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大陆剧 天下长河

    天下长河

    评分:
    0.0很差

    分类:大陆剧大陆2022

    主演:罗晋,尹昉,黄志忠,奚美娟,梁冠华,苏可,陆思宇,公磊,李昕哲,赵麒,王洪涛,郭之廷,刘天尧 

    导演:张挺 

    猜你喜欢

    • 更新至第17集

      特别行动

    • 全50集

      武则天秘史

    • 42集全

      决战燕子门

    • 完结

      青年医生

    • 全36集

      浮图缘

    • 完结

      冰糖炖雪梨

    • 已完结

      我可能遇见了爱情

    • 全34集

      神犬奇兵

     剧照

    天下长河 剧照 NO.1天下长河 剧照 NO.2天下长河 剧照 NO.3天下长河 剧照 NO.4天下长河 剧照 NO.5天下长河 剧照 NO.6天下长河 剧照 NO.16天下长河 剧照 NO.17天下长河 剧照 NO.18天下长河 剧照 NO.19天下长河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自康熙十五年一场巨大的水患之后,年轻的康熙帝设科开举招纳治河贤才,二十四岁的落第举子陈潢脱颖而出,长于治河。年轻的康熙帝不拘一格,将他简拔而出。陈潢与同样有志于治河的靳辅搭档,跨越半个世纪的栉风沐雨,历经了康熙朝几次大政治风波。年轻敢言的陈潢死于奸臣结党的污蔑之下,临死前留下治河名著——《河防述要》。康熙五十一年,台湾收复,准格尔平定,黄河安澜,河水转清。康熙帝探访扬州,见到了河神庙。庙中塑着靳辅、陈潢的像,仁人志士,遗爱自在民间。

     长篇影评

     1 ) 前期喜欢于振甲,终究是我真心错付

    前面多喜欢于振甲,后面就十倍百倍千倍的讨厌他。最后一集,这讨厌达到顶峰。

    于振甲就是键盘侠的代表。眼高手低,只会标榜自己,外加挑剔指责别人。 40集又开始标榜自己,说要在衙门里养鸡种菜,换来的却是郭河叔愤怒的指责和嘲讽。郭河叔是老河务了,一看就知道于振甲不中用。作为河道官员,必须多去河道走动、查看,哪能没事就坐衙门呢?估计也气于振甲过去的所作所为吧。毕竟王胖子这种脑满肠肥的上官,他也伺候了,偏偏不伺候于振甲。 于振甲不懂河务,不看河道,却总是对靳辅陈潢这样一头扎在河务上的人指手画脚。都做了河道总督,依旧不肯好好学习河务,也听不进前辈意见。否则即使他蠢钝无能,那根据封伯懿当初治理萧家渡的办法,也未必大水一来就溃决。河道上像封伯懿、彭景明、郭河叔这样的好官员多的是。他自己狗屁不懂,可以虚心请教别人,也不至于让黄河决口多处。 而且是真不拿百姓的血汗钱当钱,不拿百姓的命当命啊。平时看起来清廉、节俭、爱惜民力,其实造的每一次孽,他一百辈子也还不上。 以前朝廷每年往河道拨款二百多万两,还不够用,靳辅和陈潢把自己薪俸都搭上去了。十几年下来,耗费人力心力无数,换来黄河安澜。他自己理解不了人家治水的法子,总能看到人家治水的成果。这都不能让他信服,口口声声说人家造的是怪物,拆毁耗费巨资建造的减水坝。浪费了多少钱多少人?他生生世世也还不上。 三省几百万百姓的性命(还是第二次了),换来他一个痛改前非。不值啊。 以前没事就人云亦云污蔑靳辅陈潢人品,讨厌至及。也不想想自己害萧家渡决口那次,几乎断送靳辅陈潢性命,他给人家道过歉吗?每次看到人家就趾高气扬的甩冷脸,没有半点良心。十几年过去,靳辅老臣寒心,陈潢抱憾而亡,物是人非,谁稀罕听他一句对不起。配吗? 现在看到他痛陈己过就恶心,萧家渡决口的时候,都没这么讨厌他。 他那时候就该跟自己老婆一起上吊。

    不过有一说一,我觉得于振甲能继续活着做高官,并不是因为康熙莫名其妙偏爱他,而是因为于振甲刚愎自用,外行指挥内行,按康熙的意思深挖下河,替康熙背了决堤的锅。虽然于振甲不是特地媚上主动背锅,并且他自己本身也有大过,但也确实没让水溅到康熙身上。

    康熙实在是……让我无话可说。

     2 ) 中国当代文化中罕见的【真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叙事

    老实说,最初看到《天下长河》的剧名和封面,我是没什么兴趣的。首先我是个历史文盲,对历史既缺乏认知,也兴趣寥寥。只是恰逢剧荒,听说这部口碑还行,就打算试一试。虽然我几乎没有完全认认真真看完过任何一部国产历史剧,但偶尔看过的片段还是让我对国产历史剧有个摆脱不掉的刻板印象——要么是油腔滑调爱耍小聪明的戏说,要么是总板着面孔一本正经端着的所谓正剧。总而言之,土了吧唧,没啥意思。

    《天下长河》最初铺垫的两集我看了,仍不以为然,感觉特效假,也没啥新意。这个阶段,此前我对这类题材的刻板印象仍未消除。直到剧中出现喜剧色彩,才逐渐有些刮目相看。因为那种喜剧色彩跟我过去留下印象的历史戏说剧气质颇有不同。导演的作者特性个人色彩此刻开始浮现。不是一般的搞笑,而是带有荒唐色彩的黑色幽默。几个主角赶考、揭榜的桥段,叙事节奏张弛有度,视听语言颇有心思,已经完全区别于大多数国产剧的境界。这时我开始觉得,有点意思了。

    越往后看,越发感到张挺导演作为编剧和导演的杰出能力,由正眼相看到最终不能自已五体投地。

    其实这部剧我没有一口气追完,中间有时会断开一两天看看别的。不是因为不够吸引,而是那是我已经隐约有种不舍的感觉。好容易赶上一部好剧,实在不忍那么快就看完了。那就假装从容,压着速度看吧。

    昨天终于追完。最后两集,哭了几场。三点多追完,心情不能平静,四点多才睡着。中间又醒来,12小时过去了,恨自己安利能力不够,推不出去。只好坐下来,多写一点,说说感受。看时已感慨万千,五味杂陈。至今落笔,未能平静。

    剧情和人物我不想多说,还是希望愿意看的人,自己去看。我想从作品属性来说,为什么我会如此被它打动。

    首先我要表明,我对历史史实的认知几乎为0。所以对于本剧的感受与评价,可说和所谓历史全无关系。它是否符合历史,我无从判断。对我而言,这只是一个寓言。权当是虚构故事来看。会不会将它与真实历史对号入座,那是另一回事。

    片方拿8.2分的数据作宣传用,在我这里却是低估。我认为它完全值得更高的分数,因为它在中国文艺作品——至少时下作品中是相当可贵的稀有之物。我看过不少质量远不如它的作品,有国产的,也有国外的,分数都更高。假如有人能够让我相信,之所以我会有此结论,完全是因为我对国产历史剧的孤陋寡闻,属于没见过世面的无知妄言——我会非常高兴。

    作为文艺爱好者,我会被《天下长河》如此打动主要有几个原因。

    第一,我喜欢那些关注现实,与现实对话的作品;

    第二,我爱理想主义者。

    我不知道《天下长河》里所述剧情是否符合史实,但既然片方挂牌“历史传奇剧”,沾上“传奇”二字,我就会从“艺术真实”的角度去衡量作品。

    中国不是没有关注现实的作品,但我认为,在程度、深度、力度方面是有所区别的。

    《长河》的立意,让我非常惊喜。我看过不少国产影视现实主义悲剧,举凡有批判现实成分的作品,多半是呈现苦难,渲染不幸,即便有剖析、有反思,也多止步于权力最高层,更别提对整个社会的运行体系发起质疑和进攻,指出在加害者和受害者以及身兼两职的人群中,所有人都会付出代价,都是牺牲品概莫能外的事实。

    我们的很多作品,都仅仅是在有选择地展示伤痕,借伤痕煽情的存在。最后哭一鼻子,叹口气,逆来顺受地活下去——并不追问造成那一切后果的原因,或归于偶然,或归于命运,在群众里揪出几个恶人结案,再给受害者送几顶高帽子。

    长河关注所有人在这皇权系统庞大机器中的处境。追问何以至此。正如靳辅让索额图转告皇上那句所言——史笔如铁——史笔是否真的如铁我是存疑的,但冥冥之中总有真相。如果真相值得被认识,那自然每个人都是这真相的一部分——我们究竟何以至此。而坐在这皇权中至高无上位置上的人,当然也逃不过这样的追问。

    这是张挺老师的可贵。他追问这一切,却非以善恶论处。论人善恶简单,看清立场不同的人之处境困难。张老师选择了更难的那一边。但该点到的,都点了,不回避,也不和稀泥。塑造些恶人,让恶人担责、背锅,在创作上显然是更讨巧的做法,既省事儿也更容易被理解。但这样一来,真正的问题必将被遮蔽。因为道德不是人类社会的解药。这种廉价的药方谁都能开,却无法执行。

    在中国,书写理想主义者的叙事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态度——要么是不顾实际地一味唱高调;要么是呈现理想主义者的陨落与牺牲,以哀伤姿态表达世事的无解与无奈——或空洞虚伪,或沉郁沮丧。

    《长河》对理想主义者的书写,尤其让我动容。从现实层面来讲,剧里贯彻理想主义的靳辅与陈潢可以说都“不得好死”了,导演没有回避这个现实,但又超越了现实——他用尽所有表达在证明,最终的赢家还是陈潢靳辅他们,因为只有他们脱离了那个皇权的评价体系。其实大家都是牺牲品,但他们赢过了所有人。这样的书写,是对理想主义者最大的敬意。

    在历经四十集的追问和理想主义者“不得好死”的结局里,张挺导演给出的回答却如此有力,充满信念——虽有悲凉,却无媚骨,只有矢志不渝只属于理想主义者飘荡在天地之间永不消弭的少年意气。

    他没有把牺牲和付出代价以失败命之。即便是死亡,也是那样浪漫和诗意。这种虽然无比沉重却仍然飞扬的笔调太让人动容了。

    剧终,那个雄心壮志意气风发的康熙终于不复当年,一身衰弱之相,眼神凄惶——他走进河伯庙,看到百姓自发为靳辅陈潢立的雕像。高高在上被供奉着,却一言不发,就连帝王也只能屈居于下。在阴阳两隔之间,君臣皆不再发一言,靳辅陈潢身后轰然响起河道边生生不息的号子声。皇上佝偻着身子,转向镜头。与镜头外的我们对视。正如靳辅所言,“史笔如铁”,那个成就大业的康熙,终究也躲不过后人的评说。而在他的眼睛里,我们又看到了什么?

    每每高潮戏份,张挺导演的视听语言都这样打动人心。我为国产剧中出现这样既关怀现实又歌颂理想还如此浪漫飞扬的作品,感到由衷的震撼和高兴。

    敬陈潢,敬靳辅,敬张挺,敬天下每个坚守信念的理想主义者。

     3 ) 还行有不足/恶劣控制舆论,粉丝或水军组团骚扰令人厌恶

    第一集三星半,专心讲河道多半星。优点是整体可看,不足处希望改进。1.演员选角不好。罗晋演得不像个文韬武略功炳千秋的皇帝。他整个人气质很轻,压不住臣公,没有沉淀感。他和孝庄太后在一起对比就更明显了。他母亲的演员的演技真是烂到家了,肢体像个现代活泼小孩子。表情就看我演得好认真。2.故宫特效太假了,真是让人出戏。3.故事内容情节想当然,没有合理性。河堤劳工死了这么多还一直被压榨,黄河又发大水,怎么可能来个新官喊几句自我奉献的口号就把暴动给平息了。其他的地方也是,大臣和皇帝因为一点小猜疑对这嚷嚷比声大,真怕他们嗓子吼哑了。把已经平了三番的康熙写成在孝庄面前低一大截的样子。还有好多其他地方。对了,新官儿子还有个秀肌肉的镜头就特别搞笑。健身房练出来的肌肉和特别白的皮肤,和新官儿子一起参与劳工的设定完全相反啊。

    ————————

    有些人是有大病吗?一边回复一边拉黑?觉得shit好吃自己吃嘛,硬要别人也觉得好吃也有病吗?真是有病,再犯歼直接举报删除。

    ————————

    豆瓣现在好像很容易发大水被控了。粉丝水军装观众,戏可真多。谁搞虚假舆论控制就厌恶谁,恶心。

    11月26日

    所以是谁的水军组群还是粉丝组群共享信息控评打击正常观众呢?因为第一个人的回复内容无稽弱智所以不用查时间线就可以说出他自己的漏洞。谁知道问他说罗晋哪里表现得像20 出头就被拉黑了,然后我也删除回复拉黑他了。好几个人回复就拉黑,今天又来一个。你们是多溅啊,这么在乎我这个评价。第一集就值三星,既然你们这么努力,我给你们一星好了。

     4 ) 张挺:拍《天下长河》,我摆脱了明君情结和忠奸叙事

    历史传奇剧《天下长河》正在湖南卫视热播中,芒果TV同步播出。

    这是国内播出的首部讲述清代黄河治理的电视剧,围绕着康熙年间两位治水名臣靳辅、陈潢展开。以康熙十五年为起点,两人二十余年来栉风沐雨、力挽狂澜。虽然最终未竟全功,但在历史上留下了光照千古的精神印记。

    《天下长河》的剧本初稿,完成于十年之前。当时,受制于技术之难与市场之困,它成了张挺唯一一部未能拍摄的“抽屉本”。随着热钱退潮与正剧上位,这部剧也终于能与观众见面。开播以来,这部剧的收视率和网络热度抢眼。

    近日,笔者对话《天下长河》导演兼编剧张挺。以下,为张挺的讲述。

    精神比成功更有力量

    《天下长河》的剧本,是我10年前写的。第一稿的格式,还是话剧式的。

    拍《大明风华》时,有一次我和总制片人姚昱竹聊天,说我写过一个水利的剧本,搁置了10年一直没拍。她很惊讶,说你还有“抽屉本”呢?

    《天下长河》是讲古代水利的戏,一方面,它很枯燥;另一方面,要大规模展现土木工程和水灾,特别难,尤其彼时还是大IP横飞的年代。

    机缘巧合之下,芒果TV总裁蔡怀军听到《天下长河》这个故事,他听了一刻钟,很有兴趣,决定做。这次播出芒果TV扛了很大压力,包括湖南卫视在内,在这个时代制作和播出一部这样的戏,非常需要勇气,我很感激。

    张挺给演员讲戏

    《天下长河》与近十年的历史剧,不太一样。它的主题和内涵是比较严肃的,延续的依旧是十年前历史剧的模样,但是主题探讨的是人和国家以及人和时代的关系,它的批判性和对古装题材的拓展,是有一点进步的。

    决定重启之后,广电总局电视剧司的领导助力颇多,帮我们请了黄河水利委员会以及清史的专家来开会。故事从康熙15年讲起,黄龙泛滥,险些将清政府冲回关外,危机四伏。

    康熙要解决这个难题,首要任务就是治水,治水犹如治国。越深入这个题材我们越发现,几乎很难将治水这个事情从一段大历史里剥离出来。当时国家正处在战争状态,平三藩,收台湾,雅克萨之战,平葛尔丹,包括政治上的明珠、索额图党争,甚至我们的主人公靳辅、陈潢也死在党争之中。

    要把治河的这段历史梳理出一个轮廓来,前因后果非常复杂,而且治河专业性很强,涉及到大量的古代工艺和千百年中国古代水利理论的革新,这些要依托很多专家把它搞清楚,还要戏剧化,和单纯的宫廷剧不同。像剧中“朝政清,黄河才能清”等台词,是提纲挈领的话,在这一点上,我对这些专家很是感激。

    水利专家王英华老师,帮我细细批改了剧本,清史专家们帮我们把外围的政治关系理清,他们的努力确保了这个剧本的基本骨架是结实的、抗打的。

    《天下长河》其实有三层意思:第一层就是故事的主线,治理黄河;第二层是历史长河,也就是治国这一段,包括了朝廷的人际关系;第三层是文化的融合,那个年代,西方文化刚刚进来,满汉文化也在融合。中华文明为何能传承5000年不绝?不外乎八个字:不弃涓滴,终成巨流。

    我们的传统文化能流传下来,中间经历了大量文化融合。它具有强大的同化、吸收和学习能力。黄河之所以雄壮,也不只是一条河,它在奔涌的途中,融合了无数支流。

    历史上靳辅和陈潢的结局是悲剧,但全世界的史诗,永远都在描写失败且死去的英雄。

    在中国人眼里,真正的成功不是活着赢得什么,这只是最小的成功。诸葛亮北伐成功了吗?岳飞北伐成功了吗?这并不妨碍他们的伟大人格和高贵的精神。我们把成功分为三种:立功、立德、立言。施琅收回台湾属于立功,靳辅、陈潢不能终其功业,但他们的精神永存,人格光照万古。死亡,恰恰是他们成功的开始。能在黄河边,让百姓心甘情愿为之立雕像的没几个人。

    靳辅和陈潢延续的是一种大历史观,它不是程朱理学的史观,不是孔孟时代的史观。靳辅和陈潢从骨子里不是忠于某个皇上,不是忠于某个政权,他们忠于历史,忠于中华民族,他们信仰和尊崇的偶像是大禹王,是李冰,是潘季驯。

    陈潢有句台词,“天下不是皇上的,黄河也不是皇上的。再过一百年、一千年,地上的皇帝比天上的星星都多,黄河只有一条,在黄河面前,我们是平等的。”

    我写剧本的时候,翻《水利志》,看到一代一代的水利官员,前赴后继拿命往黄河里填,大部分人在历史上连名字都没留下。他们才是中华民族守护神。

    康熙三十多年,百姓就给靳辅和陈潢立河神庙了,当时陈潢还没平反。

    过去有句话,叫遗爱自在民心。一个人伟不伟大,光靠自己说是不成的,要看百姓是不是真心实意地纪念你,歌颂你,追随你。

    批判“吃人”的礼教

    《天下长河》比较有意思的是,触摸了中国文化精神层面里边一些让人不太舒服的东西。一个就是帝王哲学。帝王哲学不是权谋,不是平衡术,而是高度的自私,高度的唯我主义。所有的帝王都是非常自私的,视人命为草芥。

    我们不能自我感动,夸某某人是明君,然后把自己带入到帝王身份里。我们仔细观察,刘汉、李唐、赵宋、朱明以及爱新觉罗的大清,无非家天下而已。这个基本命题都弄不清楚,不像个现代人。的确有封建帝王做了对民族有益处的事情,但同时也有很多对世道人心的欺骗。

    第二个就是程朱理学。

    为什么说礼教“吃人”?因为它把人囚禁起来,把人的脑袋全都弄成榆木疙瘩,所谓存天理、灭人欲。谁是天理?谁代表天理?皇帝?圣贤的教导?搞不清楚,最后是一笔糊涂账。你看于振甲,就知道我们为什么要搞五四新文化运动,坚决不能再让这样的思想去祸害年轻人了。

    这套东西,曾被视为官学,统治阶级用来毒害人民。这些过去都是概念,我们把抽象变成了画面。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里写,字里行间写满了吃人。

    于振甲身上,始终在自我矛盾、自我压抑、自我谴责。

    为什么有那么多笔墨在他身上,首先是想写礼教的害处,以前大家谈起读书人,以为都是李白这种,其实不然。大多数读书人就两种,一种是徐乾学这类,他知道自己学的是假的,敲门砖而已,一旦得了功名,就尽数抛之脑后,上下其手,求名求利。

    另一种就是于振甲这种,祸害自己,祸害国家。康熙这种聪明人,都不相信礼教,但他们又无比推崇礼教,以此为工具制造“脑残”。

    第二个源于他身份的特殊性。于振甲后来继承了靳辅和陈潢的治河理念,死在河堤上,他也是一个很有名的河督,后来在历史上公开认错。不管怎么样,我认为他还是个君子,一旦认同,就可以贡献身心和生命,可惜改变不了榆木疙瘩的脑袋。于振甲这个人物形象,应该说在古装历史剧里从未出现过。

    过去很多的戏,不太涉及人精神层面的复杂性,总在道德问题上纠缠:忠与奸,清与贪。

    《天下长河》打破了这一概念。清官未必能办好事,忠臣往往贪名声。如果完全依靠私德来辨别,历史上99%的官员都是奸臣,扛不住查,道德的分野只是一种非常简单的历史认知,不遵循历史唯物主义,不符合历史真相。

    就像剧中康熙骂于振甲一样,你自以为是清官就高人一等了,觉得自己什么都是正确的了,看谁都是贪官。一个国家的运作机制非常复杂,如果只拿着道德来标榜自己、要求他人,非得把老百姓都祸害死不可。

    如果真要给清官下一个定义的话,我觉得是“清明”。清官判断事物,要清明、果断、有效。于振甲只占一个廉字,唯一优点就是穷,行为特点就是横。

    我喜欢用生活化的笔法来写历史剧。真实的历史,不是之乎者也的文言文。你看《红楼梦》,里面很多脏话,《水浒传》里面哪句话你看不懂?这都是明清人的原话。我们做古装戏,就是要尽量写出这种台词来,让观众毫无障碍。文言文在古代,只是特殊知识阶层书面表达的工具,它更像是一种准入门槛。

    “平三藩诏”是我改的。原文很华丽,可承担不了戏剧功能。观众看不懂,也开启不了下一阶段的任务。我安排高士奇重写了一篇诏书,一是为了点出下一阶段的核心:收台湾;二是剧作的深意:任何时候都要居安思危。

    康熙初年的朝堂,动荡不安。这是个很努力的皇帝,刚出场,上面孝庄压着他,下面大臣总顶撞他。康熙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实权呢?收复台湾以后。

    到了雅克萨之战,他就逐渐成为一个有绝对权力的人物,但是也走向了人性的另外一面,刚愎自用,听不进反对的声音。我们不能因为清代官方历史歌颂他圣明就跟着喊圣明,然后把他尽情美化。

    戏曲与水戏

    《天下长河》的片头,是动画化的清代《黄河图》。

    为了做出现在的效果,我们花了不少钱。先是从二玄社买来复制品,然后将复制品高清度扫描,重新勾勒、补色,很多模糊不清的地方,也要手绘。

    水戏很难拍。因为水和人的互动关系不是特效能完成好的,水会沾在人身上,会把人打湿,衣服和头发会变形,这些细节有一点假都不能看,只能玩真的。

    开篇那场大水,纪录片里有,成吨的水往演员身上泼。在这部戏之前,没有很多水灾的拍摄经验,得摸索着来,黄龙来了那种奔涌的气势,特效做不出来。

    洪峰过境的声音,我们也经过了反复调试。最终定下了“老虎咆哮”的底音,层层叠加,压实后就成了真的洪峰,充满了生命力和威胁感。

    最难拍的一场戏,是靳辅救灾、靳治豫过河。

    那场戏要在河上搅出大浪来,要把船沉掉,把人都栽到水里去。我们自己修的堤坝,挖了一条河,用几艘摩托艇制造局部惊涛骇浪的效果。很多观众觉得像特效,我们挺骄傲,这句话从好的一方面理解就是观众觉得不可能实拍。

    其实特效很多时候只是辅助作用,帮我们把局部串联在一个画面里。像开篇黄河大决,人们站在房顶上,拍摄场景很小,当地的群众演员带着家里的狗、猫、鸡、鸭来,一组组拍,一下午就拍完了,最后合出来一个巨大的黄泛区。

    合龙就是硬碰硬了,我们仿照古代工艺,外覆柳叶,内包木石,做了个真的柳石枕,七十吨的吊车愣是没弄动,后来换了一个一百吨以上的才吊起来。

    这个戏里小讲究的地方是挺多的,像我们复原的南书房和慈宁宫的景,质感都不错。包括里面的动作戏,打布库那部分,我们请来一个摔蒙古跤的全国冠军,布库戏一场拍下来,罗晋浑身疼了好几天,他们身上的衣服是刺子布,一种专用于摔跤的手工布料,拽来拽去,指甲都坏了。

    藤牌兵大战八旗骑兵那场戏,请的是福建地趟刀和地趟拳的传人,按着书上的图示制作盾牌,排练战术战法,包括像“三叠浪”“圆阵”“突进式”“削足式”。

    因为这些都是战阵,不能拍成武侠,要真实地看见,并且能让观众相信藤牌可以战胜火枪。林兴珠本人是很了不起的英雄,雅克萨之战拿了首功。

    清代的服装,美术组也做了详细调查。清晚期、中期和早期的服装区别很大,康熙年间很多衣服还是明式。甚至连演员,都是按画像找的。

    这部戏的音乐,我们也下了很大功夫。片头是劳动号子,片尾是吟诵了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都是非遗传人录制的,经过了历史考据。

    剧中所有的号子——山东号子、河南号子、江南号子、陕北号子,都是专门请的老先生来现场扮上演的,能把这些声音保留下来,也很珍贵。片尾的吟诵,专门从湖南请了朴真老师,用平江调来吟诵,古人就这么读书的。

    施琅喝醉酒时,唱的是闽南语的《采茶调》,那是他在台湾的记忆;康熙给孝庄祝寿时唱的是当时流行的一种梆子,“二十四孝”里的“老莱子戏彩娱亲”。

    剧里的台词,我们吸收了戏曲的道白节奏。

    明珠和索额图奏事,经常会第二个人压着第一个人的最后一个字说话,这在戏曲里叫鱼咬尾。第一集明珠和康熙关于争论官是谁给的那段,节奏突然拉起来又突然放缓,用的就是戏曲的玩法,这些都是古人从日常生活中发掘出来的。

    当代人视角

    这部剧是以当代人的视角去审视古代人,而不是站在古人,或是历史传声筒的角度再进行一遍歌颂。所以对康熙的看法,对于振甲的看法,对靳辅、陈潢的看法,并非帝王叙事,而是以一种批判性的角度重新审视过去。

    清官、明君的评判体系我不认,理学观念我也不认。有时大家可能会不适应,因为这部剧拒绝了让你继续做清官、明君的美梦。2022年了,如果我们还在呼吁“圣天子”,呼吁清官、道德圣人,那也太可笑了。清官、明君、侠客、神仙,都是过去中国人在现实黑暗中挣扎呻吟时的幻想,等到醒来,依然是奴隶。

    我上大学时,学黑格尔的《美学》,其中有一章专门讲到历史剧。黑格尔讲得很清楚,所谓历史剧就是当代人通过历史看待自己的一种方式。历史剧,本质上是当代人对那段历史的评判。复原古人,是历史学者和考古学家的事儿,跟戏剧没关系。

    剧中发生的大事,包括两次黄河口决堤,包括收复台湾,时间线都是清晰的,至于他们平时吃喝拉撒睡,那就得由着我来了。像陈潢,史书就记载了他治河的天赋,具体的东西没什么,必须给他铺设完整的故事线。

    一个人如果真的通读历史,他首先学会的是怀疑,学会的是对事物看法的复杂化,而不是变成简单的“XX粉”。但话又说回来,观众是观众,创作者是创作者,你的作品拿出来,就必须要承受所有观众的看法,关于历史的复杂性用戏剧去表达的时候,是可以有风格选择的,严肃沉闷是一种,但是我不选。

    像明珠和索额图之间,有争斗,也有和谐。

    所谓党争,是从上而下的。为什么会存在党争?因为皇帝想让你争,以防“合而谋我”,你不党争了,政治生涯也到头了。党争的根本是皇帝挑拨利益集团。索额图对明珠说过一句话,咱俩要是一和,那就死在一块堆儿了。

    有人说,喜剧风格是不重要的,恢复历史原来面貌才是重要的,只不过是说说而已,不能真信,大多数评论都是自我标榜,你要真按他们说的做了,他们能让这个戏冷得哭死你,所以对评论本身也是要分析的。

    这个戏里的历史问题错综复杂,如果扎下去写,占的篇幅太大,所以就尽可能地让它寓言化一点。而且你一旦把眼光抽离出来,会发现所谓的权谋本就是喜剧,人在政治舞台上扮演某个角色,直到死去。

    做编剧也好,做导演也罢,我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让观众兴奋。如果你不能让观众兴奋,那再深刻也没有用。影视剧是大众通俗文化,根本目的是观众。我的戏,首先要努力做到生动有趣。天底下,最可怕的就是没意思三字。

    从《大明风华》到《天下长河》,我的认知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前者里的人物,还是处在一个皇权下的评判,好皇帝,坏皇帝,忠君,或者是奸臣;到了《天下长河》,戏里的人物完全摆脱了封建王朝的评判标准。

    靳辅和陈潢,就是中国历史上两个最终的胜利者,他们跨越时间,穿越三百多年的迷雾,站在我们面前,依然让我们感动,他们值得被铭记,这一点做到了,这个剧的目的也就实现了,其他那些枝枝蔓蔓,都遮盖不了这两个人的光辉。

    我们拍摄的最后一天,在剧中星宿海杀青,年轻的陈潢对着黄河古道说:“我要让黄河安澜,不输古人”,那是我最心动的一场戏。

    【文/马二】

     5 ) 《天下长河》:太皇太后驾崩后,皇帝对看重的靳辅治罪,暗藏深意

    文|林艾米(amylin_writer)

    《天下长河》剧照

    俗话说:“变则通,不变则壅;变则兴,不变则衰;变则生,不变则亡。”

    这句话的意思的指,在面临发展困局时,必须改变现状,进行变革。这在现实的公司管理,以及各类组织和机构的管理中,都适用。

    电视剧《天下长河》中,皇帝在孩童时登基,当时由于年龄小,所以需要朝中大臣辅佐。随着皇帝逐渐成长,能力也越来越强,成为了一个能独挡一面的人。可是,朝堂上的索相和明相两派势力瓜分把持着权力,导致皇帝的一些想法很难推行。

    《天下长河》剧照

    治理黄河一直是皇帝的心头大事,而皇帝正好遇到了忠心治河的靳辅,虽然靳辅被朝堂上的大臣们定成“黄河泛滥的背锅侠”,但皇帝还是排除万难封靳辅为河道总督,带领着治河奇才陈潢共同治河。

    靳辅和陈潢在治河过程中做出了很多成绩,虽然他们屡次受到朝堂上大臣们的打压,但皇帝都是尽力保全了靳辅和陈潢,从轻发落,依然让他们继续治河的工作。

    可是,当太皇太后驾崩后,皇帝一改对靳辅和陈潢的态度,首当其冲地给他们治罪,这到底是为何呢?其中暗含着皇帝的变革之意,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的奥秘吧。

    建议先关注,再慢慢看,以防不小心手滑找不到了。

    01 皇帝重用靳辅,有两大原因

    皇帝明白朝堂上存在着两派势力,索相和明相两派势力瓜分着权力。索相和明相虽然互相争斗,但都是老臣,思想比较传统和保守,为了保全他们自己的私利,对于皇帝推行的一些新政策,多少抱有阻挠的态度。皇帝需要开启一场变革。

    皇帝不希望未来发展受到老臣们的阻挠,所以需要找到一股可以制衡老臣们的力量。皇帝认为要发展就需要做三件大事:平三藩、收台湾、通漕运,而治理黄河就是畅通漕运的关键,是未来发展的一件大事。所以,忠于治河的靳辅就可以成为制衡索相和明相的力量。

    《天下长河》剧照

    皇帝重用靳辅,就是变革的第一步,在当时是多赢的策略。皇帝重用靳辅治河,表面是解决百姓受洪灾的紧急问题,其实还疏通了漕运,另一方面还可以用靳辅来吸引朝堂上的党争,从中削弱索相和明相两派的势力。皇帝坐收渔翁之利,把权力慢慢收回到自己收中。

    《天下长河》剧照

    在工作中,遇到困局阻挠发展时,就要改变这种状态,将一切拨乱反正,重回正轨。要想破局,就需要打破原本的平衡,加入第三方,形成鲶鱼效应。

    02 太皇太后的驾崩,推动皇帝的变革不再束手束脚

    皇帝通过治理黄河,用靳辅制衡了索相和明相两派的势力,从侧面也更有利于推进另外两件大事的实施。通过治理黄河,漕运更畅通,有利于运送粮草到战场,三藩没多久就平了,皇帝干成了这件大事,让老臣们也敬佩,在朝堂上瞬间又收回了一些权力。

    皇帝还有一件重要的大事就是收台湾,这在朝堂上是不受支持的,皇帝一直想培养自己的水师,以此来完成收台湾的大事。靳辅治理黄河很有成效,特开辟了一块水域给皇帝训练水师。

    经过几年训练,水师已经颇具实力,所以很顺利地就完成了收台湾这件大事。老臣们之前对于收台湾这件事是不敢想的,没想到皇帝就办成了,朝臣们看到了皇帝的成长,再也不敢轻视皇帝,索相和明相两派的权力再次被皇帝削弱。

    《天下长河》剧照

    皇帝办成平三藩和收台湾两件大事,和靳辅治理是分不开的。所以,靳辅在治河时被朝臣们打压,皇帝都会尽力保全他,有时候靳辅急于治河而违抗命令,皇帝也忍下了。但是,皇帝终究是皇帝,心中肯定不舒服,只是靳辅对两件大事的实施还有用,所以暂时不能动。

    皇帝在亲自视察治河情况时,特意绕开靳辅,请了其它河道官员来汇报,为的是兼听则明。当皇帝听到河道官员们都对靳辅赞不绝口,而且大家在做事上都在向清廉的靳辅学习,皇帝心中更不愉快了,他感觉到靳辅的势力也在崛起,这也是危险的信号。

    《天下长河》剧照

    三藩已平,台湾也回来了,拿靳辅来制衡索相和明相的作用已经不大了,黄河治理也有很大成效了,不算是当务之急了。如果任凭清廉的靳辅强大起来,对皇帝收权来说是不利的,所以皇帝开始有了动靳辅的念头了,只是要找个契机。

    正在这个档口,太皇太后病危。皇帝从小是由太皇太后带大的,也是因为有了太皇太后坐阵,朝堂才会稳固,毕竟老臣们要卖太皇太后的面子。

    《天下长河》剧照

    太皇太后在驾崩前,对皇帝说:“流水不腐,你最大的毛病就是念旧,不杀大臣,可以,但不能不换大臣,你要小心被蒙蔽。”随着太皇太后的离去,皇帝的坚强后盾没有了,皇帝要想坐稳朝堂,就要真正掌控朝堂才行,势必要进行大变革。

    皇帝的想法是黄河治理已经差不多了,先前的投入已经很多了,接下去要缩减投入,把钱投到更需要的边境维稳上,而靳辅却支持开挖新河入海,这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在皇帝眼里,靳辅治河的投入产出比已经不高了,所以不再打算容忍靳辅,决定先对他下手。

    《天下长河》剧照

    在现实工作中,有很多现象的出现都是需要变革的前兆,比如:公司净利润下降、决策缓慢、信息不畅、职能重叠、推诿扯皮、人浮于事、团队凝聚力不强、员工多次违反制度等。

    为了未来的发展,加入个别人产生鲶鱼效应的方法并不会长期有效,需要狠下心做全面的变革调整,变革工作包括:团队成员组成、团队规模、团队成员权力结构、团队成员角色设置、团队内的沟通渠道等。

    03 皇帝对看重的靳辅治罪,拉开整顿朝堂的序幕

    皇帝是非常看重靳辅的,朝臣们都看在眼里,因为在治河过程,哪怕靳辅有一点违背皇帝的意愿,皇帝都包容了。

    太皇太后驾崩后,皇帝直接治了靳辅的罪,并命人把他押送回京。皇帝的这个做法,令朝臣们心里七上八下,感觉不妙。

    皇帝之所以首先对自己看重的靳辅出手,就是让朝臣们明白,自己之前一直袒护的人都受到处罚了,那其他结党营私的人就要小心了。皇帝这是拉开了整顿朝堂的序幕,索相和明相两派的势力会再次削弱,朝堂会换血,皇帝会慢慢启用新的人才,建立自己的亲信团队。

    《天下长河》剧照

    在现实工作中,公司变革也是非常艰难的,主要会面临以下几个难点:

    第一,一些跟老板多年的元老员工,工作能力逐渐不太符合时代的需求,老板碍于情面,很难处理元老员工,因为其中牵涉太多,元老员工在公司内部的关系盘根错节。

    第二,老板会担心一时之间找不到更合适的人来接替元老员工的工作,哪怕找到了新的接替人选,也会担心新人选是否能融入公司,在公司内部存活下来。

    第三,老板处理元老员工还会顾及到一些后续影响,担心引起不良舆论,在业内或公司内部引起负面影响。

    俗话说:“长痛不如短痛。”

    虽然以上几点是变革过程中的难点,但这也并不能成为“让不胜任的元老员工继续留在岗位上”的理由,为了公司未来的发展,当断则断,把人放在适合的岗位上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为了情面放任自流

    -END-

    带你发现更多美好,分享经验,为你赋能,欢迎关注

    注:以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6 ) 存权力,灭人欲

    历史剧是创作者对历史的一种个人解读,导演截取了康熙朝治理黄河这段故事,拍出了封建王朝中权力运行的真相。

    相较于一直在河道上兢兢业业、栉风沐雨十几年,人格始终如一的靳辅、陈潢来说,在权力中心的康熙戏份更多,转变更大,也更好地展现了权力的逻辑。

    三十四集中,孝庄皇太后自知大限已到,在宫殿中,盛装大扮,正襟危坐,完成最高权力的交接仪式,为了大清基业能千秋万代,她殷殷嘱托康熙帝王之术。孝庄主要说了两点,一个是告诫康熙,继承人不是可以培养出来的,必须是靠自己流血搏杀到最后、最凶狠的狼,才能当做狼王,才有能力保护群狼。二是针对群臣的驾驭,她说流水不腐,人才到处都是,摧残一波,还会有新的一波填补上,皇帝不能因顾念旧情而让大臣长期处于高位,必须保持其流动,才能让他们时刻惶恐,不敢懈怠,更不敢合伙针对皇帝,群臣流动,与其能力无关、人品无关,仅仅在于其必须保持流动。两条背后都有一个思想,就是作为帝国最高统治者,皇帝必须消灭自己作为人的过多思想情感,只有人性被权力异化,才能成为权力本身。

    以此为节点,康熙完成了一次蜕变,从一个人变成了一个孤家寡人。

    康熙十五年,黄河大决,运河运行不畅,直接影响了平三藩的战略物资运输,大清危机四伏,甚至有倾覆的危险,此时的康熙权威还未完全建立,用孝庄的话说,别人看他不是皇帝,而是一个小孩子。除了外敌,最主要的政治对手是满清勋贵集团,他经常被以伊桑啊为代表的索党怼的哑口无言。同时,此刻他还是个热血青年,真诚、热情,他招揽有能力的汉臣,可以对高士奇因欣赏而特殊拔擢,一日七迁;可以因为捉襟见肘的经费问题向孝庄撒娇,要内帑治河;可以对靳辅、陈潢这样的专业人才推心置腹,君臣一心,以至于经常感动得靳辅老泪纵横。

    到了康熙二十六年,孝庄死后,早已平三藩、收复台湾的他,获得了极大权威,用明珠的话说,就是已经成为了真神。然而康熙也逐渐褪掉自己的人性,变得冷血,虚伪,刚愎自用,对他而言,最重要的事情是维护“皇上圣明”四个字不受质疑。在索额图边境谈判被困之时,他选择不派重兵救援,任其自求多福。他开始践行孝庄提出的第二条帝王法则,把群臣流动这柄权力之刃第一个砍向明珠。针对治河之争,对于反对自己主张的靳辅、陈潢,他先下旨,后私信,一直想要对方服软认错,以维护自己的权威,然而对方坚持原则软硬不吃。他随即任用徐乾学这样的小人为枪,要把查抄家产不过五两的靳辅、陈潢打成贪腐明党,最终,一个革职,一个囚禁至死,有治国理财之能的明珠被贬官,不再重用,而高士奇也从奇才被定性成了小贼,佟国维、张廷玉替代二人上位,南书房大臣三换其二,群臣完成了第一次大流动。

    康熙一直很喜欢流眼泪,前期对靳辅推心置腹地流泪,让后者愿意肝脑涂地以报君恩,后来他也经常对所有要任用的重臣流泪,同样让对方以为自己收到了特别的重视。流泪变成了帝王心术的一种表演,康熙沉浸在爱臣之明君的人设之中。讽刺的是,在最后一集,身心疲惫的靳辅面对康熙的流泪表演已经彻底麻木了。

    剧中对围绕在康熙这个权力中心的群臣像也刻画得格外耐人寻味。索额图心里全是满清勋贵的利益,表面为国尽忠,内心时刻盘算着控制河督位置,好做自家生意,后期甚至为了扶持更有利于自己的太子上位,直接参与篡逆。明珠在朝堂上上下其手,但同时也算治国理财之能手,对于大阿哥之事也是尽力规劝,同时他是相信君臣人情的,否则也不至于感叹出“连靳辅陈潢这样的人都能被罢黜,谁还来当忠臣”的话语,当被康熙抛弃后,他面对曾经十几年朝夕相处,而如今擦肩而过的不白其一眼的康熙,眼神充满了错愕与幻灭。于振甲号称要作圣人,追求道德完美,然而他除了清廉一无是处,前有为一县不顾大局,导致黄河决堤祸害三省,后有改变靳辅、陈潢治河政策,导致黄河再次七省泛滥。徐乾学是个标准的能力不足,但深谙官场潜规则的老官僚,以十万亩水田做敲门砖考上了探花郎,随后到处投奔效忠,差事屡屡办砸,最后却因为揣摩到皇上要清除党争的意图平布青云,甘愿做陷害兄弟的帮凶,可谓毫无道德可言。靳辅、陈潢在其中像是一种异类,他们时刻把治河和百姓放在第一位,不惜抗旨不遵,陈潢甚至直接喊出了,黄河不是皇上的黄河,是天下人的黄河,他也因此冒犯了天威,最后被幽闭至死。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从皇帝到百官,人人把圣人训挂在嘴边,背后却时刻践行着“君为贵,社稷次之,民最轻”的权力至上原则。两江总督阿席熙私自扣押赈灾银两,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公然对上来讨要银两的靳辅说,银子怎么能发给穷人,治民就像管理牲畜,成熟一波就要收割一波,谁不听话,就打死几个,他们也就老实了。被革职的靳辅找索额图,让其劝说皇上不要更改治河政策,索额图说,你管这闲事干什么,再说,黄河再次泛滥,不正好证明你才是对的,至于多一些灾民又有什么关系。康熙执意挖下河,对于靳辅抗旨,私下召见靳辅,声称五万亩良田不算什么,他最在意的是靳辅抗旨导致皇帝权威被冒犯,被天下人看了笑话,而后他任用听话但治河无术的于振甲,导致黄河再次更严重的泛滥,康熙却对后者依旧信任有加,每年拨远超靳辅、陈潢时期的经费400万两,给他收拾烂摊子,等于振甲按照靳辅、陈潢之策重塑河道之后,康熙甚至不忘得意洋洋邀请靳辅来观看成果,以表示自己眼光卓绝,不管任用谁做河督,只要按照他的旨意来办,都能治理好黄河,可惜被于振甲实话实说当场打脸。而真正践行“民为贵”思想的只有靳辅、陈潢二人而已。

    权力是巨大的,它可以轻易彻底改变小人物的命运, 索额图因为徐乾学的十万亩水田而让其成为探花;明珠因高士奇提前交卷认定其轻浮,直接把卷子涂污作废掉;号称爱民如子的康熙也为了维护自己权威,罢黜专业治水人才,导致黄河再度泛滥,无数百姓流离失所。

    权力又是渺小的,有时甚至像个笑话,康熙要借淤田案打压明珠党,最后却查到最大买家是太子,明珠得知后直接笑到戏谑康熙为康老三,高士奇也吐槽,总不能因为你是皇帝就说什么都对吧。黄河更是不给康熙面子,你敢挖下河,我就立马泛滥给你看。

    电视剧最后,年迈的康熙来到河神庙,看着被自己罢黜的靳辅、陈潢已被老百姓当做河神般供奉,得到了他一生追求但都没有得到圣名,不知又会作何感想。毕竟,中华民族能像黄河一样源远流长,主要靠的并不是所谓明君贤相,而是无数个靳辅、陈潢,他们理应流芳百世,而权力本身并不值得颂扬。

     7 ) 陈潢的“河清”与康熙的“河清”,技术的逻辑和专制的逻辑

    与靳辅、陈潢“河清”的理想相比,康熙的“河清”没有任何浪漫的色彩,可以理解为巩固皇权四字而已。我不能理解也不会理解从影视剧里寻找帝王之术并津津乐道的尝试,我只想看到——当一部历史剧不以帝王将相那载于史书的生命轨迹为主线,而愿意花上几十集去畅想一个仅留下名字的普通人物——乃至虚构角色——在历史洪流中的生命时,机遇和挑战才同时向创作者现身。

    基于历史的演绎避免了人物动机的片面化和人物关系的简单化,而现代创作者寄寓其中的批判和劝诫也会让观众感到亲近。不说针砭时弊、振聋发聩的《天下粮仓》,只是《苍穹之昴》中小太监视角的晚清群像也兼具好看与深刻。

    近期播出的《天下长河》可属此列。《天下长河》的主要人物来自历史事实,基本人设似乎取自二月河的小说《康熙大帝》(主要是第三卷《玉宇呈祥》),并机智地删去了一写女性角色就男凝和放飞的二月河笔下那段“臣和皇帝抢女人”的狗血戏码。从1677到1684年,年轻的康熙帝发起了整治黄河工程。

    本剧的两位主角,康熙一朝的治水能臣靳辅和陈潢由此卷入一个由帝王的野心、首辅的党争和地方官员的谋生之术交织而成的权力漩涡之中。除了原声配音而罗晋和尹昉都中气不足导致的台词遗憾,以及可能旨在扩大受众群体而刻意加入的部分轻喜风格不伦不类,实属画蛇添足外,故事及格,主要演员演技在线。

    其实,《天下长河》选择的治河故事本身决定了只要老老实实拍,不强求“反转”、“烧脑”或乱加感情戏便不会糟到哪去。

    在天灾民变的现实压力和“黄河清,圣人出”这样的谶纬之说的双重背景下,治河一向是封建王朝极为重视的工程。德国历史学家魏复古甚至用“水力帝国”的概念来分析治水的需求与封建专制制度的源起及维系间的结构性关系。而治河本身并不只是简单的技术或资源问题。

    《天下长河》看似写治水,实则写支配了中国两千年封建专制王朝的权力逻辑。在《天下长河》中,治河思路之争仅仅是个开始。智者一场“舌战群儒”便万众一心的情形只能出现在爽文之中。

    尽管康熙力排众议采纳了靳、陈提出的治理方案,后续泄洪区百姓的安置问题,以及更广义的人、财、物、力的调配问题才是关键。而这直接指向人与人的斗争——中央和地方之争,满汉之争,贵族官员和技术官员之争……而当代对康熙朝的影视演绎中最常见的索额图、明珠之争,只是这诸多争斗的表象和制衡之术。

    当人人都出于一己的意志和利益行动,任何朴素的“好”的意志和行为都不能逃开主动或被动的扭曲。而那“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才显得熠熠生辉。

    历史剧愈能忠实、准确地刻画矛盾的复杂和现实的残酷,那些理想和操守才愈显得动人。这是《清平乐》式的流水账和帝王颂歌显得儿戏又催眠之处。而《天下长河》的真实和好看也皆在于此。

    治水的主题之下,一副几乎囊括了古代官场生态的官员群像也呼之欲出:清官也许在办坏事儿,能吏也许有道德污点,技术型人才也许不擅科举,恩荫也并非只方便酒囊饭袋……

    其中最典型的当然是“钦差”一节:康熙一道命令,徐乾学瞬间由京城里比蚂蚁还多的小官儿摇身一变为地方官员争着巴结的“钦差大人”,这正是专制权力的逻辑;康熙提问徐乾学,“你是谁的人?”索额图提点徐乾学,“你是谁的人?”,问题一样,用意不同,这也是专制权力的逻辑;徐乾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弄清了自己是“谁的人”——站队——后,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又被另一个钦差高士奇死死按在手心,方才领悟自己的身家性命究竟在谁手中,这还是专制权力的逻辑。

    于这样的逻辑之下,炙手可热的索额图、明珠之流是皇帝的棋子,而观众日益了解这样的逻辑后,影视剧中对皇帝“孤家寡人”之类的刻画和同情,也愈来愈为现代观众厌倦。

    陈潢是有真知的技术官员,但他官场经验的匮乏注定将他引向失败——不仅是政治生命的失败,而是河清理想的失败。

    靳辅则更有政治经验,能在坚持底线的基础上在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之中为人民的福利搏杀。在某种意义上,靳辅甚至有些类似黄志忠曾饰演的另一个角色,《大明王朝1566》中的海瑞。

    他们的人格魅力一定会吸引到有良知者在自保的基础上为其行方便,也一定会吸引到必欲除之而后快的敌人,而后者之众远大于前者。

    而他们理想的实现,在搏杀之外,往往依靠运气。比如,出身基层官员、以官场小说闻名的当代作家林少衡曾写过一个心照不宣的基层官场规则:平时小贪小腐无伤大雅,水灾来了必须顶上去,“该死就得死”——在某些情况下,专制权力的利益和百姓的利益是一致的,那么靳辅、陈潢的努力,便更可能成为现实。而当专制权力的利益没有受到根本威胁,《大明王朝1566》中那句“再苦一苦百姓”便又会上演。

    于是,靳辅、陈潢这类人物的故事本身拥有严肃的悲剧感——为了实现崇高的目的,往往不免将他人甚至自身化为工具。伤及无辜乃是常事。纵然己身一尘不染,终不免被污。正如靳辅本人的仕途既然得益于明珠,那么无论他有心无心,都被视为明珠一党,并最终受累于后者。

    正如《大秦帝国之裂变》中年轻的嬴驷被设计杀人,《天下长河》开头已经为救灾而死过一次的靳辅之子此后又被献祭。“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正是惨淡的现实。用陈潢的话说:“做个事儿怎么就这么难啊?

    还好,在陈潢和靳辅公费朝圣到黄河源头的星宿海时,《天下长河》让失意书生陈潢说出了自己的理想:“大禹、李冰、前朝的潘季驯,大家只记得他们的名字跟这条河在一起,我要做他们这样的人,我一定要让黄河安澜,不输古人。”

    在我看来,这比《雍正王朝》让雍正在洪水面前忧国忧民和《军师联盟》让曹丕向汉献帝承诺“你就向全天下证明,你(禅让于我)没有做错选择”要真实、感人得多。

    与这样的理想相比,《天下长河》的男一号康熙显得黯然失色。我能理解本剧为了贴近观众基于一系列影视剧而产生的历史印象而将治水之事与平三藩、收复台湾和对俄作战等历史事件糅合在一起。但这样的糅合并未改善《天下长河》中康熙的形象。

    当《雍正王朝》里的康熙出彩到甚至压过男主角雍正的风头,当《康熙王朝》中后期完全称得上刻薄寡恩的康熙也为人称道,本剧的康熙揽下了最多的槽点。

    这并不是演员不够努力,而是观众的期待变了——康熙固然是模范皇帝,但与靳辅、陈潢“河清”的理想相比,康熙的“河清”没有任何浪漫的色彩,可以理解为巩固皇权四字而已。

    在小说《康熙大帝》第三卷的结尾,康熙亲征准噶尔大胜归来,见到黄河之水清了,才想起放出下狱的陈潢,却已然太迟——在将《河防述要》呈给康熙后,陈潢于是夜溘然长逝,而靳辅早已身死。

    当然,在历史上,黄河之水既未变清,靳、陈二人也均死在康熙对噶尔丹取得军事胜利之前。

    在这个意义上,《天下长河》的故事注定是悲剧——也许“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才华和“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胆气加起来也不一定能做好某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

    但是影像永远能以批判和关怀同在的视角去想象这样的理想、才华和胆气,想象一个和残酷现实截然不同的世界。

     8 ) 《天下长河》:历史剧低潮的回勇之作

    豆瓣开分8.4,荧屏上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这样高口碑的历史剧。

    明珠、索额图、三藩、台湾、葛尔丹……乍一看,《天下长河》似与20年前的《康熙王朝》同属于一个“宇宙”。但它没有后者那般大开大合,而是选择了治河这样一道窄门。在这部剧中,没有“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的帝王心声,只有埋头苦干、为民请命的古仁人之心。

    客观来看,这部剧并没有(甚至有意降解)太多抓人眼球的商业元素,能够打动观众的可能就是这份质朴之相。换言之,《天下长河》符合一直以来人们对于历史剧的某些想象与期待。

    1、历史剧经历了什么?

    由于古装剧的形态近年来发生了不少变化,想要给历史剧找一个坐标系着实不容易。如果以真实历史做背景、真实历史人物担主角作为一条标准的话,那么今年上半年播出的《山河月明》(5.5)与2020年播出的《大秦赋》(5.4)无疑是其中典型代表。过去三年播出的类似作品还有《清平乐》(6.4)、《大宋宫词》(3.7)、《大明风华》(6.0)。

    不难看出,《天下长河》的口碑在近年来的历史剧中比较出挑。这便抛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历史剧数量越来越少,但整体风评却很难上去?

    这个问题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分析:市场、政策、创作者、观众。

    当市场供给不足之时,创作者的创作自主权相对是比较大的。早年的历史剧多带有一些精英趣味,比如《雍正王朝》《走向共和》《大明宫词》《康熙王朝》《大明王朝1566》《汉武大帝》《贞观之治》……由于可选择性有限,拍什么观众就看什么,这些作品反过来行塑了人们对于历史剧的想象。

    当市场偏好逐步形成时,内容创作也会随之洗牌。2012年左右,以《甄嬛传》《步步惊心》《宫》等为代表的女性向宫廷剧走红,而以《楚汉传奇》《赵氏孤儿案》《大秦帝国之纵横》等为代表传统历史剧表现不佳。从此,历史题材“阴盛阳衰”便成为常态。

    当网络小说成为古装剧的主要源头,这种风潮直接影响了历史剧的形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或许古朴的架空历史剧《琅琊榜》、“历史大人物搭台虚构小人物唱戏”的《长安十二时辰》更符合人们对于历史剧的浪漫想象,唯一有传统历史剧余韵且有被观众认可的作品是三国题材的《军师联盟》。

    政策对于历史剧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当宫斗剧受限后,一时之间,以宫廷作为背景的大女主剧另寻出路。《清平乐》《大明风华》《大宋宫词》三部剧原本都有原著小说,但最后都往正剧方向做了几乎另起炉灶的改编,最终呈现的作品,游移在古装大女主剧与历史剧之间,两边不讨好。

    历史剧之所以处于这样一种尴尬的位置,一方面因为能写出恢弘大气历史剧的编剧越来越稀少,另一方面与历史剧在舆论场上易被苛责不无关系。创作者的能力和定力会影响作品的成色,而观众的反馈也会反作用生产。

    与20年前不同,互联网让历史知识的获得变得便捷起来,其中一些人还成为某些领域的达人。当一部历史剧在播出时,一些观众与其说是关注戏剧,不如说是在测试自己掌握的一些日常难以施展的“历史才华”,历史剧经常会成为靶子。而伴随着历史民粹主义者与文化激进主义者的挑动,历史剧的舆论生态愈加复杂。

    一些时候,舆论对于一部历史剧的臧否,完全超出文艺评论的范畴。久而久之,历史剧便有了招黑体质,其创作也变成了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在这样的低谷之下,《天下长河》能够实现突围,实乃历史剧的一次回勇。

    2、《天下长河》有何创新?

    很多人会认为,题材厚重的《天下长河》不太符合湖南卫视的平台调性,但换个角度,这也侧面反映了芒果台对精品剧的追求。不难看出,《天下长河》是主管部门和平台精心打磨的一部剧,它在为今后的历史剧树立新的样板。

    在我看来,《天下长河》在内容、形式、主题三个维度实现了创新。

    “漕运”“治河”“三藩”,《康熙王朝》和《天下长河》都提到康熙登基之后面临的三件大事。其中,“治河”与“漕运”息息相关。在清朝的诸位“总督”当中,除了各路封疆大吏之外,还有应对专门事务的“漕运总督”“河道总督”,可见这两件事的分量之重。

    如果说20年前的《康熙王朝》主要表现是康熙一朝的“武功”——平三藩、收台湾、灭葛尔丹,那么《天下长河》则展现了最难表现的“文治”——民生治理。从这一点上来说,《天下长河》与《天下粮仓》以及其姊妹篇《天下粮田》在内容上有相似之处。

    以往的历史剧多聚焦于帝王将相的丰功伟绩,《天下长河》则讲述靳辅、陈潢两位河工治河的故事。故事有两条线,一条是紫禁城的朝堂线,一条是河督府的治河线。治河不仅会牵涉到平三藩(运粮草)、平定明郑(练水军)等军国大事,而且直接关系到财政收入的再分配,中心与边缘紧密交织。

    一般情况下,历史剧多从一个贪墨案切入,在吏治腐败与权谋博弈上着墨颇多。《天下长河》虽然也写了一些贪腐案,比如王光裕案、金文祥案、阿席熙案、王登选案……尽管这些影响治河的蛀虫看似都与朝中大臣勾连,但本剧并未就此深挖,呈现出一出出反腐大戏,而是点到为止。

    这样反常规的处理应该是有意为之,该剧还是想把戏剧重点放在靳辅、陈潢“历百战功成”的治河故事上。索额图与明珠的党争,以及各级官员的贪腐案,有意做了淡化。甚至从选角与表演风格来看,索额图与明珠一瘦一胖的卡通化形象,以及偏喜剧化的表演,客观上也降解了作品的权谋与党争属性。

    从人设来看,徐乾学、高士奇两位汲汲于仕途的士子,与不求做官只求做事、有着“呼吸之际,天地变色,顿足之时,黄河改道”壮志的陈潢形成鲜明对比;而整天以一副迂腐的理学“圣人”自命的清官于振甲(康熙朝有两个“于成龙”,为了不使观众与另一位籍贯山西的于成龙混淆,《天下长河》特意用“振甲”这个字来称呼,意在与2017年历史剧《于成龙》的主人公作区分),则与勇于担当、悲天悯人、经世致用的能臣靳辅泾渭分明。

    近年来以清朝为背景的历史剧有:《大清盐商》《于成龙》《天下粮田》《一代名臣陈廷敬》等。单从制作角度来看,《天下长河》的精致是肉眼可见的。

    特效与实景拍摄的融合增强了本剧戏剧环境的沉浸感。不管是洪峰肆虐的漫卷画面,还是洪水泄去的凄凉景象,《天下长河》把黄河泛滥这一灾难通过特效淋漓尽致展现在观众面前,在大屏观看极具震撼感。而类似的桥段,即便以黄志忠出演的经典历史剧《大明王朝1566》中“毁堤淹田”段落来比较,进步也是非常明显的。

    与一般古装剧多集中于室内不同,《天下长河》有不少户外戏。不管是治河时的河堤,还是探访黄河时的蜿蜒河道,实景拍摄让剧名中“长河”二字深入人心。当一行人到达星宿海,陈潢感慨:“史载唐朝贞观年间,大将李靖、侯君集、李道宗曾到过这里,他们次星宿川,达柏海上,望积石山,览观河源,现在我们也来了。”一股怀古幽思铺面而来。

    《天下长河》在表现形式上的创新还有很多。比如,徐徐展开的河道长卷动图片头,极简且雅致;大气磅礴的交响乐配乐,烘云托月;对古装剧中康熙随时随地穿着龙袍的纠偏——该剧在服装上区分了朝服和常服,多数情况下,罗晋扮演的康熙穿的是常服。

    历史剧的主题表达,多有其独特的当代性。鲁迅说:“中华民族从来不缺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天下长河》拭去笼罩在历史剧身上混浊晦暗的色调,投射出一抹海清河晏、光风霁月的亮色,挖掘与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品质,与“江山就是人民”的治国理念产生碰撞。

    作为一部历史剧,《天下长河》的缺点也显而易见:戏剧性不强,情节琐碎且关联度不高。但毫无疑问,它决然地与各类古装商业剧做了切割,返璞归真回归历史剧的传统赛道,为历史剧回归主流剧集做出了示范与样板。

    文/杨文山

     短评

    一集里面大部分剧情都是水的,没多少有效推动,演员在这动不动就是大特写独白,几个权谋老臣演的都没啥智商似的,全在讴歌忠臣,黄志忠永远脸上写着:我是海瑞

    7分钟前
    • 日落大道
    • 还行

    我果然还是比较吃黄志忠演这种刚直型的角色,“你们家主子要替我洗罪,可是我无罪可洗”,这铁骨铮铮的台词他说出来就超级有说服力!

    12分钟前
    • 陈默
    • 推荐

    最后终于明白片尾曲是什么意思。天地万物之逆旅,光阴百代之过客,只有黄河之水百年浩浩,奔流不绝。功名利禄者,屈而薨亡者,他们的故事发生过便存在了,如同百万因政治博弈而亡的冤魂,永远留在历史之中。本年最佳,深刻却不晦涩,娱乐性故事性任务性兼顾,本是因为演员看的,但导演编剧给我惊喜很大。

    14分钟前
    • 瑶光
    • 力荐

    靳辅是我在这部剧里最佩服的人,知礼义却无迂腐之态, 能言善辩却不巧舌如簧,深谙官场之道却不用官场手段,简直是清流。

    17分钟前
    • 默默(暴富版)
    • 力荐

    挺有趣的,不全都是那种比较严肃的剧情。“我可是探花啊。”委委屈屈可可爱爱的徐乾学,前一秒光鲜亮丽,下一秒社畜上班,这人生大起大落实在是太刺激了

    22分钟前
    • 一只小猪🐷
    • 推荐

    罗晋演的好装逼

    24分钟前
    • 往事暗沉不可追
    • 还行

    好感慨,想当初共挤在一间屋子谈天说地欢声笑语的同僚入仕以后关系都开始变得微妙起来,代入现实中的自己想想,这其实挺唏嘘的

    29分钟前
    • 66号公路灰狗
    • 推荐

    黄志忠的造型总让我联想到《大明王朝1566》的海瑞 他在老家光脚站地上泼水的场景。全员演技派 看着就是过瘾 完完全全被震撼到了 尤其奚美娟老师!罗晋的演技虽不如大家常对比的陈道明 但也表现出了特色 感觉有在磨砺演技 起码接住了老戏骨的戏!会追下去🥳🥳🥳

    34分钟前
    • 3108
    • 力荐

    罗晋尹昉黄志忠奚美娟等演员的演技真不错。剧情非常吸引人。服化道也无可挑剔。这部剧还是爸妈推荐提醒我看的。2022年下半年难得的佳作。

    37分钟前
    • 李湘
    • 力荐

    这部剧的台词太犀利了,徐乾学对高士奇说世上有你我这样的人,哪里有陈天一活的地方啊,也算是总结到位了!

    41分钟前
    • macca
    • 力荐

    目前看算是比较新颖的选题,河道治理工程一直是历朝历代的重点,但却鲜少有关注到这块的影视作品,在中国治河史上有不少名人志士都应该值得被人记得,立意不错,好评

    43分钟前
    • 胡萝卜炒鸡蛋
    • 推荐

    借古鉴今,今日抗疫何异于昔时防川。

    48分钟前
    • 大侦探凤梨
    • 推荐

    1.国产剧有这样的结尾,没弄个大团圆,很不错啊。2.高鹗说有时候清官比贪官的危害更大,于震甲真是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3.正面人物一直很难塑造,靳辅陈潢有点扁平化,除了靳辅更懂官场、陈潢更懂治河外,有时候找不到两人的分别,一样的耿直孤介。

    53分钟前
    • 荒了邵平瓜圃
    • 力荐

    因吹斯汀,前世你是君我是臣,现在我为君你为臣了,好想看虐渣爹。我重刷鹤唳华亭后的怨念太深,看完七集了,太好看了,终于又有能看的国产古装剧了,可是一想到他们的结局就好悲伤啊,可是想想这又挺真实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世间既能做个为百姓办事的好官又能保护自己的寥寥无几,更多的人都在灰色地带。在浮沉中左右逢源。又想到鹤唳华亭了,君子行路,不但要提防小人对自己的伤害,更要提防和小人对抗之时自己对自己的伤害,所以道比术要难得多。靳辅和陈潢都是不喜用术的人,渣爹这回和阿宝一个属性了。

    57分钟前
    • 宣宣
    • 推荐

    这个切入点选的很新颖啊,现在的观众对靳辅陈潢估计都挺陌生的吧,有这么一部剧能讲讲他们治水的故事也蛮好的,属于涨知识系列了

    59分钟前
    • toni rakkaen~
    • 力荐

    圣祖康熙素有宽仁之名,本剧从康熙年间黄河治理切入,生动地展现了一个所谓“好皇帝”领导的封建专治体质对平民敲骨吸髓般的压榨和剥削;鞭辟入里地讲述了帝王权术、官宦党争对真理和个人意志的碾压和戕害。同样涉及平三藩、收台湾、征葛尔丹、明索之争等历史事件,本剧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对二十一年前《康熙王朝》王侯将相叙事的反写,是给那些动辄喜欢共情统治者的观众的一记耳光。

    1小时前
    • 仙剑风晨
    • 力荐

    很喜欢这一部。有康熙母亲,这个真的真的很少出现的人物。

    1小时前
    • Genuine
    • 力荐

    严肃又搞笑,历史正剧「天下长河」参考文献:王光裕《贪官的自我修养》柔儿《贪污会计学》徐乾学《行贿的艺术》高士奇《擂鼓四通》陈潢《河伯的前世今生》索额图《金碗诗集》明珠《琉璃蛋的制作工艺》(插图版)康熙《我与索相、明相之方法演技》于振甲《吾日三省吾身》靳辅《十种涛声》(注:以上书籍皆为本人杜撰,请勿在各大书店检索。)

    1小时前
    • 令希丰
    • 推荐

    罗晋没有演出康熙一代雄主的气魄,在擒鳌拜、削三藩之后的康熙,还是《鹤唳华亭》那位唯唯诺诺的皇太子形象。同时朝堂争斗的权谋部分水平大幅下降,照着《康熙王朝》比大概还差10086个《鹤唳华亭》

    1小时前
    • 无复烟火
    • 较差

    看片花说剧组专门挖了一条“黄河”,置景用了五个月,剧中画面呈现的质感确实很不错,守河的百姓们滚下堤坝那一幕看得非常揪心

    1小时前
    • zebra Fong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