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欧美剧 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第二季

    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第二季

    评分:
    0.0很差

    分类:欧美剧美国2018

    主演:瑞秋·布罗斯纳安,迈克尔·泽根,艾利克斯·布诺斯町,托尼·夏尔赫布,玛琳·辛科,凯文·波拉克,扎克瑞·莱维,简·林奇,卢夫斯·塞维尔,卡罗琳·阿隆,威尔·伯瑞,贾斯汀·卢佩,乔尔·约翰斯通,布赖恩·塔伦蒂诺,卢克·柯比,艾米莉·贝吉尔,丹尼尔·斯图尔特·谢尔曼,林恩·科恩,马提欧·帕斯卡尔,约翰·斯库蒂,埃里克·帕拉迪诺,马蒂尔达·斯齐达吉斯,PJ Marshall 

    导演:埃米·谢尔曼-帕拉迪诺 

    猜你喜欢

    • 更新第05集

      比利小子第二季

    • 全15集

      初来乍到第六季

    • 完结

      穹顶之下第二季

    • 完结

      美国众神第二季

    • 完结

      闪电侠第七季

    • 更新至22集

      芝加哥警署第九季

    • 完结

      芝加哥警署第一季

     剧照

    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第二季 剧照 NO.1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第二季 剧照 NO.2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第二季 剧照 NO.3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第二季 剧照 NO.4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第二季 剧照 NO.5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第二季 剧照 NO.6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第二季 剧照 NO.16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第二季 剧照 NO.17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第二季 剧照 NO.18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第二季 剧照 NO.19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第二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这一季,米琪(蕾切尔·布罗斯纳罕 Rachel Brosnahan 饰)在经纪人苏西(艾利克斯·布诺斯汀 Alex Borstein 饰)的帮助下继续着她的脱口秀梦想。而一直以来矜矜业业扮演着家庭主妇角色的米琪的母亲罗斯(玛琳·辛科 Marin Hinkle 饰),却突然觉醒了女权意识。她抛弃了总是无视自己的丈夫艾博(托尼·夏尔赫布 Tony Shalhoub 饰),前往巴黎完成自己的艺术梦想。  在离开了米琪后,乔尔(迈克尔·泽根 Michael Zegen 饰)回到了父母所经营的工厂干活,却发现那里的账目亏空管理混乱,与此同时,他和米琪的心中都还有着对彼此的留恋。米琪在度假期间结识了一名外科医生(扎克瑞·莱维 Zachary Levi 饰),两人之间似乎有着碰撞出火花的趋势。

     长篇影评

     1 ) 这不是一部女权爽剧

    看完第二季最后一集,听Leny Bruce唱着all alone,Midge夜里去找Joel,居然差点泪目了。

    这部剧实际上相当的乱。从开头妈妈突然离家出走,到结尾向来可爱无害的Papa决定辞去终身教职(这是真的老夫聊发少年狂啊,美国拿到tenure需要经历相当长的煎熬而且福利相当的好)。还有各种新的男角色们乱入。女主的事业蒸蒸日上,不再是那个脏兮兮的小酒吧里的新人,有了质的飞跃。

    这季实际上关于脱口秀的部分大大弱化了,或者说,其实编剧也许并没有着意要用这部剧致敬脱口秀之类的,否则应当会充斥大量专业术语以及发展历史之类的情节,但事实上脱口秀仅仅是充当一个矛盾点,把它换成别的什么艺术啊之类那个时代的人认为的女性不该从事的职业,也未必编不下去。与其说是人物的发展需求,不如说是为了服务于喜剧的笑点安排。因此脱口秀好笑不好笑,其实也只是编剧的包袱抖得好不好的问题,和麦瑟尔夫人该不该成功该不该因为一场show就拿到当红明星的开场机会关系不大。

    再说感情线。第一集前夫哥口嫌体正直地说自己接受不了被讲进笑话里,实际上是从这里才引入了Midge的再婚的潜在可能。第一季有新的潜在再婚对象吗?有,除去有往闺蜜方向发展的好狱友Leny,其他人最后都炮灰了,因为那个时候Midge并没有走出来,无论是借酒消愁,误打误撞开启脱口秀事业,还是在台上情不自禁地讲述丈夫的八卦,她从来没有走出来过,因为戒指依然戴在丈夫手上,令她怀着一丝复合的希望。的确他们之间余情未了。但当前夫把戒指还给她,并直接表达了脱口秀事业和他只能选一个这样的意思之后,真正阻挡他们不可复合的事情出现了,这里想表达的应当是一种事业和家庭的冲突,或者说是大男子主义传统观念与女性追求事业的冲突?

    Midge不可能为了复合而放弃脱口秀,她也明白这一点,但同时前夫哥依然是她爱的对象。渣男也好,巨婴也罢,但他们的确曾经度过一段相当快乐浪漫的时光,第一季里几乎处处都是回忆,交杂着分离的现实。所以医生的出现仅仅是女主想要新生活的一种寄托,医生更像是前夫哥的反面投射,严肃而理性的真正的钻石王老五,高富帅(不是男主那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感性巨婴),又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对比一下男主前一季搞女秘书这一季又新欢不断),具有相当的责任感和自制力(再看看我们说quit像小孩儿过家家一样的男主)。以至于会让观众在屏幕前惊呼这种甩前夫几条街的男人不嫁还等着过感恩节吗?

    可是Midge没有,理性以及与前夫复合的可能性的消弭,让她一度离再次过上人生赢家的日子那么近。曾经上西区的精致妞儿好像又要回来啦!可是门外是未婚夫与父亲谈婚论嫁,门里她却梦见酒吧前夫向她求婚的情景。金发女孩儿的年少的梦,他的浪漫是搅人心肝的过期的香水。连Papa的精确计算都认定的佳偶天成又如何?般配是一回事,爱又是另一回事。

    所以我说这不是一部女权爽剧。麦瑟尔夫人绝不是像亦舒小说里的女郎那样,从天而降Benjamin这样的“家明”式人物,就好像童话里公主和王子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Joel的缺点有种种,但他亦有可爱之处。当她踢伤脚趾,孤身躲在电话亭里给那个人打电话,从下一个镜头,Joel而非Benjamin跟着她走出来开始,就已经注定完美如医生也只是过客。

    最后一集,她在听完all alone之后,在五分钟内终止了本该到来的婚姻,走进Joel的办公室。这条注定没有好结果的感情线纠缠了两季,看样子还要延续。麦瑟尔夫人依然是麦瑟尔夫人。为了她热爱的脱口秀事业,为了她深爱的人,她宁愿all alone。

    在我看来,这才是全剧的精彩所在。第一季是浮浮沉沉的职业生涯,描述女主如何经历打磨逐渐具备脱口秀演员的素质(这也是为什么第二季职业发展太过顺利的原因,因为刷技能点这个主题第一季已经cover了)。第二季是情感与事业之间的艰难抉择。它们不是互斥事件,往前冲锋的女战士也需要温情的爱护。所爱的人的支持让她能够勇往直前,哪怕他们互相伤害伤痕累累。

    事实上,在这部剧里,女性追求个人事业成就所遇到的矛盾已经相当温和了。父母的shock也仅仅一时,Joel也从不能接受转变成了Midge的铁杆护主粉丝,还有伯乐Susie,同好Leny,女主是上西区聪颖优渥的高岭之花。看似阻力的东西,都未必能真正对Midge的事业造成重创。

    这部剧没有大力着墨的,是底层女性的追梦艰辛。如果女主出身一般,既无保姆照料孩子,又无坚实的家庭背景可以任她拓展专长,甚至无人挖掘,她还能站上更高更大的舞台吗?是否早早因为保姆费比收入还高而被迫回归家庭相夫教子,又或者看不到希望黯然离场?这个更普适的问题并没有在剧中正面得到回应。这或许并不是目前这个时代可以找到答案的问题。

     2 ) 没意思

    对照《天才女友》和《麦瑟尔夫人》,我承认后者的服装化妆布景是吸引人,但麦瑟尔夫人就算在舞台上露了奶子,她还是一个很安分的女人,对父母有所不满,也就只敢在舞台上取笑他们一番,而从不会把内心真实的感受对他们和盘托出。可以说这种隐忍是出于对父母的尊重、爱,但他们的亲密关系难道是靠微笑维系的吗?

    跟医生男友的交往,他从顽固不迁就,因为一起搭了趟车、看了场话剧就变得情意绵绵……场景一会儿跳到巴黎,一会儿跳到度假村,前夫恨不能在每个场景都出来掺上一脚,但他们的共同话题除了孩子、除了她不得不向父母隐瞒表演者的身份、除了他觉得她舞台表现力不错还有什么?哦,他父母还在她家衣橱里藏了一大堆钱……WTF,他父母脑子让驴踢了。在观众看来,前夫的确是洗心革面了,问题是,他从没跟她谈论或是展现他的这些实质改变啊?他们唯一谈的就是那张藏宝图。

    她舞台上耍宝的笑料仅限于那点性话题,可是尺度在如今看来算不上什么挑衅,也就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算耸动。没有针砭时弊,也没有刺痛或刺激公众敏感神经的现实话题,主要就是自曝夫妻之间那点事儿。当她跟丈夫的关系已经没什么可吐槽的,脱口秀就只剩下密集掌声而没有实质内容了。第二季印象最深的一幕是她母亲在大学进修时,跟艺术系的女生闲聊,她们都给深深刺激了,集体转去商学院上课。那个时代,教育和知识只是一份体面的嫁妆,美貌是更优厚的本钱,但现在,这种情况改善了吗?在社会的大多数看来,嫁个有钱人不还是女人最好的出路?

    剧集末尾,因为兰尼的一首歌,她突然就决定一个人过下去,有钱的未婚夫结婚在即也毅然甩开不要了,why?毫无铺垫。观众就一厢情愿相信她奔向自由了。明明受到明星的欺压给挤到了最不受重视的节目尾声,女经纪人咬牙切齿去警告对方,她还觉得是惹了麻烦,女经纪人还因为这份赤裸裸的威胁受到明星的垂青。唉,麦瑟尔夫人居然没受任何欺负就成了人见人爱的百货公司王牌店员,因为长得美、热情助人为乐,所以走到哪儿都受欢迎,真的吗?总之感觉她的那种美轮美奂的人生其实挺无趣的,因为有趣的、激烈的部分都给P掉了。但在同事婚礼上口不择言又显得莫名其妙,故意搞砸别人的婚礼只是口无遮拦还是触景伤怀好些?漂亮就是一层精美包装,打开包装发现所谓宝石都是塑料制品。

     3 ) 那些在婚姻生活中“消失的女人”

    《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第二季12月5日重磅回归!

    一次性放出全季十集,就喜欢亚马逊和网飞这种一次性放出全季的做派了,太过瘾。

    去年此时,《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以刷屏之势席卷美剧圈,几乎所有人都在讨论这部剧的情节、女主美伦美奂的衣服,还有自律、精致到叹为观止的生活习惯。这部制作精良的美剧,无疑是成功的,作为一部出色的商业片,每一集中的暗线和伏笔,以及剧中人物的关系、矛盾、冲突都带给我们很大的惊喜,也引发了很多关于女性独立和成长的讨论。

    这部如此热播的剧也横扫黄金时段艾美奖喜剧类最佳剧集、最佳女主、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女配五项大奖!也获得了金球奖音乐喜剧类最佳剧集和最佳女主。

    如今第二季归来,万众期待。

    我在一口气刷完十集之后,兴奋的顶着黑眼圈前来报到。

    五十年代是怎样一个时代,女性所处的社会环境到底如何?

    第二季仍然是诚意满满之作,三位女性编剧非常擅长在一带而过的细节中深度刻画那个年代的烙印,片中很多细节非常值得考究,而且隐藏的信息量也很大。细节有时更让人感动和惊喜。

    我想说,《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从来都不是一部女权爽剧,它在高饱和色,清新、温暖美好的喜剧外表之下,实则在讲述着生活的真实和残酷,人生的矛盾与纠结。

    它有着喜剧的外表,悲剧的内核。

    为了更好的去理解这部剧,以及剧中人物的种种选择和冲突,我们不妨去回顾一下,欧美五十年代究竟是怎样一个时代?它具备怎样的社会特征?当时女性所处的环境如何?

    五十年代的美国,二战结束,做为战胜国,美国生机勃勃,战后二十多年都是是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

    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挽救了罗斯福和他的新政,战争开设了工厂,创造了更多的工作机会,从而结束了大萧条的噩梦。

    由于战争期间取得了多项技术突破,第二次工业革命带动了经济的繁荣,而大战期间被忽视的商机以及被抑制的巨大需求,都在战后如雨后春笋般发芽、疯狂的生长。

    全球性的经济繁荣也渗透到工人阶级,至少在工业化的国家都是如此,实际工资大幅提升,为周末短途旅行、一年一度的假期旅游以及私人住宅、轿车和其他耐用品的信贷消费提供了足够的钱。

    而五十年代也是服装史的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也是各大品牌观念碰撞的时代。

    1947年,42岁的迪奥先生在巴黎召开了品牌发布会“NEW LOOK”,以优雅、华丽的风格惊艳了整个欧洲。

    利落的肩线,丰满挺拔的胸部,纤细的腰肢,宽摆的长裙,配以碗型的帽子和长手套,打造女性性感、优雅、象沙漏般的完美身材。

    经历过战争期间压抑的需求,布料的配给制,战后和平的生活重新唤起人们对美的渴望,迪奥的这种复古优雅性感风深刻的影响了整个五十年代,甚至直至现在还有很多女生喜欢这种优雅复古范儿。

    那年迪奥大放异彩。

    1953年,七十多岁的香奈儿女士也从瑞士重返巴黎,宣布重回时尚界。

    也是在那一年,被众人嘲笑已经十几年不工作,只会做祖母穿的衣服的香奶奶镇定的说出那句力透时空的话语:Fachion 易逝,Style永存。

    香奶奶始终认为:那些为了追求极致完美身材的设计,比如迪奥尖胸、束腰都是对女性的束缚,是服装设计上的倒退,而香奈儿坚持的是合身宽松,一分不多,一分不少,走的是独立优雅的性冷淡风,提倡的是舒适简洁。

    剧中米琪的服装风格完美复刻了五十年代的优雅性感复古风

    而同一时期,纪梵希也和赫本相遇,不同于迪奥的华丽、性感,也不同于香奈尔男孩般的舒适、简洁,纪梵希想要打造他心目中新女性的形象,而赫本过于纤瘦,并不是迪奥要打造的那种沙漏型身材,她也正为自己的新剧寻找合适的服装。纪梵希为她设计的一系列服装,尤其是《蒂凡尼的早餐》中珍珠项链配小黑裙则成为永不落幕的经典。

    剧中多次出现的小黑裙

    这些经典的搭配和风格,也在剧中的米琪的服装风格中一一体现。

    五十年代,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交生活也开始恢复,服装也开始功能细分,有家居服、便装、正装,运动服、泳装、短裤都开始进入了中产阶级的生活。

    有钱人有香奈儿、迪奥、纪梵希的私人高级订制,而广大普通人也有物美价廉的服装。

    乔尔家的女装工厂一角

    一大批服装工厂应运而生,他们模仿高级时装的样式,批量化的生产出价格亲民的各类套装,售价在8-10美元一件,大部份普通人都可以消费得起。

    女性购买时装的热情在任何年代都是一样的,所以服装工厂和成衣公司都利润不错。

    《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中乔尔的父亲就是开办了这样一家服装工厂,抓住了风口,短短几年时间,从在纽约偏僻乡间推着小车做腌黄瓜生意的小贩,进入中上层,顺利实现了阶层跨越。

    而剧中也完美复刻了五十年代的流行趋势,纯色的套装,X型连衣裙,各种各样的帽子、手套,八分袖的宽松大衣配紧身铅笔裙(这正是五十年代巴黎世家的风格),简值太养眼了,每件都想要。

    女性就业方面:二战之前,女性的就业率并不高,就业人群主要是年轻、未婚,且大多数受教育程度较低,来自低收入家庭。因为当时全美有26个州都立法禁止雇佣已婚女性工作。

    而二战结束之后,1940年废除了这项法律规定,已婚女性也可以参加工作。

    原因是因为二战之后经济复苏,随着打字机等新型信息技术的到来,市场对文字类工作者产生了巨大需求,现加之1910-1930年高中入学率大幅提升,高中毕业生供给增加,所以35-44岁的已婚女性劳动率增加了。

    而从50年代开始,45岁以上的女性劳动率开始持续上升,而25-34岁的女性群体劳动率是急剧上升。随着固定兼职工作的增加,社 会对女性参加工作的接纳度变大,女性劳动力供给变得更具弹性。

    由于纺织、服装、时尚行业的兴起,女工的人数大大增加,很多普通的已婚妇女走出家门,走进工厂,甚至收入撑起了整个家。剧中乔尔责问父亲为什么不开了工厂里那几个好吃懒做的男人,不是上班时间抽烟不干活,就是上班时找不到人,而父亲说出的理由是,这几个男人他们的老婆也在厂里工作,她们是厂里最好的裁缝,最熟练的缝纫工,最好的制版师,如果开除了她们的丈夫,怕留不住这些优秀的女工。

    跟偷懒的男工相比,乔尔家工厂里的女工从来没有人偷懒,非常任劳任怨,常常在缝纫机前一坐就是工作几个小时都不动,连厕所都顾不得上。连乔尔也心疼这些女工,催促她们去休息,并且为她们买了咖啡机,给她们喝咖啡提神。

    这说明女性经济上开始独立,而精神上还尚未开始真正走向独立。

    五十年代的美国,家暴仍然非常严重,每十五秒钟就有一名妇女遭到毒打,每五分钟就有一名妇女被强奸。(选自《全球通史》--第二次工业革命对性别的影响)

    底层的女性有韧性,她们可以做女工,售货员,而中上阶层的女性呢?

    中上阶层对于女孩的养育一直更注重对于审美、品味的培养,那些更适合在起居室和厨房的课程,女孩被鼓励去学习艺术、文学、家政,而男孩子则去学习工程、数学、物理和机械、商业。

    米琪的妈妈少女时代曾被送往巴黎学习艺术,米琪本人大学期间学的是俄罗斯文学。而米琪的爸爸是哥大的数学系终身教授,哥哥学的是物理专业。

    这样培养女孩的结果就是,当米琪失去婚姻的保障,想要走出家庭独立工作时,她学的俄罗斯文学专业无法帮她找到工作,她去了百货公司做化妆品销售,一个在父母眼中很低端的工作。即使她想去应聘电梯工都不行,因为对方只要男性。

    所以米琪的妈妈才会对哥大艺术系的女生们说了那段扎心但却非常实际的话:你们读了艺术硕士有什么用处吗?当大学老师?我没发现这所大学里有女性老师。当女艺术家?好象从来没有过女艺术家,我在巴黎见过两个,一个即使改了男人的名字,戴着男士的帽子也没有人买她的画,另一个疯了。我的女儿本科学的是文学专业,但她现在只能在百货公司做最普通的工作。

    当时大学展现给这些最优秀最聪明女孩们的未来只是易碎而不会实现肥皂泡,学校认为她们未来不过是结婚生子,文凭只是她们的嫁妆之一,大学需要用女生的学费来贴补给男生学院,这才是真相。

    正如米琪妈妈对负责人所说,你们收了她们的钱,却从未提供给她们相应的教育和服务。

    五十年代,精英群体也不过把女性当成花瓶来培养。

    我也想我自己了----那些在家庭中消失的女人

    这一季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妈妈的那句”I miss me,too."

    优雅精致了一辈子的老年“娜拉”离家出走了,到巴黎去放飞自我了。

    哪怕她郑重的告诉丈夫她生气了,要去巴黎,丈夫却只是关心晚饭。

    哪怕她就把在巴黎的住址贴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哪怕她离开家好几天,居然丈夫、女儿都没有发现,也没有人问起。

    直到丈夫需要妻子晚上出席系里聚会,他需要他优雅、迷人的妻子做为社交之魂出现的时候,才惊讶的发现,妻子不见了!

    这才慌了神,但还认为妻子只是堵气去巴黎购物了,直到发现她的整个衣橱都空了的时候,才意识到出大事了!

    怒气冲冲的带上女儿到巴黎找老婆,直男思维的爸爸一开始还死不认错,一副我来巴黎了,难道这不是道歉吗?你还不快跟我回去?而不愿说一句:对不起。

    甚至因为女儿不会讲法语也怪到妻子头上:你为什么不教会她法语?潜台词就是女儿教不好都是你的错。

    妻子就是用来承担错误的。

    无论妻子再美,再能干,时间久了,因为只是被困在家庭的小圈子中,丈夫依然会觉得她只是个好看的洋娃娃,脆弱的,不可依赖的,家中的事情不能告诉她,她会承受不住,潜台词也许就是----她是愚蠢的,无脑的,不具备做出决定的能力。

    忽视了家中的井然有序,窗明几净,恰到好处的鲜花点缀,香气四溢的房间,温暖舒适的床品,任何时候回家都会有美味可口的果汁和品类丰富,色香味俱全的饭菜是如何做到的?

    维持一个家的美貌、体面,以及一家老小的生活秩序也是需要花费很大心力的,虽然享受其中的人都习以为常,并且认为这些太微不足道。

    所以,一场离开是必然的。

    在巴黎的罗斯美的风情夺目,摇曳生姿。

    第一季中的妈妈每日严妆以待,美则美已,只是有些刻板,而独自一人到了巴黎的妈妈简值美丽灵动的象少女。

    她住在少女时期留学住的房间,和七八个人共用一个卫生间,没有冰箱,只能将黄油挂在窗边的篮子里,她脚步轻盈,她淡妆素点,她不再拎着名牌手袋,而是拎着草编篮子上街买菜、购物。

    她的目光灵动,整个人神采熠熠,语调,神情都轻快自在的象是换了一个人。散发出不可抵挡的魅力,这光芒甚至盖过了女儿米琪。

    这才是罗斯,是她自己,而不是米琪的妈妈,哥大数学系教授的妻子,两个孩子的外婆。

    她徜徉在巴黎的街道上,塞纳河畔,博物馆中,呼吸着自由的空气,每天上自己喜欢的艺术课,做自己喜欢吃的饭菜,去街角的咖啡馆,去巷子的尽头,去寻找那些独具特色的法餐。

    这时候,罗斯不再是那个事事都讲究的贵妇,她养小狗,住陋室,不用再考虑任何人的想法,她只需要在意她自己。

    在婚姻生活中,有太多“消失的女人了”

    不知不觉中,优先考虑的都是孩子和另一半,一顿普通的饭,要考虑孩子营养搭配,孩子的口味,再考虑丈夫爱吃的,再配个蔬菜,配个汤,再多做两道自己爱吃的,不行,量太大了也吃不完,于是将自己爱吃的从菜单上划掉。

    哪个妈妈不是早上精心给孩子准备早餐,催促孩子洗嗽,吃完饭后,中年妇女就是抓起孩子喝剩的牛奶、没吃完的吐司胡乱塞几口就开车赶往学校,孩子再磨蹭一会儿,估计就只能等红灯的时候,赶紧塞几口大饼了,谈个屁的优雅。

    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预算和多到数不清的琐碎事件中,将自己的需求无限期推后是最简单最省事最不需要费神的选项。

    剧中的这些妻子们都没有能力吗?

    米琪的妈妈也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审美一流,看人眼光毒辣,拥有良好的艺术修养。不止一次给情商欠缺的爸爸救火,考虑事情相当冷静,缜密。

    更不用说女主米琪的能力了。从第一季帮乔尔打理一切,到后来自己出道做脱口秀,一个二十五岁,从生活优越的家庭中培养出来的完美淑女,要在一个个脏乱差的小酒馆里表演,同时还学会了应对那些咸猪手,那些喝醉后行为下流的醉汉。

    他们从未见过一个美貌的淑女表演脱口秀,还有人故意将钢笔扔在米琪脚下,爬过去,企图爬到她裙子下面。

    而忍受这一切,并不是为了生计所迫,只是因为喜欢脱口秀,想要在这个行业里做到最好。我想象了一下我二十多岁的时候,是否能够应对这一切,我觉得我没有那个勇气和坚持。

    就是伊莫金,这个娇小的语速飞快的女生,说起话来就象一朵会叫的花,也会帮自己的丈夫阿奇做漂亮的销售报表,而阿奇自己是做不出来的。

    她们远比她们丈夫们想象当中聪明、能干得多。

    但当时的社会规范中,她们只能是丈夫的辅助,在日复一日中,她们渐渐失去了自我,将自己与丈夫的生活高度融合

    所以,当米琪说出:妈妈,我想你了。

    罗斯眼中泪光闪动:我也想我自己了。

    我也泪奔了。

    当罗斯最终还是决定离开巴黎,跟随丈夫回到纽约的这个背影,让我唏嘘了很久。

    那是在和另一个自己告别。

    她放逐了梦想,选择拥抱家庭。

    还好,数学教授还是还善于吸取教训的,回到纽约后为妻子申请旁听哥大艺术系的课程,还特意抽出时间和妻子一起学跳舞。

    ALL ALONE-----无法再做回果冻女孩

    即使是今天,也从来不会有人问男人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人们默认成功男人背后一定站着默默付出的女人。

    而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这是现代女性必须要去做的选择。

    当米琪准备接受医生的求婚时,听到兰尼的那一段ALL ALONE的表演,神一般的兰尼,忧郁的兰尼,为了脱口秀表演,因为涉及政治和宗教,他不得不卖掉了公寓、汽车为支付律师费。有人是为了糊口,而有人是真的当成理想在做,五十年代的美国,并不是一天就发展成言论自由的国家的。

    台上的兰尼说着ALL ALONE,台下的米琪看到了,脱口秀成功的背后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如果想要平静、幸福的生活,那么她触手可得。

    无论是乔尔,还是本杰明医生都可以。

    但是一年过去了,她巡演过,失败过,尬场过,也成功过,上过电视 ,并且成功将最差时段变成了她的黄金时段 ,尝过自由的滋味,体验过成功过后的兴奋,她知道,她回不去了。

    她无法再做回那个完美婚姻中的果冻女孩。

    如果两者不可兼得,那么她宁肯只要脱口秀。

    只是,这太悲壮,她需要勇气。

    我不想说,她是大女主的人生,这对米琪这么可爱的女孩子来说,有些残酷。

    但我认识的那些大女主,都在爱情中绝望过,都是把自己解剖的体无完肤然后又爬起来的人生。

    那种掌控自己人生坐标的感觉一旦拥有就会觉得太爽,内核会更象个男人一样理性,日复一日在这种反人性的操作下,她们最终都战胜了爱情至上和情感信赖的本能,成为钢铁美貌女汉子。

    而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无论何时成为真正的自己,都不会晚。

    期待第三季。

     4 ) 只有独立的女人,才配得上这条裙

    母亲穿了一条暗格纹粗呢铅笔裙。

    在巴黎一间陋室,女儿米琪终于找到了她,动情地对她说”I’ve missed you, mama”。而她——这个跟丈夫赌气离家出走的女人,喉咙里鲠了一下:

    I’ve missed me, too.

    ——“我也想我自己”,《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 第二季》中最经典的一句。

    说出这句话时,前一季里始终优雅端庄、甘为男人洗手作羹汤的母亲,正坐在一张折了一条腿、只能靠书本支撑的椅子里,缓慢地吐着烟气。

    更要命的是,她穿了一条暗格纹粗呢铅笔裙。

    ©️《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 第二季》,母亲穿着铅笔裙窝在椅子里吞吐烟雾

    所有人都对女主米琪的服化搭配赞叹不已,我却独独忘不了母亲这条起了毛球的裙。

    它有魔力,一旦穿上,就可以在闻起来“像死鱼里的死鱼”的房子里杀蟑螂、热火炉、去走廊尽头的公共浴室洗澡,或因学识和修养受人尊崇。

    而不是那个只会在男人背后烹羊羔肉的女人。

    那裙子里,缝着女人的独立精神。

    1908年10月7日,莱特兄弟决心试飞。

    参与行程的是助手的太太,名叫伊迪丝(Edith)。为了证明飞行器可以持续稳定地载人飞行,她坐在威尔伯·莱特身边,于法国上空航行了2分7秒。

    说出来难免叫人笑话,这位世界上第一个坐飞机的女乘客,穿衣打扮丝毫上不来台面。

    帽子用薄纱巾固定在头上,身下一条宽褶长裙,䙓子极广,则干脆找了根细绳潦草绑之,束住小腿位置。免得风力过大,卷入机械零件,造成空难。

    ©️伊迪丝与威尔伯·莱特试飞,为防止裙边卡进螺旋桨,威尔伯在她的小腿位置系了一根绳子

    本就为试航,又不是走红毯,这么穿倒也不打紧。谁知下了飞机,媒体争先恐后地一通猛拍。

    伊迪丝怕人瞧见她这副窘态,作势要走,但裙摆上的绳子还没解,因此步履蹒跚,正巧被人拍下。

    ©️左图是伊迪丝上飞机前的装束,右图是其在飞机上对镜头微笑,裙上还捆着绳子

    竟启发了一位叫保罗·波烈的服装设计师。

    他推出两款样式,一种用与裙身颜色相近的布料带绑缚,令小腿下呈伞状,走起路来如鱼尾拍岸。

    ©️左图:约1911年的明信片,描绘的是一个男人指着一个女人,称其穿着一条“限速裙”;右图是穿着竖条纹花样的女子

    一种则是将裙身的下摆打褶收窄,直至脚踝,远看像一只倒立的可乐瓶。1957年的[甜姐儿],奥黛丽·赫本于舞台上惊艳登场,穿的就是这款裙。

    ©️左图:1911年保罗·波烈的设计版式;右图:20年代初巴黎街头的上班族;下图:电影[甜姐儿]

    保罗为之取名“Hobble skirt”,可译作“霍步裙”,也叫“飞行裙”、“蹒跚裙”。

    顾名思义,穿上以后便无法迈出大于3英寸(7.62cm)的步子更无法跨上马车,只能踩着小碎步扭捏而行,像西湖边上刚修炼成人形的青蛇。

    有媒体批评,称hobble一词虽有“束缚”之意,可那是对猪马牛羊的前蹄加以捆绑,而不是女人。

    “对啊,”《时代穿着》杂志里,保罗笑着对记者说,“所以我现在把女人的腿也给束缚起来啦。”

    怪不得1910年,法国人办了场“套袋赛跑(La course d’entravées)”,让穿霍步裙的女人参赛,男人则在看台高声谈笑,“她们跑起来像袋鼠一样。

    ©️法国套袋赛跑,《伦敦新闻画报》摄于1910年8月13日

    怪不得1914年的《风尚公报》登了一幅样图,画着一个穿蓝绿色霍步裙的上流女子,正轻拍身侧一条纯种牧羊犬的脑袋,笑着说“它赢了”。

    ©️20世纪初,巴黎经常举办时尚狗展,让富有的名媛贵妇牵着自己纯种的宠物狗进行优雅竞赛。但穿霍步裙的女人很难正常走路,与其说遛狗,不如说被狗遛。图片来自法国精品杂志《风尚公报》1914年3月号,现藏于皇家安大略博物馆

    原来,女人是和牲畜差不多的东西。

    1911年,霍步裙出了人命。

    是纽约上州,一18岁女子在伊利运河过桥,因裙子下摆直径太窄,走不出3英寸,在跨过闸门时不慎绊倒,从栅栏边跌下,砸入运河溺亡。

    同年9月,巴黎尚蒂利赛马场,一匹马在赛道上脱了缰,直挺挺奔向观众席,朝着一女子而去。

    女子因穿了霍步裙,脚踝处被束得紧紧,一时间无力躲闪,重重摔倒在马蹄之下,连同头发也缠绕在马蹄上,惨遭拖行,最终死于颅骨骨折。

    ©️1910年,巴黎尚蒂利赛马会,名媛们(右二、三)一袭霍步裙款款而来

    于是1915年,女权主义作家夏洛特·吉尔曼发文怒斥:为什么女人要像日本娃娃一样走路?

    如果女性想角逐州长,就得迈得开步伐;如果女性想竞选总统,就要踏得上汽车;如果女性想在法律上获得独立,就不该在服装上束缚自己。

    一席话,震耳发聩,掷地有金石之声。

    但保罗·波烈只是两手一摊,耸一耸肩,“哦,这或许是个糟糕的美式发明。”语气像是在说“哦,巴黎总有这样的鬼天气”。

    连教堂里庄严的牧师,被问及对那些人命事故的看法时都说,“穿霍步裙的女人会是个好妻子。

    ©️艾莉森·马修·戴维《时尚受害者:时装工业夺命图鉴史》插图,穿着霍步裙走路的女人

    三言两语,便将夏洛特的呐喊丢出去老远。而这种压迫感,一直持续到二战以后。

    硝烟散去,男人归来,女性退回家庭,“穿上最美的带褶边儿的裙子,泼上一瓶香水”,将战时自己的工作岗位“让给某位凯旋的小伙子”。

    所以《我爱露西》里的露西,是个穿着蓬蓬伞裙、日常周旋于洗衣房与灶台的家庭主妇。

    所以《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母亲纵然受的是精英教育,毕业以后,也不过被当作一只金发碧眼、肤白唇红、脆弱无脑的洋娃娃来养。

    ©️《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母亲对主妇生活充满失望

    只是好在,她们不甘心。

    于是1947年,克里斯汀·迪奥基于霍步裙改造出一种H Line,依旧是直裙,但长度只是过膝,可在侧边或后方开衩或打褶,犹一支削好的铅笔。

    ©️克里斯汀·迪奥设计的H形裙,也叫铅笔裙,相较于寻常的花冠裙,它在节省布料的同时,更能将优雅与干练融为一体

    ©️20世纪50年代,街边穿着铅笔裙的上班族

    ©️时尚杂志《ELLE》,穿铅笔裙的女人

    就这样,作为职业装主流的铅笔裙诞生。

    造型简单利落,裙摆不会因像花朵一样炸开,卡进缝纫机或复印机而影响工作。亦不限于3英寸,而是能在优雅曼妙的廓形里行走自如,飒沓如流星。

    越来越多的女性因此走出家庭。

    尽管这个社会提供给她们的岗位只有秘书、接线员或百货楼前台,尽管分派给她们的任务是低级无脑的端茶水、做表格、泡咖啡、印文件。

    尽管这一路上的艰难苦困能装好几箱。

    但她们已经觉醒,就像《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米琪对父母说,“我需要钱,我自己的钱。”

    ©️《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女主米琪决心去应聘百货大楼美妆区

    然后,她开始频繁地穿铅笔裙,站上单口喜剧的舞台,吐槽丈夫、怒怼小三,凭鬼马的自黑、犀利俏皮的讽刺,赢得满堂喝彩。

    ©️《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服装设计师是Zakowska,她借鉴了50年代《VOGUE》里的经典造型,并在采访中称,随着米琪从主妇转为职业女性,服装也会从蓬蓬裙变成铅笔裙,在保证50年代风格的同时,体现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这条裙,代表的是女性独立。

    玛丽莲·梦露最喜欢穿铅笔裙。

    喜欢到多年以后,人们提起这款裙子时,最先想到的不是它的官名Pencil skirt,而是“梦露式”。

    连带着她的漏斗型身材也颇受欢迎,一度有媒体促狭地说,这般好身材一定是因为铅笔裙的约束。

    ©️玛丽莲·梦露,一个铅笔裙死忠粉

    1956年,她拍[巴士站],被唐·默里饰演的牛仔一把抱到肩上,穿的是一条黑色铅笔裙。同一年,她和阿瑟·米勒结婚,亮相时,也是一袭铅笔裙。

    ©️左图:[巴士站]剧照;右图:玛丽莲·梦露与阿瑟·米勒

    三年后的[热情如火],她下了火车,提着行李箱在站台奔走。有旁人见了,小声讨论,“瞧瞧人家是怎么走的,简直就像个装了弹簧的果冻。”

    同样一袭紧紧勾勒臀腿线条的黑色铅笔裙。

    ©️[热情如火],玛丽莲·梦露

    那是一种很隐晦的烟视媚行,不动声色,在小处卖弄着诱惑。不,不是卖弄,而是很低调地推销着自己的,是自信但不自负的性情气质。

    因着这种气质,迪奥之后,香奈儿、巴黎世家、纪梵希、普拉达纷纷推出了自己的铅笔裙。

    香奈儿是粗花呢料,讲究裁剪合身,侧重舒适明快,就如那句“时尚易逝,风格永存”。

    ©️香奈儿粗花呢套装,1960

    巴黎世家则用挺括的大衣搭配,在强调线条与立体感的同时,又能藏住干瘪或臃肿的臀。

    ©️《ELLE》,巴黎世家

    纪梵希只需要看奥黛丽·赫本。

    一件羊毛开衫,一条格子半裙,何等优雅、克制,不像霍步,只为讨好男人,供他们眼目之娱。

    还有[龙凤配],她遵从父亲的意愿前往巴黎学厨,归来后一身套装,气概风华。温柔,但有力度,性感,却没有丝毫袒露与跋扈。

    赫本说,穿上纪梵希,我才是我自己。纪梵希说,裙子必须配合女人,而不是女人去配合裙子。

    ©️穿纪梵希的奥黛丽·赫本

    普拉达的设计灵感则和希区柯克有关。

    1964年,他的[艳贼]上映,蒂比·海德莉演一个衣锦夜行的江洋女贼,有颗外冷内热的心。她穿条纹窄裙,坐下时露膝,像个优雅刁妇,俏丽又自信。

    普拉达便依据此,设计了及膝铅笔裙。

    ©️左图:普拉达的垫肩收腰夹克与及膝铅笔裙;右图,[艳贼]剧照

    从容锐利,气场与焦点同时拥有,带着按捺不住呼之欲出的野,指点江山,挥斥方遒。

    如1957年的[风流记者],劳伦·白考尔演纽约东城区的时装设计师,穿黑色铅笔裙,站着身,昂起下颌。透着职业女性的强势,那眼神也仿佛在说:

    男人,如果你觉得你比我聪明,那定是我假装愚蠢。如果你觉得你有工作,那定是我让给你的。

    ©️[风流记者]

    还有1988年的[上班女郎],两个女人棋逢对手见招拆招,亦皆精明强干不逊须眉。刚出院便换一身职业装,明枪暗箭你争我斗,像子弹一样。

    射出去干倒一片,真爽。

    ©️[上班女郎]

    最经典的要数[穿普拉达的女王]

    梅丽尔·斯特里普,黑色暗条纹铅笔裙,一针一线都是女性渴望独立、渴望与男人平起平坐的宣言。

    扑面便是睥睨众生的力量,即使沉默,那股力量感也挥之不去。仿佛畏惧平稳生活带来的安逸,没有血腥味儿她便活不下去。

    穿普拉达的女王

    自此之后,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里,女性开始占据领导地位,而铅笔裙就是她们的标志。

    比如《广告狂人》里的琼,《傲骨贤妻》里的艾丽西娅,《纸牌屋》中的罗宾·怀特,《新闻编辑室》里的麦肯齐。

    ©️上图从左到右:《广告狂人》、《傲骨贤妻》、《纸牌屋》;下图:《新闻编辑室》

    我想起鲁迅的《娜拉走后怎样》,说她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因其除了觉醒的心,什么也没有。

    张爱玲向来会讥诮人,也同意这个说法,认为空有觉醒之心,不值一提,充其量够“走到楼上去”。

    幸而,铅笔裙的诞生让女性学会了独立,让她们用学识在干练和优雅之间游走,用力量与男权环境进行旷日持久的缠斗。

    从此,即便有一天她们走下职场,也会像一件洗旧的大牌毛衣,柔软、坍塌,却带着新鲜的太阳气息,带着永恒的微笑和永不屈膝的挺拔。

    《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那个坐在坏掉的椅子里的、穿暗格纹粗呢铅笔裙的母亲——

    我也想我自己。
    ©️《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 第二季》

    而如果你不懂这句话什么意思,如果你只会做指甲聊八卦喝下午茶,除了结婚生子别无所长,那就低头看一看,看一看你穿的这条裙子——

    从被男人束缚的霍步裙到大步流星的铅笔裙,从出门受雇有损丈夫颜面到踏入职场为自己挣得脸面,这一针一线,耗光了多少个女性的挣扎与呐喊。

    -

    作者/六姨太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破词儿】

    参考资料:

    [1] How the Pencil Skirt Became America's Sexiest Staple,Jennifer Wright,2016

    [2] A brief history of the Pencil Skirt,The MAKER’S ATELIEER,2014.08.25

    [3] FILM INSPIRED FASHION – THE 1950S,Blue 17,2017.03.10

    [4] 愛美不怕跌死 當束縛的蹣跚裙成了時髦象徵,一流人,2017.12.28

    [5] Style Capsule:走不出三英吋的女人?從這條A字裙說起,HOKKfabrica,2016.01.06

    [6] THE HISTORY OF THE PENCIL SKIRT,Masterpiece,2018.01.30

    [7] Fashion in 1950s Films,listal,2013.06.23

    [8] THE 50S FILMS THAT EVERY FASHION GIRL SHOULD WATCH,BAZAAR,2015.01.09

    [9] 1950s:Guide To Be A Lady,有意思报告,2016.07.27

    [10] 50年代的美国妇女生活指南:精致?优雅?只是看上去很美,国家人文历史,2018.04.09

    [11] 它游走在职业和性感之间,彰显女性自主又充满矛盾,Lens,2016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5 ) 没有失望,只是一群在黑夜寻找玫瑰的人罢了

    不意外的,等我睡醒之后,这个一天更新一整季的神仙操作剧已经弹幕评论剪辑朋友圈满天飞,但我见过最多的评价,却是麦瑟尔夫人“她是伪女权”,以及“剧情变得不犀利了”。 好奇之下我只好抓紧补剧,然后也追问:她真的变了吗?

    其实与上一季的风格对比,麦瑟尔夫人依然是那个当时社会少有的坚持事业的女性,她不必像索菲亚一样身价不菲受人喜爱却不得不以蠢笨的外表行为示人,她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依旧是特立独行的存在,但她似乎讲得不过是自己和身边人的笑料,以至对于她的脱口秀观众开始觉得单调起来。 有趣的是,在一个讲述女性脱口秀演员成长历程的影视剧里,我恰恰认为在这一季,麦瑟尔夫人的脱口秀并非剧集的主要内容和主线。它讲述了一个年代的人物群像。 我想,麦瑟尔夫人的影响力在第二季终于全面爆发了,这才是新的看点。 不是么?我们不难发现这一季的配角们似乎更“抢戏”了。 有多少人看完后喜欢上麦瑟尔夫人的妈妈?因为她能在多年贤妻良母的生活中突然觉醒,义无反顾的追寻彻底的改变,绽放了独属于自己的魅力;有多少人看完后喜欢上麦瑟尔夫人的爸爸?因为他能在妻子不告而别独身去法国后,选择寻找并且努力改变自己去重新尊重婚姻,与多年来的思维习惯抗衡,在剧中他的真性情和对妻子子女的维护,笨拙而可贵。

    爸爸和妈妈是幸运的,他们的改变得到了真正在乎的人的理解和支持,但更多人是既不理解也不支持,因为从古至今,女性就是没有地位和权利,社会也没有因此崩溃呀。这也正是摆在麦瑟尔夫人前面的困境,她和她的父母不同,她需要征服的不仅仅只有伴侣以及身边的亲朋好友,而是整个世界。 麦瑟尔选择脱口秀本身就是女性反抗意识的觉醒,在她抗争的过程中,她的妈妈,他的爸爸,以及她身边许许多多的人都开始对自己,对这个世界产生质疑,人们开始好奇:如果自己不墨守陈规,那么世界又会怎样呢? 还记得上一季中,当麦瑟尔夫人和家人坦白自己离婚之后,她爸爸妈妈的态度吗?爸爸气急败坏的说当初就不同意这门婚事,妈妈直接崩溃的哭了出来。 但“麦瑟尔夫人现象”在他们心底埋下了怀疑的种子,妈妈因为她的离婚质疑自己的生活,爸爸因为妈妈的离开反思起自己不善倾听的恶习,甚至连她前夫也痛定思痛,放弃喜爱但不擅长的脱口秀开始接管更擅长的企业管理。 而麦瑟尔夫人呢?她还在坚持着,尽管困难重重,但她还是完成了离开纽约市的表演,她拥有了自己的粉丝,上了电视台获得满堂彩,她甚至得到了著名歌手的赏识,被邀请一同去欧洲参加巡演。 不墨守成规又会如何? 他们因此变成了更好的人。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什么样?我们不妨回溯一下。 那个时代的女性没有和男人对等的权利,也没有几个成功女艺人,麦瑟尔夫人可以说是她身边的阶层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她摸着石头过河,反对她的人比支持她的人多得多:从内容创作上,脱口秀为了制造笑点常常要荤素不忌,时常以身边人为素材,这让她看起来不体面;从职业发展上,作为女艺人,她要面对来自社会毫无道理的歧视,想要出头,她必须付出比男性多得多的努力。 剧里有一段很有意思,那是成为哥伦比亚大学艺术旁听生的妈妈和其他女大学生的一段闲聊,内容如下:

    多可怕,让一群受高等教育的女大学生从天真懵懂,到恍然沉思,到对本专业的未来绝望仅仅用了不到五分钟时间,而这场闲聊直接导致艺术系一半的女生打算退学,另一半准备转系,而她们所有人都在哭。 校长无奈的约谈爸爸——哥伦比亚的终身教授、多年的朋友、以及妈妈的“家长”,指出妈妈言论的恶劣影响。但是当爸爸无辜的反问“我们学校有女教授吗”的时候,校长哑口无言,因为他不得不承认,大学为女性提供学识从而赚取学费,但社会却并不打算为有学识的女性买单,很讽刺吧,但这才是真相。 女性艺术家的画卖不出去,女脱口秀演员会被排挤,离婚的女人不能参加泳装大会还要被人同情,女脱口秀演员不能谈及“怀孕”之类的话题而男演员却可以,而这些都只是冰山一角。

    但是你以为这部剧只是在讲女性思想觉醒与抗争吗? 不,这部剧还有更大的野心。 在第二季最后一集的时候,兰尼——女主崇拜的脱口秀演员,也是女主吸引入脱口秀这一行的男人,他拥有极高天赋,却因为演讲涉及到政治敏感段子屡屡被警察拘留,甚至被各个城市明令禁止讲脱口秀,他的遭遇告诉我们,看似自由的男性同样不自由。 每个人都在有限的天空起舞,享受着一定范围内的自由。女性的天空比男性的要小很多,男性的稍微大一点但依然有限。 剧中有一位仅出场了两次,却足以令人惊艳的画家,这位画家被公认是那个时代最有天赋的画家,他的画作被人吹捧争相寻购,可他却一幅都舍不得卖,因为他不想让艺术与金钱等价交换,在他眼中哪怕对方开出天价,那也是门愚蠢至极的亏本买卖,所以他宁愿把画烧了,于是日子过得穷困潦倒。 他总是喝得酩酊大醉,又好像世人皆醉我独醒,别人当他是胡言乱语,他也不否认,他冷眼旁观世人,也不肯苟同。正如你所看到的,他是一个纯粹的艺术家,而他和女主产生了共鸣。 契机是女主喜欢的一幅画出自于一位女艺术家之手,那幅画因为画家的性别无人问津,但在画家看来,在真正的艺术面前,该是不分性别的。出于欣赏,他给女主看他最得意的画作,他不想让那些不懂欣赏的人看到,然后被明码标价,所以他把画藏了起来,从未示人,以一己之力把他所反对的价值观挡在门外。 我想麦瑟尔夫人要更积极一些,她的存在本身就像这个时代的bug,提醒着人们某些习以为常的规定可能并不合理,相对于画家,她更乐观,因为从心里她愿意相信人是有韧性可言的。 但是先驱可不意味你努力就能获得你想要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难免想,这条路如此孤独艰苦,值得吗? 兰尼对麦瑟尔夫人说,“我想让你知道,我觉得我现在有点柔弱,其实我并不介意。”看到这里我就知道,他不会放弃脱口秀了,因为他舍不得,那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乐趣。 只是想坚持罢了,任何事都算上。有人黑女主和前夫哥暧昧不清,前夫出轨过,有人就说女主怎么会原谅一个渣男呢?既然上一季标榜她是新女性怎么能出尔反尔?根本是是“伪女权”嘛!而且新男友本杰明多完美啊!他支持女主事业、欣赏她尊重她、性格可甜可咸、有地位高收入,更重要的是,他爱她。 可女主爱谁呢?连她爸爸都从女主没有给本杰明起昵称看出女主没有真爱上他了,女主那么聪明心里怎么能不清楚?和本杰明在一起,她就能得到幸福的婚姻,但她就是放不下前夫。人或许就是贱,桩桩件件摆在那,心里的帐却总难算清。

    相识以来的快乐时光,八年的相濡以沫,两个孩子的羁绊,彼此下意识的依赖,相似的生活习惯……这些和麦瑟尔夫人是否希望独立,是否理性无关,只是爱而已。

    但努力这么久,与前夫的爱情也好,与本杰明的婚事也好,都不再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了。 兰尼在第二季结局的脱口秀中点醒了女主,在脱口秀演员这条路上,她终将独自一人走下去。这段内容和镜头语言,多少暗示了女主的未来走向。

    世事总有取舍,顾此失彼,婚姻与事业也好,自我与家庭也好,但因此,才更加要珍惜追寻的。 麦瑟尔夫人、兰尼、爸爸、妈妈、苏西、前夫哥、索菲亚等等的所有人最终走向何处,只能问下一季的编剧了,但我希望最终,他们都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6 ) Lenny Bruce: 虚构喜剧中的真实悲剧

    出口成脏。

    若要形容Lenny Bruce的表演风格,很多人会想到这四个字。这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脱衣舞俱乐部浴火重生的落魄才子,是真正地靠脏话贏得了美国东西海岸所有人的心。

    现在你在stand up comedy、脱口秀习以为常的屎尿屁和各式性暗示爆笑冷梗,若没有当年Lenny Bruce几成传奇的逮捕记录,或许根本不被允许出现。

    和我们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Midge这个虚构角色不同(灵感来源于Joan Rivers),Lenny Bruce不仅在历史上真有其人,更是stand up comedy史上、六十年代反文化运动、美国民众争取言论自由进程中极具分量的一个名字。

    完美还原这个stand up comedy史上标志性人物,除了Luke Kirby的出色演绎之外,离不开集出品人、导演和编剧于一身的Amy Sherman-Palladino。

    你不需要看完一整集《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就知道这是Amy Sherman-Palladino的出品,因为她的作品实在太具辨识度了。

    很多主创、编剧爱抖书袋,但没有一个人抖得像Amy Sherman-Palladino如此之可爱,十八年前的那部《吉尔莫女孩》至今仍然历历在目。

    生活流的场景和主角们3.0倍速的台词,至今仍让人回味无穷,那些不间断的书名、作家、作品摘要从Rory口中蹦出来(扮演Midge的Brosnahan说要把这么多台词这么短时间精准无误地说出来,还要配合表演,靠的是对这个剧的热情,还有很多,很多,很多的咖啡),让我挖到了目前为止最爱的美国作家Ayn Rand。

    而上一年的《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让我的喜爱清单里又多了一位:Lenny Bruce。

    任何对stand up comedy有兴趣的人相信都会对Lenny Bruce(原名Leonard Alfred Schneider)这位在喜剧史上举足轻重的名字相当熟悉,在现实中,他远不止是那个在《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里与Midge惺惺相识的知己朋友、喜剧表演事业的护航人。

    他不仅为后来60年代反文化纪元运动(反当时一切旧文化中的迂腐观念运动,主张基本人权、女性权利、性取向平等,在美国援越战争中达到峰值)中的喜剧表演家铺平了道路,1964年纽约政府针对他喜剧表演中所采取的淫秽措辞的审判,更成为了美国言论自由的标志性事件之一,2017年被滚石杂志评为stand up comedy界的第三把手。

    可以看出Amy对Lenny Bruce这个历史角色厚爱有加,虽然出场时间不多,但却占据了第一二季的开篇和结尾,不仅带Midge进入到stand up comedy这个行业,更对她日后坚定地在这条路上走到底起到关键性作用。

    Lenny Bruce的第一次出场是在第一季开头Midge的婚礼致辞回忆中(正剧时间4年前),Joel带她去看Burlesque表演的一个酒吧里。酒吧老板对他的出场介绍是“刚刚从商船队中、或者什么乱七八糟的爱国组织中出来”,指的就是1945年Lenny Bruce被海军强制“荣誉”劝退事件。

    事件起因是当年他在船上的一次变装喜剧表演,当时的上级让医务室将其诊断为有强烈的同性恋倾向,并以此为理由让他退役。

    这里间接揉合了旧金山成为现代LGBT权利运动中心的时代背景,虽然Lenny并不是同性恋,但在当时,他并不是唯一一个因为同性恋身份而被强行退役的海军。

    二战后大量的同性恋海军因为性取向问题被强制退役,这些“荣誉”退役的军人不敢回到自己的家乡,因为他们没有办法向家人解释为什么会突然被退役,导致大部分被遣散的人都滞留在了湾区,旧金山基味也是从这时候开始浓郁起来。

    而事实上,Lenny在被退役之后、前往纽约正式开启他的喜剧事业之前,就曾经短暂停留在旧金山,和父亲住在一起。

    在Burlesque表演首次出场这个剧情也并不是Amy随意杜撰,是基于Lenny的发迹史精心铺排的。

    首先,Lenny就是在脱衣舞俱乐部与前妻相识,而且在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他和前妻因为生计问题不得不离开纽约,在西海岸不同的Burlesque俱乐部为脱衣舞表演暖场。

    Lenny这一段备受煎熬的黑暗时期、low到不能再low的表演经历(用他的传记作者Albert Goldman原话“the lowest of the low"),不仅为Lenny积累了非常可观的临场表演经验,还彻底地把他从过往的拘束、压抑和世俗目光中挣脱出来,突破平庸线达到了一个他在过往环境中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到达的艺术水平,为日后被观众疯狂追捧的表演风格的形成打下了一个非常坚实的基础。

    虽然Lenny Bruce的在民间的人气非常高涨,真正在电视上露脸只有六次,这都得力于他的超级粉丝Steve Allen的大力撮合。

    第十集Lenny Bruce被邀请到 The Steve Alan Show 的表演也是历史真实存在的,开场的那一句“伊丽莎白泰勒会参加犹太教的成人礼吗?”也是当时上电视的真实台词之一,打趣了当时Elizabeth Taylor和Eddie Fisher的结婚,而正如在剧中他自己所说的,这句台词在他们彩排的时候,并没有出现。

    而这仅有的几次电视露脸,还带着Lenny对主流权威机构的极大妥协性,不仅要事先彩排,很多精彩的临场发挥的段子在后期都会被剪辑掉才得以播出。

    但编剧也根据麦瑟尔夫人的时间线对Lenny的时间线和演讲内容做了相应的调整,在剧中Lenny被芝加哥政府驱逐在前,上Steve Allen Show在后;但实际上,Lenny Bruce是在1959年上的Steve Allen Show,1962年12月在芝加哥的Gate of Horn Folk俱乐部被捕。

    而这一段Lenny在Steven Allen Show里的表演内容,也更多地被Amy调整成为Midge坚定一个人走上stand up comedy之路的警醒之钟,相信第三季会更多地集中在Midge在以男性为主的喜剧业中杀出血路(当然应该还会有我们一路洗白的Joel宝宝)。

    在50年代的美国,言论自由还不是那么理所当然的一回事,Midge在第一季第一集就因为在酒吧公开谈论性(还露了奶)被警察以“公众场合猥琐行为”和“没有公众表演执照”为旧拘留了。第二季季终集的郁郁寡欢的Lenny也因为在公众演讲中提及淫秽词汇而被芝加哥政府驱逐。

    Lenny曾经在某次表演中预言了自己的最后结局:如果我在纽约,这个世界上最自由的城市,被逮捕,那也意味着我喜剧事业的终结。

    在第二季季终集中Lenny在酒吧和Midge的偶遇交谈中提及,这些频繁的逮捕行为耗尽了他所有的精力,不仅仅是因此带来巨大的律师费用,让他卖掉车子和公寓,几近破产。还因为政府的干扰,Bruce被很多酒吧列入黑名单。

    更重要的是他这个司法制度的失望,他将自己比喻成西西弗(加缪论述荒诞的哲学文集主角),一次又一次地推着石头上山,究竟值得不值得。

    1964年,连同纽约格林威治村Au Go Go咖啡馆的两位老板,警察再一次以淫秽罪逮捕Lenny,这一次逮捕和最终审判定罪对Lenny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自此,他的毒品滥用问题日益严重,最终导致了1966年的过度使用毒品中毒身亡,时年才40岁。

    Lenny的事业发展(平民追捧vs政府压迫)和死亡,对当时美国司法系统和旧习俗就是一个最大的讽刺,Lenny一生都在用表演来讨伐战争、社会不公、性别和种族不平等,而政府却定罪于他的措辞风格(c***sucker),紧紧不放手。

    对Lenny Bruce来说,他和政府的这场仗打输了,但他为后来的stand up comedy表演和言论自由开了一个先河。2003年,在Bruce逝世后的第三十七年,时任纽约州州长George Pataki免除了当年的定罪,历史也终还了这位敢说敢为的喜剧大师一个应有的名分。

    用Bob Dylan为他所写的歌Lenny Bruce里的最后一句歌词来纪念这位伟大的表演者:Lenny Bruce was bad, he was the brother that you never had.

    喜剧色彩的《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里,无可避免地要涉及这位带有悲剧内核的表演大师,本身就是一种讽刺。

    巧合的是,Lenny Bruce还和剧中Midge的原型Joan Rivers有一段渊源,正如在剧中Lenny成为Midge的良师益友,Lenny虽然和Rivers交往甚少,但却对Rivers的表演事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编剧Amy Sherman-Palladino也承认,麦瑟尔夫人的角色塑造灵感确实是来源于Joan Rivers。

    除了同样有着一对犹太人父母、毕业于名校,Midge表演中关于家庭、女性身体的素材同样也是Joan Rivers当年的主要表演内容之一,他们也同样努力希望在男性主导的喜剧行业争取平等地位,而事实上他们的实力也远在这些平庸的男喜剧家之上,正如Amy所说的“having too many balls to be accepted on a feminine level”。

    但在表演风格和个人经历上,两者还是存在相当大区别,Amy是取其精神,重塑了一个新的角色。

    Midge是美且自知,而Rivers始终把自己看作是丑小鸭。和Midge极高天赋和快速成名之路不一样,在60年代初期,Joan Rivers仍然籍籍无名,1958年才慢慢地将她的事业重心从演艺转移到stand up comedy上。

    即使如此,在非常长的一段时间内,观众对她的表演内容和风格并不买账,她表演得越多,拒绝她出场的俱乐部就越多,父母也认为她的整个事业就是一个失败。

    在看完她在西村Duplex酒吧的表演之后,经纪人Irvin Arthur非常直白地和她说:如果你是有天分的话,这时候你早就已经成功了。

    但Rivers并没有放弃,仍然继续不断地在这个行业走下去,直到有一次她看到了Lenny Bruce的表演,这成为了她表演生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

    Bruce直白、坦率和直击人心的表演风格让她看到了自己的虚伪,一方面她依赖于自己父母名称和富有财产生活着,同时又厌恶着这样的一种生活方式,希望逃离的同时又把它当做是保护自己的庇护所,这种自相矛盾、舒适取巧的心态正正是她的喜剧表演无法真正被观众所接受的主要原因。

    正如Midge的老公Joel一样,所有的段子并不是基于真实的素材,悬挂在空中,平庸、无趣,和她所赖以生存(同时又厌恶)的环境一样。

    这种揭露虚伪的主题后来成为了Rivers的表演风格,Lenny看了她在Bitter End的表演之后塞给了她一张小纸条,写着“他们都错了,你是对的”,后来她的表演中都一直带着这个纸条在身边。

    而数年之后,Bruce的预言成为了事实(可惜Bruce当时已无暇他顾)。

    经过十年的籍籍无名,1965年在Johnny Carson脱口秀的十分钟表演,Joan Rivers一夜爆红,和Midge在关节炎电视募捐马拉松尾声中崭露光芒一样。

    无论是Lenny还是Rivers,在现实中他们都有自己的斗争要去坚持,看似Lenny失败了,但此后的言论自由度又似乎佐证了他的早逝自有价值;Rivers坚持了下来,但stand up comedy行业对女表演家的偏见却并未见得完全消散,更别说其他行业中的男女平等。

    Amy早在第一季带入Jane Jacobs(另一个历史真实存在的女性活动家)抗议市政工程时就已经为Midge在将来要面临的男女平等问题埋下了伏笔,虽然剧情中心仍然会在stand up comedy行业,但不可避免地要和整个女性平权运动捆绑在一起。

    期待第三季。

    个人公众号:DramaMatters

     7 ) 看完《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后的一腔吐槽

    第二季十集一口气发放时真的震惊又兴奋,有种让人通宵到天明的感觉,但是追完了十集后,感觉一言难尽。虽然这一季乔尔确实变得有担当有责任了,但还是不喜这个人,也真的厌烦ex爸妈,真心觉得两个家庭不适合,这也是我不愿看到女主和ex符合的原因之一,家庭导致的三观不同真的很难在一起的,结婚就是两个家庭的事。而女主这一季给人感觉就是个开黄腔+调侃自己家人无底线,无原则的在台上表演自己,结局还是太仓促,前几集都在各种琐事,最后两集才开始为下一季挖坑,为啥不循序渐进,好好铺垫呢,苏西当经纪人还是鲁莽了,不过这可能也是给他在以后的几季中慢慢变得成熟稳重,成为优秀的经纪人做铺垫吧,但是还是真的不喜在别人工作时间地方肆无忌惮的打扰,这也太不礼貌了吧。第二季出了个本医生,结果镜头戏份却没几个,本来挺看好的这一对,excuse me,结局却说要一个人,最后一个双人夜晚还是和ex厮混在一起,原谅我真的不懂了!季尾真的看不惯,有些对这个剧追不下去啦,不过三星给可爱的爸爸和妈妈!坐等第三季给的答案,希望不是和剧名一样结局是复合,这样很难让人接受,就像让ex爸妈改变那暴发户的嘴脸一样难,哈哈哈哈哈,不过讲真女主的衣服不要太好看,搭配太好了,导致我每天幻想自己可以和她一样,穿的漂亮得体有气质,捂脸(*/∇\*)。

     8 ) Joel前夫哥是我最喜欢的角色!我们不需要完美角色。

    好像从第一季后半部分开始就被前夫哥深深吸引。第二季见证他的成长和变化,让人深深的欣慰。

    这一季出现了一个医生。他超级完美,让人觉得什么都好,但是我就是不喜欢他。我想了一下,这是为什么?可能我们都不喜欢完美的角色。也许在生活里,我们也不需要完美的角色。

    红楼梦里面的12金钗,各有特色。性格各异。但是其实里面有一个更加适合更加完美,完全有资格做12金钗的女性。可能这时候你会想想,这是谁呢?大家都想不起来他是谁,对,就是薛宝琴。她就是红楼梦里面最完美的女生。可是一个完美的人,不容易被人记住。她很完美可是人们很爱遗忘完美的人物。

    我特别喜欢一部电影,恋恋笔记本。里面的男主角是一个阳光大男孩,他会发脾气,他有暴躁的一面,也有努力认真的一面。他并不完美但是他的所作所为,让人看着是那么的可爱。这样不完美,但是有特色的人才是动人的角色。相反女主后来的未婚夫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完美的结婚对象了吧?他温文尔雅,有钱多金举止得体。可是这样完美的人物真的能留在我们的脑海里吗?他真的会给我们印象深刻的烙印吗?最后女主的选择是抛弃了他,选择了那个居然会和他吵架,虽然有时候会有小孩子气,但是愿意为他造1幢女孩梦想的房子,愿意在一年之内每天给她写信的男主角。

    我们可能不需要完美的角色,在生活中,我们也可能不需要完美的人物。小小的缺点让我们觉得它更加立体,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我看得见他的喜怒哀乐。我看得见他为什么忧伤,为什么愤怒,为什么欢喜。我只是不喜欢一个传统意义上扁平的,大家觉得好的完美的角色。

    所以那个会生气,会为了Mitgh 一拳打到人家脸上。会想要好好工作好好养家。会为了一个女孩子发疯走到满是车的大马路中央,只为了一句yes。我喜欢这样的joel

    好的爱情是两个人一起进步。他们的分开是因为他们进步的频率已经远远不同了。而在第二季,他们又开始为了自己的梦想同步进步。他们才是真正的family。说点美好的想象吧。希望第三季的时候joel开了一家club而米琪是他们的头牌女明星。joel为米琪开辟了一个她梦想的舞台让他心爱的女人在舞台上自由翱翔。完成幻乐之城里面男女主他们梦想的故事。

     短评

    女主为什么不move on 如果前夫这个角色消失我打5星

    3分钟前
    • Mercury
    • 还行

    乔尔试着长大,米琪则试着变得更加强大。最喜欢的一幕就是她和相亲对象“沉默似金”的约会里,汽车收音机坏了,她索性现场做起了脱口秀,一个接一个。米琪是一个不舍得让周围人不快乐的漂亮女人。虽然医生又高又帅又有钱,但我坚持她和兰尼才是天生一对!兰尼才是最懂她的人,懂得她的理想,明白她的天赋,尊重和支持她的选择。监狱cp,你值得拥有!

    6分钟前
    • 木头王
    • 力荐

    有钱人精致漂亮的烦恼比穷人的快乐还要快乐

    7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老爸的大型真香现场太可爱了~俩人挤在小床上睡前一个说“你是个优秀的男人”,一个说“你是个糟糕的厨师”,莫名的甜啊!如果以后对爱情失望的话,就去法国吧~

    8分钟前
    • 盛浅予
    • 推荐

    讲真,我希望女主和她老公在一起,cp感是个神奇的东西,如果她和那个医生真的结婚,我会弃了这部剧

    10分钟前
    • FEMALE FIGHTER
    • 力荐

    我Lenny几乎神隐,最后说了一段还是给情敌送的one night.

    12分钟前
    • 顾老肉
    • 力荐

    世界变得更宽广了 人生却变得更孤独了 | Still a great show. 但这个结局令我觉得……

    17分钟前
    • 推荐

    1) 纽约到巴黎的转场华丽炫目;2) I miss me too会打动所有挣扎在繁重事业和生活中的女性吧?;3)在巴黎英语脱口秀,还遇到人类最强口译;4) 离婚了还能继续用老公的姓么?越洋电话和最后一支舞都实在心酸,再次吐槽巨婴老公,自己的不成熟却要老婆来承受恶果;5) 每季露点一次要成传统了么?;6)欣赏接受女主出来工作做喜剧,医生胜老公,可惜最后被编剧'枪毙';7)一把马桶搋子走遍天下,就是这么牛;8)结局一口气憋在嗓子眼,为什么说要永远孤单下去,不是有医生么,前一秒还甜蜜撒娇skip dinner,后一秒就把人抛到脑后了;9)略逊第一季,但还是给五星。最后,严重表扬亚马逊和网飞这样一口气出整季的良心企业!

    18分钟前
    • TM1001
    • 力荐

    庆祝第二季开播!去年这时因为等不及,第一次生看完整季无翻译的美剧《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还间接决定了我毕业论文主题——脱口秀的副语言。影响可谓深刻了。

    20分钟前
    • 阿雀水
    • 力荐

    估计所有女生看完后最大的感想都是:必须再买件大衣了。

    21分钟前
    • 蜉蝣
    • 还行

    真不是我故意挑刺儿,整体不如第一季。一给服装,二给麦瑟尔和麦瑟尔妈妈的颜,三给I miss me.too

    25分钟前
    • 斋生
    • 还行

    女主爸爸太迷人了 绝对的理想型哈哈哈哈

    30分钟前
    • 胖的没人
    • 力荐

    说实话,第一集有点尬,特别是在法国上台强演的时候……但是亮点也很多,比如爸爸妈妈的爱情,前夫的变化,女主的演技……其实最爱看的,还是女主和妈妈的造型……太好看了喂!

    34分钟前
    • 陈甚如
    • 推荐

    熬夜看完结局反转?最后一分钟?我去你🐴的

    38分钟前
    • 路噜噜噜啦
    • 还行

    看到妈妈说,I miss me, too. 特别感动。

    41分钟前
    • 小木
    • 力荐

    18.12.5)我就知道她会和前夫在一起的!!毕竟joel真的为她改变了,变得有责任心,勇敢,并且不再那么玻璃心,因为其实他第一季出轨或许就是因为女主太优秀了刺痛了他的自尊,但是他并没有想着提升自己而只是逃避,从后面开始,他开始逐渐承担责任,不再逃避,开始为了女主着想,这就是改变吧,这跟家暴之后的说下次再也不会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是根本上的改变而不是口头上的保证,这种由内而外的改变使他值得第二次机会。

    46分钟前
    • 你是不是傻
    • 力荐

    爸爸这是什么绝世好男人啊!

    51分钟前
    • 沈意意要多读书
    • 力荐

    从本季学到的核心思想:Be prepared to be alone for rest of your life.

    54分钟前
    • 丝巾巾
    • 推荐

    第一集美国到法国的转场真的太赞了!!

    55分钟前
    • Jokerboo
    • 力荐

    本季女主的刻画还不如第一季,但是几个配角还是蛮出彩的,必须要赞一下服装,真的太养眼了。以为女主有新感情的时候,编剧总是会让前夫哥出来打我的脸!

    60分钟前
    • 四道风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