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综艺 一千零一夜 出走季

    一千零一夜 出走季

    评分:
    0.0很差

    分类:综艺大陆2018

    主演:梁文道 

    导演:谢徽 

    猜你喜欢

     剧照

    一千零一夜 出走季 剧照 NO.1一千零一夜 出走季 剧照 NO.2一千零一夜 出走季 剧照 NO.3一千零一夜 出走季 剧照 NO.4一千零一夜 出走季 剧照 NO.5一千零一夜 出走季 剧照 NO.6

    剧情介绍

      《一千零一夜 出走季》作为一档读书节目,从日到夜,不一样的“街头”,邀你共读中西方经典书籍,以梁文道的视野及关怀,体察一本书的多个面向, 致力于为广大网友读者提供一份有深度、个性化的精神食粮。  每当我翻开一本书,那就是一段旅程的启始。踏上未知的领域,便知道天地宽阔。途中种种遭遇,是有待解读跟诠释的密码。所有的旅者也都是读者,因为阅读和旅行其实是同一种姿势。打开全部的感官,并且认真地消化和思索自己的见闻。出走,就是为了要做世界的读者。

     长篇影评

     1 ) 专门跑到京都cos道长

    按照道长的出走季,七天时间里真的把京都走了个遍,金阁寺、清水寺、罗生门、鸭川。。。还会再来的!金阁寺永远看不够!!!

    正巧住在罗生门对面的民宿,一早上便来到这里cos道长,各种道具勉强用上,甚是有趣。遗憾的是没有按照《古都》的路线步行那一大段,下次再补上罢。

     2 ) 第六集《大唐西域记》观感

    佛学太过庞杂,我没真正读过什么佛经,只寥寥的看过几本佛学的科普书,类如《佛祖都说了些什么》、《思辨的禅趣》、《佛学是真的》,以及一些杂文碎字的只言片语,每当我读到关于佛的,我都会把对佛的理解进行核实更新,于是我心里大概有了一个我理解的佛法。

    真正觉悟了的佛会做什么?会不吃不喝打坐至圆寂,因为一切皆空,就连吃饭的动念也是虚妄的。

    那为什么入了佛门的人要修行?因为刚入佛门,你只是粗浅的理解佛的核心思想,并没有渗透入你的骨髓,所以你虽然表面上明白诸行无常,面对美女你还是会心有荡漾。所以要修行,修行就是逐渐深入理解佛学,真正觉悟,也就真的从心底无动念了。

    为什么玄奘那么执着?因为他深入学习佛的过程中,自己还有一堆困惑没能理解,却没有经书可读了,所以要去取经。

    玄奘的困惑到底是什么?是万物皆空与轮回的矛盾。都空了,是什么在轮回呢,我的理解是,是最基本的粒子在聚散轮回。

    玄奘取到经之后,是否解答了困惑?我想,他应该是旧困惑没了,却多了更多新困惑。所以他还在修行,他还要回国,他要渡人,而渡人就是修行,他要译经,因为他觉得真正的道理必定是所有人都能理解的,而不是翻译成汉文后就不是真理了。

    这些都是我自己的理解,我也不知道这样理解属于哪宗哪派,总的来说佛学在我看来是一种退守哲学,即生活给了你最最不幸的状态你也还能拿它来指导自己的哲学。老庄也是退守哲学,儒家却是前进哲学,追求好上更好。

    此外,出走季表面上是出走了,可读的书反而没有原来黑夜中的天马行空、在思想的世界里畅游的感觉了。

     3 ) 随记

    《文学改良:中国的历史从此分成两截》 1917年1月1日,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前后历时5年,终将中国历史分成两截(文言文/白话文)。为何白话文会成为种趋势?首先,他是工业革命带来的结果,其次,现代国家动员的需要(部队动员)。为何要以白话文替代文言文?胡适给出了三个理由:①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白话文;(佛经译文)②世界通例,中国也不例外;(但丁-神曲-意大利文、马丁路德-圣经-德语)③更清晰得表达出写作者感情和思想。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的时候只有26岁,放在现在就是90后,当时他满脑子想的是要在中国掀起一场革命,果然他也做到了。道长吃卤煮的时候,隔桌的冯先生一席话十分耐人寻味,“现在的年轻人得有点信仰,得有点韵味。”身为90后,觉着脸上火辣辣,心中惭愧之感犹如涌泉不断地往上冒。我不禁的问自己同为90后的我都在做些什么呢?身在和平年代,我们丢失了很多东西,有些东西它是该丢的,但有些东西确实丢不得的,冯先生说得很对年轻人得有信仰,在我看来,这就是不能丢的。 茨威格说过:“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做一个有信仰有使命感的人,这个“人”才有意义。

     4 ) 思维的分量,你,真的懂吗?

    开始看这个节目是个偶然,先是偶然点开了《圆桌派》,忽然看到了小时候凤凰卫视上《锵锵》熟悉的身影,感觉十分亲切,那时候总是在吃饭时,当我争着要看动画片时,妈妈总会拗着我去看那三个人的谈话节目。当时觉得窦文涛还有点意思,而文道和子东这两个人总是扯着我从没听说过的知识说着我也听不懂的话。后来家里收不到凤凰卫视了,《锵锵》也就自然从我生活中消失了。

    后来忘了哪一天听说《锵锵》停播,虽然本身对节目没什么感情,但毕竟它曾经和我童年的某些记忆交织在一起,知乎一搜,偶然发现了“圆桌派”三个字,于是,在一个不想学习的慵懒的下午,我开启了至少我觉得在我目前的大学生活中极其充满意义的一段思维旅程。

    就是《圆桌派》让我突然对“文艺”与“哲学”这两个我以前甚至颇有鄙夷的词汇产生了不一样的认识,而在圆桌派常坐嘉宾中,梁文道则是那个给我印象最深的人。

    也就是这样,我突然迷上了这个和我父亲一样大的男人。他的渊博的知识,他对人生特有的体悟,他那儒雅到极致的谈吐,总让我觉得他不属于这个时代,他或许本应该是魏晋时期风流的文人骚客,但却少了很多那个时代腐儒们常常具有的傲慢偏执。他谦虚至极,一直以一颗理性包容的心面对俗世大众,而在这个娱乐至上的时代,他就像一条小鱼永远游在属于自己的那一泓清泉中。

    《一千零一夜》就这样顺理成章地突然进入我的生活。每每看完一集,总会给自己留下很长时间去消化思索,思考人、生命甚至宇宙,而这些确是曾经我不曾想不敢想甚至耻于想的。作为一名理科生,一名受了十几年科学文化教育的人,唯物主义早已深入骨髓,然而曾经以为颠扑不破的对世界客观唯物的观念现在却逐渐在我心中动摇。宇宙是原子组成,人是细胞构成等等,这些我们没有理由去否定的科学理论又是否真的是对我们生命有意义的东西呢?不可否认正是这些东西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现代医学大大延长了我们的寿命,然而作为一个必将灭亡的存在,这些又对我们有多大价值呢,虽然科学治好了你的病但你终要去死,这么一看人倒是很有趣,总是在刻意逃避那些必然最终发生的结果。可既然生命终有一日会枯竭,死后又没有超越肉体的灵魂存在,那每个人所做的一切又都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让子孙后代生活更好?可这真的对于你来说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吗?意义永远是一个最让人头疼的词汇,你并不明白人类一代一代的循环更替到底是为了什么?同样你也不明白你小时楼口那颗大杨树年复一年枯燥无味的站在那到底为了什么?你不明白而且越想越不明白,直到某一刻你恍然大悟:人生为什么一定要有意义呢?宇宙为什么一定要有意义呢?那些为全人类而奋斗的振奋人心的话无非是人类繁衍后代的天性使然,可既然连人类的存在都无法找到意义,那那些在任何时代都通用的道德观念又何尝不是自欺欺人的谎言。

    诚然,上述类似疯子搬的话语也一样是没有意义的,但这些思考却让我对人生的本质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在道长讲史铁生的那一集,史铁生的一句“人不是为了写作而活着,而是为了活着而写作”深深震撼了我,其实这就是人生,人生的目的就在于自我麻痹,让自己忘记终将离去的事实,而实现此事的方法便是工作生活,如果非要加上一个定语,那就是成功的工作和舒适的生活,而当“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的那一刻,你却也完成了这毫无意义的人生最有意义的一件事,那就是让自己快乐。

    说了这么多,也终究是个人对哲学浅薄的理解,也是个人的节目观后感。一开始不知该如何起标题,后来与大学同学讨论到了中美的贸易战,进而联想到了不同学科的意义所在。在这个被唯物主义充斥的社会,人们永远在意的是学科的社会实用性,永远在意的是最大价值和最大利益,可思维和精神却在渐渐被人忽视。哲学家被人叫做疯子,哲学系在大学学科中的地位也逐年下降。当哲学被等于马克思主义,当思想的分量变得轻如鸿毛,当迷茫和虚无主义深扎进每个人最深层的精神世界,我们也只能发出信仰已死的感叹,却殊不知我们正是这一切的缔造者。

    不管怎么说,《一千零一夜》给了我不一样的思考,也给了我不一样的人生智慧。我喜欢道长,喜欢那个走在大街小巷一个人对着摄像机娓娓道来的文艺中年,喜欢每集开头那段优雅空灵的配乐,也喜欢摄影师充满诗意的取镜。虽然偶尔过于在乎逼格,而忽略了影视作品最为基本的摄影常识,但我已经不能再满足了。

    写了这么多,无非是一个文青的无病呻吟,生活还是在那,还是要为了某些公认的价值和意义去奋斗。不过,偶尔一个人能在黑夜中静静的想想,真的挺好。

     5 ) 第四集《科学怪人》观后感

    每个人都是这样的人造人,只是程度不同,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独特的亚当,但每个人也都会慢慢发现自己不过是再平凡不过的俗人,每个人开始都以为自己有很多优点,但逐渐的每个人都发现世事的艰难,痛恨自己的出身贫寒就如同痛恨自己的出身是一堆死尸拼凑。

    人本来都是善的,恶从哪里来呢,从不平等来,凭什么我贫穷,凭什么我只能待在社会底层,那些美好的东西凭什么不给我,所以我要报复。作者是想为女性伸张,但被不平等对待的不止是女性。

    尼采会说,有本事你自己也争当强人步入上流不就行了吗,自己没本事在那里逼逼啥。确实,我没本事,我在逼逼,可这并不是我只逼逼不努力,事实是我已经非常努力了,但还是远远上不去,那我怎么办,我就要报复!

    骨子里,人是更喜欢看悲剧的,或者说,恐惧让人团结,描述灾难的文学更有影响力,所以畅想未来的人工智能一定得是毁灭人类的。

    两百年前的人还是很自傲的,两百年前的科幻即便要写一个毁灭人类的人造人,也只是从人造人被人类轻蔑而发起的报复。如今人们已经没有那么自傲,如今的科幻写到毁灭人类的人工智能,会把人工智能描绘的非常强大,毁灭人类是轻而易举的打扫卫生,这是古今科幻的差别吧。

     6 ) 一千零一夜 出走季 (2018) 12集全

    主持人: 梁文道

    简介:《一千零一夜 出走季》作为一档读书节目,从日到夜,不一样的“街头”,邀你共读中西方经典书籍,以梁文道的视野及关怀,体察一本书的多个面向, 致力于为广大网友读者提供一份有深度、个性化的精神食粮。

    20180118 <文学改良刍议>中国的历史从此分成两截

    近百年前,在西方科学精神的影响下,一群意气风发、胸怀大志,立志改革中国文学的青年开眼看世界。胡适就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这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文章。那么这篇文章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敬请收看本期节目。

    20180125 <狂人日记>我们全都吃过人

    《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收录在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中。内容大致上是以一个“狂人”的所见所闻,指出中国文化的朽坏。那么道长是如何解读这部小说的呢?敬请收看精彩节目。

    20180201 <我与地坛>世界就在这个角落里

    史铁生从历经400多年沧桑的古园获得了某种启示,汲取了顽强生活与奋斗的力量。在《我与地坛》一文中,史铁生还写了在古园中的见闻和所遇到的人与事,述说了自己的所思所想。那么通过读这篇文章,道长会抒发哪些对命运和生死问题的感悟呢?敬请收看精彩节目。

    20180208 <科学怪人>两百年前的人造人

    《科学怪人》是英国诗人雪莱的妻子玛丽·雪莱在1818年创作的小说,被认为是世界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那么19岁的玛丽·雪莱是怎样创造出这样一本带有恐怖的、悬疑的,带有科幻色彩情节的经典名著呢?让我们一起来看节目。

    20180301 <丝绸之路新史>消失在沙漠中的国际城市

    丝绸之路是一条传说在中古时期横穿欧亚大陆中心的商路,韩森的《丝绸之路新史》是对这个话题最可读和最可信赖的历史描述。这本书前所未有地生动展现了在中亚绿洲间行走的商人与驮兽,他们运载着商品、思想、艺术、音乐和宗教,让我们一起来听听道长对这本书的解读。

    20180308 <大唐西域记>被人遗忘的唐三藏

    《大唐西域记》是地理史籍,书中记述了玄奘所亲历110个及得之传闻的28个城邦、地区、国家之概况,有疆域、气候、山川、风土、人情、语言、宗教、佛寺以及大量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等。那么道长是如何解读这部著作的?让我们一起来看节目。

    20180315 <敦煌变文选注>唐朝的人怎么看图说故事

    早在五十年前,邓振铎先生就曾说过:在敦煌所发现的许多重要的中国文书裹,最重要的要算《敦煌变文选注》了。那么这项发现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唐朝的人怎么看图说故事的?让我们一起来听听道长怎么说。

    20180322 <拉班·扫马和马克西行记>逆行的马可·波罗

    西方人大多知道马可·波罗曾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的故事,鲜为人知的是,中国也有自己版本的马可·波罗。两位维吾尔血统的僧人拉班·扫马和拉班·马克曾从元大都出发,毅然踏上朝圣耶路撒冷的漫长旅途。有趣的是,他们的经历被写进了一本叙利亚语的传记中,很久之后才再次为公众所逐渐了解。朝圣故事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宗教与政治背景?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20180329 <古都>定义了一座城市的小说

    京都,这座日本的千年古城在川端康成笔下几乎展现了它所有的风貌。直到今天还有许多川端康成的书迷拿着《古都》,一本京都这座城市的文学明信片一一寻索书中人走过的路线。透过从春到冬,时节变迁的细节渲染,川端康成如何营造京都这座城市的氛围与美感?日本传统美学又将赋予大文豪对物哀怎样的纤细感受力?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20180405 金阁寺:该死的极致之美

    金阁寺位于京都市西北角,本名鹿苑寺,因寺内有贡奉佛身舍利的金阁,所以又称金阁寺。它是全日本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寺中这座有名的金阁,三层楼的建筑上面铺满了纯金打造的金箔,我们如今看到的这座金阁已经不是当年那座金阁了,原来的金阁早在1950年被一场大火焚毁,那么这场火是意外吗?焚毁金阁的又是谁呢?敬请期待。

    20180412 <罗生门·竹林中>繁华千年的废墟

    京都平安京在初建时,其整体规划高度仿照了隋唐长安城,保留了相当程度的盛唐时代长安与洛阳的风貌。然而,古时贯穿南北主干道朱雀大街的北大门,如今的罗城门遗址却成为了散落在时光中被遗忘的角落。就让我们随着日本文豪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一起来了解这个城门背后的沧桑历史吧。

    20180419 坂本龙马:发明日本的男人

    日本京都是一座很古老的城市,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日本跟过去的日本完全不同,就在一百五十年前,以京都这座城市为背景,发生了一件震动整个亚洲的大事,那就是明治维新。坂本龙马是日本明治维新时代的维新志士,他也是近代日本的缔造者,出身平凡的坂本龙马如何改变日本历史?节目中为您讲述。

     7 ) 慢慢看,点点记

    第一集

    一,过去一百年的九零后八零后与当下的八零后90后为什么差别那么大?

    徐志摩梁思成林徽因胡适,他们作为过去100年的80后90后,可以为了国家民族理想去奋斗,可以舍弃自己的生命。当下的80后90后,也站在民族复兴或者个人命运的十字路口,为什么如此焦虑?为买房为工作婚姻子女?我们是不是在这方面汗颜。普通人和大师存在区别,但是过去100年的年轻人,都正当做新青年,大师们呼吁年轻人要有自己的新思想。过了100年,又有谁呼唤我们争当新青年呢,毕赣说80后、90后,现在又有谁会在乎他们的感受呢?特别是90后,很多都是独生的一代是世界历史上奇异的一代人,我觉得他们现在更需要的是责任与担当,不管是对自己也好,还是对社会。有责任有负担才有动力,才能在这个充满诱惑的年代成长,就像一艘船需要压舱石,毫无压力容易翻船。

    二,文字的统一是中国崛起的重要因素。

    世界霸主为什么可以和平从英国转移到美国,很大一个原因就是都讲英文。为什么印度和中国一样是人口大国,却无法与中国匹敌,印度语言的不统一是他的致命缺陷,语言不统一,各自讲方言容易各自为政。就像古代的中国,虽然文言文是官方文字,但是在日常交流中,中国疆域广阔,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方言,因此中国有句古话,天高皇帝远,地头蛇频出。

     短评

    你是大千世界众生万象中的一粒尘埃,你掠过消失的身影深受我辈敬仰。

    6分钟前
    • 无邪小神
    • 力荐

    道长的出现简直是每年小屏幕上最大的指望!

    9分钟前
    • 桐yin
    • 力荐

    终于等到道长了,激动的想哭

    12分钟前
    • 晴天☀️
    • 力荐

    不是节目有多厉害,当然是很厉害了,是国内同类型的没有。

    13分钟前
    • 尹圩肆
    • 力荐

    等了一个学期,你们终于回来了!说好的一千零一夜,少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能算是一千零一夜

    15分钟前
    • 天造地设般难得
    • 力荐

    非常喜欢/钟意《一千零一夜·出走季》的北京篇和敦煌篇;京都篇就稍作了解也是和中国有关的呢…梁文道,人如其名,(梁)姓知识分子有(文)化有品味地娓娓(道)来…京都篇

    18分钟前
    • 🌻樂芃☯️
    • 推荐

    这一季的想法真是吊炸天了!比前两季都出色,一个文化节目,做到第三季竟还能更上层楼,不禁让人觉得看理想整个团队都牛逼闪闪,闪闪发光。

    19分钟前
    • 悄悄一线光
    • 力荐

    听梁叔叔读书

    23分钟前
    • 完颜穆尔登格
    • 力荐

    【2018.115】

    27分钟前
    • 狷介有乌青
    • 推荐

    “现在的年轻人得有点信仰有点韵味对,还是希望能做到这样”

    32分钟前
    • 阿难
    • 力荐

    鲁迅的小说不适合未成年人读,只有经历过很多事 读过很多书 走过很多路 见过很多人 之后,有了自己的认知能力之后,才能懂得他的好。可惜的是,那些歇斯底里的呐喊,被掩埋在装睡的呼噜声里了。

    33分钟前
    • 陈美芳˙Ꙫ˙
    • 力荐

    专治失眠的《一千零一夜》终于回归了。就看他像布道的传教士又像呓语的梦游患者,在巷弄,天桥,地铁上、在车水马龙的街头,一袭素衣一本书,在夜幕下喧嚣的人间烟火气里,娓娓道来。

    38分钟前
    • 阿牛
    • 力荐

    继续挑着看哈哈,道长

    39分钟前
    • 女宛心兑
    • 推荐

    希望出走季能来成都读一读李劼人,巴金。

    40分钟前
    • 小江湖骗子林羽竹
    • 力荐

    出走,去北京,去西域,去伦敦,去京都。

    44分钟前
    • 钵中衣
    • 推荐

    希望理想国越来越有钱 装更远的逼

    47分钟前
    • 青年瘦白鼠
    • 力荐

    等待了半年,新一季《一千零一夜》终于播出了。2018年是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发表101周年,是鲁迅《狂人日记》发表100周年,前两期节目就从这两位80、90后大师讲起,面对这几年火起来的“女德班”和一些反智媒体,再读胡适、鲁迅真是再好不过了。

    52分钟前
    • 影杂志
    • 力荐

    出走季评价偏高了,个人感觉不如以前,评分高可能因为这种节目太少了

    53分钟前
    • 黑择明V
    • 还行

    已经第三季了,还记得当年道长说的那一句,我们会一直读下去,直到海枯石烂……

    54分钟前
    • 我执
    • 力荐

    模式更新,以百年前新文化运动两位先驱开头,振聋发聩,如今我们这个时代更需要回顾胡适、鲁迅们了。非常喜欢每期节目后面的花絮部分,添了几分烟火气。

    55分钟前
    • 南方的北瓜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