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恐怖片 此房是我造

    此房是我造

    评分:
    0.0很差

    分类:恐怖片其它2018

    主演:马特·狄龙,布鲁诺·冈茨,乌玛·瑟曼,希博汗·法隆,苏菲·格拉宝,丽莉·吉欧,杰瑞米·戴维斯,爱德华·斯皮伊尔斯,大卫·拜利,刘智泰 

    导演:拉斯·冯·提尔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

      雪山惊魂

    • HD

      安息2

    • HD

      安息

    • HD中字

      盗命兄弟

    • HD

      美女试爆场

    • HD

      惊声尖叫3

    • HD中字

      深层恐惧

    • 更新HD

      鬼妻勿語

     剧照

    此房是我造 剧照 NO.1此房是我造 剧照 NO.2此房是我造 剧照 NO.3此房是我造 剧照 NO.4此房是我造 剧照 NO.5此房是我造 剧照 NO.6此房是我造 剧照 NO.16此房是我造 剧照 NO.17此房是我造 剧照 NO.18此房是我造 剧照 NO.19此房是我造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林间公路,面无表情的杰克(马特·狄龙 Matt Dillon 饰)搭载了一名汽车抛锚的女子。女子自作聪明,聒噪无比,最终被杰克用千斤顶砸死。这起事件仿佛为杰克打开了一扇地狱之门,从此他走上了充满血液和寒冰的魔鬼之路。他对美有着偏执极端的追求,他从物质到精神都有着高度洁癖,他亲手为自己设计完美的房屋,却往往因为不满意而彻底拆掉。在此期间,杀戮让杰克体会到莫大的快感。他自诩为“精致先生”,将女性锁定为所猎杀的目标。他的胆子越来越大,不仅将谋杀现场的照片寄给报社,更游戏般地周旋徘徊在警方和受害者面前。  这不仅是残酷血腥的猫捉老鼠的游戏,更是他为了终极目标所做的策划经营!

     长篇影评

     1 ) 拉斯·冯·提尔,你又拍了部什么鬼

    七年前的戛纳电影节,提名金棕榈[忧郁症]新闻发布会上。

    也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错了的拉斯·冯·提尔,聊着聊着突然话锋一转——

    他的原句是:我发现自己是个纳粹,我理解希特勒;他是干了些坏事,但我同情他。

    (I found out that I was really a Nazi. I understand Hitler. I think he did some wrong things, absolutely, but I sympathize with him.)

    女主角克斯汀·邓斯特:老哥你别说了,我真的不知道该什么表情

    本来安静的台下,开始传来越来越响的窸窸窣窣声。

    那次拿影后邓斯特姐姐,听到此言瞬间尬笑不止、坐立难安,左顾右盼想和同事们对上眼神。

    冯·提尔看看身边女孩子的反应,又看看面前的一屋子记者,好像也意识到了自己说了些什么;

    不过这位老哥还不打算就此闭嘴,试图用后半段话圆回来——“听起来很糟糕吧,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支持犹太人,那些都是玩笑,我……”

    然后他放弃了。“好吧,我该怎么从这个句子里脱身?

    主持人赶紧催下一个问题,邓斯特此时已经一脸“快哭了还必须接着笑”的表情,目光停滞心态崩塌。

    BBC大标题:禁了丫的

    在场媒体们还能给点面子笑一笑,组委会就不含糊了:

    对不起再见吧,这里不再欢迎你。

    虽然几天后,冯·提尔道了歉,并详细地说明“我不是反犹太主义或种族偏见,也不是纳粹分子”,依旧覆水难收。

    本来就被指控多年“厌女症”,这下又多了个“法西斯”的帽子。

    好在这倒霉言论没太影响其他主创的势头,多年没踏进戛纳的拉斯·冯·提尔,后来还拍了两部[女性瘾者]玩玩。

    不过现在,可要留神:今年的戛纳,终于又给拉疯子放行了。

    同是英国《卫报》标题:上为2011年五月“触怒”,下为今年四月“回归”

    负责选片的艺术总监福茂,这几年不知被问到了多少次;打哈哈了无数回,这次终于表示:

    对他的惩罚差不多到此为止了。

    于是,变态天才强势回归——

    而毫不意外地,这位老哥又拍出了今年最有争议的作品没有之一。

    好评如潮,映后观众起立鼓掌数分钟。哦我是说,留下的观众——

    “影片引起不适,百人提前离场”的事儿,说的就是本片。

    [此房是我造]

    01

    越玩越过火?

    嘴上说着对不起

    *以下内容包含部分血腥场景

    虽然依旧无缘主竞赛单元,作为展映片面对观众,[此房是我造]还是人气火爆;

    然而电影放到了一半,也有一半的人都已经撤了,不少离场观众,出了门就在推特上开骂

    “过度血腥,虐杀孩子和女性?根本不该被拍出来。”

    这屋的观众真是低估了拉斯·冯·提尔

    看完这部电影,我有一句要叹:

    拉疯子可记仇啊,这片明明就是,为七年前那句话的效应而酝酿出来的吧。

    Biu~

    马特·狄龙饰演的杰克想盖座房子,于是他盖盖盖了好多年,盖起了一座房子。

    对于PG-13的观众群体,看完以上简介就可以关掉了。

    以下是留给心理承受能力强大的成年人的较量。

    背景设在70年代的美国——跨越十二年连环杀手杰克通过展示多次杀人过程、以及全程不间断的自述,来了场“心灵之旅”。

    在本片的架设中,还有一个叫做“维吉”的人物从头到尾与杰克对话,提出问题、引导出杰克的答案。

    而饰演维吉的布鲁诺·甘茨老爷子,有一个形象各位绝对熟悉,深入人心横行各大鬼畜视频网站

    2004年[帝国的毁灭]中饰演希特勒,瞬间网红的愤怒元首

    冯·提尔在这里的用意,也就不言而喻了。

    致使本片全程,恶魔般的杰克,就有如在与恶魔本人对话,袒露心声。

    “我同情希特勒”?不我的意思是,请他来同情同情我们的主人公。

    说到关于纳粹,很多人拿出前不久的[黑色党徒]来对比

    斯派克·李倒是没埋什么隐喻,简单粗暴的双线并行给大家看看3K党的风貌,骂就骂个彻底骂个明白。

    拉斯·冯·提尔虽然画面上R级得更直接,表意上却隐晦许多——

    他没有选择大喊“美帝药丸”,虽然他自己也说,想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就是在映射新总统;

    不过在他的镜头下,只有“啊今天杀人杀得不太爽呢,最后她还没死透”。

    还有“我的内心好纠结,你们为什么都不救她,害得我只好下手了。”

    真的是好惨哦我们这位男主角。

    女神乌玛·瑟曼饰演了第一个目标

    多年来被指“厌女”的拉疯子,这回还变本加厉了;

    拉来乌玛女神,让她演了个足以使观众抚额“哦我天这个蠢女人”的角色。

    而这也仅仅是开始:

    杰克的12年屠杀生涯,因一场“烦死了只好杀了她”的意外正式开始;

    冯·提尔在本片中暴虐女性的戏码,也刚刚开始。

    之后,还有死在马特·狄龙手里的一百种方式

    处理尸体,不得不说真是个大麻烦

    本来想简单地勒死这位女士,结果她就是不断气,只好开膛破肚;

    搞得现场一团糟,收拾起来真要命。

    强迫症,总和“连环杀手”作为捆绑标签出现——简直是严重刻板印象

    杰克清理了老半天,坐进车里还焦虑地回忆有没有落下哪里的血迹,受了颇大委屈似的一遍一遍跑回去检查。

    耽误了时间还撞上警察,搞事真的好难。

    不过对于他来说,与警察周旋也仿佛一次试炼,过了这关,就又升到下一级了。

    及时的大雨,掩盖了他拖尸的一路血迹

    “没有坚定宗教信仰的我,此时也感到了赐福——

    杀戮像一种解脱,当你认定要做某事,老天也会帮你。”

    恐怖又变态的恶毒屠杀,就这样在杰克口中开出了花。

    试炼成功,他摆脱了尝试阶段的“心魔”,开始更“自然”地掩盖真实身份,“学会微笑”

    杀戮让他获取存在的快感,他借此“看清了人类的面目”。

    Ewww.

    杰克将尸体摆出艺术照

    杀人无数的主儿,总爱留下纪念品

    杰克也不例外,他喜欢摄影,用尸体构成越来越“精巧”的画面,这是他的艺术

    最诡异的是,他“创作”的方式和理论、那些摄影技巧和构图,甚至还有他对于底片的偏爱,倒真的足够说服人——

    除了他拍摄的素材是亲手杀死的人之外。

    他为了拍摄“以家庭为核心的、最伟大的作品”,甚至花了几年时间真的去组建家庭,就为等到合适的时机将家人杀害。

    这是变态到了怎样的境界,你我怕是都没法想象。

    没错,看前半段还能忍受的那些观众,到这儿也起身走人了

    他不仅杀害妻儿,还把他们当做猎物、移动靶——

    他不仅要享受“创作”的“乐趣”,更要品味狩猎的快感。

    在杰克自己的眼里,他并不是什么变态杀人狂,他甚至可以去爱:

    他允许自己爱上一个女人,然后,自然还是,杀了她。

    只是用了更长的时间,只是消磨了更多的精力,他想要咀嚼这个过程,借此收获精神“涅槃”

    他指责邻居的冷漠;女孩子求助、呼喊,无人应答,连警察都嘲笑她

    “怪我要杀你?怪这个冷漠世界没人帮你吧!”

    “喊破了喉咙,你能得到的也只有一片死寂”;他允许自己站在了道德制高点,他觉得自己通透了人间真谛——

    他以为,自己要到达十几年来一直寻找的地方了,他以为即将找到他所谓“生命”、“哲学”和“艺术”的终极奥义了。

    他以为,那座房子终于要造好了。

    02

    天才亦或变态

    他是二者兼得?

    自说自话,视角单一,高度自恋,喜欢逾界,这都是拉斯·冯·提尔电影的常用标签。

    [此房是我造],代表着他的风格已经越来越极端,根本拉不回来了。

    不过仔细看看这些貌似抽象的隐喻——本片中安排的象征和蒙太奇实际上特别精妙,并不难拆解。

    穿插出现最多的,是钢琴家格伦·古尔德

    格伦·古尔德既然代表了钢琴艺术,那么在杰克这边,他也要达到“杀人艺术”中的古尔德境界。

    做到卓越——至少,他自己是这么理解的。

    变态反派总有对某种特定艺术形式的执念,比如[发条橙]和[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的贝多芬,比如巴赫之于汉尼拔

    “为什么你的故事里,总在讲很愚蠢的女人?”

    冯·提尔似乎在此片中,稍微做出了点努力,尝试解释他收到的“厌女”的指控;

    不过这个尝试,简直和当年他想要解释“纳粹言论”的尝试一样,效果尤其糟糕

    “女人更容易……合作,而不是柔弱。更配合我杀掉她们吧。”

    “众生皆为奴”

    杰克认为,他的杀戮欲是本能,是坦诚,是“面对内心面对自我”。

    每个人心中都有野兽,只不过他敢表达罢了——这就是他艺术化自己残暴行径的解释方法

    摆出看破红尘姿态,就像他眼里“我越来越大胆反正没人管我,没人在乎我杀了人”。

    为了他的“最高艺术”,他加入了自己理解下的“爱”

    所以他才有那些更进一步、更可怕的实验。

    杰克认为通过破坏和毁灭,可以得到“艺术作品的升华”。

    而这,也引向了影片中的最后一场戏——

    戏仿名画

    《但丁与维吉尔共渡冥河》

    他为了使最终的艺术成果凝聚为精华,亲身迎向自己的毁灭——

    只有这样,才能重生

    《神曲》中,迷路的但丁得到维吉尔的指引,两人穿过地狱和炼狱,见证了罪人们得到的惩罚、遭受的苦难,还有试图洗刷罪孽的努力。

    在这段旅途中,但丁为自己曾经的过失进行了告解

    然后他进入了天堂,得以直面上帝

    而片中听杰克自白、为杰克引路的维吉,连名字都显然是“维吉尔”的变体

    结尾的“大败退”,亦是影片的高潮

    此处的影象力,有如为观众也带来了一场史诗式的精神洗礼

    曝光的底片,是杰克迷恋的形式,最终也成为了他自己选择坠落的坟墓

    瞬间陷入的无边黑暗,与骤然降临的刺眼亮光,是杰克自我解构之旅中,最后的转折点。

    拉斯·冯·提尔:马特·狄龙啊,喜欢你的脸!

    他堕向了哪里?不知道,但故事收场了。

    杰克的经历相当完整,全片从饱受折磨到迎来涅槃,先是由一桩桩罪行展现,然后聚合到结尾的宏大寓言当中。

    真是拉疯子的完美变态了。

    人家真的有在盖房嘛,才没有标题党

    房子,是杰克的挣扎和心理建设的外化——

    还好结尾的维吉想起来提醒杰克,别忘了你的房子呢?不是说要盖房子嘛,这是一切的源起啊。

    其实我也很关心房子到底盖得怎么样了【抚额。

    从精巧设计,到愤怒拆毁,再被搁置良久,直至最后杰克意识到他需要点醒和指引

    持续不断的创作迷茫,解释不清的道德诉求,追寻他眼中纯粹艺术的本真,大概也是拉斯·冯·提尔“道格玛95”以来就一直想倾泻的东西。

    那么就看你,愿不愿意和他一起疯魔,一道踏上这段奇奇怪怪的抽象苦旅

    参考资料:

    Lars von Trier set for Cannes return after seven-year ban | The Guardian

    Lars Von Trier's 'Nazi' gaffe at Cannes Film Festival as he jokes about Adolf Hitler | YouTube

    Lars Von Trier banned from Cannes after Nazi comments | BBC News

    Lars von Trier provokes Cannes with 'I'm a Nazi' comments | The Guardian

    Cannes Brings Back Lars von Trier After 2011 Ban for Hitler Comments | The New York Times

    It's Official: Lars Von Trier to Return to Cannes 7 Years After Ban for Hitler Comments | Hollywood Repo

    文:Yorkshire Viking

    文章源自微信公众号:电影解毒

     2 ) 《此房是我造》中你不得不知的25个“知识点”!!!(小科普)

    This is the house that Jack built. This is the malt that lay in the house that Jack built. This is the rat that ate the maltThat lay in the house that Jack built. 是杰克建造的房子。 是杰克建造的房子里的麦芽。 是杰克建造的房子里的吃麦芽的老鼠。

    这是一曲英国童谣《This is the house that jack built》,每句依次叠加新词,以此类推。这首适宜儿童,天真无邪的语言游戏,到了拉斯·冯·提尔手里,却成了一部杀人游戏。

    《此房是我造》

    The house that jack built

    该英文原名直接来源于那首童谣,故事也异常简单:杰克造了一所房子

    冯提尔最爱干的就是毁灭童话,这次也不然。影片可以说是今年最具争议的作品,在戛纳放映吓跑100多位观众早有耳闻。据说是因为内容过于敏感,情节太过变态导致观众不忍直视。

    2011拉斯·冯·提尔在《忧郁症》戛纳发布会的不当言论,被电影节理事会驱逐。这也是拉斯·冯·提尔被戛纳封杀7年后的回归之作,仍语不惊人誓不休地傲视群雄,要不是出于政治原因,这部出格之作应该在主竞赛单元占有一席之地。

    要我说他就是影像界的恐怖分子,纲常伦纪完全破灭,片中恶心的情节大体为谋杀手段的残忍,连孩子也不放过,更别说是玩弄尸体了,动物保护主义者想必对其中剪掉鸭子后肢的情节充满了愤怒,各中细节容易被和谐,故不再赘述。

    虽影片争议不断,但它涵盖的内容实在太过丰富。有人称它为一部艺术论文,有历史,绘画,影像,神话,文学,哲理等元素,糅杂成一部颇具风味的“PPT”电影,更是深度挖掘了一位连环杀手的内心世界。

    不管是艺术层面还是心理层面都颇具价值,从观众“尖叫”逃离的情况便可想象其带来的深层恐惧的情绪。

    它可说是冯提尔的集大成之作,延续了其早期作品的所有特性,最明显的则是分章节的故事结构和主人公与其他角色对话为旁白进行叙事。

    今日我们保持中立态度,不聊其是否是部好作品,而是对其进行一次年度总结,并以其PPT的分章节特色聊聊冯提尔到底在电影里引用和“致敬”了多少艺术知识点

    导演致敬德莱叶的《吸血鬼》(1932)


    第一起事件

    01

    片名

    《This is the house that jack built》专辑封面

    文章开头边解释了这首英国民间童谣,冯提尔在处女长片便用过这首歌曲,影片主角更是沿用了JACK的名字,欢快小调变为惊悚悬疑,颇具戏谑感。包括第一起事件的凶器千斤顶的英文也为JACK.

    02

    格伦·古尔德影像

    选段自纪录片《Off The Road》,弹奏巴赫古典乐。

    他演奏从不坐钢琴椅,而是癖好一把矮板凳,驼着背忘情弹奏。

    格伦·古尔德(Glenn Gould)是加拿大最伟大的钢琴家,但他生性怪癖。有人评价其演奏方式,“处于恍惚状态,被众多善灵和恶灵附身”,他自己更是说过,“我讨厌观众 我觉得他们是邪恶势力”

    03

    死亡的女人

    “致敬”胡安·格里斯(Juan Gris)《Why Not Torture Terrorisrs》,还挺像的,借此连接了死亡与艺术。

    04

    建筑设计影像与画作

    片中用建筑设计影像讨论尖型拱结构的教堂建筑的稳定性。

    乌里森(Urizen)

    《The Book of Urizen》的封面图,也是《光明之书最终卷》。它是英国诗人和艺术家威廉·布鲁克虚构的神话人物,代表传统观念与律法,理性。他有时也会承担建筑师的工作,与主角Jack联系在一起。

    05

    高更画作

    《偶像》1898

    《大溪地田園曲》1892

    《欢乐的泪水》1898

    《海濱兩女人 - 大溪地的女人》1891

    《甜美的夢》1894

    第二起事件

    06

    《名利(Fame)》

    JACK开车拖尸响起的配乐是大卫·鲍伊(David Bowie)的《Fame》。其中一句词是:“名利,你想要的只在地狱才能休止(Fame,what you like is in the limo)”

    07

    JACK翻牌

    “致敬”鲍勃·迪伦(bob dylan)的《subterranean homesick blues》MV。

    08

    调皮的导演

    左下角,看见了吗?

    Jack练习常人情绪时,有一张是冯提尔的照片,还有美国著名连环杀手冰人。

    09

    羔羊和老虎

    《羔羊》诗集

    《老虎》诗集

    《羔羊》和《老虎》是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的一组诗集。他是英国第一位重要的浪漫主义诗人,同时也是图解者、彫刻家、西洋棋师、作家和画家。其生前决定完成但丁《神曲》的插图但未完成。

    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

    冯提尔加入了羔羊和老虎的影像,并前后引用了威廉·布莱克的数张《神曲》插画与其画作。

    《弥尔顿一首诗》1818

    乌里森(Urizen)

    《淫荡之环》(神曲插图)

    10

    黑暗之光

    Jack发现的胶卷底片中最暗的点,是现实最亮的光,所谓光线真正邪恶的特质,是黑暗。并以一段酷似“Flash”的动画影像描绘杀手动机和心理。

    第三起事件

    11

    家庭影像

    这起事件关乎家庭,因此冯提尔加入了几段古老的家庭记录影像。

    12

    驱赶式狩猎

    《瓦格拉姆王子的狩猎》(1804-1886)

    《Still life with game, fruit and viola d'amore》亚历山大·弗朗索瓦·戴斯伯特斯(1661-1743)

    人类狩猎行为的本质,从绘画与影像中被解析。冯提尔用狩猎家庭这一最敏感话题批判人类猎杀的行径。

    引用猎鹿步骤图像

    欧洲狩猎游行影像

    战利品展示影像

    “人与动物的区别何在?”

    13

    冰人

    人称“冰人”的理查德·库克利斯基是美国20世纪最知名的黑帮连环杀手,38年用各种残忍的手段杀害了超过近200人。

    第四起事件

    14

    《神曲》插画

    《叛逆者的圈子》

    《古巴比倫王》

    《教皇》

    《神曲》的脉络到后面渐渐清晰,威廉·布莱克为《神曲》绘制的插画也被搬上PPT。

    15

    贵腐(the noble rot)

    酿酒影像

    酿酒的三种发酵方法,霜冻,脱水和贵腐。贵腐又有三种方式,而“分解”则是将葡萄制酒术提升到艺术品的关键。

    “腐烂是一种艺术”

    Jack将这一过程与对尸体的冷藏进行连接,也就是他所谓的艺术。

    16

    爱的艺术

    《维纳斯的诞生》桑德罗·波提切利 1487

    《睡》古斯塔夫·库尔贝 1866

    《犹太新娘》伦勃朗 1665

    《吻》古斯塔夫·克林姆 1859

    《吻》爱德华•蒙克 版画

    维吉尔反驳Jack以没有爱就没有艺术,引用的一系列画作。

    17

    “遗迹价值理论”

    阿尔伯特·斯佩尔(左2)

    德国纳粹建筑师阿尔伯特·斯佩尔在调查了古希腊和古罗马遗迹后,提出了遗迹价值理论。

    片中引用的影像,被炸毁的纳粹建筑。

    这种理论宣称,建筑物始终会倒塌,但倒塌后的废墟会具有独特的魅力。但在会倒塌的前提下,也需要将建筑物设计得更好更宏伟。

    希特勒的梦幻之都:日耳曼尼亚模型

    “日耳曼尼亚”计划是希特勒想将德国首都柏林重新打造成世界之都而进行的城市重建规划。阿尔伯特·斯佩尔则作为首席建筑师承担重任。

    18

    崇拜的价值

    片中引用自由女神像,埃菲尔铁塔影像

    斯图卡俯冲轰炸机

    斯图卡俯冲轰炸机,世界上最危险的战斗工具。冯提尔将它发出的警鸣带来的恐惧与圣经中以色列人进攻杰里科时吹的号角声相提并论:以色列人吹了6天6夜,第7天终于攻陷了杰里科。

    “杰里科的号角”

    “杰里科的号角”

    而“制造”斯图卡的人们被冯提尔称为偶像,艺术家。在现实中,这些人皆为独裁者。斯大林,波尔布特,希特勒等。

    希特勒

    波尔布特

    19

    歌德树下的残酷影像

    歌德画像

    《浮士德》(反人类,叙事结构与本片相仿)

    世间有利有弊,布痕瓦尔德集中营的歌德树下,歌德造就了许多著作,但同样的,也会有大规模屠杀,种族剔除事件。片中引用了多起屠杀事件的图像与影像。

    布痕瓦尔德集中营

    奥斯维辛集中营

    卢旺达大屠杀

    20

    自恋,自负

    欧洲特快车(Europa)

    女性瘾者(Nymphomaniac)

    犯罪元素(Forbrydelsens element)

    破浪(Breaking the waves)

    反基督者(Antichrist)

    忧郁症(Melancholia)

    冯提尔在片中引用了自己的几部作品,如同与“偶像”对话,也像是对自己的一次年终总结。

    第五起事件

    21

    维吉尔

    之前Jack一直与维吉尔是以对话方式叙事,此时维吉尔实体化,不知是否是冯提尔的故意安排,扮演他的布鲁诺·甘茨在《帝国的毁灭》中扮演过希特勒。

    《帝国的毁灭》里精湛的表演

    而维吉尔在《神曲》中作为但丁的引路人,也预示了Jack即为但丁的实体化。

    尾声:大败退

    22

    大败退(katabasis)

    入侵希腊的波斯大军

    据《希腊远征波斯记》记载追随波斯王塞鲁士的希腊雇佣军战败后大举向海边撤退, 史称“大败退”。希腊语意为“向下坠落”,间接暗示了Jack的命运。

    23

    但丁《神曲》

    但丁《神曲》插画

    《神曲》是著名意大利诗人但丁·阿利盖利创作的长诗。也是整部电影的内核与脉络,冯提尔像是接替了威廉·布鲁克完成了《神曲》的插画任务,并以影像的形式绘制了一场惊世骇俗的地狱之旅。

    片中手持摄影,纪录片式的镜头

    片中通过万劫不复之人群

    从“人造”房子打开了地狱之门,到身着红袍的但丁跟随维吉尔,穿过了女子阴道隐喻的羊水之路,越过冥河,到达炼狱的最底层。

    渡河

    片中重现了欧仁·德拉克罗瓦的《但丁之舟》1822

    24

    地狱之门

    维吉尔为但丁引路,通过地狱之门,布莱克绘制

    现实中的人们也一直在探寻地狱的位置,采集痛苦的声音已找到相同频率的地心。

    片中不知名探寻地狱的研究所影像

    俄罗斯米科拉超深钻孔

    真实的俄罗斯地狱之门——米科拉超深钻孔,深达12262米,据称科研人员在钻孔过程中时常听到不断的哀嚎声和尖叫声。

    波提切利描绘的《神曲》中的地狱,1485

    米开朗基罗·卡塔尼所绘的地狱横截面图,1855

    片中的地狱

    25

    《Hit the Road Jack》

    Ray Charles《Hit the Road Jack》

    遁入虚无的Jack即为坏人的自食其果,但冯提尔强大的幽默感在如此应景的片尾曲里释放出来:

    Hit the road Jack and don't you come Back no more no more no more no More. 上路吧,杰克,永远都别再回来了,别再,别再,别再,别再。

    这一曲Ray Charles的《Hit the Road Jack》,用轻快戏谑的爵士布鲁斯为影片画上了圆满的句号,2个半小时的电影甚至有些意犹未尽。

    当然还有几个未解之谜。

    极乐世界?

    Jack记忆中的极乐世界

    片中对极乐世界的描绘是Jack儿时最爱的“草场的呼吸”,农民用镰刀整齐划一的割草,这个画面总觉得在哪见过,但又不知所终。

    羊羔影像?

    羊羔影像其中出现的这段动画,不知出处。

    文字影像?

    第四起事件开始的一段“文字”影像,不知出处。

    如果你们碰巧知道,希望各位能给予一些答案或见解,或是知识点有所偏差,也可评论指正,再此谢过。

    —End—

    /素材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往期回顾:

    访谈 | 周圣崴:90后北大奇才导演,当代杨·史云梅耶,他还有多少标签?

    《罗马》| 克莱奥,为何你如此美丽?

    上半场:“太烂了!”,下半场:“太棒了!!”

    糟了,我穿越到勃鲁盖尔的画里了!

     3 ) 心中的恶

    男人Jack。

    如果光看外表他似乎与旁人并无不同。

    但倘若你曾透视过他的内心,看过、听说过他所做之事,你会知道他是如同撒旦般的魔鬼。

    《此房是我造》的开头,便是一位名为维吉的老人在与Jack谈话,Jack如实向他讲述了自己在12年间的五个随机杀人事件:

    第一个事件

    一位汽车抛锚的中年妇女与开车路过的Jack求救,喋喋不休。

    她的话语间强硬带着些许的不耐烦,数次麻烦Jack,然后,Jack就把她杀了。

    这是Jack杀人的开端。

    第二个事件

    Jack假扮成伪装成警察的保险推销员进入丧偶的老妇家中。

    Jack说,他在“当”推销员时常在门外被冷落多时,而这种情绪往往很不好受,于是他便杀死了老妇。

    第三个事件

    Jack与妇女以及她的两个孩子,来到了郊外的野地,进行野餐。

    但与此同时,Jack也开始了他的狩猎计划,从小孩到大人一个个逐次杀死。

    第四个事件

    然而,嗜血的Jack也曾对一个女人动过心。

    但他最终因为她的愚笨而割掉了她引以为傲的两个乳房。

    第五个事件

    Jack试图用一颗子弹,效仿纳粹行径,透过一个点,尽可能地杀死更多的人。

    但他却在寻找这颗合适的子弹时,差点被绳之以法。

    最后,一名老人“拯救”了他,引领他走入了地狱。

    而他最终也在地狱里,将自己也变成了自己的杀人艺术。

    那么这位老人是谁呢?他便是电影开头与Jack进行对话的地狱使者维吉。

    显而易见的,整部电影的开头与结尾构成了一个循环结构。

    而在此之中的五个故事便成为了故事的重要核心。

    第一二个故事很好理解,它代表了人在某些时刻的极端情绪,即便Jack曾坦言自己是个工程师。

    但其实他在这些故事里所扮演的角色并不一致,五个故事的内容可以看作是相互独立的。

    在第一个故事里他是路过的路人,因为唑唑逼人女士的不断进攻而感到生气,第二个故事里的他是推销员,因为不断的不信任和冷落而感到愤怒,而被这些极端情绪不断累加的后果就只有两个——要么爆发,要么继续忍受。

    这些事情是我们日常随处可见的,只不过极大部分我们都忍受了下来,而剩下的极少数便成为了新闻上的——“失手杀人”、“路怒症”诸如此类,Jack显然就是后者。

    电影的第三个故事则显得难得理解的多,因为它是一种无端的暴力,一位男人,在没有任何异常的情况下,杀掉了自己的“妻子”和“儿子”,如果仅把这个故事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我们的想法无疑是会与上面的解释不谋而合,但若与Jack这个角色所铺垫的性格结合,我们会发现,这是他嗜血程度的一种上升,他在恶的路上越走越远,也越来越不满足。

    他将此归结为“艺术” 。

    从而产生了第四个事件,如果说Jack对他的“妻子、儿子”是一种选择性的种族屠杀,那么他对接下来所叙述的初恋的割乳故事,则是一种对于异性的不信任,一种极端的性别歧视,Jack曾不止一次说,为什么女性总是被认为是弱者,而男性却总是罪人,但男性却往往比女性睿智得多,她们总是显得那么那么的愚蠢。

    所以Jack选择割掉她的乳房,让她看上去像个中性者,让她残缺,让她可笑,以达到Jack扭曲的性别观。

    他亦将此堂而皇之地称之为毁灭中的艺术。

    在Jack的一生中,他的这种极端思想伴随着杀死的人数的增加而越发激进,于是在第五个随机事件中,他决定效仿当年纳粹的行径,达成一枪尽可能射杀更多人的“壮举”。

    他也从一个忍无可忍的路人演变到了纳粹行径的杀人恶魔。

    当然,他直至最后也没能够如愿以偿,就先被维吉带入了地狱之中,但到了地狱,回首过往的岁月,他也不肯向使者忏悔,他始终坚信自己是在创造艺术。

    但他在毁灭中不断重生不断毁灭的完美的房子是什么呢?

    一堆朽木。

    Jack将自己的“杀人艺名”取名为诡辩先生,就是不肯直视自己的恶行,只是将他的行为一昧地美化成为艺术。

    他为自己的辩护行径卑劣到就连送他到地狱的使者维吉都感到愤愤不平。

    于是维吉向他说:“我知道你想看看地狱,看完之后我们就回去。”

    带他领略极乐世界的一缕风光,记忆中的一丝温存,令他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人类的情绪——一种恋恋不舍的眷恋。

    然后又故意引领他到断桥处,告诉他,这座桥是一条离开地狱的道路,即暗示这是通往极乐世界的道路。

    Jack心动了,然后他攀登,他坠下。

    维吉就像撒旦,当初诱引夏娃吃下禁果般,诱引Jack走向了自我毁灭。

    让Jack伴随着他那荒诞的艺术,与嗜血的诡辩一起成为了Jack死亡相册中最后定格的负片。

    基督信仰相信审判日,心里认识耶稣基督福音,却硬着心不悔改的人下地狱。

    而Jack不承认他做了恶行,甚至于将它美化成为所谓艺术。

    维吉愤怒地说:“你是个反基督者。”

    Jack是有形的,但在我看来,他也可以是无形的,就像上面我所提到的,五个事件五个不同角色。

    Jack可以被当成是联结这些事件的恶的化身(注意Jack游历地狱时身着着红衣,就像神话传说中邪恶的撒旦),在井然有序的现实世界中,他的故事就像一个传说、一个寓言。

    而恶不分大小,可以是小恶,也可以是大恶, 可以是你,可以是我。

    但我们都能做得到心有悔改,审视自己心中的恶吗?

    扪心自问。

     4 ) 老頑童的調皮懺悔---《傑克蓋的房子》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Lizard(来自豆瓣)

    来源://www.douban.com/note/699576110/

    真要我說《傑克蓋的房子》或許太早上映了,因為其宛如拉斯馮提爾版《小氣財神》,卻因為過早的上映而被評價為「邪惡」、「噁心」、「不正常」、「不該拍出」的作品,然而如果我們認同「懺悔」是一種崇高人性的展現,我們就不該否定「傑克蓋的房子」有其正面意義,更何況這還不是那種聲淚俱下、叫苦連天似的懺悔,而是唱作俱佳、普天同慶的懺悔,150分鐘,拉斯馮提爾教給了我們,原來還有這種形式的懺悔。

    真他媽的服了您老兄。

    拉斯馮提爾是個自大且陶醉於自我標榜的電影作者,他總是不厭其煩的用他強烈的作品形式來提醒自己的白粉與黑粉這件事情,他總是沉迷於說服觀眾自己的博學與先覺,他不只無意藏匿自己的蹤跡,還總是大方明顯的不斷的推銷自己的觀點給觀眾,其中一個我認為最常出現的觀點就是:「非理性的力量大於理性,甚至可以奴役理性,但是人們不知道,所以常常想用理性來控制非理性,並釀成一齣又一齣的悲劇,根本上是白痴行為。」作為一個對形式極度控制的作者,他有一個極度反控制的態度,這在他早期那得了坎城最佳技術獎(最佳控制狂獎),令人驚艷的長篇劇情片《犯罪份子》裡展露無疑,裡頭的主角嘗試用理性來追逐連環殺手的蹤跡,並隨恩師當年調查的線索一路追緝,嘗試還原兇手的過去,最後卻落得作繭自縛的下場。無獨有偶,在多年以後,在拉斯馮提爾的新作裡便出現了以《犯罪份子》裡曾被提及的角色,傑克,更正確的說,整個片名《傑克蓋的房子》是來自《犯罪份子》裡一個妓女的歌謠:

    「有位處女獨守空閣

    拿彎彎的牛角擠母牛的奶

    拿牛角丟狗,狗嚇到了貓

    貓咬死老鼠,老鼠吃了麥芽

    麥芽儲存在傑克蓋的房子」

    更巧合的是從創作《犯罪份子》到《傑克蓋的房子》之間差的時間約莫是三十五年,而三十五年,不多不少,正是《神曲》裡但丁遊走三界的歲數:

    「……但丁遊歷了地獄、煉獄、天堂的故事,就從他人生旅途的中途,即三十五歲那年開始。那一年,但丁在一座昏暗的森林裡迷失了正確的道路,於惶惑和困頓中渴求得到前輩的指引……」

    所以我們了解了為何電影一開始是一片暗只有兩個人在對話,除了懸疑的作用,也是為了對應《神曲》中黑暗的森林。

    而如果我們記得從一開始坎城電影節種種給拉斯馮提爾的肯定到後來他的失言事件導致的被列為「不受歡迎人物」並開始長達七年的封殺,「迷失了正確的道路,於惶惑和困頓中渴求得到前輩的指引」以及《傑克蓋的房子》裡頭那直指《神曲》的突兀裝扮與形式呈現,便可見到拉斯馮提爾深深的自我指涉,這使得拉斯馮提爾《傑克蓋的房子》就為觀眾設下了一層觀看的門檻,你或者是很討厭並因為很討厭他而一直看他作品的人,或者是很喜歡他並因為很喜歡他一直看他作品的人才能跨過這個門檻享受在《傑克蓋的房子》裡種種自我嘲諷自我解構的情節,不然你就會看到一齣荒誕的鬧劇以及零零碎碎的拼湊品,難得的拉斯馮提爾放棄了站在高處,自說自話以及自我證成的套路,他在這部作品中做的是把自己降格成一個連環殺人魔。

    為何是降格?因為這一次他沒有再借助龐大的排場來替自己的人物塑造悲壯的英雄感,一種舉世皆濁我獨清的先知形象,相反地他先呈現了傑克(與神曲裡的但丁並立)再呈現了維吉(與神曲裡的維吉爾並立),用後者確保前者難以成為一個具有崇高形象的角色。故事從年輕傑克對老頭維吉的告解開始,並談起殺人生涯十二年間的五件案子,傑克自我認知為一個高智商的反社會殺人魔,高舉著以殺人為藝術創作的大旗,但從維吉的吐槽還有從影像中我們往往看到了與傑克處處自信相悖的種種缺失,他是一個會被鄔瑪舒曼飾演的壞車女子從誘惑到謾罵,最後才因被辱憤而殺人的傢伙,也是一個會卡在門前無法進入中年女子家,就算進入了也要三番兩次才能弄死中南女人的傢伙,甚至他不能自我控制自己的殺人衝動,因衝動殺人而毀了整個計畫,而他要能輕易殺死的,都是那迷戀他,可憐他的對象,搞的連維吉都要吐槽傑克的能力,並質問傑克為何不斷建造再拆除自己的房子,是不是缺乏藝術天賦?

    而這些部分就是電影向外宣傳所謂噁心至極、泯滅人性的橋段,但實際呈現時總有一種好笑的感覺,因為觀眾知道這根本不是傑克的「計畫」,傑克只有少部分時間像個冷酷高智商的殺人魔,大多時候他的計畫不斷受到其他因素阻斷,無論是出於內在因素如強迫症或是自卑感,或者出於外在因素如不可預期或其實可以預期的狀況,比方說好不容易勒死人也拖出房子,卻因為強迫一次又一次的回去檢查有沒有血跡,結果拖到警察都來了,只好進去跟警方周旋,卻將自己的嫌疑越描越黑,更好笑的是,他倉皇離開時忘記開車拖著屍體在路上跑會拖出一整條直通巢穴的血痕……

    這類的段子大致上充斥著多數章節,使得我在觀看時並沒有感受到宣傳的所謂的壓迫感以及不適感,更難以想像百人逃出影院是如何可能,最多是因為片長去上廁所,但本片節奏輕快,150分鐘一下就過去了,當然有些章節會突然畫風還原回傳統殺人戲碼,不過只要維吉一開口,傑克好不容易給自己營造的形象就會崩塌下去,如果說以前拉斯馮提爾是一本正經的要把觀眾拉近他的拉式宇宙,在這部作品裡,他可說開發了自己前所未有的幽默感,這是他之前充滿尖酸刻薄或者是冷酷諷刺的作品裡少有的元素,以前的作品裡他要依靠凌虐自己的角色來達成某種美感表達或對於不公的控訴(大多數是對於他人評判他的價值觀的不公的控訴)在這部作品裡他也同樣凌虐自己的角色,卻是先鑽進了傑克的皮囊,使了勁的拿自己開玩笑不是從肉體上進行自虐,而是從尊嚴上進行自虐,從最表層的就可看到以傑克(Jack)為名的各種諧音玩笑,如千斤頂(Jack)用來暗示傑克的性功能問題,沒辦法撐起車子,一下就斷,這個笑料延續到第二個中年女人那裏,傑克被中年女人困在「門」外進不去所以很惱怒覺得很丟臉。全金屬彈頭(full metal jacket)諷刺這個殺人魔很不殺人魔,很不專業很不純。還有那片尾歡愉卻帶著悲傷的《Hit the Road Jack》以及在深層部分,傑克的種種價值觀基本上就是拉斯馮提爾的價值觀,他對於自己種種的驚世駭俗之舉並非毫無自覺,而是有自己的一套解釋方法,就跟藝術家一樣,而其解釋有時甚至可以強大到與維吉相互競爭,使得傑克這個角色隨電影進程更加複雜,而不單單只是前頭提到的一個搞笑型角色,他彷彿來自於一個實在的人的一個心路歷程,時而堅決、時而猶豫、時而禮貌、時而暴躁、時而冷酷、時而無助,這是扁平人物絕對看不到的,這讓我覺得相當敬佩,原來拉斯馮提爾竟對自己有這麼高度的認知。

    畢竟誰能想像拉斯馮提爾真的能反省,真的能進步?

    拉斯馮提爾確實有反省,也確實有進步,這顯示在他在此作的高度自覺與自我辯證上,他就像是調皮的學生在進行道歉,被罰抄了一千次對不起,也確實抄了對不起一千次,卻用對不起排成了一根屌的形狀。

    這完全是拉斯馮提爾式的道歉。

    當我們看到傑克的童年,他看見一群農人有序的揮動鐮刀、割斷牧草,那眼中的傾慕之情無疑是殺戮慾望的啟蒙。這對拉斯馮提爾是矛盾的,一方面他自認自己獨一無二,橫空出世,卻總總在作品中強調歷史給人的影響,如歐洲三部曲裡的種種氛圍,那種影響不是教科書讀到之後才產生的影響,而是在歷史事件發生後綿延至一個時代的氛圍,如同《犯罪份子》裡一切浸泡在水中一樣,歷史的影響無孔不入,一個人的歷史首先就是他的家族史,拉斯馮提爾對自己家族的不安顯明在傑克的無根性上,他一聽到維吉談及家庭的神聖與對人性的治癒能力,便顧左右而言他,平淡的談起自己對於「家庭」的豐功偉業,他用一種更為傳統的觀念來瓦解家庭的神聖及無垢,那便是作為男人財產的家庭成員,一種「收藏品」,一種談資,對於家庭的不安常常化做一個死嬰、一個被拋棄的孩子出現在拉斯馮提爾的作品上,這些事物的的存在都對上帝的「計畫」拋出了疑問,一,這些受苦受難的事物是否在計畫之中?二,如果是,上帝是否是邪惡的?那麼我們如此推演只能得到兩個結論,或者上帝是不完美的且善良的,所以祂不能面面俱到所有祂該看守的部份,或者上帝是完美且邪惡的,那些受苦受難的事物都在祂的計畫之中,而作為人類的行為,拉斯馮提爾便推演到,人類的生活本包含著暴力,為何有的暴力是合群的?有的暴力卻要受到歧視?難道只因為合群的暴力在「計畫」之中嗎?那如果出自藝術家之手的「計畫」行嗎?他自我坦承作為一個電影導演,作為一個藝術家,他一直以來想挑戰的、想僭越的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秩序,所以當傑克跟著維吉下潛地獄,他們卻在裡頭遇到一扇窗,窗外有所謂傑克與維吉永遠無法踏足的領域,一片金色大草原,上頭有金色的農人們一致的屠殺著牧草,那是拉斯馮提爾無法接受也無法達到的暴力。

    「那是極樂之地。」

    「我們沒有資格進去。」

    傑克看著那些快樂的人們,回想著生前的所做所為,落淚。

    那裡是他達不到的地方,從一開始就是這樣。

    那是什麼?一種被群眾認同的暴力。

    拉斯馮提爾挑釁式的利用傑克的口(同時是有點孬種的,畢竟用傑克這連環殺人魔之口來講這些價值觀似乎也有免責的取巧)這些獨裁者利用姿態與話語,取得群眾支持並施行恐怖統治,實施更大規模的屠殺,在那裡有個人藝術家永遠無法企及的高度,換言之即作品的影響,而作品的影響力是每一個藝術家內心的終極渴望,那是更加純粹的回報。同時他大雜匯式的貼出自己作品的蒙太奇,並呼應著傑克受到維吉啟發始而完成的房屋,這中間的轉換是他不知道自己的新作品該再怎麼走下去的困境,當他嘗試了各種形式,更不知道自己未來的創作方向,維吉的聲音從黑暗中出現,引導了迷失的傑克:

    「我一直都在這裡,傑克,我一直在你的身邊,是你邀請我的。」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場景?在傑克的冷凍倉庫內,堆滿了他先前的「創作」們,以及正被他綁來要用一發子彈貫穿頭部的活人們,傑克在這個瞬間已經瀕臨崩潰,作為一個犯罪者,作為一個藝術家,他都已經深深感到自己的無能,他無法好好的收拾自己的殘跡,無法好好規劃自己的創作,弄到不正確的子彈,發現狙擊槍的距離根本不夠,還把自己困在冷凍庫房裡,跟屍體與將死的人們在一起,這些屍體作為一種精準的隱喻對照了拉斯馮提爾控制狂性格下的種種作品,以及他作為「拉斯馮提爾」向外張狂的言行,無論那有多麼「驚世駭俗」、多麼「道德淪喪」,就像那狂笑中面部與肢體扭曲的屍體們,他們完全的「僵化」與「受限」了,於是這一個場景成為了一個拉斯馮提爾創作生涯精準的比喻,這是一種自白,原來在創作生涯三十五年後,他已經早不是那種號稱要用「逗馬95」來自我限制,並挖掘電影極限的游刃有餘的天才導演,而是黔驢技窮,只能一再自我重複,困在自己作品中(自己的倉庫)的發窘傑克,如果以前觀眾只是從作品得到這樣的感覺,《傑克蓋的房子》可以說是拉斯馮提爾親自作的坦承,這些屠殺本該是具創作性的,而不只是單純的奇觀。

    唯有這樣坦承的前提,過去一直無法打開的門才得以打開(創作的過失作為因傲慢與自大而無法見得的缺陷具現在電影中)新的空間才被拉了出來,這個空間是被刻意忽略的空間,甚至是刻意不打開的空間。

    裡頭坐著早就存在的黑色男人。

    那是維吉,也是老拉斯馮提爾,作為傑克,年輕拉斯馮提爾的引導人登場。

    他對傑克進行了詰問:

    「我不是來阻止你的,只是來問你一個問題。」

    「你不是一直要來蓋房子的嗎?傑克不是要蓋房子的嗎?」

    這問題讓傑克完全楞住,因為這說出了他的困局。

    因為傑克之於房子,就是拉斯馮提爾之於電影,老拉斯馮提爾對年輕拉斯馮提爾的提問宛如一把促不及防的慢刀,它緩慢的刺入要害。自我揭露了自己創作最大的問題。

    對阿?不是要拍電影的嗎?

    但為什麼我的電影成了寓意高於創作品質的東西呢?

    為何千變萬化的形式沒有開發出電影的潛能,而只是不斷的自我重複呢?

    於是之後他們的地獄之旅便有了不一樣的意義,那既是但丁的《神曲》也不是但丁的《神曲》,那是假借摹仿偷渡的自我告解,他們有共通點,比如在旅途中對熟識人物的種種辨認,比如那些對地獄的刻板印象,還有那無所不在的「水」,無論是作為湍急河流的水,或是將罪人冰封其中的水,也有不一樣的地方,對拉斯馮提爾內心的揭露,根本上傑克畢竟不是但丁,於是在電影最後有了這樣一個橋段。

    傑克跟著維吉來到一處懸崖,懸崖的對面是一條道路,懸崖的下面是熾熱的岩漿,根據但丁的地獄設計,地獄的底部是越來越窄,所以下方是沒有道路的,維吉告訴傑克:

    「那邊原本有一座橋可以過去,但不知道什麼時候不見了。」

    「那條道路通往哪裡?」

    「天堂。」

    那只是短短的一段空白,短短的一段缺失,然而傑克卻開始思量從旁邊的岩壁爬去對面的那條路,並婉拒維吉要帶他「回頭」的「計畫」

    還能有比這個畫面更深刻更具象的比喻嗎?

    因為在《神曲》裡頭,能夠引導但丁進入天堂的碧翠斯,並不存在傑克(拉斯馮提爾)的生命中,或者說就算有也早已因他的嘲弄及輕蔑離去,維吉早知道結果,所以他說自己「尊重傑克的選擇」,他甚至不忍心看到他所知道的結果「重演」在自己面前,於是速速離場。

    於是接下來那毫無懸念的從懸崖上摔入岩漿的戲碼便能令人理解了,他並沒有在要爬到對面前的關鍵時刻跌落下去,而是爬了一下就跌了下去。這中間沒有存在可能不可能的問題,拉斯馮提爾對自己的性格掌握無疑,他知道這是一條死路,但他卻要傻傻的嘗試看看,看這一條與常人歧異的路能不能取代「愛情」開出一條通往天堂的道路,於是在這裡他展現了不是他注六經,而是六經注他的創作高度。

    這是第一次他不用假裝成遙遠天邊的上帝,在天上發號施令,嘲笑眾生,這是第一次他拍出了關於拉斯馮提爾的電影,一棟「傑克蓋的房子」,而因為這樣,這部電影如本文開場所說的註定得到兩極化的評價,因為要欣賞他的前提實在太大了,若是沒有對他有一定程度的認同或一定程度的厭惡,你就不會跟著他踏上旅途,並來到這部在歡樂中帶著哀淒,在哀淒中帶著歡樂的作品,我們不知道這是一部句點之作還是一部逗點之作,但無論如何這都是他創作生涯中一次重大的里程碑,對於一名創作者,多年之後,他繞著螺旋狀的樓梯,到了原本位置的不同高度,他不再懼於向下凝視,不懼於向過去凝視,不懼於向內在凝視。

    他,學會了笑。

    影院好读版

     5 ) 论尺度,从没有一个导演比他更极端

    如果说入围今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幸福的拉扎罗》属于全年龄段的观众,那么属于拉斯·冯·提尔《此房是我造》的观众可能就仅有这样两类,一类是为之疯狂着迷,另一类则是对其破口大骂。

    早年,拉斯·冯·提尔以“欧洲三部曲”在三大电影节上大放异彩并为人所知,1995年却与丹麦的另外三位导演共同发表了Dogma 95宣言,明确反对好莱坞的电影美学,还电影以“真实”。因此,手持摄影和角色的面部特写几乎成为他标志性的镜头语言。

    同时,导演本人更是一名出色的编剧,几乎参与了自己的每一部电影剧本,疯癫与伦理交织、乱交与道德交媾、丑恶无比和人性至善同宗,这些共同构筑出导演多年以来打造的故事丛林。

    拉斯·冯·提尔的最新电影作品《此房是我造》,尽管这次只是入围戛纳电影节的非竞赛展映单元,但依然延续了电影节的拉斯冯提尔效应。

    据悉在戛纳放映过程中,因一场对妇女和儿童的逼真的射杀戏,有陆陆续续100多位观众选择中途离场。但相比2009年《反基督者》遭到戛纳观众的不少嘘声,2011年因不当的纳粹言论遭到戛纳官方的驱逐,这次还是不错的结果。当然,导演本人对此非议依旧不屑一顾。

    其实,对比《反基督者》强撸灰飞烟灭式的高潮和女性反高潮的物理自戕,以及《女性瘾者》360°无死角式性爱展览,《此房是我造》中乳房材质的创意钱包和射杀情节显然不过是小巫见大巫。

    《反基督者》

    《女性瘾者》

    这也是拉斯·冯·提尔让人又恨又爱的原因之一,在常人耻于谈起和羞于表达之处大作文章,使之窸窣平常,这种极端式的奇观展示贯穿在拉斯·冯·提尔的创作之中,越是后期的电影,越疯癫越张狂。

    如果说《白痴》《破浪》《黑暗中的舞者》这三部电影构成了拉斯·冯·提尔的“良心三部曲”,那么新作《此房是我造》恐怕会成为“罪恶三部曲”的开端。

    拉斯·冯·提尔的“良心三部曲”

    由马特·狄龙饰演的连环杀手杰克,无视法律,将谋杀视为艺术。每次杀人后,杰克都会将犯罪现场还原到天衣无缝,不是为了防备警察的调查,而是强迫症使然。而每位受难者都会留有一张标志性的艺术照以供日后纪念。

    拉斯·冯·提尔毫无顾忌地将杰克有规律性的定时杀人欲望比作路灯下随距离而变化的影子长短;通过残虐尸体拍出最美的人体艺术照;即使在灯火通明的敞开楼道中,反复搬运尸体也竟然可以如此轻而易举不被人识破。这一系列匪夷所思和怵目惊心的背后,是导演本人的剧本实验。

    从《破浪》中贝丝因天性过分善良被蹂躏至死,到《狗镇》中人心叵测难以拯救的狗镇居民,再到《此房是我造》中直接将主人公定位为一个无情冷血的连环杀手,勾勒邪恶人性中虽悖于人伦、但又逻辑自洽的一面,成为导演源源不绝的叙事源动力。也正因此,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在对纳粹法西斯噤若寒蝉的欧洲,拉斯·冯·提尔竟然可以大放厥词,并为之辩护。

    影片《此房是我造》的五段猎杀戏,前四段的受害者都为父母儿童。在维吉尔与杰克的对话中,杰克声称之所以杀女性,是因为他认为舆论总是一边倒指向男性犯错,而女性总是受害者。对包括女性在内的弱势群体的同情,似乎成了拉斯·冯·提尔极度厌烦的一种观念,所以他让杰克的屠刀都指向了愚蠢贪婪的妇女。由此,导演“厌女症”的价值取向也成为不少观众诟病的对象。

    在第五次用全金属弹壳以一穿五的射杀中,受害者的选择还出现了黑人和亚裔。从妇女儿童到黑人、亚裔,受害者的性别和族群选择均处于二元对立的“他者”地位,而施害者则是成年的白人男性,男主这种明显带有种族优越主义和男权主义的价值偏好,无法不让人避之不及。也难免有人质疑,这是否是导演本人的真实想法,我们无从而知。

    即使冯·提尔享誉世界的佳作,如《白痴》《破浪》《狗镇》《黑暗中的舞者》等,把女性角色作为影片中的主人公,甚至拥有耶稣基督一样受苦受难的救赎献身精神,但她们依然是丈夫(《破浪》贝丝)、儿子(《黑暗中的舞者》塞尔玛)、父亲(《狗镇》格蕾丝)的附庸,似乎生命仅是为他们或者不得已为他们而活。

    《白痴》

    《狗镇》

    《黑暗中的舞者》

    但是如果这样的话,对我们试图参悟拉斯·冯·提尔便似乎有些南辕北辙。一个天生反骨的导演,一个反叛世俗的导演,一个打破常规的导演,一定是在主流认可的观念或思潮之下泼上冷水。所以你越不想看到妇女儿童被射杀,我偏要一本正经地拍给你看,你越是支持弱势种族一方,我偏要射杀他们。这才是那个疯狂的拉斯·冯·提尔,也才是他的着迷甚至着魔之处。

    当然,只是做到这些,还远非疯蹄大神。拉斯·冯·提尔还将自己对建筑、绘画、历史和艺术等的理解带入到影片当中,使之相互诠释,形成自己的叙事逻辑,产生对原有创作的总结和超越。

    最让人连发无数个“卧槽”的,则是在影片章回体结构的尾声部分。画外音的主人竟然是意大利中世纪诗人但丁《神曲》中的维吉尔,这个象征理性的诗人企图去寻找杰克连环凶杀的犯罪动机,却一无所获。

    结尾处,杰克又像《神曲》中描绘的一样,跟随维吉尔走过地狱和炼狱。而在一次攀岩渡河中,由于不听维吉尔所劝,杰克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之中;正如但丁曾把伊比鸠鲁学派和异端邪教徒关押在同是深渊的地狱第六层。

    《但丁和维吉尔在地狱》创作于1928年

    拉斯·冯·提尔在此处给影片收尾,仿佛又再次回到1996年的《破浪》中,贝丝久病痊愈的丈夫在船上把贝丝的骨灰撒入大海那一刻,从天空中飘来了教堂洗刷罪恶和替人超度的巨大钟响。足足20多年,拉斯·冯·提尔的宗教意识和基本信仰从未改变。

    《破浪》

    拉斯·冯·提尔曾经这样说过,在当今丹麦导演中,除了比利·奥古斯特(《征服者佩尔》导演,丹麦国宝级导演)之外,就只有他自己了。这话虽然傲慢,但纵观世界电影导演之林,很难找到与拉斯·冯·提尔相似相近抑或是模仿的作品出现,他也的确在世界影坛享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

    作者| 刘泽克;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6 ) 《此房是我造》| 没人愿意承认,制造杀戮的人是艺术家

    通常认知里,哲学解释艺术,艺术展现文学,文学概括科学,如果反过来就会很乏力,科学无法概括文学,文学也不能展现艺术,艺术更不能解释哲学。

    文/耶律律

    1

    许多事做到极致便是艺术,无论酿酒、绘画、弹琴,还有杀人。但我想没人愿意承认,制造杀戮的人是艺术家。

    《此房是我造》并没有总结出如此浅显的结论,因为它是拉斯·冯·提尔的电影作品。“拉斯·疯”,是这位丹麦导演的业界外号。甚至每当提到他的名字,都会掀起一场波澜。

    他的影片中,经常充斥大量血腥场面,以及裸露镜头。《反基督者》《女性瘾者》都是这样,本片自然也不例外,今年在戛纳首映,甚至有100多人被逼提前离场。

    电影的开头正是结尾,精神变态者杰克在游历地狱时,与维吉谈论杀人和艺术,并讲述了五起杀人案件,向人们表达种种观点。他在12年间共杀害61人。和其他连环杀手一样,他每隔一段时间就要作案,以便从中获取快感。他自己也讲述了路灯与阴影的比喻,每当身处路灯正下方,影子最浓最暗,也就是刚杀过人,赶往下一个路灯途中,身前阴影消失身后阴影加长,则意味着满足感消失而痛苦登场。

    每个瘾君子都会以此为借口开脱,好比酒鬼每到路灯正下方就会喝醉一样。他的引路人维吉,像一个正义使者,总能说些反驳杰克的观点,将观众拉回到正常的思维情景。

    单说影片形式不算新颖,河正宇主演的韩国电影《与神同行》,与其最为相似。此外还有文学作品,比如余华在《第七天》中,也曾以灵魂作为主角讲述故事。

    可能你我都发现了,文章一开始就在掉书袋,但对于一部从头到尾都在掉书袋的影片,就算丹·布朗夹着一本《达·芬奇密码》走过,也要顶礼膜拜一番。

    2

    杰克是一位工程师,但他想成为建筑师,为自己造一间完美的房子,并为此三番五次努力着。12年间他屡次杀人,造房子这件事似乎毫无起色。地狱旅程中,他给维吉讲了五个故事。在这儿要提前声明,简单叙述情节是文章应有的部分,但本片内容用文字叙述也可能造成不适。

    故事一,一个女人半途拦车,要求帮助她修好千斤顶(Jack),可是她傲慢至极,带头挑起连环杀手话题,又嘲笑杰克是个怂包,不可能是杀手,于是杰克抄起杰克给了女人一杰克。他把尸体藏在一座废弃的冷冻库里,此后所有“战利品”,都堆进这个没有路名的地方。

    故事二,杰克尾随一位独居妇女,先后假扮警察和保险推销员,获取信任走进屋内将其掐死。慌张之下他驱车逃逸,尸体则用绳子托在车后。回到冷冻库尸体只剩一半,另一半变成了一路血迹。就在这时雨水倾盆而至,帮他洗刷了犯罪证据。可见导演的观点非常犀利,仿佛带着微笑说了几句,“你看坏人不一定遭报应”。

    故事三,杰克同一位母亲和两个孩子去野炊,顺便教孩子们打猎。他向维吉阐释了打猎原理,依次猎杀小幼崽,而后大幼崽最后杀雌鹿,因为最先杀死雌鹿,两个幼崽将无法存活。乍一听还有点人性,可最终杰克根据这个理论,先后枪杀了两个孩子及其母亲。回到冷冻室,他还将一个孩子制成标本,类似豪宅墙上悬挂的动物头颅。

    故事四,杰克似乎恋爱了,和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他“赞美”她胸很大,不出意外被她斥为粗俗。接着又讨论了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区别,她说工程师画房子,建筑师也画房子,没想到这激怒了杰克。影片在这一段异常压抑,以至于我要开窗听一听喧闹声,短暂逃离一会儿。戛纳那100多人可能就是在这个节点离开了。他割下她一对乳房,并将其中一只做成钱包,并声称那是某种崇拜物。

    故事五,杰克挟持了五位男性,用铁丝绑在钢管架上。他们双膝跪地双手背后,相互交叉让头颅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原来,杰克要做一个实验,看看一颗子弹能打穿多少脑袋。其中一位军人提醒他,说那是枚狩猎子弹。杰克因此狗急跳墙,为了寻找金属子弹,甚至枪杀了老朋友。

    军人的疑问,成功拖延时间,等来了警察。喧嚣的警笛声中,一位慈眉善目的老者出现,正是引路人维吉。简单交谈后,杰克用那些冻尸搭起一间房子。

    他的建筑哲学要求,材料必须是会呼吸的。所以他用倾注精力和思想的材料,为自己造了间完美的房子。这间房子便是地狱入口。影片就此接上了开头,杰克一边讲述故事,一边在地狱中游走。

    3

    拉斯·冯·提尔一直提倡,应该关注电影故事和表演本身。影片中杰克丧失了人性,可他偏偏是主角。我们在痛斥残暴时,又担心他被警察发现。其他“受害者”的表演,也让人为之动容,时而怜悯时而惋惜。种种画面呈现眼前,恰像是用独特视角思考人类社会。

    第一位女性受害者,傲慢不可一世,貌似站在道德制高点上不能自拔,总在用弱者身份叙说强者言辞。就算杰克不是一个杀人狂,她的言行也会让人不适,甚至是无可奈何的厌恶。第二位独居妇女,一听到退休金翻倍,便欣欣然放杰克进屋,并为自己的警觉感到抱歉,以至于将生命暴露在危险之中。

    故事三中女士和孩子们,貌似没有任何缺陷,但仍然因为轻信而丢掉性命。故事四女性则因为单纯而身陷困境。当她被夸胸大而说杰克粗俗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西方社会的规则,不能随意形容或是赞美女性,因为那样男性将被误认为有某种作案动机。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苏丹们,会将黑人奴隶阉割,以便在托普卡帕宫服侍妃子;中国封建统治,也不断被宦官篡权。阉割的确是斩断作案动机的好方法,拒绝“粗俗”地语言表达从而形成规则,在某些极端分子眼中,又何尝不是一种阉割呢。

    当杰克允许尖叫时,她撕心裂肺地喊着救命。随后她爬上窗口那一刻,也许已经彻底绝望了,因为自己眼前的社会远比想象中“文明”,文明到漠视一切。转眼当下,单元楼里的老人家,享受着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却总在怀念过去,就是因为无法忍受冷漠。

    文明社会的一切漏洞,都让杰克钻个正着,于是他杀死傲慢、贪心、轻信,以及单纯和冷漠。但反过头说一句,这些缺点仅是逾越道德边界,丝毫不构成死亡罪,由此可见他的惩罚,并不具备任何正当性。

    4

    受害者有困境,凶手杰克当然也有,他患有严重的强迫症和洁癖。在杀害那位独居妇女后,他脑海里不断闪现画面,落地灯下、画框背后、地毯边缘到处都是血迹。以至于往返数次,一擦再擦仍然不能心安,直到等来了警察。

    和尼古拉斯·凯奇在《火柴人》里塑造的洁癖患者不同的是,杰克竟然通过不断虐杀,治好了强迫症和洁癖。与其说治愈,不如说转换形式。他在多次行凶之中,的确不在意血迹等证据了,甚至无视潜在目击者,前文说过,他钻了漠视的空子。

    他在某次接吻后,掐死一位情投意合的女性,回到冷冻库看照片,发现毫无美感,于是返回作案现场重拍。途中碰到一位徒步女性,便驱车将其撞死。事后,他说摆弄两具尸体拍照,能感受到极强的幽默感。

    和猎杀母子三人一样,他把强迫症和洁癖,转化成了仪式感。大逆不道和草率行踪,成为这种仪式感的基础。他还将照片寄给报纸,署名“诡辩先生”,以此暴得大名从中获取快感。可他最得意的并不是照片本身,而是负片。负片中原本强烈的光源,会变成无尽的黑暗,类似于人们常说的黑白颠倒。

    仪式感的下一步是艺术化,许多事做到极致便是艺术,无论酿酒、绘画、弹琴,还有杀人。但我想没人愿意承认,制造杀戮的人是艺术家。

    杰克就像《蝙蝠侠》里的小丑一样,生来就是为了挑战人性。他想从艺术中剔除道德评判,于是对维吉说,“你用自己的道德标尺衡量生活来杀死艺术,但我想解放艺术,因为艺术之浩瀚,远超我们的理解范围”。之后他举例说明,葡萄酒的三种酿造方法,霜冻、脱水和贵腐,正好对应人死后身体发生的化学变化。

    当维吉问到房子时,杰克说“破坏和毁灭,也可以创造艺术”,并最终衍生出另一套理论“崇拜的价值”,他把自己等同于制造崇拜物的人,比如战斗机报警器的发明者,缔造纳粹的希特勒,以及组织红色高棉的波尔布特。那些各国历史上的大屠杀,对他来说是一种奢靡的艺术。

    杰克这个角色,也许真的如拉斯·冯所说,“理解并同情纳粹”,但他所造就的“艺术”,相对于那些骇人听闻的毁灭,简直还停留在婴幼儿阶段。挖一道小渠便要假装曲水流觞了,真的是狂妄至极。

    5

    《此房是我造》和导演前作《女性瘾者》一样,依然采用了对话体。如果影片到冻尸房子建起那一刻停止,那对观众来说将是一场灾难。好在有最后一部分,身着红袍的杰克追随维吉前往地狱,正是但丁《神曲》的具象化。

    维吉就是维吉尔,他们在辩论时,说起过维吉尔的作品《埃涅阿斯记》。有一个真人饰演的画面,正如油画《但丁之舟》,也说明了这一点。歌德也曾被维吉提起,分章节主题探索的模式,就是模仿了他的《浮士德》。

    不难理清思路,导演所讲的故事,只是两人游历地狱的过程,而影片大部分映像,都来自杰克的回忆,以及同维吉辩论时的插曲。最终杰克想跃过断桥通往天堂,却掉进地狱最深层的岩浆。画面突然转为负片,本来高亮的岩浆,变做无尽的黑暗,而杰克就在黑暗之中。

    拉斯·冯·提尔的确值得敬佩,神曲中的画面,就像流动的油画,鲜艳而唯美,严肃中又透着几分神秘。他本人也就此逃过另一场指责,安稳地站在主流价值观边缘。

    众所周知,2011年他携带影片《忧郁症》前往戛纳,因发表“理解纳粹”的言论,而被逐出影展。有人说本片是对该事件的一次傲娇忏悔,也有人说,如果把House(房子)换做Cathedral(教堂),更能展现他如杰克般愤世嫉俗的一面。

    6

    通常认知里,哲学解释艺术,艺术展现文学,文学概括科学,如果反过来就会很乏力,科学无法概括文学,文学也不能展现艺术,艺术更不能解释哲学。

    电影往往带有艺术性,本片引经据典,暂且将它看作一件艺术品,但它却提出许多哲学问题,诸如人类的终极目标,是先于死亡而拥有,还是后于死亡而拥有。都知道哲学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正好让一些精神变态者学以致用,就像杰克一样在特殊情境下,得出极端结论,并为之努力践行。也许拉斯·冯·提尔只负责呈现,不负责得出结论。

    相对于揣测创作者想法,我更想讨论影片本身,毕竟论文一样的电影并不多。影片除故事以外,插入大量绘画、建筑、纪录片、动画,以及其他艺术、宗教和历史信息,仿佛为求得一个答案,愿意倾注所有精力寻找论据。观众在拓宽认知的同时,还要学会独立思考;对于有些欲盖弥彰的理论,还必须做出自我判断。

    本文首发于ONE一个

    文 | 耶律律

    小说作者,自由撰稿人。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所有文章都在这里

     7 ) 《此房是我造》,变态连环杀手的心理历程

    《此房是我造》:变态杀手为了强迫清洁,他四次返回了现场

    《此房是我造》讲述的是上世纪70年代在华盛顿的高智商连环杀手杰克(马特·狄龙饰)如何实现他的连环谋杀的故事

    但本文并不会像豆瓣里的那些“影评大师”一样对这部电影的评分、演技、剧情、导演等等各方面进行影评,本文要讲的是本片中的男主角杰克(杰克)作为一个人变态连环杀人凶手的心理历程是怎样的,但因为这只是一部电影,所以全文都是过度解读的,虽然如此,本文的推理过程都是在心理学知识上进行,目的是通过心理演绎过程增加人们对心理分析和人类行为的理解。

    一:连环杀手之路

    解读一:由紧张性刺激导致的凶案

    这部电影根据男主角12年中的经历随机分为5部分, 第一部分故事开始,男主角杰克开着一部红色的小型厢式货车(van)在一段偏僻的公路上行驶,但随后被一个中年金发女人(乌玛·瑟曼饰)拦住,这个女人因为车坏了自己修不好而请求杰克帮助她,虽然杰克是很不情愿,但还是开车搭她去附近的铁匠那里寻求帮助。

    “妈妈坚持告诫我们,不要随意上陌生人的车”,这个女人一上车就不断在假设杰克是连环杀手,假设杰克会杀了她,还帮杰克设想要如何把她埋了才不会被发现,可能是因为害怕,也可能是在警告杰克不要对她动手——“我要怎样才能脱险?我可以抓起这个千斤顶,往年你的脑门上用力砸一下”“你刚刚被桑尼(铁匠)看到了”。

    杰克也是十分厌烦这个人,很想把她扔在路上直接走掉,但是刚被修好的千斤顶一用就坏掉了,杰克再次被喋喋不休地被那个女人哀求,再次不得不地搭她去铁匠那里去求助。

    刚上车不久,那个女人却说了这样的一句话“我收回之前说的话,就是我说你长得像连环杀手,其实一点都不像,因为你的性格完全不适合做这件事,你太懦弱了(因为杰克多次心软让她上车),根本杀不了人”杰克听到这句话,一个急刹车,愤怒地拿起来旁边的千斤顶砸向了她的脑门上,

    连续砸了几下 后,杰克下车了,看着自己被鲜血染红的双手,他体验到了杀人带来快感,他感觉自己把千斤顶砸在一个女人的脸上是一件如此“艺术”的表现,于是他露出了邪魅的微笑。

    他不但没有因为杀了人而感到害怕,反而觉得自己像是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随后,他把那个女人的尸体藏到了自己的冰库中,并将女人的车放到两个州的边界中,因为边界是“三不管”地带,放到那里,两个州的当地警察谁都不想惹这个麻烦,所以这次杀人事件被他聪明地掩盖过去了。

    “千斤顶杀人事件”的发生,杰克是没有预谋的,因为杰克本来是一点都不愿意搭理这个女人,更别说有过计划去杀她,所以这是一个因为紧张性刺激而导致冲动杀人事件,紧张性刺激是那个女人在喋喋不休地麻烦他时还嘲讽他是一个懦弱的人,这对于大部分男人来说被说成“懦弱”是一件非常伤自尊的事,本来就心烦意乱的杰克更是怒火中烧,尤其是那个女人一直在不断假设杰克是一个连环杀手,假设如何用千斤顶反击,导致了杰克的杀人念头一触即发,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顺手拿起了千斤顶砸过去。

    紧张性刺激人人都会遇到,而因为冲突的不断积累,让矛盾中的问题变得十分敏感,从而让紧张性刺激变得无法承受,甚至是气愤到想杀人的程度这种体验大家也会遇到过,

    但,他为什么就杀人了,而普通人不这么做?为什么他杀人会感到快感?为什么会变成连环杀人?这肯定不是一句“性格问题”就能解释得清的。

    解读二:强迫症(OCD)患者

    在第一部分的“千斤顶杀人事件”发生后,杰克谈起了自己的强迫症,“我小时候经常受到强迫性思维的困扰,我对于打扫,近乎偏执,如果不把房间清理到完全的干净整洁,我甚至不愿意踏出房门”,如果大家了解过强迫症,那么也可以了解杰克的清洁强迫是非常典型的强迫行为。

    “不过这种习惯在我的小型冷库里是很难保持的”,与其他强迫症患者不一样的是,杰克为自己找了一个缓解强迫症的地方——冰库,在冰库里,可以看到他虽然整理了一下,但是却不是强迫性整理,他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空间,想把自己强迫症中的焦虑留在那里,这也是一种反向形成,控制欲的背后一直有一种想自我放纵的冲动(例如西方一些神父都是一些衣冠禽兽,表面讲着爱与救赎,背后却在猥琐幼童),杰克在清洁强迫的背后为自己在这个世界中找到了一个不需要进行整洁的地方。(作为强迫症的他,居然没有将桌子上的披萨摆整齐)

    尤其是当他杀了那个拦路的女人后,这个冰库对他有了更“伟大”的意义——“收集艺术品”的地方,所以说那次杀人打开了他的一个新世界,因为从那以后他有了一个“宏大”的想法——“通过杀人来实现艺术”。

    第一次预谋杀人

    于是他开始了他第一次有计划地去杀人,在路上,他物色了一个老妇人作为谋杀的目标,并尾随老妇人去到了她的家。

    因为是新的尝试,他假扮警察的行为并不是很成功,那个老妇人对他充满各种怀疑和警惕——“没有警徽,就不能让你进屋”,

    但是杰克十分能言善辩和十分善于观察别人的言行,他通过各种肢体语言,引导老妇人不断进行自我确认来增加信心,从而来增加老妇人对他的信任感,他成功地拖着了那个老妇人,所以老妇人并没有直接拒绝,而是隔着一道门在听杰克说话,

    细心的杰克细看到了那个老妇人家中的一幅照片,他由此推出老妇人的丈夫已经去世——“我的丈夫是大概在6个月前去世的”,杰克猜对了,于是他进一步拿出笔记本在假装记东西,“因为我想了解一下你的退休金问题”,这个问题成功吸引了老妇人的注意力,杰克也看出来了,老妇人作为孤独老人,最关心的就应该是养老问题,于是他说他可以通过关系将老妇人的养老金提高到两倍,那个老妇人此时更加感兴趣了,表情从警惕变成感兴趣。

    这个时候,那个老妇人的邻居格伦开车经过,格伦跟老妇人打了一个招呼,杰克也跟着打了一个招呼“HI,格伦”——两个人有共同的熟人,这让那个老妇人放下了警戒,请杰克进了她的屋子里。

    “这真是太侮辱人了,每一次都会被拒之门外,被迫站在外面…被逼入这样的窘境…我经常遭都会遭遇到这样的对待,这太不公平了”杰克表现出了他的极度敏感和自负,对于被拒绝,他感到自己的自尊受到了伤害,所以非常气愤,从侧面看出,杰克不是第一次尝试,应该都被拒绝,只有老妇人这次成功了。他的这种气愤和受到伤害的神态让老妇人想要去倒一杯茶来安慰他,

    就在老妇人转身的一瞬间,杰克跑过去掐住了老妇人,但是因为第一次尝试掐人,没有经验,他把自己也绊倒了,

    老妇人翻身想要逃跑,杰克慌张地快速追上去,又一次用力掐住了她,但因为没有经验,杰克失手了,老妇人并没有被掐死,而是很痛苦地躺在地上发出“呃…呃…”的那种喘不过气的声音,“噢..不..”他拿了一个枕头给老妇人垫头,“非常对不起.”,

    看到老妇人的痛苦,杰克表现出一脸懊悔的表情,“我做些什么能让你好受点?”,甚至给她喂了一个甜甜圈,给她喝了一杯“对身体有好处的”甘菊水,看起来,杰克像是在忏悔,但实则是因为第一次有预谋地杀人的经验不足,对这种冒险行为感到害怕、慌张,这跟大部分人的第一次尝试做某事时的情绪是差不多的,杰克那时的兴奋和紧张感,或者说心里太过于激动分泌了过多的肾上腺素,才会出现惊慌到不知所措,同时也是对自己引发别人的痛苦感到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处理这种感觉。(侧面可以看到他杀人动机不是为了折磨,折磨并没有给他带来快感,他的快感是完成他的“艺术品”。)

    所以,当他看到老妇人再次尝试起身逃跑时,杰克再次用力掐住他,并拿出了准备好的刀插进了老妇人的心脏上的动脉中,所以本质上他表现出了的不是后悔,而是不知所措的慌张感,同时也是一种强迫性的控制欲,杰克来到老妇人家里就是为了杀死她,这是一种支配、控制行为,因为前两次的没掐死老妇人相当于让一个具有强大的行为控制欲的强迫症患者体验到了行为失控的焦虑感和恐惧感,然而他无法控制住自己的这种焦虑和惊慌感,所以他才会通过照顾那个老妇人尝试让自己平静下来,但杰克在看到老妇人要逃跑时,对再次失控的恐慌让他马上又掐住老妇人并用刀插死她以达到生命上的控制。

    快速地结束了老妇人的生命后,杰克返回车里拿照相机,将老妇人的尸体放在沙发上进行拍照(因为他从小喜欢摄影,所以他将照相与妄想中的“艺术”联系在一起),并将尸体打包好拖回车上,然后返回现场进行清理,有清洁强迫的他的,把人家的地板全都擦了一遍他才感到满意。

    解读三:强迫性思想与行为

    但,“有强迫症的杀人犯,这还真是荒唐….因为要命的是,你的强迫症偏偏是打扫”,回到车上的杰克,控制不住自己的(强迫性思维)去想地毯下、台灯下是否还有血迹

    于是他跑回回去确认了一下,然后并没有血迹,但是因为自己进去又“弄脏”了现场,所以他把地板再擦了一遍,确认了周围没有血迹后,他回到了车上。

    但他却没有感到安心——墙上壁画后面是否被溅到了血迹。即使溅也是溅到壁画,根本不可能溅到壁画后面的墙壁上,强迫性思维是不需要逻辑理性,他这样想是因为情绪上的焦虑导致他不得不这样假想——“墙上壁画后面是否被溅到了血迹”,强迫性思维导致强迫性行为,他第二次为了清理现场跑了回去,当然墙上壁画后面肯定是没有有血迹,但地板被自己踩到了,所以他又得将地板擦一遍,

    此时,警笛响起,他这次没有确认其他地方就慌忙地跑回车上,准备逃跑。本来他时可以一走了之的,强迫症再犯的他,又控制不住自己去想——椅子压住的那一块地板的血迹清洁完了吗?,实际上椅子下面他之前不止清洁了一次,仅仅是因为强迫症犯了,他无法确认自己是否清理了,即使此时他既疲倦又害怕(警笛声越来越近),但是他仍然无法控制住自己的焦虑感(这一段导演拍的很好,演员演技也不错),

    所以第三次,他跑回了屋子里,又清理了一遍地板。当他跑出来,想要开车逃跑时,警车已经停在了隔壁家那里,他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逃跑,此时开车逃跑会引起警方的注意力,于是他把尸体从车上拖下来,藏在附近的草丛中,回到车上,等待着警察过来(当时发生了非法入室案件,警察是一家一家搜查的),警察不一会就过来了,那位警察用手电筒敲了一下杰克车上的窗户,示意让杰克下来,“杀人”心虚的他一下车就举起双手背靠警察,然而,那名警察只想检查一下杰克的车而已,

    “如果我不让你检查,就说明我的心理有鬼”,可以看出,杰克此时的行为和所说的话都是过度反应的,因为他心里真的有鬼,而且还很慌张,所以才下意识地表现出这种“我有罪”行为。

    因为有人(格伦)看到杰克跟老妇人谈过话,所以为了解脱嫌疑,他撒谎他跟老妇人的丈夫是认识的,来这里是因为有事相求于克莱尔(老妇人),并谎称老妇人失踪了,然而,这次为了满足自己的强迫性思维,杰克居然跟着警察一起回到了屋子里检查现场(第四次返回),还非常大声地向警察确认来让自己感到安心——“我只想提一下建议…这个房间已经被彻底清洁干净了,就算你拿着放大镜,也绝对找不到任何蛛丝马迹”

    这个人的强迫症几乎到达了无可救药的程度,他如此敢跟警察这样说无非就是为了自己放下心——“这个房间已经被彻底清洁干净了”,如果他对这个房间还有强迫性思维,那么日后他肯定还会像刚才那样控制不住自己回到现场不断确认、不断清洁的。

    解读四:偏执与妄想

    然而这名警察太年轻,并没有怀疑杰克,让他回去了,杰克此时却犯了一个巨大“失误”——他选择将尸体绑在车上拖回到他的小冰库那里,场面可想而知,血迹从那个老妇人的家里一直连到他的冰库那里,傻瓜都可以随这条长长的血迹找到他。但是,他回到冰库不久,就下了一个被他称为“伟大”的雨,把血迹冲的一干二净。

    作为连环杀人的起点,第一次作案的成功增加了他的信心和成就感,更为致命的时,他将这场雨解读为一种启示——“我所经历的这场雨,这场倾盆大雨,确实是上帝的恩赐,而这次杀人就好比一种解脱,我感觉到自己被跟崇高的力量守护着”,

    这是部分变态连环杀人犯都会有的妄想特征,将他们的杀人行为视为神圣的行为,其中宗教是被引用的最多的,例如美国变态杀手“撒旦门徒”理查德·拉米雷兹,在杀人现场(墙上、镜子上,死者身上)留下恶魔的标志——一个倒转的五角星;例如美国杀手赫伯特·慕林以杀人做为净化世界的使命,在他的妄想中,这是《圣经》中给他带来的启示(天启),这是一种扭曲的思维,一种妄想,因为普通人分得清什么是现实,什么是幻想,但有妄想症的变态杀手分不清,所以他们会将这种扭曲的思维和妄想视为真实的观点并坚信不疑(偏执)地去实现他们的变态想法。

    本来在第一次有预谋的杀人中,他仍然是有一种不确定感的,但因为这场“上帝的恩赐”的雨让杰克更加坚定了自己去杀人的想法——“我感觉到自己被跟崇高的力量守护着”——他的妄想和目标得到了“确认”,没有迷茫的他感到了“解脱”。

    “老虎代表了野蛮,羔羊代表了纯洁…老虎以血为生,所以要猎杀羔羊,这跟艺术家的本质是一样的”,在后面杰克讨论到他对自己的杀人行为看法时,他是这样说的:“羔羊被赋予了永远活于艺术之中的荣耀,而艺术是神圣的”,在他的观念中,羔羊的价值在于为了“艺术”而献出自己的生命,而杰克代表了老虎,他的人类猎物代表了羔羊,他的猎杀就是为了完成这种伟大的“艺术”,“羔羊”的价值在于被宰杀,他将自己视为这个妄想中“艺术家”,去完成“神圣的艺术”,他在杀人的过程中不断将自己的妄想合理化、细节化和现实化。

    解读五:为什么杰克杀人后有快感与解脱感

    一般而言,变态杀手的心理动力都是有起源的,但是电影没有讨论过杰克的生长经历,他的童年形象只出现过很少的几次,并没有多大的线索,所以,在这里只能过度解读。

    因为强迫症患者内心深处大都有一种罪恶感,强迫性清洁,这不是他们无法忍受肮脏、不整洁(强迫性清洁不等于有洁癖),而是他们对肮脏有着很深的负罪感、厌恶感或内疚感,表现为如果没有进行仪式行为(例如反复的清洁,确认是否已经关门)就会感到一股强大的焦虑感,这对于强迫症患者而言,是无法控制的情绪体验,会导致不得不做出重复性行为或者过度整洁,强迫程度不是普通人体验到的那种偶尔强迫行为可以比的。

    如果一个人因为洁癖而讨厌肮脏、不整洁,那么他完全可以远离这种场景,但是有强迫症清洁的人不会避开,也无法避开,因为强迫性的思维大多是偏执的,所以他们只能去不断抵消这种依附在内心中的罪恶感、厌恶感或内疚感。

    而杰克内心中的罪恶感体现在他的这一句自述中——“不管你走到哪里,你都是一个没有灵魂的有罪之人…如果一个人非常不幸地以男儿身降临到这个世界,很遗憾,“有罪”这两个字将永远烙印在你脸上…男人永远都是罪犯”(正如前面说的,他的强迫症是怎样来的并没有说清楚,只能通过这句话来推测)。

    从那一次杀人中(千斤顶杀人事件),他有了通过强迫整洁做为抵消罪恶感和减轻焦虑感的行为置换到杀人作为抵消他内心中的罪恶感和减轻焦虑感的行为想法,所以那时杀完人后,他感到了内心中的罪恶感和焦虑暂时得到解决的满足感和愉悦感,所以第一次尝到“甜头”的他,将这次杀人视为“艺术”(病态妄想)。

    这个偏执妄想过程看起来就是一个观念,但其实背后是一个认知动力,因为强迫症个体倾向于把认知和精神活动理想化,杰克把自己的罪恶转化成贬低其他人类存在价值(对被害人去人性化)的认知(他的老虎与羔羊理论)——帮助那些“猎物”(受害者)实现他们为“艺术”献身的使命和价值(变态的偏执型妄想),就是为了将自己的行为仪式化、合理化,从而达到行为与认知上的一致性。

    于是,他的罪恶被他通过完成他这种扭曲观念中的“艺术成就”抵消了,能抵消就能带来解脱感。

    逃脱恐惧

    说到解脱,不得不说一下他小时候的内心世界:

    小时候的杰克,因为内心“十分敏感”,所以他十分讨厌玩游戏(“例如捉迷藏”),在捉迷藏的时候,“我都会极度惊慌地狂奔”,这本来就是一种逃脱,但是他却故意在身后留下了“清晰可见的心态”,逃脱变成了公开邀请——“来捉我”,这是很矛盾的地方,既然要逃离,为什么要特意留下痕迹让别人捉到他?这也是他第一次预谋杀人中潜意识中故意选择拖尸留下血迹想让警察捉到他,事后他说“如果没有这种侥幸,那么我必将受到惩罚”——那场雨帮助他从这种“来捉我”的恐惧中解脱出来。

    解读六:精神变态(psychopath)——麻木、冷血无情

    当杰克回忆他的小时候时,有一个镜头是这样的——他将一只小鸭子的一只脚剪断放回水里,没有感情的看着小鸭子在水里挣扎,他从小就有精神变态的一面——虐待小动物,

    为什么从虐待小动物变成最后杀害人类?

    因为“千斤顶杀人事件”中的那个女人是冰库里的第一具尸体,所以从这部电影的内容来说,因为那一次的冲动性杀人启发了他,让他感到了杀人的快感,让他尝到了杀人的“甜头”,加上他小时候形成的精神变态,他可能会因此认为“是时候找一些不一样的“动物”来进行杀害了”,在这之前他一直是一个爱好狩猎野生动物的人,是这次冲动想杀人启发了他连环杀人之路。

    而对于自己的精神变态杰克也是自知的——“精神变态都缺乏同理心(同情),我为了隐藏自己费了很大的劲,才勉强能装出这种“正常”的同理心”。

    首先,精神变态是很少有感情唤起的,他们普遍有情绪缺陷,像恐惧、厌恶、幸福、可怜等等这类情绪是很难体验到,他杀人时是不会感到害怕、可怜这种感受,也不会同情被害者,更不会有内疚或后悔的感觉,所以杰克能把至少六十多具血肉模糊的尸体堆放在同一个冰库中也不会感到一点害怕、恶心和后悔,简单来说,他对杀人的态度是跟杀猪佬对待杀猪行为的态度是一致的,所以才是一位精神变态的反社会者。

    但难以体验不意味着他们没有感情,在第一次预谋杀人中,他因为经验不足导致的失误和失控,而失控引起了他的强迫性神经症背后的焦虑感,对他而言就是一种过度刺激,让他体验到了惊慌这种情绪。

    他们也会感到痛苦、焦虑、气愤等等这些强烈的情绪,只不过体验的方式与我们不一样,当他们体验那种强烈情绪时,冲动是如此强烈,没有道德感的束缚,没有同情心,强烈的情绪无异于行动,所以他才有“千斤顶事件”的这种过激引起的冲动杀人经历。

    这就像最近的那个“弒母男孩”,他用刀将母亲砍到血肉模糊,还能十分淡定自若的应对,指认现场时还露出微笑,没有悔恨之情,“弒母男孩”可能就是一个精神变态患者,他砍杀他母亲之前,也是与母亲之间经历了很多次的争吵于冲突,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没有道德感的束缚,没有同情心,强烈的仇恨情绪无异于行动”

    另一方面,难以体验感情也不意味着精神变态患者读不懂别人的感情,相反,他们十分善于通过操控感情和撒谎来操控别人,他们是社交高手,十分能言善辩和富有人格魅力,很容易获取别人的信任,连环杀手之所以能骗取那么多人的信任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杰克在这部电影中,与他有亲密关系的女人至少有三个(都被他杀死了)。

    其次,高智商是部分精神变态的特征之一,因为他们很少体验到情绪这种东西,所以他们能很冷静地思考问题,并对计划进行详细的规划,研究了成千上万个杀人凶手案例的FBI著名特工约翰·道格拉斯对于连环杀手有过这样的评价“成功的系列杀人犯构思其行动的精心程度足以与画家构思其油画的精心程度相媲美,他们将其所作所为视为“艺术品””——杰克开着他的红色小型厢式货车历经了十几年,杀了至少六十多个人才被发现,其手段有多么聪明可想而知。

    最后,作为一个精神变态,他们连同情心都没有,更别说道德感了,我们之所以用道德来作为评判一个人的标准之一,是因为道德可以形成规范人的行为的社会压力,如果有些人没有道德感而言,如果有些人感受不到这种社会规范的压力,那么道德对于他们而言就是形同虚设的,所以,不要从道德的角度来评判一个精神变态,因为他们有他们的规则,他们的规则就是无视道德和感情,对其他人进行操控,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

    二:从连环杀人犯到杀人恶魔

    解读七:“高雅先生”的自恋

    随着他的每一次的得手,他都会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不断完善作案技巧——“经验教会我如何正确地勒住一个人的脖子,如何持久地用力杀死一个”,也随着他从杀人中的每一次解脱——“我感觉自己的强迫症慢慢缓解了”,他不再特意想以前清洁犯罪现场,他缓解的是他对于清洁的强迫

    他的强迫症并没有消失,而是更多转到了对他的“艺术品”上——第一次预谋杀人后,他开始肆意残害他人,在一次他杀害他的女友时,因为照片照的不满意,他冒着被发现的风险,将已经在冰库里冻僵的尸体再次搬回女友的公寓里,重新摆照一次,直到他满意为止。

    这时候,他体验出来了他的自大和自恋的一面,他将的现场照片发给报社,炫耀自己的行为,并写上“高雅”这个词,从此这个连环杀人犯有了一个称号——“高雅先生”。

    PS:sophistication,不仅仅指“老练”,这个单词也有“高雅”“ 世故”的意思,杰克是一个自诩不凡的“艺术家”(自恋与偏执妄想),所以才将自己的作品能给那个专门刊登鸡皮蒜毛之事的报社,这个时候他写上的就应该是“高雅”而非“老练”,因为“高雅”与“鸡皮蒜毛”是对应的,所以电影中的翻译“老练”并不是很合适。

    解读八:屠杀成瘾

    在他将照片寄给报社之后,他讲了一个关于自己的理论(以下是总结):

    “当我杀人时,我感觉自己非常强大和满足,然后,愉悦感越来越“大”,但是痛苦也接踵而来,慢慢的,痛苦达到顶峰,甚至盖过了愉悦感,每往前走一步,我的愉悦感就会减少,而痛苦愈发强烈,终于痛苦达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我必须有所行为(杀人)”

    这就是杰克杀人成瘾的过程,跟抽烟、吸毒、网瘾一样——对于愉悦感和满足感的依赖,造成戒断时的痛苦,而痛苦促使成瘾个体再次去依赖那种愉悦感和满足感,如此循环。

    1.为什么他杀人时,会感觉自己非常强大和满足?

    因为他的强迫症,他需要去解决强迫症背后的焦虑感和负罪感;因为他的精神变态,只有杀人这种行为才能唤起他的刺激感;因为偏执型妄想,他将杀人作为缓解强迫症背后的焦虑感和负罪感的仪式性行为——“杀人艺术”,另一方面,支配、操纵、控制是连环杀人犯的三大格言,杀人(掌控他人生命),对尸体进行照相,收集身体放回冰库,这个过程就是他满足他的支配欲、操纵欲或强迫症控制欲的过程,同时因为他畸形的自卑感和对正常生活的无能,所以才将杀人作为提高存在感、力量感、掌控感的理由。

    另外,他的目标大部分是女性,因为女性在他的眼中是弱者,比女性容易控制的对象,这也是大部分连环杀人犯的想法,其中弱者还包括了年轻的男性或者小男孩,但终究这就跟鲁迅所说的一样“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操控弱者让他们这种变态般的弱小心灵能感到“强大和满足”

    2.为什么会从愉悦感逐渐走向痛苦感

    从电影中可以看出杰克他至少有强迫症、偏执、妄想、精神变态四种心理上的问题,而杀人不过是一种缓解方法,并非解决方法(也不可能作为解决方法),他的愉悦感和满足感是很快很容易就被他心中种种心理问题所带来的痛苦、焦虑感淹没的,所以愉悦感和满足感是短暂的,而痛苦却是长久的。

    3.为什么杰克会杀人成瘾

    中国有一个成语叫做“嗜杀成性”,说得就是杰克这种人,杰克会杀人成瘾,成瘾的机制跟普通人对酒、烟、毒品、游戏上的精神机制(非生理机制)是一样的,是一种心理上对愉悦感和满足感的依赖以及戒断反应造成的,但是只有杰克这种心理变态的人才会“嗜杀成性”,杀人成瘾。

    至此,杰克的连环杀人动机已经说得很明白了——精神变态的缺乏同情心、对杀人的偏执与妄想(完成“艺术”)、强迫症的控制欲,追求病态的满足感与快感,到最后的“嗜杀成性”,杀人成瘾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让他成为了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变态恶魔。

    三:电影艺术——走向地狱,堕入深渊

    约翰·道格拉斯认为“连环杀手的惯用手法是习得的行为,它指的是凶手犯罪时的所作所为。它是动态的,也就是说它是可以发生变化的。识别标志是我创造的一个术语,以区别于惯用手法,它指的是凶手为了满足自己的愿望而不得不做的事情。它是静态的;它不会发生变化。”

    在本片中的“千斤顶事件”和谋杀那个老妇人事件,杰克大部分惯用手法都是直接杀死(没有折磨、绑架、侵害),然后收藏尸体到冰库中,然后识别标志是杰克不得不做的事——强迫清洁,强迫性控制是最明显的,为了清洁他曾四次返回现场,

    前两次杀人都是会将车上的血迹清理干净。第二个识别标志就是照相,这是为了满足他创造“艺术”的偏执妄想和强迫控制欲,所以每次杀人后他都会照相。

    但是,逐渐的,杰克犯案的两个识别标志没有出现了——“没有将车上或卧室的血迹清理干净,能做到这一点,其实挺让人解脱的”,这是一种很变态的心灵成长,他为了缓解自己的强迫症,他在尝试控制自己强迫清洁现场的冲动,逐渐将转化自己的杀人心理动力(在电影中,他对他的“艺术”行为表达的越来越抽象),而且他也不那么喜欢照相了,杰克变得越来越不像杰克。

    例如,在电影中,他杀他的情人过程中进行了折磨(第四部分)——捆绑和活生生割了情人的两个乳房(生前折磨意味着施虐倾向),并进行肢解,这是典型的通过折磨和虐杀来实现满足和快感的行为;最后将他情人的乳房制造成了一个钱包,而将他情人的乳房制造成了一个钱包也属于恋物癖的行为,跟《沉默的羔羊》里的“水牛比尔”剥皮制衣行为一样,

    他们背后的动机是追求畸形的性满足,这种错误的性发育源于儿时的生活环境受挫,如果杰克这种癖好,那么他在之前的犯案中会表现出来并形成识别标志, 因为这种缺陷导致的驱力也会是强大的,但杰克在之前的犯案中从来没有表现过这种行为,没有表现出过有这种缺陷,所以杀情人的手法完全不符合杰克之前的连环杀人动机。

    人性或许是复杂的,但是肯定不是这样混杂的,尤其是在电影第三部分中,为了满足他的狩猎本能,满足支配、操纵或控制欲望和创造杰出的艺术作品,杰克在野外射杀了自己的一家人(妻子和两个孩子),杀死自己妻子之前还让她给自己的孩子身体喂食物,最后还将他们作为“战利品”进行展现。

    这一幕太变态,太过于突出杰克的支配、操纵和控制欲以及精神变态,而忽略了杰克之前的行为和心理动力之间的联系,只能说这是导演在给杰克这个人物增加的噱头,导演对杰克这种精神变态的设想简直是到达了妄想地步。

    不得不提的是,《此房是我造》的导演拉斯·冯·提尔曾经在采访中宣称自己为一个“纳粹”, 还开玩笑地表示他“同情希特勒”,所以不仅仅是杰克,导演也算一个极端、价值观不正确的人,这也是为什么他要拍这种电影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在电影前面的部分内容中,他对杰克设定十分符合一个变态连环杀手的心理侧写,然而也因为后面的内容太过于“电影化”了,所以就不详细解读了。

    在这之后,杰克的偏执和妄想越来越严重——“为什么破坏和拆毁不能反其道而行,变成创造艺术的手段呢”,他视希特勒这种反人类人物为“偶像”,也将大屠杀、战争这种人类行为成为“高贵的腐烂”,最后他为实现他的“ 毁灭的艺术”,他绑架了5个男人到冰库并绑在同一条直线上,尝试用一颗子弹射穿所有人的脑袋(模仿纳粹士兵的做法),但是因为买错了子弹,他最后不得不去抢劫了一颗全金属披甲弹,在这期间,他杀死了一个警察,开着他的警车回到了冰库里,但因为警笛没有关,其他警察找到了他。

    可能因为潜意识中认为自己将要被抓了,于是他分裂出了一个“人格”(这是精神分裂,不是人格分裂,因为如果人格分裂中的每一个人格都是相互独立,无法对话,但是精神分裂可以),这个人格是个老人叫做弗奇,按电影中的描述,这个老人已经出现了很久,是杰克没有发现而已。

    这个老人出现的主要作用,其实更多是电影艺术表达的安排,因为贯穿整部电影中的旁白都是杰克和弗奇之间的对话,这也可以说成是精神分裂患者在高谈阔论自己的偏执妄想——杰克一直在讨论自己的关于“艺术”的理论和表达自己的偏执妄想,而弗奇则是一个代表正义与爱的对杰克的行为和语言进行见证的人(时时评判杰克的所作所为和言论),对整部电影起到了调正的作用,让人了解杰克变态的偏执妄想时有一个关于爱与正义的对比(没有这个弗奇的调正,这部电影就是一部精神变态的洗脑片)。

    弗奇的第二个作用就是在电影最后提醒杰克“你是不是提到过想建造一栋房子的事情”,提醒杰克他的梦想,这是本片的主题之一,其实他是一直尝试在一块空地中建造一栋属于自己的房子,但是因为对完美的偏执与强迫,也因为对他的“ 毁灭的艺术”的热衷——“每每我开始建造的时候,我就会变得有疑惑,需要建造出我梦想之中的房子的确非常困难,材料并没有按照我的意愿排列成我理想中的模样”,这也透露出了杰克内心中的全能控制幻想,但最大的矛盾还是他的“毁灭”欲望(弗洛伊德“死亡本能”理论中的毁灭冲动)与建造之间的冲突。

    而电影最大的矛盾的地方是,最后弗奇又变成了一个引导人,引导杰克作为“建筑师”可以用冰库里的所有尸体来建造一件房子,来完成他还没有实现的梦想,受到启发后,杰克完成了他的“精致的小房子”——用钢丝和尸体堆砌成了一件小房子(导演变态的构思的再度体现),

    随后,因为警察就要攻进来,杰克跟着他自己幻想分裂出来“弗奇”逃入了下水道, 他们并没有逃跑成功,而是“一起”淹死在下水道外的冰河之中。

    虽然杰克在“现实”中的结束了,但是电影并没有因此结束,弗奇带领杰克走下了地狱(有点像 《神曲》中但丁的地狱游),这部电影的宗教寓意部分开始。

    最终的寓意

    然后就到了全片最值得解读的地方,经过我看不懂的具有宗教寓意的场景后

    他们来到了一个我看得懂的场景中——他们来到一间房屋中,通过窗户,他们看到了杰克心中的“极乐世界”(Elysian Fields,在维基百科解释为是希腊神话和宗教中英雄和善良灵魂的最后安息之地,电影中Elysian Fields是指西方神话中的“极乐世界”,不要误解为佛教中的“极乐世界”)。

    但是杰克的灵魂并没有资格进入那里,重点是为什么杰克看到人们在这个金黄色的落日中进行有节奏的割草时留下的眼泪,而作为缺少同理心的精神变态,是不会感到后悔的,为什么要留下了眼泪?这是悔恨之泪,还是伤心之类?为什么他的“极乐世界”是这个景象?

    “极乐世界”这个景象来自于他小时候的一个回忆——“我很村里来的男人,用镰刀割草的情景,他们的动作而准确,所有人都以相同的节奏干着活...”,这是一个非常有秩序的、整齐的场面,那些人连一呼一吸都是保持相同的节奏,有秩序、有节奏、整齐的世界对于一个强迫症来说,就是一个很完美和舒服的境界,杰克对着秩序和整齐有着很深的向往,

    “在我看来,就是在这一呼一吸之间,牧草完成了它们的使命,体现了他们的价值”,这是他的杀人妄想最开始的地方,因为他向往有秩序、有节奏、整齐的世界,而实现这个“向往”的方法是他对无辜的生命进行了“收割”。

    在他通过窗户看到那个他没有资格进入的“极乐世界”时,他回忆起了他过去的所作所为,他过去所残害过的生命以及最后用尸体完成的“房子”,这一切不过是为了实现小时候的愿景,但最后却得不到、进不去他的“极乐世界”中,所以此时他留下的不是悔恨之泪,而是伤心的泪水。

    同时也体现了他身上矛盾的地方,因为他也视毁灭、破坏、分解、腐败为艺术(病态的对立统一),而毁灭、破坏、分解、腐败是秩序、节奏、整齐的对立面,为了达到秩序、节奏、整齐,他毁灭了他人无辜生命,毁灭了他自己的生活(杀害了自己的家人、女朋友、情人),甚至是自己的生命——他走到了秩序、节奏、整齐的对立面。

    堕入无尽深渊

    回到正题,杰克跟随弗奇走到了一座断桥前,桥下是万丈深渊,而断桥的另一边是天堂的入口,

    因为杰克是这种人不可能上天堂的,所以这座桥是断的,但是即使这样,杰克依然没有放弃他的偏执妄想,因为他自诩的“使命感”,对“艺术”的追求,认为他依然可以上天堂,所以他想通过攀爬陡峭的墙壁妄想到达天堂的人口,弗奇告诉杰克“从来没有人成功过”,但是杰克还是坚持选择这样做了,肯定的,杰克是不可能进入天堂的——爬了一段就失手掉入那个无尽的深渊中。

    杰克所犯罪行难以饶恕,所以他掉入了比地狱还深的地方,我估计这是电影最后想要表达出来的正确“价值观”以来弥补这部电影的150分钟(我们能看的电影版比导演剪辑版少5分钟)的极端画面和场景对我们内心造成的影响。

    这部分电影本来就是从杰克的视觉来拍的,充满各种极端邪恶的观念,尤其是还出现了小孩子被杀害的镜头,这是大部分电影的共识——小孩子不能被杀害,更别说在镜头中被杀害,所以在戛纳上映的时候就有 100多个观众愤怒退场,如果承受不了血腥残忍的镜头和极端的价值观的话,大家就不要去观看这部电影。

    “我们可以是恶魔,也可以是天使,有着在白天中陷入黑夜的消沉,也有在黑夜中走向白天的追求”,不管是电影中的杰克,还是现实中变态杀人犯,还是像“弑母男孩”这样的人,他们都并非都是天生的杀人犯,他们的成长环境也对他们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因为不可否认的是,他们也是人类中的一员,这个世界的组成部分之一。

    而善与美也一直存在我们的内心中,重要的是了解人性中邪恶是如何产生,学会引导我们的人性走向更好的一面。

     8 ) 杀人者的自我审判

    可以认为在《此房是我造》中,拉斯·冯·提尔就完全抛弃了早年自己所信仰的“dogma95宣言“那种将影像规则具象化的外在形式主义,我将其视作他在电影艺术如火车般轰隆行进过程中萌发的影像自由意识的觉醒。本片中,冯提尔承袭了前作《女性瘾者》的创作思路,抛弃了早年所一直顽固信奉的电影本体论,而大胆地将处于创作状态中的自我暴露在了某种开放的交流空间之下,尝试用艺术对谈的形式来解构这个自己无比熟稔的世界。

    事实上,我们不妨将这种自我突破看作是冯提尔对电影作为一种包罗万千的艺术门类所开展的元素解锁。传统的(卡努杜的)看法中认为,电影是一种综合六类艺术形式的第七艺术,但在冯提尔这里,你能清晰地感受到他将电影最原始的影像属性所作的独立化处理:一切对谈中所出现的符号与意象,被毫不吝啬地以PPT式的视听语言格式呈现在观众面前。

    有趣的是,尽管冯提尔所挑选的这些艺术元素,全部是流于奇观化和大众化的粗浅例子,但其在整部影片中所起的功用,实际上却远不止解释推进电影情节这样简单,它们还从各个层面上保持了和影片内核的同构性,成为了这部论文电影最有力的论据。那些在影像冲击的间隙以轻松灵动姿态出现的格伦·古尔德、威廉·布莱克,不仅仅营造了间离效果,也以一种替代观众身临其境思考的方式,达到了某种与观众互动的目的。

    而从这个层次上来看,整部影片其实并没有其直观上所表现的那般“恶”,更不是在展开对于一个杀人犯追求“恶“之美过程的辩护,甚而相反地,它是在以一种赤裸裸地暴露并且讽刺一个杀人犯自我审判过程的形式,来激发观众同时对自我欲望和罪孽的思考。与其说其是在呈现一种病态的艺术审美或者冲动癖好,我更愿意将其视作导演有意安排的一个道德实验——因观影过程中的冲击而产生的不适甚至厌恶,正是影片所要传达的一部分。

    换而言之,本片的影像呈现方式达到了某种意义上的“客观“,它的重点并不是在于一味的表达和灌输,而是把观众的体验和反射也大胆地设置为影片创作的一个部分,它像是一面浸透了血污的镜子,以一种惊世骇俗的方式强迫观众直视内心的一切丑恶。

    可以佐证这一点的另一个角度是,冯提尔在本片中让自己的主角完全跳脱出了一个被集体和社会法则所制约的“人”,他完全不屑于从社会的层面为杀人者寻找一个可供辩解的动机,而是把其所拥有的一切与众不同并且莫名其妙的怪癖不加遮掩地在影片的前半段搬了出来,并在影片的最后直接地表达了对这些所有披着美与艺术外衣的丑恶的鄙夷和讥讽。

    而值得深思的一点是,在电影的最后,Jack留下了一滴眼泪。表面上看来,冯提尔是使其以一个不受干扰的杀人犯形象,向这个世界投放出自己汪洋恣意的悲悯。但事实上,整部影片都透露出冯提尔的自我指涉倾向,他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那些怪癖的确是“病”,而并非使自我显得独特且高尚的“艺术”,并在这样的自我审判过程中流露出了极端矛盾的痛苦。

    于是在影片尾声处赫然出现的,极富视觉冲击力的《但丁与维吉尔共度冥河》也因此显得不那么突兀。在这样的反思过程中,冯提尔完成了对许多人类历史上著名艺术家心路历程的回溯,使自己与音乐融为一体的格伦·古尔德;创造“虎与羔羊”以反抗人类对杀戮控诉的威廉·布莱克;洞悉天堂与地狱的但丁……他们在创作人类闻所未闻的美与艺术的同时也在饱受着自我价值观和群体意志不断冲撞的煎熬。正是在这样的回溯历程中,冯提尔发掘出了惺惺相惜的共鸣:他在影片的后半段回放了自己之前大部分作品中最骇人听闻的一次次反击,并借此完成了对自我过往创作过程中所萌发出罪恶想法的否定。

    然而极易给观众带来误解的是,在影片未发展至结尾之处,Jack的所有旁白都被设置为一种“自我辩护”的状态,实际上这些辩护的陈词,正是冯提尔在拍摄《此房》之前所有创作过程中都拥有过的念头,他清醒地抛出了一个又一个蛊惑力极强的论点,使所有人都不自觉地浸淫在一种“伟大艺术即将造就“的美妙错觉中,又在影片的最后用超现实的间离手法——维吉尔真身的出现,把这些罪孽深重的幻想全数腰斩,使我们堕入了自我的无尽地狱。

    由此那些令人拍案叫绝的负片效果也就得以解释——在深刻剖析并洞悉了丧钟为谁而鸣后,炫目的明亮便站在了绝对黑暗的对立面,以一种毁灭涅槃的姿态完成了自我的审判和重塑。

     短评

    本届戛纳最爱 大量哲学对话 绘画作品的融合 聚焦在一个极端残酷的变态杀手内心深处的精神与思想 没有挣扎只有艺术的理所当然 结尾但丁与维吉尔共渡冥河 负片中光源是最黑暗的地方 他最终抵达了这个最明亮却最黑暗的地狱 太惊喜了

    6分钟前
    • 十二
    • 力荐

    恶是平庸的,冯大疯必然清楚这一点。代表他摧毁欲一面的Jack故而不是建筑师,只是工程师。他只知道怎么摆弄材料,却总也改不起房子来。故而影片直到尾声前的五章尽管暴力,却显得拖沓无聊,毕竟这只是在堆砌暴力的材料。最终还是需要一个维吉尔,才终于把堆叠成山的人体原材料架成艺术的房屋。观众也终于在尾声里看到了真正伟大的艺术。冯提尔是在说:艺术可以展现恶,它是属于地狱的艺术,却也能获得波德莱尔般的伟大——天晓得他为什么要花这么大力气去解释一个本不需要解释的事情。一个潜在的危险是,他在“维吉尔”究竟代表了什么这一问题上语焉不详。究竟是什么把这般恶行变成了艺术?是爱么?是道德么?是超我么?我觉得他自己也不知道。

    11分钟前
    • brennteiskalt
    • 还行

    这不就是乙一的小说《冰冷的森林里的白色房屋》!男主角的一生可以说是非常充实了,尽己所能地做完了几乎所有想要做的事(aka杀人拖尸割奶子),创造出了自己理想中的作品(aka尸体垒成的小房子),当他面对地狱的审判时,也可以比我更昂首挺胸地宣布:“我这一生绝没有虚度!”

    16分钟前
    • 王大根
    • 力荐

    我现在很理解为什么有人会离场,因为这个片子确实让人如坐针毡,但别的地方都黑着,只有银幕是亮的,你不想看不想听也无处可躲,只能选择出逃。但与此同时,这又是LvT最正的一部电影(结局),他通过提出一些美学和艺术层面的问题,让你的价值和灵魂发生震颤,从而产生真正的哲学意义,而非政治正确。他讽刺纳粹病态美,指责美式虚伪,还要打脸戛纳:他要冲击的就是一个连讨论都不让讨论的禁区。以真正艺术家的方式回到了戛纳,哪怕是非竞赛单元,无疑是LvT的一大胜利,更是艺术的一大胜利。

    19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一半不到一对老年夫妇离场了,不久后一个男人离场并对着屏幕竖了中指,(一共走了几个我不知道)我实在舍不得票钱坐满了两个半小时,如坐针毡,浑身上下生理上的难受,想吐,结束后赶紧跑,因为感觉身后那群陪我看完的起码一半都是疯子。看得出导演的一些想法,但实在没有一点点的兴趣去回忆思考了,这片完全越过我的承受底线了。拉斯·冯·提尔是个疯子,你告诉我他就是个连环杀手我都信。

    22分钟前
    • 低****口
    • 很差

    重度强迫症患者,还有强烈的洁癖,还要当连环杀手,这不是折磨自己,这是在修行。

    26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角色很智障,地狱空荡荡。冯提尔自恋到没朋友了。没觉得生理不适,就是觉得无聊...

    28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7。也属于电影论文,影像、概念、观点……好的地方其实很有趣,但看久了还是长,会腻。剧情本身基本就是全面展示连环杀手杀人细节和内心,部分场面还是挺大尺度的

    2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道格玛95给他最大的遗产就是摄影,而在经历欧洲/良心/美国等三部曲之后,拉疯已经进化到一个崭新的境界了。其次,片子的尺度根本没传言说的那么大,血腥气极低,无论是精神气质还是影像面貌,在拉疯这儿简直是“PG-13合家欢”档次。但还是太遗憾了!要不是割乳房的故事烂透了的话,本片将是我心中的神作。即便如此,它也是最好的描写连环杀手的电影之一。借由杰克(但丁)和维吉尔这组人物,将人类整体的疯狂命运批判得体无完肤。从另一个维度对接杀戮与艺术,到头来其实是完全的讽刺。本片远不是拉疯最深奥迷幻的作品,非常直白。但是各种花活玩儿的飞起,肢解爱,追求贵腐,还有“意外的幽默”,教人酣畅淋漓。最后师徒从阴道进入神曲,又通过游历地狱炼狱天堂、解构《但丁与维吉尔共渡冥河》而达到高潮,收尾也恰到好处。彩蛋更是恶趣味。

    34分钟前
    • 王写写
    • 推荐

    讲了三个层次:首先讲艺术与疯狂的同构性,以及电影作为今天最能保存人类疯狂精神的艺术形式;其次,反对美国那种平滑、干净的连环杀手电影,这里没有什么深思熟虑的计划,没有殚精竭虑的侦探,没有任何犯罪学、精神分析学、法理学的分析;第三,杀人场景的极限体验,实现了对不可再现的暴力的表达,相当于拍了一场基于个人而不是纳粹的大屠杀,回应朗兹曼。

    37分钟前
    • 大旗虎皮
    • 推荐

    导演拍一个变态连环杀手犯罪职业生涯中辉煌的12年,用了杀手的视角,肆无忌惮的用影像挑战观众的底限,不过对于有备而来的观众,他的这些恶趣味不算什么。片子在创作上是【女性瘾者】的延续,风格像是一个集大成的阶段性回顾,大量对话夹杂着各种哲学式的理论,穿插着杀手的5个杀人意外事件,杀手通过杀人治愈了强迫症,但也并没有让他的灵魂变得更高尚,导演还是没种,不够纳粹,让他的主角最后坠入了地狱最深的地方。片子放在拉斯·冯·提尔自己的作品里算是比较比较差的了,或者说平庸,还不如【女性瘾者】。如果这部电影有什么有意思的地方,那就是导演在跟观众玩道德游戏,让观众代入变态杀手的视角看他杀人,不认同他的同时还担心他被警察抓到,导演一次次乐此不疲的用类型化的叙事技巧调戏观众,这种技巧多了,也让片子有故意哗众之嫌。

    40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拉斯·冯·提尔的新片《此房是我造》在戛纳引发了强烈的争议。在周一晚上的放映中途,有超过100人中途离场,不少人认为这部电影“过于让人恶心”。 “提前退场!射杀孩子的画面绝不是艺术,也不是娱乐。”

    44分钟前
    • 昨夜星光
    • 很差

    残杀画面太冷酷会有激励杀手和sociopathe的作用,这绝对是事实。LVT想说自己是艺术家要解放艺术。而实际上他不过是个病人用拍电影来治病。他用这部电影把这些年各路媒体骂他的话都洗白了一遍还不忘记带上电影的画面。古尔德很无辜和那么多血腥的画面在一起以后是忘不掉了。其实最受不了的是他的自恋。

    49分钟前
    • 安獭獭
    • 较差

    #Cannes71# 完全没想到拉斯冯提尔拍了半部对话体论文电影!这用电影史和艺术史的水平比斯派克李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他就是用这部片子解释上次戛纳那句支持纳粹的言论,反正说清楚了。另外此片必然与内地大银幕无缘,别想了……就是自恋程度和自说自话程度也很高,节制一些会更好

    51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去掉結尾的廉價地獄可以滿分

    53分钟前
    • zitsunari
    • 推荐

    Seriously you guys love this film ?

    54分钟前
    • Tsùn-hông
    • 较差

    要么名垂青史要么遗臭万年,拉斯冯提尔又要炸裂了!作为粉丝只想说又爽又难受,不少镜头简直......和<<女性瘾者>>一样是对话电影,还闪回了之前他的所有作品,和贾樟柯一样自我致敬😳。但是缺少深度,明显不如<<忧郁症>>和<<女性瘾者>>等的立意,撒旦地狱镰刀太直白了。

    55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实在是跟不上导演思维的步伐,整个观影过程就是漫长的煎熬,不是因为暴力,而是因为冗长而造成的乏味无聊和不解。还给一星是因为还残存的影像风格和营造的惊悚感。直至片尾都不明白两件事:1 男主角为什么要杀人以及杀了这么多人怎么还被被抓?警察都是蠢货吗?2 为什么要拍这部电影???

    60分钟前
    • Prévoir
    • 较差

    【B+】房子是杀手的自我人格,造房子便是在塑造人格,杀手一直试图造一个漂亮的木房,却总是推倒重做,便是他一直想通过杀人来建造一个正常标准内的优秀人格却屡屡失败。死神最后让他用尸体造房,也是在说:你丫压根就不是正常人。杀手入了地狱,却失望发现他的“艺术”造诣如此之高还是入不了最深层,得知还有一条几无人完成的极致之道,毫不犹豫爬上陡壁,最后和之前所有平庸的人一样掉了下去,死神无奈摊手,又一个自以为是的sb

    1小时前
    • 掉线
    • 力荐

    恶魔在世间大摇大摆,诗人在其后席地而坐。

    1小时前
    • 哪吒男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