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台湾剧 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

    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

    评分:
    0.0很差

    分类:台湾剧台湾2021

    主演:林辰唏,程予希,李易,刘心妤,邱志宇 

    导演:邓依涵 

    猜你喜欢

     剧照

    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 剧照 NO.1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 剧照 NO.2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 剧照 NO.3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 剧照 NO.4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 剧照 NO.5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 剧照 NO.6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 剧照 NO.16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 剧照 NO.17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 剧照 NO.18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 剧照 NO.19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剧情讲述已育有一子的人妻怡敏(林辰唏 饰)在高中时候与学妹亭亭(程予希 饰)展开了一段青涩却暧昧的同性密友期,此时的她尚未意识到亭亭对她的迷恋已超出姐妹之间。直到多年后两人再次重逢,那段青春的未竟之爱让两人原本平静的生活,激起了未知的波澜。

     长篇影评

     1 ) 她们的故事,不过是一场梦的重量

    作者: pASslosS

    是的,这部每集仅「15分钟」,片名有点小清新的6集短剧,下周就要迎来大结局了。实际上全片加起来也只有一部电影的体量,被拆成这个样子,相当于让观众花上一个月的耐心看完一部电影,而且要为最后的15分钟再等上一周,着实煎熬。

    无论如何,这种播出方式都是对观众不友好的,但《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一上线就拿下豆瓣高分,此后一连霸榜数日,这种现象合理么?

    还算合理,因为每年毫不遮掩地讲述女同故事的华语影视剧简直凤毛麟角,而「结合真实当下」就更是一种奢求。

    本剧导演邓依涵本身是有心理学背景的,她曾创作过《亲爱的卵男日记》的剧本,导演过短片《玫瑰色的裙》,前者探讨了同志的生育困境,后者是关于青少年的性别认同。由此可见,《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同样属于她所擅长的题材类型。 若要形容《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首先需要坦诚的是,我并不觉得这部剧在横与纵的拓展上有多么给人惊喜,如果说它有重量,大概也就是一场梦的重量。

    但「梦」又是不可被低估的享受,事实上,有很多观众需要并愿意等待一部剧或是一部电影提供这样的梦,也正如大家所看到的,这部剧的内容已经被观众疯狂扩写了,以至于每个情节都能成为结合个人经验进行讨论的故事底板,如此,它的价值终究是大于那场梦了。

    影视剧中,同性情侣间的虐恋一度是无法动摇的故事底色,台剧《孤恋花》和《逆女》都是经典案例。这些故事往往比异性恋的虐恋故事来得更写实、更凄惨,如今每当人们谈到同性恋情侣的故事,也总容易把「勇气」这个词搬上台面。

    的确,在同性恋的世界里,「勇气」需要被用来对抗更多的恐惧。

    在这部剧中,从青少年到成年,学姐怡敏和学妹亭亭始终被内心真实的声音炙烤着,如果没有真正的成长和释然,这种痛苦还会持续更久,那么她们的灵魂中始终有那么一块不曾直面世界,某一个自己也没有「活过」。

    我想,剧中她们青春期时的恋情和对自我认同的探索是《水仙花开》式的。

    成年后再相遇,一人已有枷锁般的家庭,一人仍在自由地漂泊着,她们之间的阻碍是《卡罗尔》式的。

    《卡罗尔》

    但最后影片整体给人的感觉比较纯净,更像是简单质朴的《爱的甘露》,这部les片是1985年的,有着对性少数群体非常排斥的时代背景。

    但无论有着怎样的阻碍,该影片最大的价值是对女同性恋爱情故事的处理方式,《爱的甘露》完全是「唤醒式」的,旨在唤醒她们在被压抑的日常里对情感的知觉。

    而且《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颇具女性气质的一处是,它不争夺情感,而是专注于向内的,对个人情感的审视。

    或许这才是能够引发共鸣的地方,剧情没有以结果为导向,而是让角色在个人情感世界里寻找自洽,归根结底还是类似的问题——「我的爱是怎样的爱、我的爱是否足够隐藏/暴露、我的爱可不可以(单向/双向)地持续下去」。

    两个女主都有类似的困扰,只不过处理方式不同,这就诞生了冲突,但就算观众会入戏,跟随剧情评比出谁在情感中更胆怯,谁在情感中更吃亏,这些判定也无法带来真正的分歧,因为这只是一种「合情合理的因人而异」,毕竟亲密关系里创造遗憾的方式还是非常多样的。

    其实剧中有很多值得细抠的细节,因为导演和编剧给的点都很精准,各位列文虎克们大概已经把这些细节吃透了。其中可以肯定的是,林辰唏饰演的怡敏是个双性恋,而程予希饰演的亭亭虽未明示,但她应该更偏向女同性恋一点(仅根据剧情推测)。

    对此,影片处理得真实又得当,她们除了性取向上的差异,以及互有好感的事实,隔在彼此之间的障碍物并没有因为同性婚姻的合法而瞬间瓦解。

    台湾2019年通过同性婚姻法,此后人们的观念至少已经升级到对「同性之间的爱情是爱情,同性之间的婚姻是婚姻」的认同。

    但除此之外,有待升级的观念还有更多,比如关于家庭构成的传统概念,夫妻分工的既定模式,一切都涉及到两个生命体长达一生的理智规划,如果说性取向是关于爱情,那上面的这些基本都与爱情无关。

    对于已经进入家庭的双性恋来说,如果不是非要进行抉择,选择「既定的生活」并不像女同性恋想象的那样痛苦。就像第5集那句亭亭的质问「你明明可以很特别,为什么要和大家一样」。 事实上,双性恋女性爱上一个男人、进入家庭、育儿并成为母亲的选择并不是一种背叛,就像不想生育的独立女性同样没理由指责想要生育的女性,这都是很正当的个人选择。

    但亭亭需要面对的问题的确很狰狞,那就是,双性恋确实可以做到「和大家都一样,只和你不一样」,而且她没有违心。「她不必去特别」,这既是自由的一种,也是特权的一种。 但另一面,怡敏身上还叠加了「母亲」的社会身份,这让故事的现实层面变得更加复杂,而且不难发现,怡敏也是受困的,她更容易拥有被社会所默认的「女性理应拥有的东西」,一个老公、一个孩子,还有一个传统的异性恋家庭。

    这些东西一旦拥有,那么对于家庭中的女性而言,其绑定程度要远远大于男性,毕竟同性婚姻的合法无法改良异性恋婚姻的经营模式。

    所以倒不如承认怡敏从来都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性,她不那么追求自我探索,于她而言,如果想做忠于内心的「好爱人」,代价是做社会眼光中的「坏女人、坏妻子、坏母亲」,这是普遍的女性困境,是不分性取向的。

    因为怡敏这个角色优柔寡断,以至于观众一直怀疑她根本不喜欢学妹亭亭,除了在老公面前装不认识亭亭,下图中这种微妙的细节也被导演捕捉到了,哪怕无人逼迫,她还是会更靠近自己的丈夫和家庭。

    但是她并没有达到令人厌恶的程度,因为林辰唏把怡敏这个角色塑造成了「惊弓之鸟」,任何有悖于安稳现状的变动都是令她怯懦的,不只是耗人的工作、老公和孩子,可能还有突如其来的真挚情感,无论事好事坏,都是对当下的威胁。

    同性之爱的重新萌发对亭亭来说是试探和失望的回声,但对于怡敏,则是要重新经历亭亭已然经受的一切考验,如此,她的胆怯和疲惫也是可以理解的。不然你看,她对丈夫出柜后得到的反应,和当年她对亭亭说的话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不过回过头来再看「勇敢」的亭亭,她一直在承担选择的代价,这样的故事如果放在内地就更惨了,因为在「不能选择」的同时也要承担代价,最后变成了「别无选择的代价」。

    怡敏当下的恐惧比对出了亭亭的勇敢和包容,这点很难否认。

    所以看待这样的关系,不是爱与不爱的区别,也不是爱与更爱的区别,我宁愿把她们看作两条错位的平行线,两个人处在不同的阶段,面对不同的困境,如果不能对彼此足够包容到一种同频的程度,任何为爱冒险都将是幻想,毕竟冒险的代价很大。

    在同性婚姻没有合法的社会里,这个挑战就更大了。其实在第一集就被狠狠虐到了,两个女生的婚礼,太稀少了,当时怡敏的表现也暴露了她从来没有正视过个人感受的事实,而那没有被唤醒的部分就像终生携带的死胎,感受着诡异的阵痛。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郑宜农为该剧创作的同名主题曲,其歌词直白到可以直接作为全剧主旨,同时也是最简短和诗意的点评。 「那终将是我认识世界的那一天。」 「那是生的渴望,必须要靠近你。」 「那阵无畏的风将经过我们,嘲弄着那一公分的距离。」

    抽出这三句歌词,倒着排列,基本就是本剧大体剧情了。

    郑宜农演唱《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

    郑宜农本身就就是公开出柜的艺人,由她来创作主题曲再合适不过,这里面可能多多少少有她自己的感同身受在。

    不过还是要说,观众非常需要更多关于女性情感和女性处境的影视作品存在,我认为关于女性的故事远远没有被挖尽。

    因为更多作品还是围绕着那几个最醒目、最为人熟知的焦虑命题做铁饭碗,作品之间互为复读机,把不同的女性经验进行瓜分并各立门派,持「虽期盼发声却不真正交流」的姿态。

    但在看完这部作品之后,你会发现现实生活中的女性情感世界是复杂而丰富的。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资金投给这样的作品,一部电影时长拆成六集播放这种事最好不要再出现啦,真的残忍。

     2 ) 《花香》对《得闲炒饭》

    上一次被拉片上头还是十年前的《得闲炒饭》。然而许鞍华导演到底是仁慈的,塑造了一方LGBT的乌托邦。

    两部片子写的都是bi-girl,都从中学时情窦初开,都是三十多岁的偶然重遇(一个是婚宴,一个是产前辅导),两个人中似乎都有一方有点“渣”。

    但看完《得闲》后的心情是开阔和疗愈的,女主一方有自己律所的精英,一方是大银行的OL,一班中产阶级思想开放的友人,聚餐开几千块的希腊酒,遇到歧视便上街游行,一切那么顺理成章,性别似乎也从未是羁绊(如果不是吴君如的角色“无脚雀仔”的渣女人设,大概连故事情节都很难有起伏波动吧)。

    《花香》,太真实,些许沉重。虽然有青葱时光的氤氲美好,有重遇后的暧昧炙热,但也有自闭症的孩子和“有车有房”的老公,两人也不得不在社会的眼光中和生活的羁绊下挣扎。

    “爱与不爱,穷人得在钱上决定,情种只生在大富人家”。浪漫的产生不需要物质,但是缺乏物质的浪漫更容易被生活的一地鸡毛戳破。香港人懂,努力“揾钱”是实现人身自由的基础,不婚没娃是远离道德谴责的前提,如此的话,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也能过得很好。

    但我们大都更像《花香》吧。《得闲》像是中年人上了岁数的加了滤镜的回忆,时过境迁,剩下的都是云淡风轻的调侃。《花香》是当下,是我们刚刚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伤口还没有愈合,注定不会是一出喜剧。

     3 ) 一段记忆里的片段

    今年入春后的有一天,我去搭地铁,拖着行李箱走了一小段,到了地铁的中间位置,有一片墙和柱子遮挡着,我一个人站在一角,转过头环顾四周时,在光线暗暗的角落里,看到一对年轻的小情侣,互相拥抱着,鼻子贴着鼻子,亲昵的吻着对方。

    记忆突然闪回10多年前,恍惚间是你和我,也站在那么大的角落里,偷偷的拥抱着,轻轻的吻一下对方,在等地铁的末班车,午夜前的周遭,空荡荡的,我还害羞着,絮絮叨叨说了些让你别黏着我,好像树懒一样挂在我身上了,别人会看到的,你笑哈哈的说又没有关系,看到了又怎样呢?两个漂亮的小女孩接吻的画面不要太好看喔……

    我平时都不搭地铁,所以这段记忆已经非常久的没有出现在我脑海里了,在那一刻突然又想起,我的嘴角似乎还挂着笑,好像迷妹般在围观那段故事里的主角们,而10多年后,主角中的一个人已经嫁给了另外的男孩,不知道过的幸福吗,因为后来的那么多年就真的说完再见就再也不见了,故事里的另一个主角,在往后的人生中,也和其他的女孩又发生了一些故事,然而兜兜转转,似乎再也不曾出现过如此这般的心动了,在午夜前空荡荡的地铁站,心跳声扑通扑通的狂跳着,在安静的角落里靠在另一个人的怀抱中,时间仿佛静止不动,只留下粉红色的回忆……

     4 ) 怡敏

    把怡敏斥为自私有些过分,也掉入弯直二元对立的陷阱,忽视双性恋的认知困境。的确,如果没有自闭症的孩子和总缺席的丈夫,她几乎不可能再爱上亭亭。同性恋情在她那里成为备选方案,而非平行的考量,就像厌男恐婚的侄女埋怨自己不是女同一样,把爱次等化为逃生通道,女同作为父权制鄙视链最底端又被较低端的同胞骑着脖子当马遛了一遍。可是怡敏何尝没有为爱而爱呢,她只是不知道有两份爱时该怎么办。难道一个人有选择却不坚定,就要被剥夺讲述痛苦的正当性吗。对孩子和异性恋家庭的偏好和维护并不全出于传统模式的规训,她真诚地关怀和享受孩子的成长,亭亭也是;至于丈夫,事业家庭两难全和浪漫爱消退本就是中年人普遍困局,而且两人之间也有协商的机制。爱最大的告白宣言属于年青人或者纯同性恋或者其他此类能够做单选的人,碰上双份牵绊时,这个逻辑要么偃旗息鼓,要么更加气势凛凛地审判道,好一个不负责任的利己主义者啊——可是怡敏说出了“可是”。我绝不为父权的说教辩护,不欣赏把性少数当成出逃父权的后花园,也不赞同不负责任地贪求兼得主流认同和私情,但问题在于怡敏的复杂性没法被这三条批判归纳,爱也没法仅靠勇气和真心兑现,我们为什么不能诚实地面对人自我影像的含糊和抉择的迟疑呢。在一个怡敏很可能比亭亭更多的世界里,我们除了为亭亭热切的爱受屈折而悲伤,为什么不能也听听怡敏捧着心脏在手上却永远找不到一副合适的镜片去看清咫尺之间的故事。LGBT are not used to and can not solve the problem that patriarchy lead to,so do “love/courage matters ”,that's man's limit

     5 ) 拉丝般的细腻

    分享些很细腻含蓄的描写细节,这个剧细细去品味每一个眼神动作都无声传递着无法诉说的爱

    在这,号码没有备注。解答了我之前的疑惑为什么那段对话如此细致描写。“是我”“我知道”“你号码又没有换”听到这时,我以为是她留下了她的号码,看到后面没有备注,才知道是她已经刻在了她的心底里。但是也不知道何时她把备注删去了是不敢面对吧

    局促地删删写写也没发出消息收到婷婷的“明天我们见面吧”难以掩饰又极力克制压抑的笑,然后抚摸自己的脸大概在想我老了吗?我还漂亮吗?她还会觉得我好看吗?镜头再扫向了护肤品,不由暗喜真是“女为知己者容”啊

     6 ) 《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 放肆地喜欢,克制地爱

    近年来,港台地区的同性题材作品不再小众,频频出圈,不仅现身各大主流电影节,观众群中也热度颇高。但无论是《谁先爱上他的》《叔·叔》,还是《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局限性都很明显:只专注于男性群体和男性视角。

    《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反其道而行之,以独特的百合题材,一开播便冲上豆瓣9分高位,足见观众对这部剧的偏爱。本剧讲述了怡敏和亭亭两位女性,高中时期曾有过一段隐秘的同性情谊。多年后二人重逢,那段未竟之爱又让二人平静的生活激起波澜。《花香》究竟有怎样的魔力?它又是否真如观众说得那样好?

    ① 放肆地喜欢,克制地爱

    《花香》采用双线叙事,时空分别设置在怡敏和亭亭的高中时代,以及二人长大成人,分别步入社会和家庭后。高中时代的恋情,始于亭亭在球场旁,对怡敏崇拜又爱慕的眼神;亭亭主动走到怡敏面前申请加入校队,语义含糊却态度明确地说:“学姐,我是认真的。” 这样的开场略显老套,我们能在许多偶像剧中觅到相似身影。

    但《花香》的宝贵之处在于,它在青春偶像剧的传统框架下,笔调清新、细腻又暧昧地勾勒出两个互生情愫的青春期女生对爱情的探索,毫不回避这种初萌爱恋中的甜蜜与尴尬,放肆和小心翼翼。《花香》所书写的,是人类情感的本真样态,无关性别,无关身份,每个人都能在这对恋人的日常相处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不得不感叹导演邓依涵对女性之爱的把控之精准,仅凭几句台词、少许细节,便让“高冷学姐”怡敏与“可爱学妹”亭亭之间产生强烈的化学反应。譬如,亭亭能听出怡敏口头禅“没关系”的弦外之音;怡敏担心自己运动后有汗味,亭亭说自己闻不到;亭亭酒后许下诺言,将来赚钱给怡敏花。而二人无意间的亲吻、赤裸上身触摸彼此心跳、伏在耳边轻声数数等举动,更是让厌倦了工业糖精的观众们品尝到久违的清甜。

    对于二人多年后的 “第二次恋爱” ,导演则敛起机锋,笔调变得更加克制、温婉。这既暗合陷身传统婚姻无法喘息的怡敏,在亭亭面前的欣喜和纠结,也体现出亭亭对怡敏人生选择的体谅与包容。

    时过境迁,怡敏已为人妻、为人母,婚礼上的不期而遇让她尴尬又兴奋。尴尬在于,当年她因恐惧对亭亭恶语相向,一句 “恶心” 几乎伤透了亭亭的心;兴奋在于,她在一段近似 “守活寡” 的糟糕婚姻中无力脱身,而亭亭是照进她晦暗围城的一束光。

    剧中,导演反复拍摄栀子花,而栀子花的花语是 “永恒的爱,一生的守候” 。亭亭正是那朵栀子花。岁月呼啸,只有她关心怡敏过得开不开心,她一直没有换电话号码,她依然记得二人间 “高脚椅” 和 “没关系” 的秘语…… 这份女性独有的柔软和细腻,为怡敏死水般的生活带来救赎,也让她的心旌开始摇动。

    尽管亭亭依然坚持不婚主义的底线,但她变得更加成熟、包容。她深知这份同性之爱的禁忌性,也理解为何当年怡敏急着与她划清界限。所以,在怡敏的丈夫面前,她替怡敏保留住秘密和体面;在怡敏的孩子小哲面前,她同样予以无限的怜爱。亭亭的不渝坚守和默默守护,让她成为全剧最闪光的角色。

    ② 东亚女性困境 《花香》不是一部只会撒糖的百合剧,里面承载着导演的社会表达。在怡敏身上,我们看到男权社会意识形态对她的绑缚,这也是她人生不幸福的根源。剧中总共出现了三个相对具体的男性形象,他们几乎全方位地对怡敏的自我意志和心理健康进行压制与破坏。

    一是怡敏的父亲。这位男性角色从未出场,却时时被怡敏挂在嘴边,处处控制着怡敏的生活。他不管怡敏安全,罚她深夜练球后独自回家;怡敏要按照他的意愿来决定未来规划;他很少关心怡敏,被怡敏吐槽 “赚钱比陪小孩轻松” 。 二是怡敏的丈夫。他在剧中的表现,可以说是踩了几乎所有女性的心理雷区:缺乏家庭责任感,日常活动是打电动和玩手机;对妻子和患有自闭症的儿子不耐烦,大庭广众之下训斥担心儿子的怡敏;在怡敏面前,对只有一面之缘的亭亭评头论足;因为工作,他在婚姻生活与子女教育中全然缺位。怡敏呢?当年却因为丈夫的无能没有出国,放弃了也许比现在锦绣十倍的前程。

    三是露阴癖男。他在怡敏终于要面对真实自我的关键时刻出现,用下流猥琐伤害了怡敏的心灵,也给她一记当头棒喝:对这个世界袒露真我,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在这样的家庭环境和社会土壤中成长起来的怡敏,思想早已被驯化得谨慎、保守、克制、规矩。

    虽然她知道自己对亭亭依然存有爱意,也只有在亭亭面前才能展露出久违的笑容与女性姿态,但她依然在孩子与职场让人焦头烂额的夹缝中,恪守着东亚女性被赋予的 “主内” 天职,甚至无意识地劝亭亭 “养儿防老” 。

    而这种男权教化的可怕之处还体现在,当学校得知露阴癖男的事,找到怡敏和亭亭调查时,亭亭非常自然地写下当晚发生的事,包括她与怡敏的特殊关系。在亭亭看来,这种同性爱恋无比正常,而她要做的,是实话实说,保护更多女同学不受伤害。但怡敏却在楼梯口与亭亭决裂,并给出一个荒唐的理由:“那不是意外,是我跟你太好了。” 在怡敏身上,我们看到众多东亚女性普遍的身心困境。她所有的沉默、纠结、自责和言不由衷,背后的原因都令我们深思。

    ③ 题材滤镜与道德审判

    《花香》在如此短小精悍的体量里,能将故事讲述得这般动人心扉,实属出色。但在我看来,《花香》的总体质量并未达到9分水准,观众对它的喜爱更多是出于题材滤镜,即百合题材的稀缺性,以及女性视角的天然光环。

    如,剧中的男性角色都十分单一、脸谱化;情节编织过于平淡,剧集整体架构、节奏把控有所欠缺;对人物家庭环境、工作环境及社会环境的消隐,让怡敏的心理挣扎略显悬浮,也局限住了《花香》的故事格局等缺憾,都等待着导演在下一季进行弥补。

    更值得讨论的是,目前有一撮针对《花香》的道德审判之声,认为该剧三观不正:将亭亭第三者插足、怡敏婚外恋当作正面案例来宣扬,同时怡敏有骗婚之嫌。导演在创作之初或许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她将怡敏的丈夫塑造得巨婴、惹人厌恶,并尽可能地压缩他在剧中的戏份,似乎都是在帮观众为怡敏的婚内出轨提供某种心理上的抚慰。

    但我认为,大家不必对剧中人物这般口诛笔伐。艺术作品之所以宝贵,正因为它对人类复杂情感的无限包容和尊重,它为我们在社会法理和伦理秩序的约束之外,开辟了另一方自由的天地。如果我们仅以一句 “渣女” 或 “小三” 就全然否定掉怡敏和亭亭情感世界里的曲曲折折,人性中的那些隐秘和挣扎,其实也在无形中扼杀掉了艺术多元化的可能。

    它们所注目的,都是人类情感中最隐秘、最纤细也最本真的角落。它们也许并不符合人类社会的道德伦理法则,却是一部作品的最动人所在。

     短评

    “王太太,我们什么时候再见面?”唔护~学妹也太会了吧!我发出可怕的姨母笑

    2分钟前
    • MATTA
    • 力荐

    同夫好像没有同妻那么可怜

    4分钟前
    • 风的原色
    • 力荐

    高脚椅和没关系的故事,未完待续。谁能不爱钟挺亭😭2022.10.23更新:恭喜金钟!

    7分钟前
    • 没有感情的杀手
    • 力荐

    没有政治正确性支持lgbt的意思,只单纯感觉台湾拍同性片有点上路了,比起很多夸张的类型片,做得格外有真实感。

    9分钟前
    • 纯Jun
    • 还行

    救命救命🆘对情绪,表情,心动的每一刻,人物的台词,那种微妙感抓得太准了,虽然东亚女同电影宿命就是遗憾错过,不能说出口的秘密和年少时短暂的眷恋,但这种抓耳挠腮的小心思,小尴尬,小思念,这种百转千回,默默思虑的隐秘情感真的太能戳中东亚女同的心了😫

    14分钟前
    • 陈牛老酒
    • 力荐

    对哦,为什么非要碍于约定俗成,非要迫于父母之言,非要自欺欺人,非要结婚,非要有小孩,非要和异性在一块才能是家呢?只要能和彼此相爱的人听听日光,闻闻月亮,摸摸佳肴,尝尝花香,朝朝暮暮地在一起不才是最值得珍惜和守护的湾港吗?

    19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被能够把暧昧氛围拍出来的纯爱剧拿捏得死死的😢

    21分钟前
    • Sio.
    • 力荐

    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刻在你心底的名字,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以你的心诠释我的爱。好家伙,近年来lgbt片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名字要长

    23分钟前
    • xxx
    • 力荐

    “王太太 我们什么时候再见面”

    26分钟前
    • 金廷有只鸡仔
    • 力荐

    太真实了太东亚了,一声叹息。我相信没有一个女双不会从中得到共鸣,深刻理解剧中每一个人的欲望、痛苦和不堪,理解亭亭那句“如果我第一个喜欢的人不是你,我可能会更有信心”,理解亭亭执念的所有记忆、承诺和期待,也理解学姐和所有人相处时所展现出的讨人厌的、苦大仇深的、犹犹豫豫不知所措的那部分。道德卫士和恨双拉拉和没有过荒唐青春期的人不适合看这部剧。程予希的眼神要把我的心捏碎,林辰唏虽然演技吃力但是非常适合这个角色。

    27分钟前
    • 岕川
    • 推荐

    看了访谈,与其说是演员会撩,不如说是导演真的很会拍。平淡的台词下,画面却拍得暧昧丛生。再次证明了拍百合剧好的女导演的重要性。可惜了,播出平台限制加百合二字,注定是小众圈的狂欢了。我分外痛惜却又无可奈何。如果是耽美,跻身豆瓣top250又何惧之有。

    32分钟前
    • 鱼儿观
    • 力荐

    表演上可圈可点,小学妹在和学姐的对手戏中基本是完全碾压。(第三集给我撩傻了)镜头语言朴素(和女人相处就是浅景深大长焦,和男人在一起就是大广角),伪纪实的简单正反打加小的长镜头。总体,主要胜在情感真挚。真是前有小蛋糕,后有小学妹。看完直让人感叹“男人能不能他妈别出现快去死”

    35分钟前
    • June
    • 力荐

    第三集woc!学妹你他妈也太牛了!!!

    40分钟前
    • Po!
    • 力荐

    已经结婚生子的学姐在跟学妹上床前对学妹说:“你真的不结婚生孩子吗?这样你老了会没有人照顾哦。”学姐仿佛全然忘了自己的儿子是自闭症,自己的老公是个她出门就只能叫外卖、她不拿就找不到家里任何东西的人。到底是在指望谁来照顾老了的自己啊?到底有多少人亲手扔掉了珍贵的东西,在这种莫名其妙的妄想里过了一辈子。

    41分钟前
    • phoebe
    • 推荐

    床戏那段拍得好有呼吸感,克制试探暧昧渴望全都感受到了!

    43分钟前
    • 旺周八
    • 推荐

    66666丈夫最后的质问,亭亭有房子有车有钱工作稳定吗?这是现实的问题,她没有回答,我觉得一个可能是亭亭没有,另外一个原因是她不知道,她和亭亭谈了好几集的恋爱,去找亭亭还是去的原来的家,她不知道亭亭现在住在哪里,应该是亭亭妈妈和她说的,所以说她没有关心过亭亭的生活,她只是觉得亭亭懂她理解她,她从来没想过和亭亭有以后。

    48分钟前
    • 游方eli
    • 推荐

    看了两集呜呜呜完全对我的胃口:年上年下,一见钟情,久别重逢…学姐好酷我好爱😍以及我真的太喜欢听台湾女生说话了!黏腻感十足。放学骑车那段狠狠戳中我“我发现你很爱说没关系耶”“有吗?”“嗯。而且你说没关系的时候都不是真的没关系”影像配乐都很有氛围,蛮舒服。百合花会开!,20221022恭喜花香拿奖!!🌈

    52分钟前
    • Leftredolent
    • 力荐

    哎,爱情就是爱情。虽然是一名钢铁直男,但是假如我的老婆是深柜,我很愿意祝福她去跟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人生只有一回,真正的心动何其难得,遇到了就不要难为彼此了……

    57分钟前
    • 天竺葵
    • 推荐

    怎么都喜欢不起来,特别是E05那句“你明明可以很特别 为什么要跟大家一样”让我觉得很不舒服,喜欢同性并不是希望变“特别”,反而更希望这很“普通”,对学妹完全get不到,倒是觉得挺烦的,明明目的性那么强就是不表白,等人成家了再搞这一出,就很没意思

    1小时前
    • M
    • 很差

    像孙燕姿和欧阳娜娜拍MV

    1小时前
    • 小由美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