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悬疑片 踏血寻梅

    踏血寻梅

    评分:
    0.0很差

    分类:悬疑片中国香港2015

    主演:郭富城,春夏,白只,谭耀文,金燕玲,邵美琪,李逸朗,杨诗敏,蔡洁,吴嘉星,何卓霖,艾迪,谭炳文,梁小冰,车保罗,太保 

    导演:翁子光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

      来看我吧

    • HD中字

      不耻真相

    • HD中字

      十二公民

    • HD

      一天2017

    • HD中字

      燃烧2018

    • 嫌疑人

    • HD中字

      上帝的笔误2022

    • HD

      狄仁杰:长安变

     剧照

    踏血寻梅 剧照 NO.1踏血寻梅 剧照 NO.2踏血寻梅 剧照 NO.3踏血寻梅 剧照 NO.4踏血寻梅 剧照 NO.5踏血寻梅 剧照 NO.6踏血寻梅 剧照 NO.16踏血寻梅 剧照 NO.17踏血寻梅 剧照 NO.18踏血寻梅 剧照 NO.19踏血寻梅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2009年,十六岁的湖南女孩王佳梅(春夏 饰)追随改嫁的妈妈和姐姐的脚步来到了香港,全新而陌生的环境,她感觉到格格不入,与家人的关系也逐渐紧张起来。志愿成为模特的佳梅以助理身份入行,尝尽了圈内的苦辣酸甜,最终为了赚更多的钱而出卖肉体。直到某天,她认识了拥有悲惨童年经历的肥仔丁子聪(白只 饰),两人的命运同时朝着悲剧的方向转变。繁忙的警署内,肥仔前来自首,负责此案的臧SIR(郭富城 饰)针对相关人士展开调查,在此过程中,佳梅和丁子聪个人的故事交替展开。有如两条悲伤的河流,最终汇成混杂着血污与泪的黄泉之水……  本片根据真实案件改编。

     长篇影评

     1 ) 残酷的,并不是杀人本身

    她想找一个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十六岁的贫穷少女
    有一个满身戾气的歌女母亲,喜怒无常,会下班后突然甩她耳光。
    一个视她为空气的继父,在她死后,第一时间向小报爆料。
    有一个很正常很普通的姐姐,在偷听到她接嫖客电话后,不管不问,并略有嫌弃。
    她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
    姐姐跟随妈妈改嫁先来香港几年,才接她过来,生父远在湖南。
    王佳梅像一个弃婴,她想念父亲,只能用发短信和寄钱的方式表达。
    她想要爱人,而一个援交少女,能得到几分真心?
    得不到爱,也不知道应该把爱付给谁。
    她冷漠、辍学、打两份工,曾幻想依靠自食其力获得尊重。

    电影几次强调,王佳梅渴望被人看见。
    她跟最后一个援交对象在交易前的网聊时说:我长得也不好看。
    她的墙上挂着一张陌生的美人照片,她从照相馆买回这张照片是因为,想要拍张同样美丽的照片。
    王佳梅并不知道,她自己跟照片里的姑娘一样美丽动人.......

    站在风口,不知何去何从。看不到风景,触不到未来,没有人指引。
    她丧失活下去的信心,不懂未来的意义,生命本身的美好,王佳梅体验不到。
    于是她选择了一个同样绝望的人,帮自己结束生命。
    甚至她都不知情,自己已经怀孕......

    谁都有一个狼狈不堪的青春,不同是
    当堕入巨大而虚无的生命空洞中时,大多数人都能走出来,成为一个社会动物。
    而王佳梅和丁子聪,都不知道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人。
    丁子聪陈述杀人动机时说:我不是不喜欢她,也不是不喜欢女人,我只是不喜欢...人!

    说寂寞可以杀死一只苍蝇,那空虚一定可以吞噬灵魂。
    这部电影套着凶杀、分尸、援交这些耸人听闻的外壳,却讲述着一个残酷青春的故事。
    一个鲜活而美丽的生命,如何一步步走向消亡。

    结尾处回到时间轴的前端,王佳梅刚刚来到香港,与阔别已久的母亲和姐姐团聚,亲人背着她偷偷抹泪---------她不是不被爱着,只是生活产生的戾气,让每个人都释放不出爱,感知不到对方。
    王佳梅也不是没有被看见,那个她想要谈恋爱的嫖客,看到她在地铁广告上的照片,十分惊艳。丁子聪开门第一眼见她,露出惊喜的笑容。

    我有什么?无非是一大把的青春,放在我这里也没有用,你要就拿去吧。

    愿世上每一个王佳梅,都能找到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2 ) 两个孤独绝望的人!

    自从这部电影横扫金像奖所有演技类大奖,我就对这部电影充满兴趣,终于等到了资源一睹为快。这部片子内地注定是无法上的。
    该片是由真实案件改编,杀人分尸的命案曾轰动一时。
    电影采取了片段交叉式的剪辑手法,但竟然一点也没有感觉凌乱,反而很有条理很有层次,层层推进,抽丝剥茧,最后拼接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影片并没有在谁是凶手这样的问题上设置悬疑,而是早早拖出,凶手早早浮出水面,却并没有松一口气的感觉,而电影也更多的是对杀人过程和动机的探寻。
    丁子聪为什么在第一次见面就把她杀了,王佳梅又为什么愿意让这个第一次见面的人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也是臧sir最为疑惑和苦苦探寻的。
    这一切都和他们的生存状态有关。佳梅是个十六岁的花季少女,想着当模特当明星,可以挣很多钱,买喜欢奢侈品,甚至还可以寄给内地的爸爸。但是现实总是很残酷,面试后只能做个发传单的,但是佳梅还是热情努力的,脱掉碍脚的高跟鞋,想办法拉人,但是即便这样也只有很低的报酬,后来她走上了援交这条道路,也很快买到了那副被要回去的耳环。一开始佳梅大概是享受的,但是渐渐的,她想要和援交对象进一步发展时却挫败了,很挫败,当她含着泪联系那个已经拒绝的客人时,她很脆弱。而丁子聪,一个普通的火车司机,长相平凡,甚至可以说是丑,又矮又胖,小时候亲眼目睹了母亲的去世,曾交往过一个漂亮的女朋友,但也眼睁睁的看着她绝望的迈向死亡。他大概是有精神上或者心理上的疾病的,所以在佳梅说我不想活了的时候他决定帮她一把,虽然也犹豫了,毕竟他似乎爱上了她,但在佳梅再次举起他的手放上自己脖子时,他还是下手了。后面残忍的分尸过程他能记得每一个细节,描述时脸上抽搐的肌肉和时不时的粗重呼吸都彰显着当时的紧张刺激。
    他们两个人心里其实都是有爱的,佳梅会为了爸爸关注球赛,并在每次曼联输球时给爸爸发短信恭喜爸爸,还会给爸爸打钱。丁子聪对妈妈遗照的爱护,把剩下的所有都交给病重的爸爸。但是这些都抵不过冷冰冰的现实,和年轻的冲动。
    看完电影一直记得两个人在QQ上的聊天
    佳梅的那句:活着会痛,活着会恨,活着要想要怎么好好的活着。她的痛苦和无奈来源于哪里?来源于家庭?来源于社会?
    最后说说演员的表演,两位新人能够凭借此片获得那么多奖项认可确实是应该的,两个人的表演很惊艳。佳梅乍一看不那么漂亮,但是越看越觉得她有种难言的气质,被孤独笼罩的气质,很自然的流露出来。而丁子聪这个角色应该是整部片子最复杂的一个角色,作为一个新人,他的表现一点不输戏骨。佳梅妈妈和臧sir也都有在水平线以上的表现!
    最后想说,给每一个孩子多一些关怀和爱吧,希望这种悲剧不会再发生!

     3 ) 好久没有这样一部电影,让我看过以后感觉如此复杂。

    作为一名住在香港的伪电影爱好者,自然不能错过香港国际电影节了。25港币一张的学生门票,在寸土寸金的香港真的是平的有点过分了。如果开幕影片《念念》是冲着卡斯和对绿岛的情怀去看的小清新,那这部闭幕影片则是冲着剧情介绍去看的重口味。
    看的是导演剪辑版,只就这个版本而言。非专业,不喜勿喷。
    必须先说这不太像是一部在大陆能上的电影,画面真的很血腥,很残忍。
    我想我喜欢这部电影是因为我喜欢这种叙事方式吧。
    不断的闪回,不断的交叉叙事,把这样一个16岁的援交少女的形象与故事娓娓道来。
    从来就不快乐的少女,为何不快乐,为何要求第一次见面的嫖客杀了自己;嫖客的生活是怎样的,嫖客为什么这样简单的杀了少女;又为什么以那样的方式处理了少女的尸体;嫖客旁边住的婆婆摘掉假发代表什么;那只一直跟着嫖客后来又跟着臧sir的猫又代表了什么;影片中谈到了好多次臧sir的前妻和女儿又是为了什么;少女的家庭的线索交代了是为了什么;那个频繁出现的女警察的意义是什么;臧sir旁边那个频繁抽烟的同事代表了什么;为什么臧sir会被列为嫖客的list一员,这些都没有交代。我觉得导演剪辑版是导演偏意识化的一种呈现,很难在大众市场上引起太积极的反馈,应该不太可能是最后的版本。

    我想,这部片子留给我最多的就是问题,看完了这部电影我脑子里一直在回旋,它让我想起了之前看过的另一部片子《白日焰火》,平静的叙事里总是藏着许多复杂的隐喻与无限种可能性,引人遐想。

    写于4月7日1:31分,如果没有其他人写的话,可能是出现的第一个长评吧。还是推荐,个人觉得是近些年看过的比较好看的港片。

     4 ) 漂泊的红舞鞋


      一、没有人看到自己,是很惨的

      我中学时有个朋友,是个性情爽朗但私生活紊乱的女生。她最出名的事迹,大概就是有段时间在学校里到处借钱堕胎——在那时两点一线的无聊生活中,像她这样精彩劲爆的经历,对于我们来说简直是小说电影般的存在。

      那时我还一度对我妈抱怨:我的青春里居然没有失恋没有醉酒没有夜不归宿没有借钱堕胎,实在是太没劲了。

      我妈跟我说:以后你就会明白,有些看着有趣的事,完全不必亲身经历一次。

      那时候的确不明白,常常觉得年华太宝贵,非要留下一些非凡的印记才算得上不负青春。至于这到底是自己真的想要,还是仅仅在盲目追求一种仪式感,我并没有想明白。

      《踏血寻梅》里的王佳梅,生长于支离破碎的家庭,亲生父亲与童年往昔一起被留在遥远的湖南,母亲带着姐姐去繁华大都会香港追寻“明天”。而她自己便屈居在东莞石龙的破旧居民楼里等待入境审批,每日踏过嘈杂的街巷,在狭窄的小房间里装点着自己的美丽,笨拙地唱着歌练习着粤语,憧憬着自己的模特梦。

      据说象征着成熟的一大标志就是:一个人终于意识到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所谓人生,或许就是在不断的期望之中成长,然后在无穷的失望之中老去吧。

      影片中的三位主要角色:郭富城扮演的臧sir,春夏扮演的王佳梅,以及白只扮演的丁子聪,本质上都是一类人——

      臧sir向来对查案满腔热血,而这个特质在他伴侣眼中,由魅力逐渐变成了厌倦。他离婚后孑然一人,与女儿相见的时间都少得可怜,对查案的热血亦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思考人生、打发闲时间的无用执着。他总是随身携带着拍立得,每次到现场都好似来到风景名胜,选好角度摆好pose请人为他留影。



      丁子聪自小遭逢车祸,眼见母亲在眼前断气,惨状堪比《倚天屠龙记》里的张无忌。然而与之不同的是,丁子聪长得不好看,职业也卑微,是一个彻底没有存在感的社会边缘人。所以即使他对自己有好感的每个女性都倾注大量的情感,也永远都得不到回应。在他的房间墙皮剥落的墙壁上,也贴着各种各样的照片,甚至他还把自己和自己喜欢的女人的照片拼贴到了一起,就像是一种自我认证。

      王佳梅在东莞经历了漫长的等待才来到香港,在等待的过程中,不足十五岁的她急于打卡尝试青春里那些看似精彩丰富的体验,于是她交了一个男朋友,“两个人像两只屠场里的猪,在床上滚动”。这本该是人间极乐的体验,于她而言竟然是如此血腥麻木。然而即便如此,她也要去试一试,仿佛唯有这样,才能在漫长的岁月里找到几分存在感。

      就是这样的王佳梅,一直渴望着做模特,希望有人能够拍下她美妙的体态。她在照相馆看到漂亮的海报,却不够钱拍一辑一样的,便掏出仅有的钱,把那个陌生女子的照片买回来贴到家里。

      三个人都是这样急于记录下眼前的每一帧风景,急于记录下当时当刻的自己。

      记得有人说过,如果一个人的社交网络长期没有更新,那就说明这个人生活得很好,不必耽溺于虚拟的社交里。

      在那个社交网络尚未普及的时期,拍照留念时常是无法分享的,所以这更像是一种荒凉的自我对话。瞧,这个地方我来过,这件衣服我穿过,这道风景与我也有一点点的关系呢。

      而这些贴在家里的照片,其实根本不会有其他人来观赏。

      这几个热衷于拍照的人,不过是想找到一种方式,多留下一点自己存在于世界的痕迹。生活实在是太寂寞了啊,如果不时时记录下来,回头的时候几乎会忘记自己活过一场吧?

      当王佳梅提起红遍香港的郑秀文时,所表达的艳羡令人动容:“我很羡慕她。没有人看到自己,是很惨的。”

      


      二、明天会不会更好

      金燕玲扮演的母亲,一开始不断地和警察争吵,始终不愿相信自己的女儿被人杀害分尸的事实。执勤的警察无奈向臧sir汇报:“那个师奶现在什么都不肯讲,还以为自己的女儿没死。”

      臧sir却是受害者的知音人,此时淡淡地纠正了一句:“不是‘以为’,是‘希望’。”

      “希望”是什么?

      希望,是在确凿的证据面前,仍然愿意相信自己牵挂的人有生还的可能。

      希望,是为了钱去援交的女孩,因为喜欢了一个人所以甘愿不收钱甚至推掉生意,在深夜里雀跃地跑到地下通道,去赴那个人的约。

      希望,是M记的小员工想要攒钱买票,连看六场飞轮海;是打了几份工的贫困少女,想戴四千块一对的耳环。

      希望,是踩着优雅的高跟鞋,在繁华的大都会里,自在地做一个体面的人。

      陀思妥耶夫斯基曾经说过:“当一个人的面前有很多种可能性,这个人很难对其视而不见。”

      有时“希望”与“绝望”是伴生关系,绝望反而往往带来一种放松的舒适,而希望才使得人时时紧绷,每日自苏醒起便强行打起精神,一头扎进望不到头的苦海里。

      王佳梅在与丁子聪的网聊中,坦露了真实的自己。她说她想死:“因为活着会痛,活着会恨,活着就要每天想着怎样活得更好。”

      当她第一次用援交和打工攒下的零零碎碎的辛苦钱,去首饰店里买下一对四千多块的耳环,屏幕外的我十分诧异。须知我们这样正常家庭出生的孩子,也断然不会无端端进行这样的消费。而王佳梅的日子已然过得如此紧巴巴,她却偏要踮着脚尖,去触碰那个她根本就够不到的世界。




      这使我想起如今国内某些为了一双鞋、一个包,就能够出卖自己肉体的年轻女子。我时常觉得这不可思议,大概是因为我感受不到那些奢侈品牌背后的意义吧?许多人就像王佳梅一样,挣扎着从泥淖中爬出来,不断地试图佩戴上更多的标识,来佐证自己得到了阶级的跃升。

      耳环,高跟鞋,模特,香港大都会,都象征着王佳梅心中闪闪发光的“明天”。

      是“绝望”使得丁子聪这样的人麻木地蜗居在小房间里不见天日,使得他割破自己的手掌,模拟喜欢的女人来着月经时堕落地与他做爱,由此在这种自我安慰中觅得一种安心。

      而却是“希望”,每天推着王佳梅这样的人出门去,像屠宰场里的猪一样,追逐着世俗里所有与“美好”有关的符号,为了一种虚无的自我实现感,而日复一日挣扎奋斗得头破血流。

      在王佳梅与丁子聪的聊天里,语气最为凄凉的一句话莫过于:“天又亮了,证明这世界还是继续。”

      天又亮了,又是一个“明天”的到来,她又不得不拾起所有关于“明天会更好”的希望,强打精神去生活。

      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样的“希望”,真的比绝望更有意义么?

      


      三、看得见风景的异乡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香港作为亚洲的金融大都会,对于内地人来说一直都是个仙境般的存在。海关的一道屏障,仿佛是地狱和天堂之间的那道门。殊不知过了这道关,那头的世界也分天与地——光鲜堂皇的维多利亚港湾,翻转过来看,亦是民不聊生的人间炼狱。

      影片当中,仿似不经意地安排了一段,臧sir的女儿在公车上问起:霑叔算不算香港人?李小龙又算不算香港人?黄霑与李小龙都是少年时期来到香港的异乡人,他们赤手空拳打下一片天地,在各自的领域里,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符号。

      然而即使是这样的人,依然逃不过人死如灯灭,什么也留不下。人一旦不在了,就不再被算作“香港人”了。

      王佳梅坐着列车从东莞南下至香港,一路倚着窗户感受风景迢递,一切便如童话里历险旅程的开端。当她从列车上下来之后,欢喜地奔向母亲和姐姐,浑身上下都藏不住那副奔向繁华新生的欣喜。

      然而在影片里,却没有几乎一个镜头,是用以描述香港作为金融中心的泱泱繁华。相反,画面里往往充斥着杂乱与贫困,每一间公寓的窗户上都横着一层层的铁栏杆,电线杆零星错落,码头边清净破落,连炎炎烈日都透着心烦,街道上不断穿梭着衣着朴素、面容麻木的行人。

      诚如郑秀文歌中所唱:“如今自己继续每日制造我热热闹闹的一生,但在美梦里又渴望再做个简简单单的人。回头问问这天空,这人生可轻易吗?这些你到底明白吗?”

      在这样逼仄破败的空间里,每个人都在努力地生活。



      丁子聪的邻居阿婆其实早已白发苍苍,但她始终戴着一头乌黑的假发,每天热心地与邻居打招呼。阿婆养的猫之前最喜欢贴着丁子聪,在阿婆中风、丁子聪入狱之后,它又被交到了臧sir手里。

      入狱后的丁子聪无亲无故,在探监名单上连臧sir的名字都写了上去。

      孤独感大概是可以传递吧。那些孤独的生灵,总能在彼此身上找到彼此奇妙的磁场。

      倘若王佳梅没有被人杀害,那么在前面等待她的,大概也不过是她姐姐的命运:不知被谁随意搞大了肚子,然后继续蜷缩在逼仄的小屋里,一面自强不息地拉扯孩子长大,一面还要被像滞销的残次品一样,被母亲不断推销给求其一个路过的男人。

      对于有的人来说,由出生起,他们的生活就已经被划定了一个框框——即使他们极目远眺,亦触不见“体面”二字的边。

      天地不仁,万物为刍狗,人如草芥。

      而就是在这样的无边苦海里,王佳梅却有办法,让这个世界看到了她。

      就像那个伤痕累累的公益广告一样,她在八卦周刊上展示自己被分尸的过程,满足公众的猎奇心理。她那感情比路人尚且不如的养父,也靠着出卖跟她有关的消息,发了一笔小财。

      虽然这种让人看到的方式,与理想中的方式出入太大——但有时候,所谓的人生,不就是一场凄厉决绝的玩笑?

      


      四、朗朗乾坤

      我原以为王佳梅要求丁子聪杀了她的那一场戏,会将全片积累良久的情绪深刻有力地爆发出来。哪知这一场的叙述与表现却力有未逮,导致这两人的一见如故,与王佳梅的一心求死,都显得欠缺说服力,情感表达也有些隔靴搔痒的意味。

      如果让我来拍,或许我会让这两人的缠绵,持续得更长一些。

      两个生活在底层的人,都是同样的欠缺存在感,同样的伤痕累累,在每日无望的挣扎中隐藏着真实而可悲的自己,而又在一个偶然出现的知己面前,猝不及防地敞开身体与心扉,完全交出了自己。有时,情欲的爆发,会更胜于千言万语。

      此时的王佳梅踢掉了高跟鞋,扔掉了耳环,摘去了所有世俗赋予她的,有关于“体面”的符号。

      然后她将丁子聪的手拿上自己的脖颈,一面笑着,一面掉下泪来。

      我觉得此时应该配一个长镜头,从窗外透进的光线,拍到凌乱的房间,再拍到王佳梅骑在丁子聪身上的体态。接着镜头缓缓地越拉越远,而王佳梅也在这样的远离中逐渐断气。

      屋外仍旧青天白日,一切正常得令人透不过气来。而屋内的女人,在除去世俗枷锁之后,终于在以身殉道的行为里求得了此生的解脱。

      “凡神所造的物都是好的,若感谢着领受,就没有一样是可弃的。”

      人生有时苦短,有时又漫长得可怖。就像童话里,不仅有英雄们历经磨难征服险境的故事,更有一穿上红舞鞋就会跳着舞停不下来的小女孩。故事的最后,小女孩不得已斫断自己狂舞的双足,选择告别人间的刀山火海,飞升到一个宁静的世界里去——这倒未尝不是一种极乐的归宿。

     5 ) 阶层,愚蠢的善良和业

    以前的我,会认为丁子聪是个寂寞痴肥杀人狂,佳梅是个肤浅迷茫援交少女。

    说来好笑,我和佳梅的生活有着些许重叠。佳梅是新移民来香港上学,我有一双好父母让我可以安稳读书考来香港;佳梅听粤语歌,我上粤语课学广东话;佳梅粤语发音不正确会被笑,我用粤语做报告时时语塞;佳梅打工援交想挣更多钱,我努力实习想要毕业有份不错的工作;佳梅和妈妈姐姐住公屋,我蜗居在4平米的小房子早出晚归。佳梅会羡慕那些能照好看相片,能当明星的女孩子,我会羡慕那些从小国外长大,英语流利口音好听,父母见识广博,不用费力就可以出入大场合,就可以在投资银行找份好工作的同龄人。说来说去,也只是些许重叠,我始终是过得比她好,也不是好得惊天动地。并不是因为我如何如何比她好,说起来也简单,我的父母把我生在一个衣食无忧但也不是大富大贵的阶层。

    阶层是个看风景的小房间,你看到的风景与你所在的小房间有关,也就是说你的看法受制于自己所在的阶层,而每一个阶层都是有自己的局限的。而香港畸形的经济结构让社会流动性降到了最低,通往不同房间的门已经被默默关上,除非你孔武有力强行撞出一道门。公屋父母养育的小孩要付出惊人的努力也许就能跻身中产,半山豪宅父母轻轻松松就能养出富贵儿女。我听说过某管理层说当年自己要在中学时出去打扫厕所才能保证自己读书,我听说过富二代从没有父母疼爱担心自己被兄弟姐妹挤出遗嘱。所有的人,都在自己的阶层里执着和醉生梦死。

    所以呢,大家都固执于自己的想法。佳梅做援交,以为有了钱可以给爸爸打钱,可以给自己买好看的耳环,以为自己死去就会幸福;丁子聪以为佳梅想死,喜欢她就应该满足她让她去死;工作狂警察就执着追求一个真相。人生如戏,大家都入了戏,入得很深,用愚蠢的善良去救赎他人。

    看戏的时候,很多想法闪过我的脑海。佳梅好好读书啊,找份好工作嫁个好男人;丁子聪喜欢佳梅就好好对她,像对慕容一样和佳梅一起消磨时光。依我的想法,故事肯定能从碎尸案变成励志鸡汤无疾而终,而我始终是个期待社会公平的普通人,什么都不能改变,却总是心软,时时圣母心。正所谓看戏的人假正经,说故事的人最无情。说到底大家不过是在自己的阶层和眼界中寻找最好的解脱罢了。

    你以为你能救世人,而世人不过是为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付出代价罢了,毕竟每个人每件事都有个价码,不是吗?因果循环,业障太深,世事太过复杂,改变不了掌控不了,不如学会理解和接受,好吗?

    《踏血寻梅》绝对是近几年难得的佳作,演员表演不俗,故事说的引人入胜。春夏很美,很有灵气,白只金燕玲也是演技了得,丁可得音乐与电影搭配完美,无槽点。

     6 )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2008年,香港深水埗发生一起援交少女被杀后碎尸案,头颅被抛入九龙城码头,作案细节,骇人听闻。不管是因为猎奇心驱使,还是出于对死亡的关注,很早之前,这类真实残酷案件,促使香港产生了一系列“奇案”电影,大多贩卖暴力与情色元素,[屯门色魔]、[羔羊医生]、[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等都是由真实案件改编。观看这些电影,多少会让我想起卡夫卡的一句名言:“我们容易从现实生活中制造出许多书,但却不能从书里引出生活。”呈现暴力现实的电影是否真能把人引向对其背后深层原因的关注? 根据深水埗这起援交少女遇害案改编的[踏血寻梅]也具备了暴力和情色的话题性,尤其是分尸镜头,在灰色的画面基调和主演白只那透着怨愤的神情的演绎之下,让人无比恐惧。于香港的电影院观看这部电影时,不算是一次很好的体验。不是因为影院的服务质量差,而是时间选择的不合适。因为排片量少,不得已选择了八点多钟的早场。清晨,从酒店出门,旺角的街头,大部分店面仍然关着,相比夜晚密集的人群,彼时,街上行走的是真正生活在这里的街坊邻居,从大厦、从巷内、从茶餐厅里走出走进,面孔淡然。

    对于游客而言,这算是一次感受本地人开始一天生活的初始时刻,不静不闹。之所以要特别强调清晨旺角街头的景象,是因为这里的环境跟电影中的凶杀案发生的地方太过类似,是普通市民拥挤生存的地方。遇害少女王佳梅跟随母亲移民香港,住在古惑仔电影里经常出现的,被敲门催缴保护费或高利贷的公共屋邨中,十几二十平米大的地方住着一家四口人。在许鞍华的[天水围的夜与雾]中,嫁给任达华的内地女孩张静初就是住在类似环境的地方。 在香港,存在着这样一个老夫少妻的现象:想移民到此地的内地妇女嫁给了这里上了年纪的男人。各自的生存条件都不是很好,所以很多只能住在香港政府兴建的廉价公共屋邨内。影片中的母亲在王佳梅很小时就改嫁到香港,直到她十几岁时才把她接过去一起生活。王佳梅的粤语说得不好,跟继父的关系也很差,早早就想要出去赚钱。影片从王佳梅去到香港后不久便遇害开始讲述,倒追起凶手丁子聪的杀人动机。 表面上这是一部追究案件背后真实原因的电影,但是三段式的结构(寻梅、孤独的人、踏血,据说还有一个版本里会多出“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一章),慢慢揭示的其实是几组人物的生活困境:王佳梅的贫穷与梦想,凶手丁子聪的暴躁与不满,负责此案的警察臧Sir的执着和孤独。王佳梅想做模特不成,出于对金钱和更好生活的渴望,沦为援交少女;丁子聪是名送货司机,电影中一出场便与老板大吵一架,后来认识一个女孩,发展了一段暧昧关系后,无疾而终;臧Sir和妻子离异,只能偶尔去探望女儿,所以他很能理解王佳梅死后,她在内地还不知情的父亲如果知道消息以后的心情。

    影片区别于大多数香港“奇案”电影的地方是,它精心设计了故事结构,强化了每个角色的现实感,削弱了案件本身的猎奇性质。新移民王佳梅和香港底层青年丁子聪置身在不满的生存环境中,自身的性格、抉择和环境中的偶然因素促使了悲剧的发生。案件既是一场谋杀,也是自杀。正是它的现实主义底色,导致了前面说到的清晨观影后的“不佳”体验,在最熟悉自然的环境里滋生了这样恐怖的悲剧,令人无限唏嘘。然而,我也不能确定,看这样一部透着无望的电影什么时候会是合适的观影时间。

    从电影中走出来,再看看周身的穷街陋巷与高楼大厦,行色匆匆的路人,奔波忙碌的年轻人、中年人和老人,不得不去想像他们中的许多正也经历着王佳梅、丁子聪那样的生活,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会走上那条路。影片有好几处镜头特意游走在普通市民的生活面孔上,不过,它不是把悲剧的责任推给“社会/环境的压迫”,而是冷冷地展现了其中的真实和个人的处境。臧Sir最终没有找到丁子聪谋杀的动机,但是找到了生活更真实冷酷的触感,他用相机定格了自己在每个悲剧中的“在场”。 (原载于看电影杂志2月中)

     7 ) 香港电影的未来,不会是《踏血寻梅》

    一夜之间,所有人都开始解读《踏血寻梅》。

    像《踏血寻梅》这样的电影,在获得金像奖之前,无论从去年开始怎样在内地社交网络隐秘流传,我们都不会在朋友圈公开谈论这部电影,直到它获得金像奖13项提名,7项大奖,并首次将最佳男女主角、男女配角以及新演员等共5座表演类奖项全部囊括。

    在此之前,它在普通观众眼中是一部充满援交、碎尸、凶杀的港产猛片,得奖之后,它变成了一部对援交、碎尸、凶杀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展开呈现与讨论的文艺电影,金像奖为影片赋予了某种华丽的铠甲,也可以说是一种合法性,令影片真正的内涵得以被大众看到。

    实际上,本片早已拿到了香港电影评论协会的最佳影片、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三项大奖。之前的台湾金马奖它有八项提名,最终大热倒炉仅获得男配角。在许多影评人心目中,它就是去年最好的港片。

                                        《踏血寻梅》到底好在哪里?

    这部电影获得影评人一致赞许的原因在于:影片真正的主角,是香港。

    本片剧本改编自轰动一时的王嘉梅命案。2008年,16岁的湖南少女王嘉梅,因母亲改嫁而移居香港。本来成绩不错的她因与继父不和,离家辍学“援交”卖淫,却遇上变态嫖客。最终,她被杀害后遭残忍肢解,港媒还语调耸动地报道过“其部分人骨被混入街市的肉档出售”。

    内地观众至今无缘得见此片,主要原因是尺度太大。正因为本片的大尺度,几乎所有的分析文章,都将“援交、碎尸和凶杀”放在文章的标题中,仿佛猎奇就是《踏血寻梅》横扫金像奖的关键密码。可实际上,援交、碎尸和凶杀和电影得奖并没半毛钱关系。

    无论影片充斥着多少港式侦缉、雨夜追逐、血腥暴力、色情猎奇的商业元素,它的本质都是有关一个援交少女、一个变态屠夫和一个孤独警探,在香港这座寂寞都市里交集,梦想、幻灭、绝望、爱恋、迷失,上演各自悲喜交加的香港故事。

    香港似乎很少有这种将尽皆过火尽皆癫狂的港式风格与文艺片嫁接的电影类型,《踏血寻梅》补上了这个短板,也因此显得特别。也许正因为这种稀缺,它有些被过誉了,可是在今天的香港影坛,似乎又只有它当的起这份过誉。

    不知这是《踏血寻梅》的孤独,还是香港电影的孤独。

    向左走是《人肉叉烧包》,向右走是《踏血寻梅》

    《踏血寻梅》说明:同样一个香港都市传说,你可以把它拍成cult经典《人肉叉烧包》,可以拍成不入流的港产三级片,也可以拍成一部香港金像奖大赢家。

    此前的香港电影,从来不缺乏这种“很黄很暴力”的奇案三级片。从70年代的桂治洪、程刚、孙仲到90年代的王晶、邓衍成,这类灶底藏尸、纸盒藏尸之类的案件一直是香港电影午夜场的常客,几乎不会有香港导演会想到,这种题材还有别的拍法。

    可是本片导演翁子光是香港影评人协会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正式会员。这样一个导演,好不容易拉来了郭富城这样的卡司,不可能满足于拍一部《人肉叉烧包》。

    他甚至连悬疑惊悚也不打算好好拍,一开始就让凶手被捕认罪,观众一开始就知道,在命运尽头等待少女的,只能是扼断她咽喉的粗壮双手和寒冷的刀光。

    悬念梗就这么破了,可是电影还有很长时间,怎么打发?答案是,导演把一头白发的邋遢老警察臧sir郭富城变成了自己手中的提线木偶,他要借助这个人物继续把案查下去,去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在影片中,臧sir要调查的真相是:女孩曾要求凶手杀死他,凶手也是按她要求行凶,这里到底有没有隐情?可是导演真正想追问的真相是:香港这座城。

                                翁子光想拍出人为什么杀人,结果只拍出人的孤独

    翁子光真正想拍出的是:人为什么会杀人。

    所以他要借助臧sir的调查,将受害者、凶手、探案者构成一个拼图,以他们各自的孤独和绝望,营造出一个寂寞隔阂的香港社会,去探问自己对于香港的迷惑。正是在这样的叙事下,观众才认识了受害者王嘉梅,我们知道她是个香港新移民,有一个明星梦,却被迫做援交妹。由此,我们才了解她的孤独与绝望。

    也因为如此,我们才发现木讷、面目可憎的凶手也有温柔的一面,只是一生都活在从小家人遭遇车祸的阴影当中。

    某种程度上,《踏血寻梅》确实将这段香港人耳熟能详的故事,解读出不一样的新意。可惜的是,导演意图未能执行到底,细节的缺失与故事的不合理,最终将电影停在了距离经典的最后一公里——

    观众不理解王嘉梅为什么如此信任一个面目可怖的陌生人,无法理解王嘉梅的不幸和新移民境遇之间有怎样的逻辑关联,也看不出凶手的童年阴影和他残忍杀人有什么关系。

    最重要的是,我们到最后也不能理解,这些影片中的角色人物,和香港到底有什么关系。这种刻意追求深度的表达,不仅稀释了影片真正的深度,也让本该一路疾驰的戏剧张力,频频漏气,让人出戏。

    最终,深刻的主题归于茫然。观众感受到的,只是人物抽象的孤独。

    某种程度,《踏血寻梅》的毛病,也是新导演的通病。一部真正厉害的文艺电影,是杜可风华丽的摄影,杜笃之完美的音效,张叔平无暇的美工,和扎实可信的故事,严丝合缝的逻辑、真实可感的人物,多位一体,紧密结合的结果。可是在《踏血寻梅》中,我们只见佳章,未见佳篇。

                                    可是《踏血寻梅》依然配得上金像奖,因为三个好演员

    有一种电影,是靠好演员演出来的,比如《踏血寻梅》。是演员出色的演绎,将一个有可能并不太可信的东西,演到让观众信服。这就是给电影加分。

    一般的电影,有一个为电影加分的演员就不错了,而《踏血寻梅》的运气在于,它有三个。

    几乎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认,春夏一出场,就把电影点亮了。在此之前,春夏在《大好时光》等剧中的表现并不亮眼,但是这一次,她真的遇上了适合自己的角色。

    这个援交少女角色的难度在于,电影的核心疑问都在她身上,比如两个孤独的人本应相互欢愉取暖,为何会演变成一场毁尸灭迹的肢解命案,为什么援交少女会对寻欢客说“我想死”?这些戏如果演得不好就会很假,但是春夏用一双大眼睛告诉观众,这些都是真的,即使它不合理,但是春夏让观众信了,就合理了。

    话剧舞台出身的白只也是如此。塑造一个心理变态的人物是需要有演技的,演出来的角色和演员不是一个人,可是白只演这个角色,是完全看不到塑造的痕迹,观众看到他,就认同了这个角色,面对他的残忍、绝望与委屈,我们不知道该同情他还是憎恨他。

    相比之下,郭富城只是延续了《杀人犯》等片中一贯的神经质演技,就轻松演出了角色需要的“轴”的感觉。

                                                然而香港电影的未来,不会是《踏血寻梅》

    《踏血寻梅》对香港电影究竟意味着什么?有人说,它代表着港味港产片的回归。

    可究竟什么才是港味?按照传统对于港味的理解,本港特色的三级、恐怖、惊悚等重口味片,不仅场景集中于本港,而且故事发生于本港,有港人熟识的口语、场景、社会现象,这才算港片。

    可是拿今年获得最佳导演的徐克来说,他早年的《黄飞鸿》系列、《倩女幽魂》系列,有多少是符合上述条件的,又有谁能说那些不是正宗的港片?

    真正的香港电影,可以是心心念念的香港情怀,是包罗万象的电影技法,是灵活多变的创作态度,是类型杂糅的cult片风格,唯独不是简单的场景故事。

    即使《踏血寻梅》代表着某种意义上的传统港片风格,从华语电影大环境上来说,港片坚持的纯正和港味,终究如同时代面前的螳臂当车。能支撑香港电影工业的,不可能是《踏血寻梅》这样少见的精品文艺港片,时代大势之下,谁也无法拒绝大陆这个磅礴市场。

    即使《踏血寻梅》再精彩,也只会是一个特例,它成为导演一次港片试验的成功之作,却也因为它的独特,变得难以复制。

    如果说《踏血寻梅》有什么启发性的话,那就是它是一个很好的样本,探索了香港电影更多的可能性。当港片迷茫失路,就必须要有一个探路和重塑的过程。香港电影要找回自己,不是简单地将港片划分为北上合拍片或港味港产片,而是应该有一种超越的思维来重拾港片非凡的创造力。或许,这才是本届金像奖大赢家真正教会港片的“踏雪寻梅”之道。

     短评

    片头一小段哼唱《娃娃看天下》之后整个电影淹没进绝望的配乐之中,“这人生可轻易吗,这些你到底明白吗”。剥除电影惹人注目的社会话题和奇情血腥,《踏血寻梅》的内核其实很文艺,你如何面对捂住口鼻令人窒息的寂寞,在黑暗的世界里人有可能活得光明吗?

    7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80年代那场女童目睹的碎尸案是臧探长(同时也是位父亲)孜孜不倦“踏血寻梅”的初衷。男二号自白灭尸过程的表演甚好,探监戏码令人想起《一级恐惧》里的爱德华诺顿。片尾打出纪念佳梅,由影片回想佳梅身世,令人唏嘘。剪辑漂亮,配乐佳。

    9分钟前
    • brant
    • 力荐

    改编自轰动一时的王嘉梅命案,案情简单且明了,于是导演选择了一开始就把案情讲掉,然后以臧Sir的视角来探讨案件发生的心理原因,分段,分层,分述,最终完成对凶手与死者的心理建构,兼反映社会现实。导演版的手法带有很重的作者意识和个性,而且很黄很血腥,想必不会是最终公映版。【香港文化中心】

    12分钟前
    • 私享史
    • 推荐

    「我常常想,为何有人会跟首次见面的人说自己想死,对方又为何真的相信?」——因为他们彼此都生活在平静的绝望里。

    15分钟前
    • 江寒园
    • 力荐

    喜欢这样的群像戏,交叉登场、互相制约又不失平衡,每个人都有故事。从豆瓣走红的春夏、豆瓣大福唱片发行的电影原声带……千丝万缕的联系让这部电影更加真切,也是真切才让人如此代入,表演、配乐、摄影大赞。今晚田原也来看了唉,曾经的金像奖最佳新演员(《蝴蝶》)。120min DC版

    17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片子是好片子,演员是好演员,但是仅从90分钟版本的故事来看,王佳梅的绝望显得有点浅薄,仅仅是因为恋爱失败,就自我放弃了吗?毕竟家里的亲人都还算不错。ps:春夏这个女演员,真的感觉很适合王家卫不知为何。

    21分钟前
    • 小岩井
    • 推荐

    3.5。120分鐘版。雖然處理得有些零碎,但仍是值得肯定的新銳作品。兩個寂寞的邊緣人,一個太入戲的警察。重點不在追兇,而是從心理狀態去細細描繪。犯人被害者有塑造起來,反而郭富城角色不夠立體。血腥程度超乎我的想像,不只畫面,連犯人陳述都讓人發毛,難怪白只演完吃素.....

    24分钟前
    • 裘笛
    • 推荐

    喜欢,我们云南姑娘春夏灵气逼人,演素人像素人,本色背后韧性的涟漪荡开,眉目之间有隐形波澜涌起,这个身条,细看简直是另一个满岛光,希望继续有好片发挥。

    29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講真,寂寞比死亡更痛苦。

    33分钟前
    • 迷走人形。
    • 推荐

    “我不恨女人,恨的是人。所以我杀了她。”两个边缘人的自白,一个找不到认同感的他,和一个心冷致死的她。在这个血腥的案件中,他帮她完成了解脱,她帮他找到了认同。这是一间寂寞的看不见风景的房屋

    37分钟前
    • Marilyn
    • 推荐

    半夜一个人看完《踏血寻梅》。看着片中那些血腥的镜头,不知道为什么竟然一点都不怕。看着片中那些裸露的镜头,一点性唤起的感觉都没有。我喜欢这部电影的氛围,看完后沉浸其中久久无法自拔……

    38分钟前
    • 丁小云
    • 力荐

    原来一个这么瘦的人,也有这么多脂肪。有形无神,有魄无魂。

    40分钟前
    • Obtson
    • 较差

    相当沉稳细致充满耐心的一部探案片,错乱交叉比照的时序有效拼贴出了角色丰富的人生以及多义的人际关系。有涉中港角色,但绝对只是个体化的经验,没有掉入大而无当的概念化陷阱。

    45分钟前
    • LOOK
    • 推荐

    #HKIFF# 新晋导演用大牌演员拍作者电影,恐怕是近来港片的新潮流。全片分四章,反高潮(安排凶手片头就自首),而以心理状态切入人物,探讨罪案背后的起因,塑造人物形象很成功。郭富城、谭耀文和白只都演得很好。

    48分钟前
    • btr
    • 推荐

    为什么看完之后空落落的.....

    51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力荐

    整个片子就是一个特稿。郭富城作为特稿记者(误)推动故事进展,多重角度,受害者、嫌疑人、受害者家属、嫌疑人的原生家庭、各自的前女友前男友……信源丰富!王佳梅买耳环,贴上陌生女子的肖像照等等,细节完整!郭富城说我不是想知道你为什么杀人,就想知道事情怎么发生的。完完全全就是一篇特稿!

    55分钟前
    • Donuts🕳️
    • 推荐

    请告诉我一个正确打开的方法:吃饭时看,会反胃。睡觉之前看,心神无法安寝。假期看,抑郁到厌世。就连以前听到烂熟的《娃娃看天下》,从此也染上心理阴影。但好电影大概就应如此,它不是施予,而是攫取;它不解决问题,只制造问题。它是卡夫卡所说的那种“应该阅读的伤害我们和捅我们一刀的作品”。

    56分钟前
    • JulyChan
    • 力荐

    带劲,结构和立意都挺喜欢,哪怕许多地方与“孤独的人”这一章名字一样,太直白。碰上导演谢票,导演呼吁着观众要支持这部纯正“香港人”拍的“香港电影”,似乎要洗脑观众让我们忘记它的主角只是一位新移民,以及该片对香港的悲观态度。可悲的王佳梅。

    60分钟前
    • 小溪笑嘻嘻
    • 推荐

    电影不算差,但拿这么多金像奖,实属牵强。

    1小时前
    • 车木人
    • 还行

    王佳梅和小胖的交集太苍白了,QQ聊天就互相信任了,初见面就把命就交给对方了,王佳梅的可悲几乎变成了傻。窥探出很多社会问题但都不深入,人与社会环境看不出什么关系,着实差口气。新晋导演为赋新词强说愁。看的90分钟的版本,难道导演版超神了?

    1小时前
    • Jorrow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