实肖骁范湉湉一流就是他的筹码之一,年轻有冲劲,又活的不那么受世俗的眼光约束,有特点,马薇薇更是王牌。于是乎就在猜测,或许第三季除了就节目本身而言,也是想让这批人能够被更多的人所认识,所以海选来的人或多或少都在网络上有些名气,毕竟互联网行业缺的从不是才华而是爆点。于是乎在温雯被淘汰时就顺其自然的猜想,一个长得那么美修的学科那么独特说话又那么让人舒服的人出现,说不定会盖过马薇薇的风采,这显然是可能会超出米未控制的事情,不能任其发生。当然,即使这样,这件事也是与马薇薇本人意愿无关的,虽然第一季冠军之后就感觉薇薇姐赋予了自己太多责任感,有时候为了赢确实用力过猛,但我想在大多人眼里,她依然是最适合这个舞台的辩手,犀利敢说,金句频出。回到正题,总结一句我这个阴谋论猜想被窝朋友说脑洞清奇,是的,为什么我就不能活的单纯一点呢,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呢!

    今天忍不住又去撸了几期一二季里面的节目,真的,抛开其他不说,三季这个赛制不好,高晓松胜负心太强了,让人感觉没有第一季那么自在。插播一句,今儿正好看到刘思达跟包姜浩表白那期,印象中以前看的时候挺不喜欢这个女孩儿的,总是以情感作为自己所有辩论的筹码,有一种孤勇,再加上包姜浩明显是没有那方面的意思,于是当时就正大光明的觉得这是强迫,是道德绑架,上微博搜刘思达包姜浩也果然都是一片这样的骂声。可是过了一年多回头看,突然觉得有些感慨,这不就是以前的我们吗,仗着自己年轻,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做,却忘记了会给别人造成怎样的印象带来怎样的后果。所以,有时候想想啊,看这些节目不要有太多感情代入感,需要思考的是他们的话而不是喜不喜欢这个人,毕竟几年之后对这个人的情感都会趋于无,然后从他的话中提炼出的想法才会陪着你一路走下去。

    写作文的时候,好像都习惯用简短的话总结一下,不然留一长段做结尾会感觉好奇怪。不知道该总结个啥,就表白一下黄执中和胡渐彪吧,你们说什么都是对的真的!

     3 ) 第三季到底哪里变味了?

    看第一季的时候,欣喜若狂,恨不得推荐给身边的每个人看!看第二季的时候,仍然很喜欢,虽然部分剧集看的无感,但每个星期都守着电脑等更新!到第三季的时候,我的尴尬癌已经全面发作了,无论是从开始的挑选成员,到最后的正式比赛,整个节目已经越来越偏离当初的核心了。我要看的是唇枪舌剑的辩论,而不是毫无逻辑的话语迂回。我要看的是妙语连珠和金句频出,而不是骂街和哗众。我要看的是真实情感流露和思想申辩,而不是硬扯出来的故事和浅俗观点。容我拙见,奇葩说在我心中一直以来是一个突破了现世三观约束,扯开了明面上的虚伪和你认真谈生活的地方。我有幸看到了大家说出了我心中抑郁着想说又说出的东西和想说又不敢说的东西。我以为它会一直这样下去,但是说实话,我有些失望了。炒作多了点,话题引导偏了点。我根本不关心谁是直男谁是gay好不好,我也根本不关心你多有个性多了不得好不好。咱们能不能愉快聊天,认真讲话!我关注了很多选手的微博,我发现他们好像不是当初的那个他们了。是我眼睛有问题了?脑子有问题了?是我变了?还是说,我最怕的,这个节目已经变味了?

     4 ) 我为什么这么讨厌奇葩说

    怎么说呢。对这节目挺失望的。 它第一季最火的时候我没看。第二季话题更热的时候我没看。倒是第三季开始才看的。总共也只看过两期。一期是第一季半决赛还是决赛,话题是工作是否应该接受潜规则。一期是第三季,话题和蠢人做朋友,你是不是傻。 仅看一集便味同嚼蜡。忍住所有不快看了又一集。以后再不会看了。不喜欢的原因如下。 首先是嘉宾素质的问题。这个看潜规则的时候体现特别明显。主持人强调了好多遍潜规则是广义上的潜规则,是上升到人性的问题。但是嘉宾几乎全都是在论述上床的问题。潜规则有哪些?我首先想到的,各种送礼,后门,走关系,暗箱操作,谄媚讨好,他人成果据为己有。可能嘉宾大多演艺圈吧。不管是不是事论事,我都挺嫌弃那些把论点放在床上再也下不来的。人的思想和你站的高度有关。个人的文化圈和那些嘉宾也是不是一个高度。且不论主持已经解过题了(这点上,马东很赞,喜欢了他近十年了。他的应变他的文化素养都让我敬佩)所以有时候看他们,就跟看跳梁小丑一样。 第二就是论据论证,渣的一比。嘉宾都是演员,可以很好地富有激情地表演出他们的台词。华而不实。有的是拽一些文绉绉的小文艺文学。有的是举几个(孤证不立)例子。有的是就是亲自上阵亲身经历再现。因为他们的激情和表现(表演),很容易煽动观众的情绪,所以计票随时都在波动。观众或许就是因为某一句话,某一个例子的深有感触就投了票。巨大的波动变化。这也侧面说明了观众的素质。也折射出很多中国人的素质。那就是容易被煽动。这是个需要警惕的现象。跑题了。总之论据论证都不充分(的情况下还能获取胜利我真是醉了)。 当然以上皆印象。绝对化了。 最后就是,这本身就是个娱乐节目。娱乐嘉宾。娱乐观众。甚至娱乐辩论话题本身。娱乐至死。它的话题非常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意义。它的投票机制非常新型,动态变化一下便拉近了所有人之间的距离。它卖腐卖萌。它成就了一批网红。也正是因为它的定位是娱乐,所以它的格调也就仅限于此——吐槽吐槽,耍耍嘴皮子,然后便罢了。这就是它和央视做的“主旋律”辩论的不同之处。主旋律的致命弱点也在,暂不说,但主旋律是严肃的,是真正能让人反思,而不是笑笑就忘了。主旋律或许是可以得到解决途径,至少让人警醒,而不是将热点炒作成卖点。 它的定位注定了它的话题性的两面性以及评价的双面性。喜欢它的观众是大多数,因为社会的构成就是这些人是大多数。老师说,你在网络看剧,剧前的广告为什么那么low?因为看剧的人就是那么一批人。广告商不必为他们费什么心思,那些low的广告也是为他们量身打造的。现在回头想想,也是嗷。这就我在众口“说”金时候有些反胃的缘故。不喜欢,不看不就得了。

     5 ) 奇葩说存在的最大问题

      当我看到奇葩说第一季的时候,立即便被马薇薇,颜如晶,肖骁他们吸引住了,决定以后要一集不落的追下去。当我看第二季的时候,我在想,那些老奇葩怎么办啊,不会不请他们了吧,好舍不得他们啊!果然,节目组还是把他们请了回来。当我在看第三季的时候,我在想,那些老奇葩怎么办啊,不会不请他们了吧,好舍不得他们啊!果然,节目组还是把他们请了回来。

      所以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出奇葩说存在的问题了,那就是这些老奇葩们是奇葩说的灵魂,甚至可以说他们就是奇葩说,奇葩说就是他们!奇葩说是不能离开他们的,但是每一季奇葩说又必须加入新奇葩,于是就不可避免地使奇葩说队伍越来越庞大!

      或许有人说,庞大就庞大呗,场地扩大点不就行了,但其实并不是。

      我们可以算一下,第二季奇葩说保留了7位老奇葩,马薇薇,颜如晶,肖骁,范湉湉,花希,艾力,姜思达。第三季保留了5位老奇葩,邱晨,陈铭,陈咏开,黄执中,胡渐彪。假设每季奇葩说都只留下3位老奇葩到下一季,那么到第六季的时候老奇葩总数就是21!然后目前每一季通过海选的新奇葩都是18个,假设第六季还是18个,那么第六季时台上选手加上导师共有43人!这么多人在台上不像辩论倒像是打群架的!这么多的人会给赛制安排等各方面带来很大麻烦,变得很棘手。而且这么多人也会使选手的个性难以突出,于是节目会变得不那么“精彩”。我至今仍怀念第一季的时候,那时候一方只有两排议员,整个画面简洁有力,每位选手都那么个性鲜明,光芒万丈!简直精彩至极!
    第一季


    <图片2>

      或许有人说这想得太远了,第三季刚开始就想到第六季了,但说句不太理智的话,我实在太喜欢太喜欢奇葩说了!我甚至认为她作为一个原创综艺节目,是我们整个大陆的骄傲!我希望她能像柯南,海贼王,新闻联播一样可以一直“连载”下去!假如有一天这个节目停掉了,我一定会以头抢地,扼腕叹息的!

      再回到那个问题,老奇葩们不能走,新奇葩们必须进,奇葩队伍又不能太庞大,这似乎是一个死循环,似乎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其实我上周就想写这篇评论了,但上周六是第三季第一阶段的收尾,马东说到第二阶段淘汰的对象就包括老奇葩了。当时我就震惊了,马东竟敢淘汰老奇葩,这个割了眼袋的小胖子有这么大胆?于是耐着性子等到了这周,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原来所谓的淘汰只是沦为后排议员而已,并不是赶人走。这种方法其实只是搁置问题而已,并没有彻底解决问题。

      我以前也自作聪明地为奇葩说想过一些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不过都不太靠谱,被自己给否决了。最后说一个稍显靠谱的方法吧。

      大家都知道,奇葩说这个节目是米未传媒制作的,对于我们这些局外人,几乎可以粗暴地说米未传媒就是奇葩说,奇葩说就是米未传媒。但米未传媒作为一个新兴的极有潜力的传媒公司,上月已获得A轮融资,估值高达20亿!这样一个大公司旗下决不能只有一个节目,米未传媒可以再制作一个其他节目,把奇葩说的一部分人分过来。当然这么做刚开始可能会使一小部分观众不习惯,但只要马薇薇,肖骁,颜如晶,艾力他们都还在,我相信我们这些奇葩粉大部分还是会继续支持的。至于能不能吸引一些非奇葩粉的观众,这就要看米未传媒那些导演们的能力了。(个人愚见,请勿在意,更不要喷)

      唉,写得我好想进入米未传媒实习啊!

      PS:我不喜欢看新闻联播。

     6 ) 输没什么大不了,赢也一样

    《奇葩说》第三季收关。

    过程各有精彩,决赛过程却惊人一致。最后问鼎BBking宝座的1vs1较量中,三届亚军颜如晶、肖骁、姜思达都是自乱阵脚,自杀式败绩。这三个人的性格长相辩论风格毫不搭噶,是败在了一个共同的点上:得失心。

    谁从小到大没被放在某个情境中比较过高低?谁又能说完全不在乎比较的结果?活着就是无数比较的拼图。我们一边憎恨比赛一边热爱比赛,不然为什么最火的娱乐节目不是谁唱得最好就是谁跑得最快,连带孩子出去玩儿也是完成任务才能吃好的住好的?无得失心则无比较,有比较必生得失心,这玩意儿跟自卑一样人人皆有,不低级,不值得羞耻,只是严重了会误事罢了。

    就像在高考考场上,但凡还想念大学,多多少少都是紧张的,适度的紧张让人集中精力,让人慎重。等心里眼里都是题目了,对高考连带的种种可能暂时淡忘,得失心的缰绳就拽住了。三届冠军马薇薇、邱晨、黄执中就是如此。他们决赛的表现格外出彩吗?其实也没有,因为平时就很牛了,只是正常发挥而已。他们不想赢吗?我不相信一个完全不想赢的人会站到任何一场比赛的最后。只是相对得失胜败,他们将精力更多地放在了辩题上,跟任何一个曾在高考考场上正常发挥的人一样。

    我们不能说假如亚军们正常发挥就能改写历史,只是那样的话,他们心中会少一点遗憾。遗憾这种情绪大家也熟悉得很,人生就是遗憾的堆叠,而且未必是艺术。前几天我有幸受邀做电台访谈,每个问题事先都准备了,偏偏忘了准备“最后想跟听众朋友们说点什么呢”。可供思考的时间不到两秒,可想而知说得一坨翔,听回放的时候万分惭愧。不过细想也没什么——谁真的用生命听你说什么啊?你说一句什么能对造成多大影响啊?只是自己心里过不去,记挂着“本来可以做得更好”,“当时我要是这么说就好了”。

    《奇葩说》从第一季海选开始一集不落地看下来,思达的进步是惊人的。这个东北男孩,又美又倔又聪明,清秀胆怯,狡黠纯洁。在前排做辩手是一把尖刀,在二排做听众是一朵娇花。我不怀疑你有足够的理由讨厌他,但没人能做到无视他。

    第三季,思达有几个发光的瞬间。一次是“别人的美你总会习惯,自己的美千金难换”,说早上起来照镜子发现自己有个小内双,一整天都不敢眨眼睛。他说“时保联”是暴政,因为“时刻跟他人保持联系,我们就不能跟自己保持联系”。他说为了那个不肯出现的爱人,他养猫又失去猫,他为了一个玩笑在校园里原地等了半个小时……辩手的持方不必是真理,但他们要像捍卫真理一样捍卫它。这些话当然是为辩题服务的,却也分明是他的生活点滴。他的走心,让我们跟着走心。他的敏感,照见我们的敏感。他的爱和怕,人人可分一杯羹。

    第一季还是第二季结束的时候,思达曾在他的公微写过一篇文,说选手们去大学做见面会,他一路很紧张,怕马薇薇、范湉湉出场的时候反响强烈,到他这儿鸦雀无声。湉湉说:喜欢你的人可多了我告诉你。到他出场时果然掌声雷动,他拿起话筒说:我不是明星,我过得很好。他还写到大家进步神速,连肖骁都已经开始说“逻辑自缠绕”了;他写湉湉姐找他出来在走廊里说了好多话,他说他清楚换了别人,湉湉未必爱说这些。第三季决赛后的采访,他口中的自己是第一季很快被淘汰的那个思达,“戴朵花就下去了”;是第三季海选前导师挑辩手时最后被选走的那个思达。他没有提到他赢得的那些掌声与欢笑,没有提到一个又一个“大美玲之夜”。也许很多人根本没看过第一二季,不认识那个被众多大神的光芒映衬得略显黯淡的少年。就算记得又怎样?人性本来健忘。可他自己记着,他忘不了。

    得失心重未必因为胆小,也可能是因为要强,不然谁会冒那么大的风险站在公众视野里,让千千万万的人看到自己的败绩?人人都知道第二已经很好,输没什么大不了,可我们还是想赢,尤其是年轻的时候。年轻的时候,我们还是很介意这个世界怎么看我们的,所以心有使命,跟一切较劲,没有死敌创造一个假想敌也要挥舞长矛。要强是驱动力,同样是羁绊。愿亲爱的思达年纪渐长后,会懂得为自己松绑,如你如我。

    思达让人心生疼爱,黄执中让人高山仰止。读过一段话,说一场考试,学神150分,学霸130分,但他们的差距绝不是这20分——学神考150是因为这张试卷满分只到150。黄与其他人的区别就是学神跟学霸的区别。我甚至觉得放他来参赛有点欺负人了。

    生活需要归纳总结,我们需要自省,不然既往的挫折苦难将毫无意义,罪白遭,人白活。《奇葩说》是我现阶段追的唯一一个综艺节目(如果它算综艺节目的话),预计还将继续追下去。辩论替那些不被关注且没有话语权的少数派说出苦衷,为我们自以为无比伟光正的三观查缺补漏,扫除人人心中堆砌的成见,还世界一个多元的本相,给你我一种宽容的选择。感谢《奇葩说》提供的所有印证我三观的观点,更感谢那些动摇我、完善我甚至摧枯拉朽了我的观点。

    第四季见。

    <图片1>

    >>>>>>>>>>>>>>>>>>>>>>>>>>>>>>>>>>>>>>>>>>>>>>>>>>>>>>>>>>>>>>>>

    更多文章欢迎关注微信订阅号【幸福是刀口舔蜜】

    <图片2>

     短评

    除了决赛,要给五星!大美玲棒棒的!

    8分钟前
    • fish
    • 力荐

    大家普遍都觉得,第三季前几期特难看,我也觉得。但是到后来,淘汰了新奇葩中只有奇葩的特质选手后,还别说,真的越来越好看了,有甚至有强于前几季之嫌。为此我还真把第一季重新看了一遍,意外发现姜思达与第一季有着天壤之别,不仅仅是辩论技巧,更是他的气质。想看思达的辩论几乎成为每一期的执念。

    13分钟前
    • 坍塌
    • 力荐

    无关是非,都是话术,有个性的来个性,没个性的磕逻辑。偷换概念、设置陷阱,有些精巧的地方是说了半天,被四两一拨,成了对手嫁衣。大美玲一战成名,董婧李林惊艳一时后续未知。有些辩题饶舌了点,导致不好展开,譬如临终病患那集,都沉溺悲情鸡汤里了。都说黄渤会说话,下一季该请他了吧

    17分钟前
    • boks
    • 力荐

    暗搓搓给我本命姜思达打五星

    22分钟前
    • 颜小兽
    • 力荐

    最后几期渐入佳境,可惜没了。黄执中真是强力鸡汤解毒剂,也是我最喜欢的辩手。姜思达真是好。老辩手有生活,一旦论述时有切实的生活体悟。颜如晶,还有另外几位年轻辩手,辩论术当然好,但只能就辩题说辩题,无法更深入,还是浅白了些。

    23分钟前
    • 邓安庆
    • 推荐

    始终觉得这一季里我们看到了那个坐在那里静静鼓掌的少年在发光,姜思达,你永远就是你,不必被定义评判,我是一个热心的观众而已。

    24分钟前
    • 月芽AM
    • 力荐

    五星给姜思达和黄执中。

    29分钟前
    • 长耳朵走来走去
    • 力荐

    那个模特和校草是什么鬼,赶快走好么

    34分钟前
    • Wasted.
    • 力荐

    这季真的看到了好多人的成长!【执中欧巴实至名归,心疼大美玲

    35分钟前
    • 力荐

    将蔡康永从湾湾夹带过来的逻辑混乱、说话没point的私货淘汰掉,节目的素质还能上好几个档次。不需要康熙的余孽将奇葩说搞得乌烟瘴气,节目中频频出现对康熙这个哗众取宠的过气综艺的悼念显得多余和矫情。本来不反感马薇薇 现很怀疑她让广州傻痹男主持晋级是为了锁死加拿大河南性学家的名额 用心险恶。

    37分钟前
    • 20thCenturyFox
    • 推荐

    有几期确实很赞

    39分钟前
    • for Lawrence
    • 推荐

    讨论的问题,越来越low。节目组能不能用心点

    41分钟前
    • 独秀
    • 推荐

    看过这么久其实具体的已经忘了。第一季很好看,后面两季有些审美疲劳了。有些话题还是不敢讨论。而有的时候辩手还真不如观众思路广阔(比如我,哈哈哈)。但我真心想推荐身边的朋友看,因为能开眼界!

    44分钟前
    • 三日又木
    • 力荐

    看了阮经天当嘉宾的两期,他好可爱啊,又诚恳,又认真,又会烧鸡汤,又言之有理。蔡康永的说话魅力简直抵不住。高晓松输在人胖丑。马东控场相当不错。

    45分钟前
    • 咋个嘛
    • 力荐

    觉得姜思达花希和陈铭这一季都成长得好好的~大紧我爱你……

    49分钟前
    • 杳圻
    • 力荐

    第一季的振聋发聩反思我们每个向左向右的选择背后有多黑多厚多少学问。第二季涉及更多社会议题,问题不是善意能解决的,前进也不止为了进步。到了第三季,少了深度厚度,节目从“辩论”走向“说话”,离题万里只为了说一句让你让我都能流眼泪的话。人生不要大智慧,过把瘾就死。

    51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第三季冲着史航去 被大美玲惊艳 最后执中偶吧把我收服

    53分钟前
    • 海底火山
    • 力荐

    依旧不喜欢马薇薇。

    56分钟前
    • 郁郁
    • 推荐

    今年的奇葩比去年的好,回归第一季的水准了

    1小时前
    • 如果云知道
    • 力荐

    屡屡被阉割之后,选题没那么犀利了,不过高晓松回来之后,比第二季金星要强很多,可惜了啊,姜思达!

    1小时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