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剧情片 洋子的困惑

    洋子的困惑

    评分:
    0.0很差

    分类:剧情片中国大陆2023

    主演:黄小蕾,郑雅匀,唐曾,宫宏佳 

    导演:李珏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中字

      紧急审讯室 特别召集 2022 八亿日元的压岁钱

    • HD

      让阳光晒满家

    • HD

      阳光总在风雨后

    • HD

      野山百里香

    • HD中字

      卡兰克

    • 大辽太后

    • HD

      小蒜头

    • HD

      忧郁小女孩

     剧照

    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1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2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3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4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5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6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16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17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18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19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一次偶然的机会,满怀困惑的洋子用恶作剧的方式打开了母亲的秘密盒子,从而揭开了一段欠缺沟通的三代家庭关系……

     长篇影评

     1 ) 所有情感都是时间的结果

    作为一部处女作还是很棒的表达。好喜欢片头那段书页翻飞,后来才知是倒叙,美惠扔掉了日记也是一种与过去告别吧。片子拍得不急不躁,可能对有些人来说太慢。开始以为是重庆,映后才知是盐津,一座云贵川三省边界的县城,以后有机会要去看看。导演用女儿对妈妈日记的画外朗读表达出女儿后来爆发的愤怒情绪,她认为妈妈不要自己了。这样的情感隔阂真的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消弭的。所有的情感都是时间的结果,比如美惠与前夫,美惠与妈妈,美惠与女儿。为了给女儿多挣钱可能是她一直以为可以不用多管女儿的最好的理由。结果女儿说出我恨你带来的冲击击碎这个貌似坚强的女人的心。虽然最后祖孙三代一起对着生日蛋糕好像是一种和解,不过导演也说了也许日子还是一如即往的不沟通和冷淡。可我还是喜欢这样的结尾,毕竟孩子会长大,会经历妈妈经历过的事情,也会释然一些事吧。

     2 ) 洋子的困惑点映

    《洋子的困惑》讲述了现代社会越来越高离婚率的普通离异家庭中祖孙三代亲子关系,沟通不畅的模式。

    感慨就是血浓于水,爱要时时刻刻表达出来,不要只是不说,不是不爱。藏在心里谁又会知道呐,不说不做=不爱。

    女孩洋子演技真的好,真实 有代入感,没有表演痕迹,有感触,剧中曾两度落泪。

    前夫高闻是我的类型,也跟前男友*小*长得很像 各方面感觉都一样,高知有文化心思细腻细致入微好丈夫好爸爸,可惜 我跟女主一样 年轻无知无畏就知道作,好好的却不珍惜,身在福中不知福,最后后悔药也没的。

    电影整体都很有代入感,推荐单身的,有对象的结婚的,离婚的都看看,虽然剧情的节奏缓慢,有时候看着略着急,但静下心来慢慢体会 结局还是蛮温馨的。

    电影警示离异女人 小心杀猪盘 不爱的还不如单着一个人来的潇洒 别管七大姑八大姨的说什么,自己的生活自己过,别人代替不了,跟着心走

     3 ) 洋子的困惑|更适合女性独自观影的女性电影

    电影评分:三星半,偏文艺的女性电影,作为导演的处女作应属不易。黄小蕾饰演的于美慧一个人的感情故事牵引出的三代人的情感故事,电影很有烟火气,借用洋子的角度解读于美慧,有亮点。情感细腻,有对原生家庭问题的映射,更适合女性独自观影。

    电影中我喜欢的几个地方: 1、取景地:中国云南省盐津县(中国最窄县城)蛮有风格的取景,大段大段的旁白搭配着盐津弯弯绕绕的盘路段山上开车/骑摩托的镜头,不错的盐津宣传片,获得盐津政府的大力支持不奇怪。 2、非常有烟火气的拍摄,休息时和闺蜜相约美甲店做美甲,回老家和大家吃大锅饭的场景,收拾碗筷的画面都非常真实,有点像贾樟柯,这大概也是入选平遥电影节的原因之一把。

    说说缺憾 1、通过日记对美惠婚姻的感受侧面进行介绍这点挺好的,但是对于美惠为何不想抚养洋子的原因介绍略显不足,毕竟这是造成双方嫌隙的最大根由,电影更多着力于呈现洋子的气愤和愤懑,但是这个缘由显得有点说服力不足,最后母女二人的和解有有点仓促。 2、电影把美惠父母和美惠夫妻之间的关系都大概描摹了一下,电影的宣传语是“只是不说,不是不爱”。最后母亲的60大寿是作为重头戏和修罗场一样存在的,最后在三世同堂的烛光中结束电影。但是这场戏最终也没让我感受到来自美惠母亲对美惠的爱,更多的反而是好笑。美惠和洋子的和解虽然有但是感觉力度不够,整部电影对这个主题的呈现总好像什么都说了却又都没有说完。

     4 ) 心有力而气不足

    电影给我的总体感觉就是符合这个单元竞赛,很新人导演的一部电影。镜头和故事都中规中矩,很工整也很学生气。演员的形象和表演为故事增色了不少,勉强可以打六分。

    电影最大的问题在于功力不足但野心太大。一个是电影结构上,层层建构。在没看电影前,我以为是一个特别精彩的故事。外婆、妈妈、女儿,三个女性之间的故事交相呼应,但没想到单个故事都没讲得很清楚,更别说相互了。本以为外婆会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毕竟作为妈妈的妈妈,她的性格和婚姻对妈妈肯定有很大的影响。影片就用了几句,“妈妈的婚姻不幸所以我的婚姻也不幸”“妈妈喜欢一个人,我也喜欢一个人”,太单薄了。对外婆的着墨太少了,太不立体了。

    第二个是主题上,想表现的都太多了。最大的应该是母女之间的关系,但导演又加了很多,比如女性对爱情对自由的向往,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异同,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太多了,主题看似立体实则单薄,感觉没一个讲到位了。片名叫洋子的困惑,但困惑开头立马就解开了,即就是她妈妈不要她的,后续就是为什么不要她?难道是这个困惑吗?但是整体传达出来的不是困惑,是一种愤怒。“你为什么不要我?”我设想中电影会从一个小孩子的世界表达出对于父母婚姻以及上一辈之间的家庭联系,乃至农村关系的疑惑。父母为什么会离婚?妈妈为什么要跟别的男人谈恋爱?外婆为什么不愿意搬离农村老房子?外婆为什么不愿意再找,但外公却愿意?

    第三个是叙事上,把握得不太好,很多情节该讲的没到位,很多情节没必要又拍。在女儿同学偷了日记本在班上念的时候,我以为洋子的情绪会迎来一次大爆发,结果没有。洋子扔小熊那个太突兀,突然出现的小熊,后续又作为一个空镜再次出现,作用很小,如同负作用。

    第四个是人物,人物有很大的问题。洋子作为一个小孩子,她对于母亲的情感不应该是影片传递出来单一的讨厌。她为什么要偷日记本?背后不就是爱妈妈吗?渴望母爱却无法被满足。包括看到妈妈来接她,她就是单一的讨厌吗?如果能够刻画出洋子先是开心后是讨厌的复杂感情,或许更触动我。还有就是美惠。就说一个地方,我觉得特别奇怪。在发现是洋子偷了日记本后,美惠的反应就这么淡定吗?还需要闺蜜劝她去关心自己的女儿?给我的感觉是她对洋子真没那么上心,这个情节的刻画是失败的,在我眼中。

    但电影也有很多出彩的地方,最后的家庭聚餐也太幽默了,很诙谐。很久没有见到这种能让人会心一笑的幽默了。

     5 ) 一个县城离异中年女性的故事

    结构很好很工整的小品。切入点选在洋子但又不会多在情感上特别偏爱她而怨恨母亲,很好的一个视角。

    或许我也可以讲我是洋子,但不太想讨论她。

    一、当谈起美惠 当我说想起很多关于我的人生的时候其实没有想到太多的我被家庭关系所困扰的瞬间,看到美惠想起我妈,可能是更自私版的我妈。照见了一些离异中年女性的独自寥落,国内电影讲离异中年单身男的太多了,讲县城离异中年女性的不太多见,这个维度上是确实非常值得一看。 但同样的爱恨纠葛,美惠倒是蛮像一种文学意义上的“包法利夫人”,美丽、超出县城的漂亮,和边缘县城格格不入的美,一种不甘于现状充满生命力的女人,不知名的复杂原因没读完高中,做世俗的生意,但会写日记也喜欢浪漫的爱情,曾经出国打工有过异国恋。

    虽然对女儿不算太负责,但也起码给钱定期探望,好过百分八十的离异男。(小姑娘还是年纪小,其实爱不爱要不要的都不重要,妈确实没义务爱小孩,责任而言,你妈比多少离异爹的负责多了)

    美惠闺蜜讲美惠除了窗帘其他一事无成,但我觉得也没有,明明是很勇敢和善良的人,人到中年还能如此,其实不太容易。

    二、关于结尾 导演对结尾的阐释比我想象的更开放,我说把不喜欢的男人带去家宴和丢掉日记看上去很妥协,是否是种彻底对过去的否定决议安心就那么过日子。 但导演谈丢日记其实只是一个外显的复杂行为,而带男人可能只是带男人,也未必代表一种美惠确定的选择。定位在洋子是因为小孩的未来是更不确定的更有希望的。

    好吧,在饭局可能长久也可能短暂的妥协里,让日子就这么平静地继续流过,就像影片中的江水。 希望美惠和更多的“美惠”能够找到自己的回答和人生道路,不止关于家庭和男人。

     6 ) BIFF映后Q&A梳理

    在第13届北京电影节中看了《洋子的困惑》

    按照惯例整理了映后QA

    Q:本片的创作动机是什么?

    A(导演):我想在一个很小的空间范围内,拍自己能驾驭的故事,云南是我的家乡(故事背景是云南),所以就在预算范围内以人物为主创作了这个故事。

    A(制片人):之前我们其实是微信的网友,有一天她突然跟我说想拍个电影,有个剧本,我说我先看看剧本什么样子的,看完我说行没问题可以拍,导演之前去过拍摄地,采过风,给我看过照片,我觉得这地儿特别好,因为之前没人在这拍过电影,这个地方很有电影感,我觉得这电影一定要拍,所以很快了就拍了电影。

    Q:想问一问小演员,雅匀在拍这个片子的时候,你的整体的感觉是什么?

    A(演员):我感觉洋子这个小孩其实是一个叛逆又带一点懂事,一个比较成熟的女孩子,我在演的时候,就能感觉到这个戏其实跟生活中的很多困惑都是差不多的,让我完全有能力去演这个角色。

    Q:影片片名是女儿洋子的困惑,在创作叙述的过程中,妈妈是如何变成了主角的?

    A:可能从电影角度说是视觉的问题,之所以叫这个片名是因为母亲在家庭里可能是中间的一个桥梁,但是我想这个电影拍完了是一个客观的视角,让大家去关注一种情绪被忽略了的小孩,而且这一切的发生如果没有孩子来主导,这个故事是不成立的,所以我把这个电影取名放在了洋子的视角上面。

    Q:影片创作时最希望传递给观众触动的点?

    A:我说个最主要的点:我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女性?是因为我觉得生活里有很多人,她们不表达不沟通,但是实际她们默默地做了很多,坚持了很多,所以我觉得作为一个亚洲女性很有力量。

    Q:酒过三巡之后,可以看到整场局里面只有洋子和她妈妈是没有融入其中的,她们像两个局外人一样,是她们都感受到了作为一个出走者或者是一个比较反叛者,她们是无法融入主流传统叙事的,是不是感受到了一种同盟或者相似的境地?

    A:从神奇的角度来说,其实就是母女连心,有的时候你也会有一定的感应,对你的母亲,对你的家庭,对你和社会的关系,所以这是一种时空和时空的交错,也可以这么去解读她们理解了彼此。

    从剧本的逻辑来说就是洋子在那个时候理解了她妈妈,她曾以为母亲抛弃她,但因为她妈妈亲吻了她,她得到了答案,她妈妈是爱她的。

    Q:影片结尾落在了一个三代女性吹蜡烛的镜头,奶奶、妈妈跟小女孩,想问这场戏里面导演想表达的是如何把传统伦理和女性做一个嫁接吗?

    A:第一因为我是个女性导演,肯定视点总会关注女性,这肯定也是一个顺理成章的事情。第二我就觉得不管生活有多平淡或者多痛苦,或者有很多很难解决的困惑,但是生活是得继续的,所以我还是希望大家看到生活里温暖的一面。

    Q:那影片在结尾又为什么设定了母女俩一起点蜡烛?

    A:因为她也是个懂事的小孩,知道今天是外婆的生日,所以听见妈妈打火机不着的时候,她出来跟妈妈在一个时空上对话。

     7 ) 日记本里的玫瑰花蕾

    中国母女包括祖孙三代的题材,两岸三地乃至海外都有许多。远的如《喜福会》,近的如杨荔钠的《春潮》杨明明的《柔情史》以及不久前看得我如坐针毡的《水边维纳斯》。

    在戳破了感伤泛滥的母爱神话之后,东亚母女关系显露出内里残酷狰狞的部分。上述电影也大多呈现为一种共同的“怨恨模式”,也就是今天网络上诸如“父母皆祸害”小组输出的那些 “原生家庭之痛”——或许有一些历史的创伤或时代的局限性,但根本上逃不脱中国式家长的期望、打压、暴力、控制等等。

    然而,本片反倒做出了一种轻盈的处理,正如开头预叙的场景:小女孩洋子困惑地看着大人们嘈嘈切切谈着那些她听不懂的前世今生的纠葛,而貌似藏着谜底的日记本被丢在路边,一页页风中凌乱。如果说解密凯恩的钥匙是那个莫衷一是的玫瑰花蕾,那么日记仿佛层层包裹的洋葱,困惑依然留给洋子,也留给观众。

    导演说,最初只是想创作一个小孩子给大人恶作剧的故事,并且不希望这位小朋友显得过于“锋利”(我理解可能有一些童趣的感觉?)。不过艺术创作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不是最初念头的完整落地,而往往是在现实的推进中、在与他人的合作中打磨成形。片名叫“洋子的困惑”,实际上更像是 “美惠的故事”,虽然也保留了孩童视角,但它应当作为中年女性生活的注脚。

    高洋子不可谓不锋利,偷窃日记与其说是恶作剧不如说是饱含着怨恨与渴望的蓄谋(是的这里也有怨恨):洋子想知道母亲为何抛弃自己,更根本的问题,父母为何会分开。于是在日记里,我们看到了美惠从05年少女的青春懵懂到13年离婚后的怅然心境。个人认为这样的情节设置和讲述方式(孩子通过日记了解过去从而理解母亲)是有点刻意和笨拙的,日记文字全部由声音交代而不是影像语言——也好在日记不是全片的要旨,如果最重要的信息被画外音说出来从而导致大和解,那就是电影的灾难了!日记并没有关键的解密作用,它作为一条来自过去的音轨,时时对话着美惠当下的生活,作为内心的隐秘倾诉,映衬着主人公的外在行为:父母婚姻的破裂成为了她早就施加给自己的咒语,爱上一个男人奈何两人出身阶层教育职业性格统统不一致,离婚放弃女儿时的挣扎与愧疚……

    可惜洋子无法通过日记理解母亲的选择(她只是做实了被母亲抛弃的事实)和自己命运的真相,只有观众通过视差之见、通过日记的解说更全面地理解美惠这一人物的存在。洋子要为自己被抛弃的痛苦寻找原因,而我们发现没有什么原因:离婚是因为两人性格不合,抚养权归属是因为父亲有能力有文化而母亲更需要赚钱,父亲尽力平衡重组家庭的关系、不乏对女儿的私心关爱,母亲也努力弥补缺失的陪伴……没有人有错,但这一切就是抵消不了孩子的被遗弃感。高闻说“离婚了孩子不是跟父亲就是跟母亲,这很正常”,但貌似五五开的选项并不通向真实对等的结果:当母亲放弃孩子,对母亲和孩子,伤害都已发生。当然,你可以用性别理论去解释这一切,批判关于母职和母爱的意识形态,但即便离异父母都尽可能善良体面负责任的前提下,现实中母亲的愧疚和孩子的受伤,就是无法被抹除。

    同理,美惠和姐姐讨论父母为何离婚(到底是父亲早就出轨后妈,还是离婚后再找的;美惠母亲多年来如冰山般的冷酷执拗,在上一段婚姻里必然有重大原因,电影省略了让你脑补),也找不到答案,还给了自己安了一个“婚姻不幸”的预言。“孩子会重复父母的命运”这不奇怪,奇怪的是这往往不是计划安排、而是在无意识中达成的:孩子从小想弄懂而没弄懂的谜团,长大后会由自己清晰地践行出来。在此我固然不同意说什么“三代女性的悲剧”,但也不能简单地同意“离婚是为了幸福”——为避免更大不幸的不幸,也是一种不幸。而我所赞赏的导演的“轻盈”的处理,就是没有陷于怨恨模式,没有刻画一对混蛋的男人和苦逼的女人,没有父母子女之间的相爱相杀,只是呈现一种甚至有点理想化的生活状态,主要表现女主人公的情感和选择:人与人之间有爱、有怨、也有尊重和“凑合过吧”,任何选择既然有所得,也会有遗憾。这部电影里没有秘密要揭露,没有怨恨需要和解(最后点蜡烛只是情感交汇共鸣的一刻,谈不上和解了什么),我认为它也不是在鼓励女性勇敢离婚追求幸福新生活。如果一定要总结某种女性主义价值的话:这部电影通过一个真实生动、不太完美也没大错误的女性形象,向我们展示出母女关系现实的联结和困境,它贯穿于生活的一次次选择和情感转瞬的流变,也可以有所触动和改变,却不能由理论来指导和解决;而女性面对这个困境的办法,我想就是“再来一次也还要这样选择”,并且跟困境共处下去。

    纵观全片,我的观影体验多次在“轻”和“重”之间、在套路和反套路的自然写实之间跳跃,并且最终落于轻盈。比如当我看到日记本时,觉得有重要信息了,结果没有;当我看到美惠母亲典型的“扫兴式家长”时,觉得要揭开上一代人的恩怨了,结果对母亲的刻画点到为止;当我看到美惠和姐姐做家务吐槽父母重视弟弟的时候,我觉得这个场面也太典了(导演承认此处有夹带私货),好在也没有过度发挥。我喜欢的场景是老父亲跟朋友们掷骰子,是田埂间有时髦音乐和玩具灯光点缀的广场舞,是洋子和闺蜜在大桥上诉说心事,是又尬又欢脱的家庭聚餐,是生活的流动感和呼吸感,而不是热搜式的性别议题。

    最后谈两个我觉得有不足或者是困惑的地方。第一是影片中数次出现美惠在卧室独居的情景,这是一个私密的、直面自我的场合,也是人物内心的外化,可以是关于回忆、创伤、选择甚至情欲的时刻,每一次卧室戏应该对应情节的发展,有某种点明或者推进的作用,但是从呈现的效果来看,似乎不太明确?女主每次的动作、表情、状态好像无法解读出具体的意义?第二是美惠被小东北骗钱的时候,画面风格(美惠坐在窗帘之间打电话)和电影配乐(而且考虑到此前那么长的时间里配乐很少)突然戏剧化、歌剧化,节奏加快,跟影片整体调性很不相符,以为要往悬疑方向走了,结果什么也没发生,还是所有人和和气气参加生日聚会去了,而后的节奏、画面和配乐又回归正常。这个突然的“变调”扰乱了我的感受,是有什么特别含义吗?欢迎友好讨论(导演看到的话也可以偷偷小号回复解答。)

     8 ) 实话实说建议不要去电影院看洋子的困惑

    💜

    《洋子的困惑》我本来打算明天写影评,想想还是今天写吧,其实我本来就不太喜欢剧情片,因为节奏会太慢了,我真觉得2倍速播放是我的欣赏水平。果然这个电影就是如此,今天马拉松观影本家就比较累,电影主题曲又很压抑,电影播放过程中,有人站起来有人走动,我旁边的人来回的换姿势。这个电影拍摄手法什么的也是有很多没啥意义的镜头,就黄小蕾回来换完衣服睡觉就出现好几段,还有她一个人坐着沉思的样子也很长很长。

    影片说是洋子也就是黄小蕾女儿的困惑,更应该说是中年女性的困惑。自己是小乡村到城市的,她面对的是必须打拼自己未来。后来她结婚生孩子,又面对的是不是应该离婚啊,离婚以后孩子是不是要自己带,这是这位妈妈之之前困惑。现在她有自己的事业,但是女儿恨她,洋子的父亲虽然再婚但是对洋子很好。洋子的妈妈很沉默,她是女强人,自己事业很忙,她向往大城市的发展,但是放心不下这个女儿,她被装大款实际上是男朋友骗钱开公司,她受了很多苦不说。当然洋子妈妈也很神奇,她离不开爱情,被男朋友骗完钱,转身又找了一个可以带回家给妈妈过生日的备胎,这个备胎看上去老实一些,谨慎一些,更合适和女强人在一起。

    洋子得外婆更沉默,她也早早就离婚了离婚原因不明,自己带孩子长大,洋子外公也再婚了,外婆的儿子不回家,回家就说的是卖她的房子。

    洋子自己也很困惑,但是她是剧中女性中最敢说的人,她想知道母亲的故事,偷母亲的日记,她很懂事为了爸爸省钱,她在学校被欺负,但是她会还击。

    这个故事就是咱们国家三代女性的故事吧,如果2倍速看可以看,但是去电影院真的没有必要了姐妹们。

    黄小蕾演的挺好的,演员都演的行,但是太拖沓了。

     短评

    【上海首映礼 in曹杨影城】(i人好惨,旁边一个大妈看电影一直讲话,手机也不静音,以为她自己好牛逼,我却不敢说她)为方言电影点赞👍👍。看的时候想起来了《春潮》和《水边维纳斯》,本片是近年来看的最舒服的女性主义电影。女主和大姐刷碗戏以及最后的饭桌戏都拍得很好,虽然是导演处女作,资金有限情况下还是拍得真实度和完整度很高且有亮点,我很喜欢。洋子偷看日记,揭开家庭伤疤,这种家庭应该很多,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没有各种伤痕叠加下女主的激烈反抗,只有继续生活。

    5分钟前
    • Vans
    • 推荐

    最后的和解给我整破防了。越是真相大白越是意难平。黄小蕾的演技太有感染力了,洋子新演员也很出彩。

    6分钟前
    • 呀呀
    • 推荐

    海报和片名很能迷惑人,成片完成度太差了,看完是观众的困惑。

    8分钟前
    • 金姬酱
    • 很差

    本来想给三星,但映后导演的回答实在是太灾难了,导演想用一种取巧的回答来回避观众支出的非常不符合逻辑性的问题。。只觉得对观众不太真诚

    10分钟前
    • 临江
    • 较差

    挺会来事,片子还行,看了映后,导演很差劲。

    13分钟前
    • 天桥西柚
    • 还行

    剧本设计还是用心了,叙事有趣的一点是用女孩偷看母亲日记的行为,和女孩的口吻读出母亲的内心,同时交代了两边的视角和处境。而母亲与她老辈儿的婚姻也存在着镜像关系。剧作一方面想做城市与故乡的疏离,一方面想做代际关系的疏离,但似乎又都不太够。如果能再多分点戏给姥姥就好了,现在只给姥姥安排了两场戏和在对话中片面交代,少了些层次。所以到最后生日宴时,力道不太够。

    18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平遥电影展展映】世界首映。片名令人困惑,因为影片并非以女儿洋子的视角为主要线索,而是母亲视角为主,女儿为辅。而女儿也未看出有什么“困惑”,演得也一般。更多的是“熊孩子”青春期的叛逆、对母亲的怪罪和对成人世界的不理解。即使读了母亲的日记也并未理解其中的苦衷。看不到女儿内心的成长,因此片尾的饭桌和屋内各个家人的“和解”就显得刻意。影片留白过多,很多剧情未交代清晰。包括女主新男友的出现、为何放弃女儿抚养权、海外打拼的经历等。如能展示女主更多的过往、深入挖掘坚强女强人表面下事业家庭不能两全的无奈、伤感的心路历程,会更好。黄小蕾选角很适合角色,表演可圈可点,值得一个演员奖鼓励。两星半

    21分钟前
    • 汪金卫
    • 还行

    看到了吗,不是所有的女性都天生具有完美的母性,而这不是罪。

    26分钟前
    • 少女小偷
    • 推荐

    北影节,黄小蕾有点不太合适,她那场拒绝去跳广场舞的戏太不合理了,她完全就像个广场舞领舞啊。

    29分钟前
    • 小乔
    • 还行

    最后的全家宴真是太热闹了 有天水围的日与夜的感觉 所有的矛盾与复杂最后不过是生活的点滴 也只是融入生命的长河一笑了之就可以了

    32分钟前
    • 乐道子
    • 还行

    偶有闪光,黄小蕾是全片最大败笔。

    36分钟前
    • 凯文·史派东
    • 较差

    [平遥5]最近学到的新收获就是 太过自我 不放弃利己的快乐 就收获不到家庭的快乐,而家人的情感尤其是和孩子之间 是年轻时付出多少之后收获多少的,自我的边界越强 就越不愿意为了家人的笑脸去勉强自己。但每个人都是自私的 也值得自私的快乐,不想勉强我的妈妈,也有些害怕以后被人勉强自己。另 原生家庭不幸的孩子互相能一眼看得出 装不出来 也藏不进去。另 给你爱情的人除了爱情什么都给不了 给你家庭的人除了稳定也什么都给不了 女性很难选择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并且不去后悔 这会不会也是女性所面临的不公。

    40分钟前
    • 嗷尼美
    • 还行

    初衷挺好,可惜虎头蛇尾,观感平淡,不痛不痒。开始不久房间大乱的剧情,以为是要承接《疯狂的赛车》,结果竟读起了母亲的日记。许多概念设置不错,但不知为何,最终选择了一种非常老套、保守的叙事来展开。尤其是本片最大的亮点——取景地选在世界上最狭窄的城市盐津,却没有利用好这个极有特色的地景空间,非常遗憾。平日挺喜欢黄小蕾,也很期待她作为大女主,以一己之力撑起一部电影。看完发现她不常担任女一号是有道理的。结尾和《过时·过节》一个路子,不管之前有再激烈的矛盾,似乎转瞬之间大家就能好好坐下来一起吃顿饭了——反倒削弱了前面铺陈已久的、三代女性的困境。映后有观众问及女性主义的问题,导演的回答相当忌惮。其实把创作意图或所思所想大方地表达出来,无论观点是否一致,都更能收获观众的喜爱与尊重。#平遥影展@2023.1

    42分钟前
    • 小学生任赢赢
    • 还行

    代入感太强了,好像是把我的童年搬上了大荧幕

    46分钟前
    • 摸摸翅膀
    • 推荐

    打卡第六届平遥国际电影展第十五场。大概是本届藏龙单元未公映新片中最大的惊喜,叙事节奏张弛有度,议题是当下非常热点的原生家庭伤痛,故事非常真实,烟火气十足,“丢失的日记本”通过儿童旁白的呈现方式简直绝妙,镜头语言和场面调度的纯熟程度很难让人相信这是一部导演处女作,观感引起强烈舒适,中国电影如果都这么拍的话,不会全部玩完,只会未来可期,预感本片今年院线公映后会成为口碑黑马,能进入23年个人年度十佳影片的级别,精彩、高级、牛逼!

    51分钟前
    • About Time
    • 力荐

    大人们估计是喝醉了,外婆拉着情敌说要搬过去一起睡,让外公睡沙发。爸爸叮嘱情敌说尽妈妈的好话,让他要对妈妈好。只有我偷走母亲的日记本,拒绝父亲的绘画本,把毛绒熊扔进江水,反感大人成天过不好自己的人生,还询问别人的生活。受过伤的人才会想一个人过,我们在最窄的城市里,找不到顺畅的通路。

    53分钟前
    • 西楼尘
    • 较差

    黄小蕾演的很好,我已经忘记《人潮汹涌》里飒爽可爱的晖姐和《人世间》热情的乔春燕了!

    54分钟前
    • 大聪明
    • 力荐

    全片就像那本日记一样流水账,中式的所谓纪实却很丑的摄影,人物台词和动作都太刻意,那句妈妈也是第一次当妈妈这种烂梗台词真写得出来啊,到最后一场吃饭戏明明应该最复杂,结果身边观众都在笑。对女性处境的表现让我非常不适,清明回村那一大段达到了每句话都让我反感的惊人成效,痛点全踩没有问题,问题是不能只踩在表面。洋子在饭桌上说你们烦不烦是为数不多的有趣的片段,结果接个黑屏。前夫的情书前后对比有点意思是剧本最大的设计点了。最后我总结一句:金典广告是本片最大赢家

    59分钟前
    • 三州熑
    • 很差

    一个黄小蕾,一个倪虹洁,这些年演啥都一个样,风尘气太重,看到她们已经神经衰弱了。

    1小时前
    • 二火山
    • 较差

    没想到李珏是本届平遥华语电影藏龙单元唯一一位女导演。她用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生活观察,自编自导出一个关于母女三代人之间难以融洽的微妙关系和诡变张力的故事。三代女性之间的关系,同样应用于男性,这是东方式家庭的缩影,代际之间的缺乏交流无时不刻在让人疏离。电影也取景于云贵川三省交界,一个全世界最窄的城市:盐津,而电影也试图通过地域景观给出答案:一条路只能一直走下去 ,家庭需要沟通。

    1小时前
    • 茗政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