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科幻片 银翼杀手英语

    银翼杀手英语

    评分:
    0.0很差

    分类:科幻片美国1982

    主演:哈里森·福特,鲁格·豪尔,肖恩·杨,爱德华·詹姆斯·奥莫斯,M·埃梅特·沃尔什,达丽尔·汉纳,威廉·桑德森,布里翁·詹姆斯,乔·托克尔,乔安娜·卡西迪,吴汉章,摩根·保罗,凯文·汤普森 

    导演:雷德利·斯科特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更新中字

      剧场版与你在世界终结之日FINAL

    • HD中字

      混沌行走

    • HD中字

      戴夫号飞船

    • HD中字

      古墓迷途2

    • HD中字

      缉魂

    • HD

      2012

    • HD

      星际之门

     剧照

    银翼杀手英语 剧照 NO.1银翼杀手英语 剧照 NO.2银翼杀手英语 剧照 NO.3银翼杀手英语 剧照 NO.4银翼杀手英语 剧照 NO.5银翼杀手英语 剧照 NO.6银翼杀手英语 剧照 NO.16银翼杀手英语 剧照 NO.17银翼杀手英语 剧照 NO.18银翼杀手英语 剧照 NO.19银翼杀手英语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2019年11月,刀锋跑者霍顿(Morgan Paull 饰)在泰瑞尔公司对新员工进行沃伊特-坎普夫测试时,被技师里昂·科瓦尔斯基(Brion James 饰)枪击。警监布莱恩特(M. Emmet Walsh 饰)不得不命老牌刀锋跑者戴克(Harrison Ford 饰)出马,猎杀复制人里昂、罗伊·巴蒂(Rutger Hauer 饰)、佐拉(Joanna Cassidy 饰)、普里斯(Daryl Hannah 饰)。戴克来到泰瑞尔公司调查,在艾登·泰瑞尔博士(Joe Turkel 饰)的请求下,对员工瑞秋(Sean Young 饰)进行了测试。百余问题之后,戴克判断瑞秋为复制人。而瑞秋本人对此真相竟一无所知……

     长篇影评

     1 ) 献上“眼泪在雨中”当年上译独家翻译,10几年了那声音我依然记忆犹新,当年初中观后感写了片作文,还被老师评了个优+

    “我曾在黑暗中,见过,
    十层楼高的海浪,
    你从来没有经过这么恐怖的经历吧?
    所有的片刻,
    都会,
    消失在时光中,
    犹如,
    眼泪,
    在雨中,
    死亡的时刻,
    就要来到了


    “我不知道,
    他为什么要救我一命
    也许在那最后一刻,
    他更加热爱生命,
    任何人的,
    也包括,我的生命
    他只是要我们大家都想要的答案,
    我来自哪里?
    我要去哪里?
    我,
    还能活多久?
    而我,
    只能坐在那,
    看着他死去”

     2 ) 白话导演:雷德利·斯科特

    http://prepare.blogbus.com/logs/8104751.html

    在接连拍摄了《异形》、《银翼杀手》这样的不世名作之后,上世纪80年代初,雷德利·斯科特的声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点,全世界的目光仿佛都在注视着这位大器晚成的天才导演。谁也不曾想到,这位早年在电视片、广告片领域显示了过人才华的英国人,在仅仅初涉影坛几年之后,就俨然一派殿堂级导演的架势,在恐怖片、科幻片的花名册上永远地写下了他的大名,供后世顶礼膜拜。

    《2001太空漫游》和《银翼杀手》到底谁代表了科幻片领域的最高成就,至今还有人为此争辩不休;而在《异形》之后,外星险怪开始正式入侵地球,仅仅是在“异形”这块牌子后面,就不声不响地隐藏着詹姆斯·卡梅隆、大卫·芬奇这样两位导演好手,但甚至连他们的光芒都被雷德利·斯科特开创的先河所淹没了。

    当时正值青春期的克里斯托弗·诺兰对他的这位英国同乡崇拜得无以复加,就像他崇拜希区柯克那样。但诺兰恐怕不会想到,在将近30年之后,他儿时的偶像级导演以70几岁的高龄,仍在为奥斯卡最佳导演的殊荣而苦苦挣扎。在《魔戒》当道之时,他适时地推出《天国王朝》,其导演版的水准依然超出寻常,甚至在气势上也并不输人;而当《杯酒人生》备受推崇之际,雷德利·斯科特也像亚历山大·佩恩那样,悠悠地拿起了酒杯,开始品味人生了,却道《一年好时光》。

    但这样近似于“见风使舵”、“摇尾乞怜”式的行为向来不讨奥斯卡评委们的欢心。他们顶多再塞给你一个提名,照顾一下你廉颇老矣般的苦情,但绝对不会顺着你的意思行事。对比一下马丁·斯科塞斯《飞行家》和《无间行者》的遭遇就再清楚不过了。当你真的天不怕地不怕的骂了200多个Fuck,小金人也就乖乖就范了。或者,你要是真能像罗伯特·奥尔特曼那样的硬到底,一生只拍自己真正想拍的电影,奥斯卡准不齐给你颁发个终身成就奖什么的,彻底折服于你的坚持与操守。但雷德利·斯科特显然不是。

    他恰恰非常主流。即便是像《末路狂花》这样的可以做女权主义研究教科书般的创新之作,也反映了美国社会最直接的社会问题。而像《角斗士》那样的战争史诗,其宣扬的个人英雄主义也正暗合美国人的胃口,赢得了评论界和票房的双丰收;更不用说《魔鬼女大兵》、《黑鹰坠落》有多么讨好政府和观众的欢心了。雷德利·斯科特的主流性更体现在他拍片的多样性上,正像前面所说的,只要他愿意,他可以拍出各种类型的电影,以顺应大众和评论界的口味,而且超出水准,票房一路飘红。他的技艺日趋圆熟,把握剧情的能力炉火纯青,《火柴男人》里面迂回曲折的高智商犯罪正体现了这一点。当把这所有的影片放在一起的时候,你甚至无法想象如此风格迥异的电影竟是出自同一个人之手!

    而换句话说,他也始终没有拿出能够代表自己艺术创作巅峰的大作。我们现在至今怀念的还是那部等了十年才被大众认可,并高呼远远超前于时代的《银翼杀手》。但也没有人敢为他盖棺定论,三十年啊,雷德利·斯科特的创作热情始终不减,几乎到了年年推出佳作的境界,谁也不知道他哪一年能够再次让人惊艳,谁也说不准。甚至也没有人注意到,他在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古稀之年。他太缺少一部像斯蒂文·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单》那样的电影,来为自己的实力正言。尽管他所展现的驾驭各个片种的全面性已经世所罕见,除了库布里克,谁人能出其右者?

    而这也正是他的悲哀。这个半路出家的英国人在美国社会里逐渐被同化了,他早年所展现出的天才锋芒已经被越来越无可挑剔的技艺技法所取代了。好莱坞电影工业造就的悲剧之一就是,把雷德利·斯科特这样的极有可能成为巨匠的强人,生生打磨成一个再优秀不过的匠人,令人唏嘘不已。

    PS:这是我在“白话导演”这个系列下的第一篇文章。雷德利·斯科特的名字与诸多电影大师比起来,或许显得并不出众。他既没有像弗朗西斯·科波拉那样的绝世天才,也没有像英格玛·伯格曼那样的人文追求,与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比起来,他立即显现出才智平庸和不够幸运。甚至与丹尼·博伊尔、克里斯托弗·诺兰这样的年轻后辈比起来,他很不够酷,经典得老气横秋。但他恰恰代表了平凡的大多数。正是这些导演的合力才撑起了电影艺术的天空。而且从这个角度而言,雷德利·斯科特的勤奋用功和矢志不渝的热情已经达到了让人眼湿的地步。他代表了一个没有足够异禀的导演可以达到了的境界。在这样的老导演面前,你可以不为他折服,但不能不为他感动,并深深敬佩。

    http://prepare.blogbus.com/logs/8104751.html

     3 ) 雨中泪

    在雨中流泪是什么感觉?泪水和雨水在脸上交织而下,难以辨清。片尾当罗伊在雨中不得不面对自己短暂生命的结束时,他的那些记忆也终将会被岁月的长河淹没。就像他自己最后所说,“我所见过的事物,你们人类绝对无法置信。我目睹战舰在猎户星座的端沿,起火燃烧。我看着C射线,在唐怀瑟之门附近的黑暗中闪耀。所有这些时刻终将流失,在时光中,一如眼泪,消失在雨中。死亡的时刻到了。”左手手持白鸽,右手手掌钉入铁钉,死后白鸽飞入阴雨的天空,罗伊的死成就了电影史上最诗意的死亡之一。可我们又是否能看到他的雨中之泪?

    记忆,我觉得是一个人完成自我确认的基础,也是人类情感的源泉。每个人出生时都是一片空白,我们学习,成长,继而一切的经历都会在脑海中留下印记。之所以每个人都知道我就是我而不是别人,就是因为我们各自拥有不同的记忆。那些美丽的记忆对于一个人来说更是心中独一无二的珍宝。可如果有一天,你突然发现你的记忆其实是虚假的,原来自己从未真实地存在过。那时,你会是什么感觉?你又该如何继续面对这个世界?

    人类千方百计地想要把机器设计成和自己一样,可是真的创造出了和人完全相同的复制人之后,却又不肯承认他们的存在。然而,人与复制人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甚至本质上可能已经相同。瑞秋在第一次遇见德卡时就直接问他是否曾经错误地将人类退役。其实同样是杀死一个生命,却自欺欺人地宣称是在使其退役。那么,人类这种设计想法的初衷又是什么呢?我觉得可能就和泰瑞博士要德卡对瑞秋进行人性测验一样,原因就是“让我满足”。为了满足完成那些危险复杂且只有人才能胜任的任务的需求,复制人各方面都被设计来模仿人类,除了他们的感情。但复制人可能会逐渐发展出自己的情绪反应,像人一样有恨、爱、恐惧、愤怒、羡慕。为了满足对他们的生命进行控制的需求,设计者做了只有四年存活时间的所谓保险装置。又是为了满足人类能够更好地控制复制人,他们被灌输他人的记忆,结果得到的只是虚假的情感上的依靠和安慰。所以,我想泰瑞才会一边以“比人类更像人类”为公司座右铭,一边又自相矛盾地说,“我们开始认同他们,这是种怪异的妄想。”

    如果一切的创造,在某种意义上,其实都只不过是为了满足虚荣而已,这个世界不免带着几分荒诞和悲戚。

    前尘往事,俱为云烟。自己视为珍贵的回忆,不过是他人的幻影。后来,瑞秋面对德卡时就连一句“吻我”也无法说出,因为她无法依靠自己的记忆,她分不清那到底是自己还是泰瑞的侄女,她无法确认自己的存在。

    对于同为连锁六型复制人的罗伊来说,他的一生更像是一首关于生命的沉重悲壮的诗歌。其实,他像极了人类本身,就如《普罗米修斯》里一样去寻找自己的造物主。罗伊想方设法来到他的设计者泰瑞面前,质问生命的真相,寻求更多的生命。然而得到的只是失望的答案。泰瑞说已尽其所能把他做好,“两倍明亮的光芒,只能燃烧一半的寿命”。可是,泰瑞将他带到这个世界,把他设计成比人类更像人类,却只能让其拥有短暂的生命,永远活在死亡的黑暗恐惧中。我想这就是罗伊最后残忍杀死泰瑞的原因。恨,是人类的情感之一。复仇,也是人类的本性。

    高楼之上,面对自己即将消逝的生命,罗伊却伸手救下了要跌落深渊的银翼杀手德卡。至于他为何做出此举,我认为这正体现了罗伊作为连锁六型复制人内心情感的复杂,本质上也是反映了人类自身的复杂。爱与恨,善与恶,是对灵魂的拷问。那幕罗伊在雨中死去的场景,我想注定会永载电影史册。逝去的生命,消失的记忆,人的孤独与脆弱,时间的可贵和无情,都在这一幕中爆发出来,我甚至觉得那下了整场电影的雨就是为了这一刻。

    雷德利·斯科特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阴雨绵绵,杂乱潮湿的未来世界。作为一部1982年的科幻电影,其思想深度,制作水平,我觉得即使放在今天也不为过时。

     4 ) 复制人的原罪——Roy 为什么要杀泰勒?

    这部片子确实很深刻,这里谈两点个人的理解,欢迎大家探讨。

    Roy 为什么要杀泰勒?

    泰勒本人应该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从他的房间布置来看,蜡烛、木制的床、中国的屏风,本身是科学前沿的人物,却坚持用蜡烛可以看出他对时代厌恶,以及对于科学既爱又恨的复杂情感。

    他利用所掌握的技术建立了自己的帝国,宏伟的金字塔使他能在已经没落的世界中独善其身,同时他也认为自己是人类的救世主,利用他创造的复制人开发外太空,使已经没落的人类文明得以延续。

    但从复制人的角度说,泰勒是造物主,也是自私和罪恶的,所有的复制人都是他的奴隶。

    复制人一出生就被迫从事残酷的事业,虽然能力过人,却受到比自己低级的人类的歧视,由于有了自我意识,已经能够感受到对死亡的恐惧和被奴役的痛苦。这就是复制人的原罪。

    泰勒说:你的虽然短暂,却能发出更耀眼的光华。这句话是站在人类的角度去说的。殊不知,此时已经知道自己生命不能延续,复制人种族的命运无法改变的复制人救世主Roy,听到这番话的滋味是何其痛苦
    。既然你明知道复制人的智慧过人,而且已经具有人类的情感,显然你也知道他们被奴役的痛苦,你没有能力让这个物种得到救赎,却把这个物种出卖给人类,成为人类的奴隶!

    影片中的救世主Roy对现实的宗教进行了一次颠覆,Roy杀死了他的造物主泰勒博士!!!

    ——————————————————————

    戴克是不是复制人?

    我认为戴克一定是复制人,那个独角兽的梦是最直接证据,而且这个镜头是导演剪辑版加进去的,导演想干什么?

    另外应该注意到他每次杀死复制人之后那种被震撼的感觉,如果他是一个杀人无数的老杀手应该早就麻木了呀。

    这就说明他只是认为自己是个老杀手,其实那都是生产的时候灌输的记忆,而每次杀人时的震撼才是他自己的记忆。这一点上和女复制人Rachael又何其相似。

    还又警长对他的态度也很不对,感觉上似乎有一些歧视的眼神。最初见面时的对话似乎两个人认识已久,警官说:“如果是我请你,你一定不会来”,这说明他对这个老银翼杀手的脾气很熟悉。可是既然是

    老搭档了,为什么在戴克杀掉第一个女复制人以后,警官发出了“你真是个顶尖杀手”赞叹。

    那个说西班牙语喜欢折纸的警察对戴克的态度更是奇怪,除了喜欢折纸给他看以外,还有一处细节,戴克在一家店铺买酒的时候,这个家伙从背后走过来,用拐杖狠狠的敲了戴克一下,似乎是在想看看这部
    机器结实不结实,他看着戴克的眼神直勾勾的仿佛能洞穿灵魂。而戴克只是抓住拐杖,没有说什么。

    我猜测在戴克的头脑里可能一个指令,就是服从这个怪警察。或者戴克是怪警察(我怀疑他是科学家)

    开发的杀手复制人。
    ——————————————————————————————
    Roy 在杀死了泰勒博士以后一个镜头,电梯快速向下坠落,Roy在电梯里,一道蓝色强光从上面照在他的脸上,他先是抬头凝望,然后痛苦的低下头。

    这个镜头想说明什么?是他因为绝望而感到痛苦失落,还是死亡即将来临的痛苦,或者是他得到了关于复制人生命的答案。

     5 ) 德卡到底是不是复制人?

            一直觉得欠《银翼杀手》一篇影评。前天在资料馆,第一次在大屏幕上看了《银翼杀手》,心潮澎湃。尽管每个情节和所有台词都几乎烂熟于心,但每一次观看都是全新体验。本次观影终于想明白了一个萦绕多年的问题:德卡到底是不是复制人?以前我一直坚定地认为,所有线索都在指向德卡的复制人身份,甚至连雷德利斯科特本人在2002年的访谈中也是这样承认的。然而如今我觉得,德卡的身份问题,隐喻的意义大于实证。在本片中,清晰地呈现了复制人-人、人-造物主这一对位关系。这一点可以从本片对基督教意象和古希腊意象的大量运用中推断出来。
            认为德卡是复制人是有充足理由的。当瑞秋接受移情测试(empathy test)并被残忍地告知自己是个复制人,所有弥足珍贵的记忆都是被植入的,她问德卡“这个人性测试你在自己身上测过吗?”这个镜头的停留和反应时间在那一系列镜头中都要长得多,长得足以让人埋下怀疑的种子。复制人的记忆是靠照片来佐证的。德卡凝视里昂、瑞秋的一系列照片的主观镜头方式,和瑞秋凝视德卡钢琴上他去世妻子的一系列照片的镜头方式,如出一辙。此时一个巨大的疑团已经包裹我们:我们的记忆真的是存在过的历史,还是被植入的幻觉?我们有没有可能也是复制人?这种自我怀疑伴随着德卡从未怀疑的自我确信一直延宕到影片最后。我们甚至会感到奇怪,为什么德卡就从来没有自我怀疑过?其实,影片中警察局长的小跟班“折纸人”一直在隐隐地暗示他对人的洞悉,他可以代表人类自省的那一部分。在复制人所及之处,他都会留下神秘的折纸:一只公鸡,一个有尾巴的人,以至于到了结尾,德卡看到自己的门口留下了他梦境中的独角兽的折纸,他恍然大悟的脸上已经写着“原来我也是一个复制人”“原来你们早已知道”“我知道死亡或早或晚将会来临”。这样,回过头去我们就可以理解警察局长的话:“It's too bad she won't live! But then again, who does?”也就可以解释一直隐藏在我们心中的疑惑:为何德卡有远远超出man的体力,足以与罗伊这个顶尖复制人相抗衡。
            这样能说通,但如果这部电影就是为了这个悬念,岂不是太没劲了?斯科特精心设置了那么多意象和双重叙事线索,予我们不停地解谜和对弈。首先很清晰的是,德卡和罗伊是影片的双重主角,叙事时间对半开,两条线索不断推进最后汇合到一起成为高潮部分的两大高手对决,在结构上他们形成了明显的对应关系。因此,对德卡的理解要从对罗伊的理解入手。
            罗伊和他的复制人朋友,象征着从天堂堕落的天使。打扮魅惑的跳舞女郎卓拉的道具是蛇,脖子上的纹身也是蛇,她被德卡击中的地方正好是两胁——长翅膀的地方。罗伊一行从外太空到地球是地理空间上的下降过程,与之相对应的是罗伊死时鸽子的腾飞——那一颗洁白无瑕的灵魂终于飞升回天堂。当夏娃和亚当被逐出伊甸园,他们就成为了有朽的凡人而不再是不朽的神。罗伊对制造了他的“造物主”泰勒博士请求让他们摆脱死亡,正是有朽的凡人对不朽的神的僭越,一个短暂的生命对永恒的渴望,这是希腊神话中大部分悲剧故事的起源。(复制人的完美身形如同希腊人,而泰勒公司也被设计成希腊神庙的样子)泰勒博士表示了技术上的无能为力后,罗伊因为仇恨抠掉了他的双眼。眼睛这一重要器官在影片中重复出现,总是和认知的疑惑相关联;俄狄浦斯弄瞎自己的双眼不仅因为他“看不见”活着背后错综复杂的命运,也为他僭越了神。罗伊对泰勒的惩罚方式充满了嘲讽,因为其实罗伊才是无知的那一个。泰勒居然对他说“你把这短暂的一生活得耀眼,便足够了”,当时的罗伊像所有的human being一样不理解这句话,因为他渴望着永生。他像堕入了地狱的魔鬼一般行恶,滥杀帮助过自己的塞巴斯汀和无罪的泰勒,皆因他膨胀的贪婪。大家还记得他的狼嚎么?在《神曲·地狱篇》的开头,但丁在树林的深处被一头母狼追赶,狼的意象象征着贪婪。《耶利米书》第5章中说:“Idcirco percussit eos leo de silva, lupus ad vesperam vastavit eos…”(因此,临终的狮子必害死他们;晚上的豺狼必灭绝他们……)《约翰一书》第2章中说:“omne quod est in mundo, concupiscentia carnis, et concupiscentia oculorum est, et superbia vitae: quae non est ex patre, sed ex mundo est.”(“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并今生的骄傲,都不是从父来的,乃是从世界来的。”)直到他的死期到来,出于对生命惺惺相惜的怜悯救了德卡之后,他终于用自己的一生重述了这句话:
            I've seen things you people wouldn't believe.
            Attack ships on fire off the shoulder of Orion.
            I've watched c-beams glitter in the dark near the Tannhauser Gate.
            All those ... moments will be lost in time, like tears...in rain.
            Time to die. (每次一听到这段话就哭成傻逼T T)
            罗伊的形象有着从魔鬼-基督的转变。在最后一刻,他完成了成长的人物弧光,接受了死亡这一与生俱来的宿命,认清了生命在时间之中如易逝的赫拉克利特之流,并赋予自己的生命极高的浪漫主义价值色彩。他用理解和接受取代了贪婪和欲望,更关键的是,正如被钉子刺穿手掌的耶稣一般,他怀着怜悯为那些想要伤害他的人赎罪。德卡的这一段话其实来自于威廉·布莱克的《天真的预示》(烂大街的“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永恒在一刹那珍藏”就是它的开头),“Every tear from every eye/ Becomes a babe in eternity”。《天真的预示》是一首劝导人信教的诗,编剧从中借用了不少意象:猫头鹰、鸽子,乃至复仇的情节。
            综观罗伊和他的复制人朋友,他们都是“人性的,太人性的”。他们尽管完美却无法逾越被人设计好的记忆、命运和死亡——这难道不是对人(human being)最精准的概括吗?德卡代表着人,代表着银屏之前的观众,尽管我们的生命比复制人长一些,但在历史之中也无非是朝生暮死、转瞬即逝;正因生命的有朽,我们才有不断膨大的贪婪和欲望;那个若有若无的“折纸人”留下的折纸如同日常生活式的自省,总让我们感到被“洞悉”被“设计”出来的不安和焦虑。警察局长那句“It's too bad she won't live! But then again, who does?”是对人这种生物注定无法逃脱命运的概括。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银翼杀手》无疑是后人类电影(posthuman film)中最为经典的代表作。电影不再重述人类中心主义这一好莱坞制胜的法宝,而通过复制人让我们直面人类自身的渺小、脆弱,此时我们人类的“造物主”(并非上帝)已脱离了世俗宗教意义而成为形而上意义。追问德卡到底是不是复制人并无意义,斯科特只是用一个复制人的框架讲述了人的神话,而我们在这样“被复制”的后现代惊惧中该如何生存?罗伊那段话给出了一种无奈但散发出高贵光芒的解答。因为这,在赫拉克利特之流中,我们也能看见那一闪而过的、跳跃的人性之光,并一遍遍提醒我们记起尼采的超人,海德格尔的向死而生。愿我们说出Time to die时不再有贪婪,而是同样的高贵典雅。

     6 ) 像雨中泪水

    Blade Runner
    Directed by Ridley Scott
    USA 1982
     
    Blade Runner开篇未来世界里的洛杉矶和The Matrix Revolutions中的机器城市有些神似,到处都燃烧着火球,整个城市看起来就像从未见过阳光,还有外国语的霓虹广告牌,有些异域风情又有些危险的市中心里挤满了移民住户。这情形让人心生疑问,是不是每个科幻电影的导演对未来的想象都碰巧一样呢。但是Blade Runner不需要为这些巧合作任何解释,它才是所有科幻电影的开始,在David Lynch的Dune之前,也在很多其他对Philip K Dick精彩小说所作的要命的改变之前。
     
    导演Ridley Scott对电影基于的原文(“机器人会梦见电子绵羊吗?”)的改编一点儿都不拘谨。他对故事情节的添油加醋让银翼杀手(Blade Runner)的追踪和杀戮更加惊险刺激。而故事的主要人物也从杀手Rick转变成被追杀的复制人(也作机器人)。多亏了电影中无与伦比的意象和演出,这些改变让整部电影从原作的寓言题材升高到了被观众疯狂迷恋的境界。故事里神经质的Roy Batty临死前突然激发出来的“同情”简直就是科幻历史上最让人难忘的镜头。象棋爱好者们则应该看看Tyrell和Sebastian的一盘棋背后的故事[1]。
     
    工业和电子音乐爱好者会在电影中听到很多熟悉的对话,在大家都看了,喜欢或者讨厌完了这部电影,它还成为了被引用原声最多的电影[2]。乐队Covenant甚至写了一首名字就叫“像雨中泪水”的歌,来纪念那个著名的“是时候死了”的镜头。
     
    在电影主角们周围的悲剧气氛也是可以引发漫长争论的弗兰肯斯坦矛盾。如同所有被人类创造的生命,机器人们要不就是太不满意他们自己,要不然就太想要更多“生命”,以至于非得把他们的创造者杀了不行。银翼杀手自己的工作也是一个两难的问题,虽然自己是个应该通过“有情测试”的人类,却要非常坚决地杀了和自己长得差不多的机器人。也许只有象Rachael一样的新一代机器人,因为生来有“回忆”,才能有正常感情过上跟人类一样的生活。但是在电影里,她也没通过“有情测试”,“真可惜她活不下去了,但又有谁能呢?”
     
    [1]http://www.brmovie.com/FAQs/BR_FAQ_Themes.htm#Chess
    [2]http://www.sloth.org/samples-bin/samples/source?exact=Blade+Runner

     短评

    这哪像1982年拍的?

    9分钟前
    • Jeannels
    • 力荐

    好看到令人流泪。眼泪是什么?阿多尼斯说,它是最明亮的镜子。罗兰巴特说,它是为了证明悲伤不是一场幻觉。这部古典艺术科幻片,就像过于浪漫的诗歌,过于悲壮的歌剧。这场太多惆怅、满溢着感情的长梦,像一面摆放在人类面前的镜子,更是对生命注定要消逝的无尽感伤。

    13分钟前
    • 木卫二
    • 力荐

    斑驳荒凉的氛围中依旧投射出一丝微弱的希望的光芒,神作不解释。

    14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未来都市的设计跟三十年后的任何科幻片比都没在输的

    16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如果不是最后一刻,那个凶悍暴戾的复制人忽然静静坐化,手中的白鸽宛若天使和灵魂飘然而去的话......我会给影片打2星。它的冗长拖沓,它缓慢滑动的镜头语汇和冰冷粘腻的雨水都要让我发疯了。

    18分钟前
    • 豆友1120428
    • 推荐

    光怪陆离、忧伤绝望、且充满复古气息的未来世界……我最喜欢了!雷德利.斯科特把《银翼杀手》的主题移植到了《普罗米修斯》上:人(复制人)想尽办法要见到自己的造物主,希望获得更长的生命却不可得。因为造物主对所造之物没有根本的怜悯和爱。

    23分钟前
    • 荞麦
    • 推荐

    八年后重看,比印象中好一些,不过已经和原著的人物关系设定改变极大了,删除的默瑟主义和电子宠物线挺可惜,否则的话,背景设定就更完善了。这个电影不在于表演,在于氛围营造,电影改动原著的时间线怪蹩脚的,雷德利·斯科特是个视觉主义和浅思考者,也注定他的科幻亚文化深入不了。

    25分钟前
    • 不流ᝰ
    • 推荐

    #重看#4K修复目瞪口呆,声效惊人到身心俱颤,配乐如臻化境深入骨髓,伴随永无止境的蓝色烟雨中白鸽振翅,书写永恒时间中孤独的命运;末日废墟场景凄神寒骨,开科幻风潮之先河,母题之深邃堪称典范;因为目睹过盛大奇迹的荣光,我们原谅人类的贪妄,天造之子对造物主的质问无异天谴。

    30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永远我最爱的电影,没有之一....All those moments will be lost in time, like tears.. in the rain...

    33分钟前
    • 大宸
    • 力荐

    唯一能与<2001太空漫游>竞争影史最佳的科幻片,黑色电影的打光和基调+冰冷颓废的赛博朋克主题+节奏缓慢的文艺范。范吉利斯的迷幻配乐极佳,特效和美工妙到颠毫。在雨雾迷蒙霓虹闪闪弃楼林立满是东方元素的洛城苍穹下,在追逐与逃亡中,在爱恨交织里,影片静静地抛出对生死,人性,造物主的追问。(9.0/10)

    34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节奏拖沓的要命,为什么这么多人说好?

    39分钟前
    • 八月槎
    • 还行

    七年后的世界就是这样啦╮(╯▽╰)╭一边是日本歌舞伎町mix香港钵兰街mix星球大战的超现实街景一边是黑底绿字dos系统的电脑……这种技术水平叫我怎么相信你们造出了生化人啦╮(╯▽╰)╭

    40分钟前
    • 黄青蕉
    • 还行

    从头到尾都散发着超出时代的诡谲气息啊,说这是2049年拍的我都信~前面是科幻片、后面变恐怖片、最后又变哲理片了,雷德利·斯科特的电影真是风格百搭。呃,电影院满座真的好恐怖...

    41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这片放到哪个年代,基本都逃不过票房滑铁卢,让啃爆米花期待轰隆隆砰砰砰啪啪啪的观众思考人和非人的本原这种问题,对双方都痛苦了一些,而我们又不能没有这样的电影,因为,这样的电影会在时间的大浪淘沙以后,散发出与爆米花无关的香味。

    42分钟前
    • Indecent time
    • 力荐

    我曾见过人类无法想象的美,我曾见太空战舰在猎户星座旁熊熊燃烧,注视万丈光芒在天国之门的黑暗里闪耀,而所有过往都将消失于时间,如同泪水消失在雨中……死亡的时间,到了。

    46分钟前
    • 亚比煞
    • 力荐

    一部因美术设计而成立的电影,除了美术设计以外其他一切都严重过誉

    50分钟前
    • 王安安
    • 较差

    I've seen things you people wouldn't believe. Attack ships on fire off the shoulder of Orion. I watched C-beams glitter in the dark near the Tannhauser Gate. All those moments will be lost in time. Like tears in rain.  Time to die.

    53分钟前
    • 蚂蚁没问题
    • 力荐

    9/10。重温,激动落泪,导演很清楚自己要拍的不是一部简单的娱乐片,他想讲的是冰冷的机器骨架下进化出比造物主更深的情感光辉和求生意识,放大了人类世界的肮脏与混乱,诡秘缓慢的基调贯穿始终流露着黑色电影的气质,主题晦涩、音效鬼畜、末日控的华丽场面都让本片显得无与伦比的精致与深刻,难超越。

    54分钟前
    • 火娃
    • 力荐

    赛博朋克的划时代经典,科幻蒙太奇的极致表现!

    58分钟前
    • 朋克布莱克
    • 力荐

    可能是看过攻壳机动队的关系,这种相似的题材对我来说没什么特别大的意思了,而且情节太拖了……另外为什么赛博朋克怎么老下雨?以后可以列个朋克气候表,赛博朋克阴冷多雨、蒸汽朋克气候干燥空气质量差、生物朋克四季如春

    1小时前
    • 喜儿喂鸭正经地
    • 较差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